作者:笔下宝宝
杨小芳坐在一旁,时不时偷偷看郑红军一眼,被他发现了就赶紧低下头。
郑红军注意到她的手上有些茧子,想必是常年在缝纫机前工作留下的痕迹。
“红军啊,你这孩子真懂事。”韩大妈拉着他的手感叹,“要是我们村也有你这样的后生仔就好了。”
郑红军心里一动:“大妈,我倒是有个弟弟,今年二十,在县里的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八十多块钱。
虽说人有点害羞,但老实本分,孝顺爹娘。”
韩大妈眼睛一亮:“那敢情好啊!改天让你弟弟到我们家走走,我给他熬碗鸡蛋面。”
杨小芳在一旁红了脸,假装整理衣服,但郑红军分明看到她嘴角微微翘起。
天亮时,列车终于重新启动了。金色的阳光穿过车窗,洒在杨小芳的脸上。
那一刻,郑红军仿佛看到了弟妹的模样。
回到村里,郑红军第一时间把在火车上的事告诉了娘和弟弟郑长山。
没想到这小子一听说杨小芳的情况,当晚就坐不住了,非要郑红军去提亲。
……
“小琳,你爹这是不把我当人看哪!”郑红军有些气恼地一把捏碎了手里的搪瓷茶缸,任凭碎片和茶水洒了一地。
今年的夏天,郑红军退伍回到老家的乡镇工作。
办公室里,电扇呼啦啦地转着,可还是挡不住那股子闷热劲儿。
刚到乡政府机关不久,郑红军就和县长家的闺女王晓琳打得火热。
虽然这会儿刚退伍的大兵都能分配到县乡镇机关工作,可郑红军这个安排却让不少人背地里嚼舌根。
“这个郑红军,准是攀上了县长家的高枝了!”办公室主任孙德贵笑里藏刀的话传进郑红军耳朵里。
郑红军心里憋着一股火,可又说不出来。
他和王晓琳的相识纯属偶然。
那天郑红军骑着二八大杠到县里送公文,一个急刹车差点撞到了抱着档案的她。
档案撒了一地,她气得直跺脚:“同志,你这是要闹哪样?骑车也不长眼睛!”
“对不住,对不住。”郑红军手忙脚乱地帮她捡档案,一抬头,就看到了她那张气鼓鼓的脸蛋,倒是有几分可爱。
从那以后,郑红军总能在县政府大院里碰到她。
渐渐地,他们熟络起来。
王晓琳不像其他干部子女那样神气活现,反而平易近人,爱说爱笑。
“红军,你说咱俩这样,像不像地下党接头?”王晓琳常拿这话逗郑红军。
每次说完,她就咯咯直笑。
那笑声清脆得像山涧的溪水,听得郑红军心里直痒痒。
乡里的工作也不轻松。
每天天不亮,郑红军就要去下面各个生产队收农业税,还得应付上面来的检查团。
晚上加班写总结报告是家常便饭,饿了就啃两口带馒头。
王晓琳知道后,总偷偷给郑红军送饭。
“你说你,当兵的时候不是挺威风的吗?现在怎么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职员了?”办公室的老刘打趣道。
郑红军摸摸后脑勺:“咱当兵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不也一样?”
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可是好景不长,王县长很快就知道了郑红军和王晓琳的事。
一天晚上,他派秘书把郑红军叫到了县政府。
“小郑啊,你是个好同志,组织上对你也很信任,但是”王县长的话让郑红军如坐针毡。
“爹,我和红军是真心相爱的!”王晓琳突然推门进来,把他们都吓了一跳。
王县长脸色铁青:“你给我回去!成何体统!”
郑红军站在那里,浑身僵硬。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什么叫阶级鸿沟。
但我没想到的是,王县长接下来的话,却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
“小郑,我看过你的档案。你在部队立过几次功,还自学了大专文化。要不这样,你去县里的农业局当个副局长,好好干,将来”
郑红军愣在那里,这是考验,还是变相的拆散?
让郑红军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他就正式走马上任。
可这农业局的工作哪有那么好干?县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民伯伯们怨声载道。
郑红军是每天走村串户,脚都起了血泡。
一次下乡,郑红军看到生产队的稻田因为渠道淤塞都快旱死了。
队长老张抹着汗说:“要是能把渠道疏通,产量起码能翻一番。”
郑红军闻言二话不说,脱了鞋袜就跳进渠道里。
“来几个人,咱们先把这段给挖通!”郑红军还留着部队的习气,一声吼,震得老乡们都愣住了。
没想到这一跳,却让郑红军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原来上游的水利站私自截留了水源,农田才会干涸。
郑红军立马写了份报告,直接递到了县委。
“好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拍着郑红军的胳膊说。
这事一出,郑红军在农民伯伯们心里的分量也不一样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县里要和邻县合办化肥厂,农业局要派人去筹建。
王县长却点名要郑红军去。
“红军,这是个苦差事。你要是去了,咱们好长时间见不着面。”王晓琳急得直掉眼泪。
郑红军却看出了其中的深意:“没事,咱爷们能扛得住!”
化肥厂的筹建工作比想象的还要难。
两个县的利益纠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郑红军带着人四处协调,晚上还要研究化肥生产工艺。
经常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趴在办公桌上。
有一次,郑红军去外地考察,遇到了熟人崔勇健。
这家伙是郑红军在部队的老战友,现在在某大型化工厂当科长。
“老郑,你这是遭了什么罪?”他看郑红军瘦得脱相,直摇头。
郑红军苦笑着说:“为了个化肥厂,也是拼了。”
“得,我把咱厂的工艺流程图借你参考参考。”崔勇健看他可怜,偷偷塞给他一叠图纸。
这叠图纸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郑红军的思路。
郑红军连夜研究,终于找到了适合两县实际情况的生产方案。
不久后,化肥厂建成投产。
第一批化肥发往各个乡镇,解决了农民伯伯们的大问题。
这件事让郑红军在县里挣足了面子,王县长破天荒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扬了他。
“同志们,农业局郑红军军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干部,组织上要大胆使用!”
会后,王县长把郑红军叫到办公室:“小王,这大半年,我一直在关注你。你没有让我失望。”
郑红军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王县长当初的安排,是对他的磨练。
“红军,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我爹这是在考验你呢!”王晓琳抱着郑红军的胳膊,眼里闪着狡黠的光。
年底,郑红军和王晓琳举行了婚礼。
岳父王县长难得地喝了几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女婿啊,我考验你不是因为你是退伍军人,而是想看看你有没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
王晓琳打趣道:“记得那会儿你砸了茶缸的事不?”
郑红军笑着摆手:“嗨,别提了,我是年轻气盛,哪懂得什么叫水到渠成?”
只要一有空,郑红军就会去探望周老汉一家子。
郑红军还认这个跟老领导一样名字的小武当干儿子。
村里没有教育条件,周小武就在县里上学,平日里住在郑红军家里,只有周末才回村里。
心地善良的王晓琳得知周小武的家庭情况后,很是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拿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
郑红军平时忙着工作,家里全靠媳妇王晓琳在操持。
周小武开学那天,他两手空空,有点难过地问郑红军,说:“干爹,我咋没有书包呢,别的同学们都有!”。
郑红军看着他,心下有些自责一时间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平时太忙,这些事情一时间记不起来,笑着对他说:“小武,干爹明天给你买哦,今天我们先去学校上课!”。
小武听后,他很懂事,也没有再闹要,只是点点头。
郑红军明显感觉到他不开心,在心里责怪自己,怎么把这个事情忘了。
“哎,你们咋走这么快啊,小武,等等,书包忘了拿啊!”,刚走出几步,媳妇王晓琳在后面边喊追上来说道。
王晓琳手上拿着个崭新书包,递给小武,小武接过后顿时喜笑颜开,开心的不得了,笑呵呵地摸着书包,郑红军看了眼媳妇,又对小武说:“咋的,有新书包不感谢你干妈啊!”。
小武这才反应过来,笑着对媳妇说:“谢谢干妈,我有书包咯!”,说完就高兴地往学校跑去。
郑红军拍了拍媳妇王晓琳的肩膀,问她什么时候买的,她笑了笑,说:“如果都交给你,难咯,还不赶紧跟上孩子!”,她推了他一把,郑红军赶忙往前跑。
要么说,好人有好报呢!
郑红军跟县长家的闺女结婚后不到一年,他的老大难弟弟郑长山跟弟妹杨小芳也顺利结婚了。
第558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去年的夏天,对于刘勇而言,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是他燕京人民警察学院毕业后去某派出所报道的日子。
刘勇才19岁,‘新兵入所’,刚来的时候他感觉特别紧张,压力也特别大,因为当时辖区的治安环境特别复杂,刘勇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不可否认,紧张之余他又感到一丝兴奋与激动,对于未来的从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想象
刘勇打小受父亲的影响立志想当一名像他父亲一样的人民警察。
他的家庭是一个军警世家,他大伯跟堂哥是军人,他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姥爷也是军人,妈妈也是一名警察,轮到他了,当然要接过接力棒,延续下去了。
年少时的梦,就像永不凋零的花,对刚刚踏入警营的新警刘勇来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初次绽放,听似无声、胜似有声。
打小就有一个“警察梦”的刘勇,高考后毅然选择了报考警校,毕业后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开启了属于他的从警之路。
这是刘勇自己想选择的职业,家里人没有强迫。
因为出身在警察家庭,刘勇从小就受到老爸刘铁林和老妈郭琳的言传身教,
警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时刻让自己保持自律,做事做人保持一种敬畏心和责任心。
警察的光辉形象早早就种在了刘勇心里,为此他在高考填志愿时,把自己喜欢的哲学和马克思相关专业都舍弃,填了刑事侦查学,就想当一名警察。
“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很高兴,我们也很开心。”刘勇的妈妈郭琳说,她已从警二十多年了,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要当警察,她内心很欣慰,也替他骄傲。
“希望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争取超越我们,做一名好警察。”
燕京人民警察学院历史悠久,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成立的公安学校。
学院坐落于唱平南口镇。
81年4月20日批准建立燕京市人民警察学校,其干部、教师主要来自公安学校。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