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72章

作者:笔下宝宝

  最危机的时候,敌军一支大约有一个连左右兵力的特种兵,甚至都冲到了“黑豹大队”指挥部附近。

  这支不要命的“敢死队”,已经与钟兴国的指挥部交上了火。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听闻状况,本能地收拾起了电台和文件。

  警卫人员询问钟兴国是否撤退,钟兴国一时陷入了思考中。

  按照战场形势来说,钟兴国应该带领指挥所后撤。

  然而,钟兴国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此时后撤,

  不仅会联系不上下属部队,而且还有可能错失有利战机。

  钟兴国认为,战斗从凌晨3点开始,已经持续打了十多个多小时,敌军其实也是强弩之末。

  其百人特工队的自杀式突袭,就是孤注一掷的证明。

  看准这一点后,钟兴国果断下达了坚守的命令:

  “指挥所暂不转移,警卫排人员务必奋力抵抗,被敌军包围的部队可以躲进坑道,要维持与指挥所的联系,节省弹药火力。”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钟兴国指示各中队将敌人放进50米以内在反击,用最少的火力给敌人造成杀伤。

  尽管大队指挥部的人员对钟兴国的命令充满了担心,

  但是钟兴国却胸有成竹,这位从列兵成长起来的大队长长,的确有大将风范。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大队部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连的特种部队,仅有10多名敌人在战斗存活下来,逃回了敌军的阵地。

  中午时分,我军增援炮弹被运到,炮兵部队再发神威。

  战场上短暂的宁静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炮响。

  借着我军炮火的优势,钟兴国指挥下属部队发起反击。

  下午1点,几百辆辆运输车将新的弹药运抵前线。

  我军的火力网重新编织起来,敌军的进攻再次陷入停滞。

  最终,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敌军500人的特种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等到下午5点左右,敌军的这次进攻行动彻底被粉碎……

  这场激烈的战斗共造成了敌军3000余人的伤亡,整个战场一片狼藉。

  在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到处都是战斗留下的痕迹。

  战后的清理工作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热带雨林的天气使得战场环境日益恶化,大量未经处理的遗体开始对军民健康构成威胁。

  我军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通过交涉渠道通知敌军前来处理遗体。

  我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收尸队伍必须是非武装人员,且人数要有严格限制。

  然而,敌军并未完全遵守这一规定。他们试图派遣武装人员混入收尸队伍,企图借机侦察我军阵地。

  这种行为立即遭到了我军的警告性炮击。

  敌军的收尸行动被迫中断,战场清理工作陷入了僵局。

  为了防止疫病蔓延,我军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

  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对战场遗体进行焚烧处理。

  战役的经验被迅速总结和推广。

  我军在边防工事建设、火力配置、兵力调度等方面都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特别是在火力协同方面,"野猪"火力计划的成功为后续的边境防御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种火力配置模式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场战役也改变了敌军的作战策略。

  他们逐渐放弃了大规模突袭的战术,转而采用小股部队骚扰的方式。

  对于前线的官兵来说,这场胜利来之不易。

  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为保卫国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役之后,钟兴国也有了个“铁血大队长”的称呼。

  这自然与他作战勇猛有关,但主要还在于他铁一般的意志。

  从前线退下休整时,钟兴国意外接到了他要老丈人刘之野的电话。

  “兴国,这一仗你们打得漂亮,我看过战报,你有大将之风……”

  别人怎么夸赞他,钟兴国毫不在意,但是老丈人的夸张却让他迎兴奋不已。

  他谦虚地道:“爸,我差的还远呢,希望您老今后多给我们几个传授经验,让我们少走些弯路……”

第548章 “黑豹” “黑豹”!!!

  自打上任起,刘之野便立即着手推动燕大区的现代化改革。

  他提出要以科技为引领,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还组织多次燕大区高级会议,邀请军队科研单位的专家们参与,

  共同讨论军队装备升级的优先事项,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军事技术进行对标研究。

  刘之野特别关注基层部队的现代化装备问题。

  他多次到各地部队视察,听取官兵对装备使用情况的反馈。

  针对基层反映的一些装备落后问题,他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加快研发和采购步伐,以提高基层战斗力。

  刘之野还强调训练方式的革新,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尤其是针对新装备的使用进行全面培训。

  在任内,他还大力推动燕大区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各级军官的管理培训。

  他提倡从制度上保障军队的高效运作,要求各级指挥官遵守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纪律。

  还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军校建设,为军队储备更多优秀的指挥人才。

  对部队狠抓严管,刘之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放松。

  刘之野一直对家庭教育非常严厉,不让子女沾染半点特…影子。

  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刘淑贤,刘文和刘武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严格管教下,

  尤其是刘武,他进入军队后,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基层干起。

  刘之野从未给他任何特殊照顾,每当有人试图因为刘武的身份给予方便,刘之野总是果断拒绝。

  刘武在部队里的一切升迁,都是靠能力和业绩说话,

  他能从一名学员成长为排长,再到中队长,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当时L山战事吃紧,刘武所在的“黑豹突击队”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前往L山防线,执行一项高风险的对敌作战任务。

  出发前,刘武难得回到家中,想和父亲见上一面。

  面对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他斟酌了一番,开口说:“爸,也可能我就不能尽孝了。”

  话音刚落,刘之野的脸色顿时变了,他语气严厉地训斥道:“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呀,跟我们过去战争年代能比吗?你一个当中队长长的怎么能有这种情绪?”

  这一番训斥直接把刘武的情绪压了回去,他站在那一动不动,没敢再辩解。

  刘之野接着说:“作为军人,战场是职责所在,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先想着怎么把任务完成好。”

  刘武听完后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便匆匆赶回部队。

  在两山轮战期间,我军一共组成15支侦察大队先后参与到L山、都阴山作战中,战绩辉煌。

  其中钟兴国率领的“黑豹突击”大队进入战区后,直属前指指挥。

  参战过程中更是屡立奇功,成为15支侦察大队中的佼佼者,令全军刮目相看。

  目前“黑豹突击”大队一共编成5个中队,主要侦察作战任务是:侦察捕俘,查明情况;巡逻警戒,防敌军袭扰。

  从而保证L山、都阴山主战场翼侧安全。

  如今“黑豹”大队主要部署于都阴山当面,西起八布河,东至边境3段11号界碑约100余公里地段。

  大队部设在杨万乡。

  敌军在此地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植被较少,遮挡物稀疏,并不利于侦察作战。

  为扩大战果,经前指决定:跨出原定范围,适时寻找合适时机主动出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钟兴国作为指挥官深知掌握敌情自然是侦察任务的重中之重。

  此次“黑豹突击队”主要目的是了解敌军作战部署,以及炮兵分布。

  为分工明确,“黑豹突击”大队设立了指挥部、政工、后勤以及通信、运输分队。

  此次,“黑豹突击”大队扩编共767人,一共编制5个侦察中队,

  其中1中队115人,2中队最多145人,3中队125人,4中队129人,5中队140人。

  位保障在L山方向对敌自卫还击作战主战场以及侧翼战场的安全,

  “黑豹突击队”按照总部的指示,先后4个中队进入普弄、甭、林、蓬地区作战。

  这里群山环绕,黑豹大队想要摸清楚敌情,自然需要借助大量的遮蔽物来隐藏自己。

  对战士们来说,这里没有适合的条件。

  条件不适合,战士们就自己创造条件。

  按照前指的指挥,“黑豹”大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摸索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慎重作战。

  这也是“黑豹”大队作战中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为扩大战果,将两山轮战推向高潮。

  整个作战过程,军前指一共规划了5个阶段。

  从去年5月中旬直至今年4月,完成五个阶段的作战目的。

  在这一期间,“黑豹突击队”大队战果成绩斐然,抵近观察5000余人次,渗透侦察150组次,设伏3万余人次。

  期间共俘虏敌军98名,击毙敌军443名,击伤三百名。

  另外,还击毁敌军驻兵点21个,攻占敌军班防御阵地5个等,而“黑豹”大队牺牲13人,伤40人。

  如此战果,显然在两山轮战期间,“黑豹突击队”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5个中队均荣立集体功。

  其中作刘武的第二中队被授予“英雄侦察中队”称号。

  而个人获得荣誉情况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全大队共有26人荣立一等功、185人荣立二等功、450余人荣立三等功。

  作战一年,“黑豹突击队”超600人立功表彰。

  而其中这些英雄们无畏的作战精神以及表现,令人肃然起敬。

  刘武的二中队是前一战后重组的,由前线所属各部精锐侦察兵组成,共有140名特种兵。

  其中,于3月19日的“黑豹”二中队伏击37洞北侧的捕俘战斗无疑是最精彩的。

  37洞位于马崩乡当面,距离边境800米,敌方4号公路从37洞南侧经过,距离苗皇帝山2.5公里。

  敌军为确保苗皇帝山翼侧和4号公路安全,在37洞和隆花周边各自驻有1个连的兵力。

  春节过后,敌军再次增派1个连队兵力到这里。

  3月17日晚,二中队从163高地观察所附近发现,敌军方向5辆汽车沿4号公路先后进入37洞。

  彼时,敌军方面并无大量士兵出现。

  第二日,二中队的侦察员发现,几批敌军未携带武器,到距离我方观察所500米水井处挑水、伐木,加修工事。

  显然,敌军这是要有大动作。

  “黑豹突击大队”队长钟兴国认为,这很可能是敌军要向37洞增兵的信号。

  于是下令,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实施伏击捕俘战术。

  钟兴国将二中队编为5个组,捕俘组由10人组成,中队长刘武担任组长,秘密潜伏进入水井附近,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组织捕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