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67章

作者:笔下宝宝

  这里练摊的大多是燕京本地人。

  这年头城市里,户口、粮票和副食本限制了人口的流动,燕京城的外地人很少。

  所以很多燕京人做着各种练摊儿的生意,的确有人因此赚了不少钱。

  但等几年后外地人来了,燕京人就很少再做小商小贩的生意了。

  没辙,在这个领域里,俺们老燕京人也着实干不过外地人。

  如今的老百姓家里自行车、机械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成为象征。

  私家车尚不流行,父亲的自行车上才是幸福感的载体。

  像许大茂那样买辆几十万的车,那简直是爆炸性的新闻。

  武侠小说、可乐饮料、喇叭裤、牛仔裤开始流行,时尚在变革。

  这一时期,燕京的变化如潮水般涌动。

  城市的面貌在不断地改变,这年头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电脑了。

  尽管当时还没有Windows系统,DOS系统的使用也显得有些别扭,但这标志着科技时代的到来。

  刘氏四大金刚之一的刘述成,身为“刘氏金融投资集团”的当家人,已然将视线投向了计算机软硬件与互联网领域。

  话说这互联网,早在 1969年便已出现,只是发展至今,尚欠成熟,还没有完全实现商业化。

  这几年是全球互联网诞生的关键时期。

  这时的互联网是几所大学里为了搞科研方便联,用了超级计算机做联系用的。

  等再过上几年,才会出现社会性目的地互联网。

  当然,就会出现商业目的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毋庸置疑,此乃未来之大势!

第544章 刘武上前线!!!

  时间一晃到了86年9月,南疆边境。

  这一年刘武陆军学院毕业,毕业分配时他强烈要求去南疆前线。

  L山前线的无名高地上,刘武半卧在封闭的猫耳洞中,而他身边的战友已经昏迷过去,看上去奄奄一息。

  刘武的身上也是伤痕累累,伤口处涌出的汩汩鲜血给迷彩服雕上暗红的花。

  他的左眼皮上方受伤一直耷拉着,一行血泪划过脸颊,此时已凝结成了血块。

  可刘武已经无暇顾及身上的伤口,他紧紧握着通讯器,一边透过洞口的缝隙观察外面的情况。

  只要敌人胆敢冲上阵地,他便与之殊死一搏。

  刘武身旁的战士名叫韦昌辉,此时距离他们俩与所在的连队分散已经过去了七八个小时。

  而他们正在用生命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战士韦昌辉出生在苏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出生时建国才十几年,那会儿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为落后,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韦昌辉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壮年时得了甲肝。

  由于村里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他父亲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后来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了劳动能力。

  韦昌辉作为家中长子,往下还有三个妹妹。

  父亲病倒后,年幼的韦昌辉不得不作为顶梁柱撑起这个家,主动去放牛换公分补贴家用。

  在媒体的宣传报导下,哪怕是远在苏省的的韦昌辉,都对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

  戍守边疆、精忠报国的种子悄悄在韦昌辉心中种下,这一年他才14岁。

  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年少的韦昌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6年后的他居然真的亲临那片战场。

  高中毕业后,韦昌辉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无论是继续学业还是参与工作,对他来说都算是不错的选择。

  但韦昌辉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这年头参军是真要见血的。

  韦昌辉的父母听闻儿子的志向后自然是一万个不同意,但韦昌辉心意已决。

  未满十八周岁的他悄悄报了名并参加了体检。

  最后韦昌辉如愿穿上军装,扛起制式步枪,光荣入伍,成为某军区陆军某团6连的一名战士。

  该军区位于东部沿海,而“两山”却远在西南的滇边,与韦昌辉这边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这使得韦昌辉入伍之初还失望地以为自己与战场无缘了。

  万万没想到,在不久后,轮战的机会却到来了。

  去年5月,入伍一年多的韦昌辉与所在的连队受到紧急召集。

  在师首长慷慨激昂的动员声中,韦昌辉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所在的步兵师即将前往两山战场参与轮战。

  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韦昌进与战友以及他们排代理排长刘武一同登上了军用运输机,直抵滇边。

  到达边境阵地后,从5月中旬开始,某团接防了相关防御阵地。

  按照战地划分,刘武他们所在的6连抵达阵地前沿一个拳头状的突出口岸,负责坚守一处高地。

  在口岸边上,6连就此散开,刘武、韦昌辉和另外4名战士被分到高地左边的6号哨位。

  在这个哨位上,刘武他们六人足足坚守了62天。

  那会儿的刘武、韦昌辉等人毕竟还是个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战争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

  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铺天盖地的炮火与子弹编织成死亡之网,与过去在话本和小说上描绘的英雄故事大不相同。

  战士的生命如同脆弱的秸秆迎风而倒,每天反复上演的只是冲锋、防守与死亡。

  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刘武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作为军人,他们没有退路,因为身后便是祖国。

  在这两个月的驻防时间里,刘武同战友们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好在6号哨位并非敌军重点进攻对象,所以刘武、韦昌辉等人的防守压力并不重。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

  危机总是突如其来。

  某日凌晨,月亮西沉,太阳还舍不得从睡梦中苏醒,暗紫色的天空仍旧笼罩着万物。

  韦昌辉与另一位战友刚交完班打算休息一会儿,正准备换身衣服时,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了。

  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般将6号哨所覆盖,强大的冲击力裹挟着弹片将原本植被茂盛的高地炸得寸草不生。

  敌袭!韦昌辉与战友迅速反应过来,架起冲锋枪便往猫耳洞外冲。

  哨所里的,刘武等人瞬间惊醒,“快,敌军突袭!!!”他们快速拿起武器装备,便冲上了阵地。

  炮弹激起尘土飞扬,在弥漫的硝烟中,刘武看见敌人的身影在阵地外浮现。

  而阵地所处高地的山坡下,密密麻麻的敌人还在陆续往上攀爬。

  眼看敌人就要冲上阵地,刘武等人可不愿意坐以待毙,等着敌人上来拼刺刀。

  为了方便防守,6号哨位的战士们把手榴弹摆放得到处都是,而且盖子都是提前打开好了,一抓到就能用。

  尽管此时阵地内外浓烟滚滚,但刘武仍能看见敌人的身影在山坡上若隐若现。

  形势来不及让他多想,他对准敌人的方向,将身边的手榴弹像下饺子一样逐个掷出。

  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随着一串连环爆炸,浓烟并没有被驱散。

  刘武也摸不准敌人是否被消灭,于是又将身边的两个爆破筒扔了过去,观察敌人始终没有动静后,刘武才放下心来。

  多亏了刘武等人反应及时,不到十分钟,敌人的第一波进攻被成功打退。

  可敌人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此番突袭他们集结了两个营加上一个连的兵力,誓要拿下这个哨所。

  见进攻被打退,气急败坏的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炮火洗地。

  刘武他们见势不妙,连忙躲进猫耳洞。

  不幸的是,一枚炮弹正巧落在猫耳洞附近。

  随着一声巨响,刘武感觉自己的脸部位置好像被什么东西扎中了,视野内也只能看见半边。

  刘武本能地将手抬起,往左眼处一模,随之而来的是钻心般的疼痛。

  刘武意识到应该是左眼部位受伤,当情况危急,他心想眼瞎了是小事,阵地丢了才是大事。

  这时刘武发现,战士韦昌辉也受先前那波轰炸波及,浑身是血倒在猫耳洞外,全身都暴露在敌人的炮火范围内。

  刘武忍住疼痛,冲出猫耳洞,拼尽全身力气将韦昌辉连拖带抱地送进猫耳洞。

  原来,韦昌辉不仅身上被多处弹片击中,且双目处于失明状态,整个人已经昏迷过去,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而刘武自己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刚歇下来,他便感觉到身上痛不欲生,仔细一检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身上已是千疮百孔。

  不仅右胸有伤,右臀部也被弹片削去一小块肉,浑身上下没一块好的。

  伤势较轻的战友于冬立刻对二人展开包扎。

  可包扎还未结束,敌人的冲锋又接踵而来。

  可刘武与韦昌辉等人已经因伤势动弹不得,另外两位战友也在轰炸中与他们失去联系。

  刘武当即郑重地对于冬说:“于冬你不要管我们了,守住阵地要紧。”

  “排长,你们……”于冬闻言怔怔地与刘武对视了几秒,眼神中有决然,有惜别。

  而后于冬毅然回头,提起冲锋枪便大步往洞外迈去。

  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冬刚冲到洞口处,敌人的一发火炮便正面击中了洞口。

  洞口的石壁被炸成无数碎石,一股脑地朝着于冬涌去,一条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

  碎石不仅将于冬掩埋,还把洞口完全堵住,只余下一条微小的缝隙。

  刘武瞬间眼前一黑,汩汩热泪流了下来,他大喊着于冬的名字,却始终听不到回复。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冬牺牲后,六号哨所只剩下刘武和昏迷已久的韦昌辉,其他人要么牺牲要么失联。

  刘武拖着血肉模糊的身体趴在洞口,眼见敌人马上就要完全占领六号哨所,刘武不愿将这块阵地拱手让人。

  通过洞口的缝隙,敌人的一举一动都被刘武进收入眼底。

  他抓起身边的报话机,联系到阵地后方的连长耿勇,将敌人的方位准确提供给提供火力支援的炮兵。

  凭借刘武的精准报位,狂风暴雨般的炮火毫不留情地将敌人覆盖,敌人8次进攻先后折戟。

  在这个过程中,刘武因失血过多,意识逐渐模糊,始终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太阳逐渐西斜,可敌人进攻的势头却一点都没缓下来。

  当刘武又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他发现敌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在不远处响起。

  透过缝隙,刘武发现敌人已经爬上了阵地,并一步步朝着自己的藏身之处探来。

  他意识到,倘若再不有所行动,阵地就要沦于敌手。

  于是他抓起身边的报话机,向排连长耿勇请示道:

  “敌人上来了,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刘武进此举是将自己置在己方无差别的炮火轰炸下,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但比起生命,他更不想让阵地失守。

  听到刘武几近嘶喊的请示,连长耿勇知道刘武已经做好了以身报国的准备,只好含泪命令炮兵朝6号哨所开炮。

  一阵地动山摇的炮火洗礼后,立足未稳的敌人不得不撤出哨所从头再来。

  而刘武也在猛烈的爆炸声中失去了知觉,彻底昏迷过去。

  当晚八点,增援部队终于赶来,刘武与韦昌辉得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