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65章

作者:笔下宝宝

  到处还都透着一股独特的朴素劲儿,热闹是挺热闹的。

  如今的京城街道还宽敞的,特别安静,汽车鸣笛的声音很少听到。

  自行车还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从早到晚,不管是着急赶去上班的年轻人,还是不慌不忙出门买菜的老年人,大街上总是能看到自行车车轮不停地转,到处都充满着生机。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就像流动着的景致,构成了这个时代最为典型的画面。

  骑车的人虽然穿得很朴素,可自行车却有点讲究的意思。

  品牌自行车就像家庭的“脸面”,不管是新买来的,还是用了几年还刷得特别亮。

  车把上的漆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老是能让邻居们心生羡慕。

  孩子们也不服输,趴在后座上,嘴里喊着“一快两慢”,手指还比划着车轮的转速呢;

  而那些有急事要忙的人呢,会在车后架绑上大大小小的竹篮、麻袋,一路上叮叮当当的,清脆的声响就在街头回荡着。

  路口也没有复杂的红绿灯,过马路的人都特别守规矩。

  骑车的、推车的、走路的,全都有条不紊地停下脚步等着。

  哪怕有些性急的人悄悄蹬两下车子,最后也还是乖乖听话,站在马路边笑着跟旁边的人唠几句嗑。

  自行车能流行起来,可不单是因为它实用,这里头还藏着一种独特的文化。

  你瞧,车后头挂个布袋,车前面的篮子里装着大萝卜或者馒头,这一辆自行车啊,它可不只是个用来赶路的东西,更像是一个家庭的“移动小仓库”。

  骑车出门的时候,也是邻里之间增进感情的好机会。

  要是碰到熟人了,把车头一转,两个人就停下来唠几句,然后笑着摆摆手就走啦。

  刘之野经历两世了,可他还是喜欢这种人与人之间很自然的亲近感,让普普通通的出行变得既热闹又暖心。

  只要一得空,他就喜欢去这样的市井间漫无目的的溜达。

  这年头,燕京街头巷尾就像是市井生活最鲜活的展示台。

  生活不像后世那么方便,但满是烟火气和人情味,很简单可并不单调。

  大家都忙着讨生活呢,不过相互之间有一种在现代社会很难见到的温情。

  清晨的菜市场,是一天热闹的起始点,太阳才刚冒头,市场里的摊贩们就都已经就位了。

  一块木板,再加上一张旧报纸,就变成临时的货架了,新鲜的蔬菜、新摘的水果还有各类家禽肉类都整齐地摆在上面呢。

  卖菜的老农,头发都花白了,他的一双手糙糙的。

  每次利利索索称完一份大白菜,就会再多添一把香菜,还笑着讲:“多给你些,这不用算钱。”

  买菜的人一听,也会笑着回一句:“下回还来您这儿买!”

  夜晚的街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小商贩们把卤味摊子支起来,拿简易的油灯把摊面照亮。

  一锅卤鸭飘出浓浓的香味,引得下班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

  大婶拿竹签扎起一块儿鸭肉,尝了下就笑着点头说:“味儿真地道!”

  摊主朴实地笑笑,讲道:“要没加祖传的调料,咋能把您老留住呢?”

  这样的对话简简单单,却满是真诚,让人忍不住去回味。

  这年头没有连锁超市跟便利店,邻里间的互相帮助可就是日常生活的依靠了。

  哪家没米了,敲敲邻居家的门就能借到一碗米;

  哪家孩子生病了,周围的街坊邻居就会送过来一包刚熬好的草药呢。

  这样的情形啊,差不多天天都会出现。

  人们的生活虽说物质不太充裕,可这种团结互助的气氛,使得一定个年代的日子过得特别。

  市井生活可不只有吃喝,还有不少简单的乐子呢。

  有个拎着鸟笼的老头儿,就爱到广场的长椅上,

  跟其他养鸟的朋友一块儿晒太阳,他们不时互相打趣几句,再比比谁的鸟叫声更清亮。

  旁边的小娃娃们光着脚丫到处跑,手上拿着用五分钱买的绿豆冰棍,吃得满脸冰碴子,还边吃边咯咯直笑。

  这样惬意的画面,就是最平常的“幸福时刻”。

  街巷的另一头,有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台很简易的卡拉OK机,正唱着当下流行的歌呢。

  他们唱得可能不咋好听,可还是常常能把围观的人招来,引得人家鼓掌叫好。

  一首歌完事儿后,好几个听众赶忙递上香烟,然后大家都哈哈一笑,那气氛又温馨又热闹。

  好多地方高楼不多见,街道两边的平房和老式建筑与新设施并存。

  这让城市透着一股既守旧又时尚的味儿,就像一只脚刚迈进现代化,另一只脚还留在旧时代呢。

  到了夏天,街道两边的槐树枝繁叶茂,绿荫浓郁,树影投在地上,斑斑驳驳的,透着一种静谧,就在那繁忙的街口。

  一辆有轨电车慢慢开了过去,车身是银灰色的,上面写着简单的标语。

  这种老式的交通工具速度虽然慢,却装着几代人的回忆。

  车厢里头,乘客们都挨在一块儿呢。

  有的拎着菜篮子,有的抱着孩子。

  车上的人说话带着北方那种特有的爽快劲儿:“大姐,您朝里再挪一挪,给孩子腾个地儿呗!”

  到下车的时候,售票员那清脆的声音报着站名:“前门到啦!”虽然人很多挤来挤去的,但整个过程还是有条不紊的。

  ……

  何氏饭庄门口每到饭点,门口就排起长队,眼巴巴地等着。

  有时站得久了,就聊起天来。“听说南边那条街要拆迁了,要盖洋房。”

  “是啊,都什么年代了,总不能老住平房吧。”

  饭店门口最热闹的时候是的晚上,整天街上很热闹。

  大人们纷纷出来遛弯,看热闹跳交谊舞。

  收音机里放着《小白杨》《长江之歌》,有时还能听到《上海滩》的主题曲。

  孩子们在路灯下玩弹珠、跳皮筋,藏猫猫,立刻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傻柱家饭店大厅有台24寸的大彩电。

  每到《霍元甲》《上海滩》播放的时候,大厅里就挤满了附近的街坊邻居们。

  如果大厅里还没上客,大家就坐这站着,连大门口都围满了人。

  傻柱也不小气,索性准备一大盘瓜子,炒得又香又脆。

  看到精彩处,大家一起惊呼,震得整条街都听得见。

  五点刚过,天色渐暗,一辆乌黑锃亮的皇冠 122在“何氏饭店”门前“嘎吱”停下。

  “嘿!何老板,有大老板来了!”街坊老吴,一眼就看出这车不普通。

  何雨柱心里纳闷,怎么这时候就有人来吃饭了。

  等来人下车,他才知道是谁。

  刘光福稳稳地将车停下,赶忙小跑到后座,为许大老板打开车门。

  许大茂披着大衣,内里西装笔挺,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油亮发光,他迈步下车。

  “何老板,别来无恙啊!”许大茂开口道。

  “嚯!我当是谁呢?”傻柱眼睛瞪得老大。

第543章 显摆!!!

  “啧啧啧,许大茂,你这车子价格不低吧?”傻柱并未理会许大茂,自顾自地绕着那崭新的皇冠 122打量起来,时不时伸手摸一下。

  刘光福笑着向傻柱说道:“何哥,这是从倭国进口的车,得七十多万呢。”

  傻柱一听,顿时愣住了:“啥?一辆车七十万?好家伙,比我这饭店还值钱!”

  此刻,许大茂总算如愿以偿地显摆了一把,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小意思得啦,一般般得啦!”

  就在这时,秦淮茹、刘岚等熟人纷纷跑出来瞧热闹。

  “哟!许大茂,你这下可牛了!”秦淮茹惊得目瞪口呆。

  刘岚也跟着说:“红星厂领导的车,怕是都没这辆上档次呢!”

  “那可不,我许哥在南边那可是杠杠的!”刘光福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许大茂摆出一副大老板的架势,悠然地燃起一支雪茄,冲着傻柱说道:“柱子,来一根?”

  傻柱并非没见过世面,雪茄他是知道的,只是从未尝试过。

  “那来一根……”傻柱接过雪茄,刚吸一口,便被呛得直咳嗽:“咳咳咳……这也太冲了……”

  许大茂见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

  整蛊成功!

  许大茂一脸财大气粗的模样,对柱子说道:“柱子,晚上给我把两个最大的包间留着,我要请咱院里的人聚一聚。

  他觉得富贵了不回乡显摆一下,就如锦衣夜行。

  “成,你许大老板既然要请客,我给上最好的菜!最好酒!”傻柱打定主意要让他狠狠出次血,挫挫他那爱显摆的劲儿,当即表示会给上最好的菜和最好的酒。

  许大茂这两年发了大财,身价已达数千万,只是旁人并不知晓,这点小钱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南锣鼓巷四合院。

  如今住在这个院里的老邻居不多了。

  后院还有聋老太太,刘中海两口子,许大茂一家前年就搬走了,住进了大hose。

  中院,还是三家傻柱、易忠海两口子,贾家娘仨。

  前院呢,仅剩下闫埠贵夫妇,刘之野的那间东跨院依旧保留着,刘家偶尔还会回来小住一段时日。

  东跨院住着葛家。

  西跨院现由闫解放居住,而倒座房则全都归了刘光天。

  其余的老邻居,不是搬往他处,就是将房子变卖后置换到了别的地方。

  娄晓娥自从搬离了95号院,彻底过回了富家小姐阔太太的生活。

  她为了消磨时光,就报了个茶艺班学茶道,每日皆是珠光宝气的装扮。

  何秋顺利升入高中,许大茂有意送他出国留学,好让他出去开阔眼界。

  聋老太太的日子所剩无几了,她活得岁数挺大,一生无儿无女,全靠街坊邻居们照料,对此她已然心满意足。

  刘海中退休后,彻底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整天吃吃喝喝。

  他的三个儿子中,老大不在身边,而从小不被他待见的两个儿子反倒成了他的依靠。

  嘿,这俩小子混得挺不赖,一个是红星厂车间副主任,另一个跟着许大茂去闯荡,年收入将近十万,这年头可是一笔巨款。

  除了许大茂家,变化最大的就是傻柱一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傻柱在东城这一片也是响当当的字号。

  老婆王秋菊是局领导干部,儿子何秋又参军入伍。

  易忠海家还是那样,儿子易援朝孝顺,夫妻俩都是军人,现在有了孩子,由他们两口子负责照看着。

  老贾家也消停了。

  他们家自打棒梗这小白眼狼去了媳妇家,婆媳俩是彻底凉了心。

  小当嫁人也有几年了,她跟对象定居在了刘家庄,比她哥强,时常知道回来看看。

  只剩下槐花还在身边,如今中专毕业在一家国营企业里当文员。

  棒梗!

  棒梗不提也罢!

  就全当没他这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