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每到冬天,刺骨的寒风裹着雪花,呼啸着钻进简陋的营房。
战士们只能裹紧被子,听着屋顶被风掀起的瓦片咯咯作响。
日子虽然虽苦,但连队里的气氛却格外温暖。
战士们都管郑海生叫老班长,因为他是从普通士兵一步步走上来的。
这年头部队在搞正规化建设。
条件艰苦,每年就指望着自己种点蔬菜、养点猪改善伙食。
养猪班的老王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对养猪特别有一套。
春天开始,他带着几个战士,利用休息时间,在山坡上开垦了块菜地。
平日里他们把食堂剩菜和野菜掺在一起,再加上从山上采来的草料,就这样一点一点把猪喂大。
老王总是说:“等过年的时候,让大伙都能吃上一顿肉。”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老王就起来给猪喂食。
有时下着大雨,他就穿着雨衣,顶着寒风去猪圈。
有一回半夜猪生病了,老王急得直搓手,连夜走了20里山路去找兽医。
回来时,裤腿都被山路上的荆棘划破了,但他却笑呵呵的,说猪保住了。
就这样,大伙的心都系在这头猪身上。
眼瞅着猪一天天长大,战士们的盼头也更足了。
可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团部突然派来个参谋,叫高建国。
这位高参谋刚从军校毕业,一身笔挺的军装,戴着新配发的皮手套。
他一进门就皱着眉头说要检查春节期间的伙食安排。
看到六连的猪圈,立马拿出个文件,说是上级要求过节要厉行节约,不准大操大办。
“郑连长,这猪必须得退了,你们要带个好头。现在全军都在搞正规化建设,要严格执行规定。”高参谋一本正经地说。
郑海生听了这话,心里的火腾地就上来了。
想起战士们这一年的辛苦,特别是老王,大半年来起早贪黑地照料。
“高参谋,你可知道这猪是咋养大的?战士们放弃休息时间,一点一点喂大的。
大山里物资这么紧缺,让他们过年连口肉都吃不上,这像话吗?”
小王在一旁也急了:“就是啊,老王他们多不容易,大伙盼着这一天都盼了好久了。”
高参谋依旧板着脸:“规定就是规定,执行命令要坚决。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讨价还价。”
就在这时,值班室的门被推开了。
老王满身是泥,衣服上还带着猪圈的味道。
“报告连长,猪今天吃得特别好,估计能有200斤了。”老王的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看到高参谋也在,他赶紧立正问好。
但当听说要退猪的事,老王的脸一下子就垮了。
郑海生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山上下了场大雪,补给线断了整整一周。
战士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就靠着自己种的白菜萝卜熬过去的。
那时候,老王每天都要去猪圈铲雪,生怕猪受冻。
他的手冻得裂开了好几道口子,但从没叫过一声苦。
“高陈参谋,您先去食堂转转,这个事咱们好好商量。”郑海生忍着怒火试图跟他讲道理。
谁知道这位高参谋寸步不让:“郑连长,你这是要抗命?”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的时候,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是团政委老马来了。
老马是郑海生在老部队就认识的老领导,为人特别体恤基层官兵。
他一进门就笑呵呵地问:“小高啊,你这是要干啥呢?”
高参谋立马挺直了腰杆:“报告政委,我是来检查春节伙食安排的。
这个连队准备杀猪过年,不符合厉行节约的规定。”
老马慢悠悠地走到猪圈前,看了看正在拱食的猪,又看了看满脸焦急的老王。
“小高啊,你还记得咱们军队的优良传统不?什么叫艰苦奋斗?是不是光知道抠抠搜搜,就叫艰苦奋斗了?”
高参谋一时语塞,老马继续说:“这猪是战士们自己养的,是他们用休息时间换来的。
让大伙过年改善改善生活,这不正是我们一直说的要关心爱护战士吗?”
看着高参谋发愣的样子,老马又说:“你刚从军校毕业,理论学得不错,但是部队工作不能光靠教科书。来,跟我去看看战士们的生活。”
于是,老马带着高参谋走遍了连队的每个角落。
看到战士们的宿舍,高参谋明显愣住了。
破旧的营房,漏风的窗户,被褥都是补了又补。
但架子上、床头柜上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食堂里,炊事班正在准备晚饭。
锅里煮着山上挖来的野菜,配上自己种的萝卜。
荤腥只有一小碟咸鱼,还是好几个人一起分。
“小高,你看看,这就是咱们基层连队的真实生活。过年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肉,对战士们来说多重要。”老马意味深长地说。
那天晚上,高参谋主动找到老王,向他询问养猪的经过。
听完老王的讲述,他的眼圈都红了。
腊月二十九这天,六连杀猪那天,高参谋一大早就来了,还自告奋勇地要帮忙。
看他动作生疏,老王就手把手地教他:“高参谋,这刀要这样切,才能把肉分得均匀”
这天晚上,全连官兵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领导们和高参谋也来了,饭桌上其乐融融。
郑海生注意到高参谋一直在偷偷抹眼泪。
等到他端起杯子时,声音都有些哽咽:
“同志们,这几天我明白了,当干部不是光靠背条例、执行规定。关心战士,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今天这顿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部队感情。”
老马也动情地说:“来,大家举杯。祝愿咱们的战士越来越好,部队越来越强。也祝愿小高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干部。”
六连今年的年夜饭非常丰盛,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年夜饭是由军区前来慰问带来的食材。
食谱则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众筹”而成,再由炊事班协助大家共同烹饪。
如此新颖形式的“跨年会餐”,源于郑海生连长的“灵光一闪”。
他发现,伴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夜饭成了战友们热聊的话题。
“以往是炊事班全盘负责,把年夜饭端上桌;这次我们发动大家全员参与制作,不仅能让每个人吃到家乡味,还能提升跨年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他说。
一场特别的“跨年会餐”就此拉开序幕。
帐篷搭就的厨房操作间内,来自岛城的战士小林开始制作油焖大虾——这是他从小吃到大的菜品,母亲在锅灶前忙碌的身影深深印记在他的脑海。
洗虾、开背、去虾线……看着下入油锅的大虾滋滋作响,青色的虾壳逐渐泛红,闻到逐渐升腾起的熟悉香味,不光是小林,另外几名东山籍战士也仿佛回到了家乡。
帐篷外冷风吹来,操作间升腾起水蒸气。
透过雾气,隐约能看到灶台旁一个壮硕的身影在舞动锅铲。
他是来自东北黑江省的老班长郝平,锅包肉是他的“拿手好菜”。
只见他挥舞双臂颠勺,一锅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锅包肉很快出锅了。
阵阵香气从操作间飘出来,顺着过道飘到板房,勾起了大家肚子里的“馋虫”。
热菜上桌,看到战友吃得津津有味,“老郝”的嘴角不禁微微有些上扬。
“家乡的味道,更能让人心暖。”油泼面、油焖大虾、京酱肉丝……望着满桌的饭菜,刚晋升副班长李凤军选择了一碗羊肉汤。
今年是李小军离家的第三个年头,穿上军装的日子,他随队奔赴高原、砺兵在冰峰雪谷间,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透出西北人的粗犷。
喝上家乡羊肉汤的那一刻,想起家乡的父母和亲人,他不由地红了眼眶。
……
“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
对新兵郭志强来说,刚下连的第一个春节,最是难忘。
晨光洒向大地,大山裹上一层银装。
清晨,一阵急促的哨音划破寂静:“紧急集合!”听到哨音后,连队阵地热闹起来,大家一边整理装具,一边清点物资,向着预定点位集结。
整理队形、清点人数、查验装具、集结报告……整个流程紧张有序。
“这大过年的还搞拉动,连长是个‘狠人’!”
仿佛听到有些战士心里嘀咕的话,连长郑海生大踏步走到队前,
大声说道:“对军人来说,越是节日来临之际,越是战备关键之时;
越是太平无事,越不能放松警惕。
下面,由我对此次拉动做出讲评……”
讲评完毕,他又三步并做两步,迈上前面的小土包,宣布道: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课目:新春体能竞技赛。
目标:顺着我手指方向,前方高地!
方式:以班为单位,全副武装冲刺跑!
第一个到的班,有奖励!预备——跑!”
驻地海拔高,冬天驻守这里,训练不易,遇上天气晴好的日子外出组训,呼吸着新鲜空气,大家就格外兴奋。
“冲啊!攀到山顶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眼看几名战友落到队伍后面,郑海生激励大家坚持。
不一会儿,大家纷纷抵达山头。
“为了让这次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昨晚我和指导员商量,咱们全连在山顶拍一张全家福。”连长郑海生说完,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照相机。
听说要拍照,大家好像忘记了疲惫,纷纷选好位置,摆好姿势,“咔嚓”一声,定格青春洋溢的笑容。
随后大家卸下背囊,开始在雪地里追逐、奔跑……欢声笑语回荡在雪山之间。
不知从哪儿飞出一颗雪球,正好落在郭志强头上。
转身望去,战友马健洋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捧起雪揉捏制造下一个“武器”。
这可不能忍!
郭志强立马还击,经常打篮球的他身手矫捷,雪球不偏不倚,砸到马健洋头上。
他还没来得及得意,两颗雪球突然飞过头顶,原来是其他战友加入了“战斗”,一场雪仗正式打响。
整个山头热闹起来,郭志强所在的一排,大家不约而同地分成了两个阵营:一班、二班负责“进攻”,三班负责生产“弹药”。
“加油!加油!”其余战友在一旁加油助威,有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加入战斗。
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十几度,但大家都没感觉到冷。欢呼声、雀跃声回荡在高原。
那天,郭志强在日记里写道,第一次在离家这么远过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有战友的陪伴,一点都不感到孤独。
清晨的朝阳给大山度上一层金色,军鞋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响声。
官兵们踏上征途,向着目标点位进发。
…………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