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刘本明对杀猪这事很重视,像要完成一项战斗任务一样,召开了侦察班会进行动员部署。
侦查班里的战士们一听要杀猪,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
老胡凭着在家里多次看别人杀猪以及在连队看董平杀猪的印记,按流程进行了周到的安排,把全班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包括怎样接猪血、放盐、搅拌、灌血肠、煮血肠等细节都安排的很到位,老胡是一副踌躇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
部署完毕,大家开始分头准备了,然而实际操作远没有老胡想的那样简单。
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连里竟然没有杀猪刀。
连里的炊事班道是菜刀,可是没见过谁用菜刀杀猪的呀?
刘本明急中生智,想起了连队有四棱军刺,军刺长短和杀猪刀差不多,还有血槽应该能行。
于是他让文书到枪库从半自动步枪上卸下了一把军刺,用军刺代替杀猪刀。
这有了刀,刘本明就带着六七个人带着棍棒和绳子来到猪圈抓猪。
猪圈里的三头差不多二百多斤的大白猪好像是有了不祥的预感,顿时乱叫乱串,让刘本明他们很难得手。
弄得他们浑身是汗,鞋上沾满了猪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头猪扑倒,五花大绑拖出了猪圈。
等班里的战友们终于把那头垂死挣扎的猪压在了炊事班门前事先准备好了的案板上,老胡手持军刺庄严出场了。
老胡也是第一次杀猪他心里默念着:“猪羊一道菜,死了谁也别怪!”
他从记忆中别人下刀的地方用军刺猛地向猪的心脏方向刺去,此时猪的嚎叫和挣扎更加激烈了。
奇怪的是不出血,猪也不死,老胡反复刺杀还是如此。
这时天空开始掉雨点儿,老胡有些急躁、懊恼,心里有些慌了了。
刘本明见状命令用木棒重击猪的头部,过了好长时间,这头猪才慢慢地没了声息。
大家也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杀死了!
与其说是杀死的倒不如说是杖毙的,着实有些残忍。
“嚯!”去毛开膛一看,满膛都是血,猪心被刺成了蜂窝状。
原来是军刺的出血口太小血出不来都流进了膛内,“得嘞!”这血肠是灌不成了。
不管怎么样,总算让连里的同志们年三点吃上了肉饺子。
杀猪的流程从剁、斩、洗到烧,不到3个小时,便在上午11点左右,所有的加餐菜肴基本准备完毕。
在此之后,刘本明作为连里的干部过节期间轮到了白天的站岗任务。
为了确保连里的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站岗的人员被允许提前前往炊事班领取饭菜。
刘本明来到炊事班,炊事班长正在将菜分装到黄色的盆中,为各个班级准备分发。
老班长热情地递给刘本明饭勺,笑着说:“今天领导辛苦了,尽情享受,只要不吃得太过。”
刘本明对他笑了笑,选择在炊事班就地取餐。
舀了一些红烧肉、洋葱猪肝,还有来自刘家庄的鲢鱼。
美味摆在眼前,刘本明吃的是津津有味。
但他心里更美,没想到这被动的局面就这么不经意地打开了。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伴随着气温的回暖,时间一晃就来到了81年的立春。
老燕京人觉的,这春天可以说就是从“立春吃春饼”开始的。
过去那会儿,打立春这一天起,京城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着吃春了。
这叫做“开春第一口”。
每年这个时候,老之野他老娘邓茹就会用入春头场春雨后的荠菜,和鸡蛋、肉丝、豆腐等一起炒熟。
吃的时候,把炒好的这些荠菜、还有豆芽、粉丝、韭黄、菠菜等这些“合菜”;
再与自个儿家烙好的一张张薄薄的面饼一卷,一口下去,那是特别的香嫩。
大天清早,刘之野津津有味地吃完老娘亲手做的春饼后,便满怀着不舍与眷恋告别了家人们,再次踏上了忙碌的征程。
新年过后,刘之野在燕大军区正式履行自己的职责。
今年,他们燕大军区面临着诸多挑战,任务艰巨。
其一,要持续深入地推进裁军简政工作,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精心规划和妥善安排。
其二,军区正在筹备今年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华北军演”。
这场军演意义重大,关乎着夏军的实力展示和今后的战略部署。
军区所有人都深知其重要性,因而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
第518章 夏北演习(改)
这年头,“种花家”所处的“蓝星”形势依然很复杂。
彼时,在“蓝星”这个舞台上,山姆和北极熊这两个巨人间的“二人转”愈演愈烈。
“北极熊”还虎视眈眈的将目光投向了东南。
前年,“北极熊”依仗着其身板强壮,胖揍了一顿沙漠“骆驼”。
此事在“蓝星村”引起了动物们的轩然大波。
面对“北极熊”这样如此咄咄逼人的霸道态度,“种花家”一些像人开始有些担忧这头熊发疯。
这些人清醒地认识到,自“种花家”成立以来;
虽然这几十年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并且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刘之野看来,我们“兔子”终究还是一支相对比较传统的队伍;
各个兵种之间比较独立,协同配合作战的机会比较少,因此相关经验比较匮乏。
而山姆、北极熊这样的超巨,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团队作战经验。
这样的军队一旦与开战,必定会形成密集火力的强烈攻势,这对“兔子”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和隐患。
因此,做好反击的准备,防患于未然。
要保证“种花家”接下来改开能够顺利进行,成为了“兔子”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演习初步计划在三年内,在夏北地区组织一场防御作战演习,在西部地区进行阵地防御战、运动战和游击战,勃海方向主要搞抗登陆演习等。
而会议最终决定将“三年规划”的第一年,就放在夏北地区。
初步计划将在夏北的张口地区进行一场军演。
主要目的在于研究防御作战的实施和战役规模的坚守防御。
所以,负责本次“夏北军演”的部队就以燕大军区为主。
这么重要的演习任务就落在刘之野等人的肩上,任务非常艰巨,他们时刻不敢怠慢。
那么,这场演习究竟要搞多大?
要怎么搞?
成为了负责演习刘之野等人要考虑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为此,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总部去往负责此次实兵演习的燕大视察。
在这里还与刘之野等人一起,就此事进行反复商讨。
以刘之野为首的燕大方面认为,这场演习的规模应要搞就搞大一点。
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主要包括从四个方面进行演练,分别是对敌军集群坦克进攻的模拟、空降和反空降、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和战役预备队反突击。
预计参加演习的兵力为十万余人以上,动用八千多辆汽车,一千多辆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以及飞机几百架。
针对燕大军区给出的这套方案,马和张两位副总参谋长都表示赞同。
他们也认为这次军事演习的参观者基本上都是各军区领导,规模太小的演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此,他们也主张搞大一点的演习。
但是也有别的人提出了不同意。
因为这年头军中的军费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这些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认为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预算成本过高。
因此没有精力,也没有这能力这样搞。
关于是否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事,众人出现了相当大的意见分歧,一直僵持不下。
今年2月初,刘之野率先将自己要搞大规模演习的方案放到了总部领导的的桌上。
很快,夏北大演习的具体任务下来了,总部指示总参与燕大尽快将预演方案拿出来。
一直到3月初的时候,军事科学院才拿出了集团军规模和师规模的两套方案。
加上燕大军区的方面军规模的方案,一共大、中、小三套方案。
其中,第二方案是进行方面军编成内的防御战役演习。
这一方案相较于第一个方案来讲,训练科目有所减少,演习规模也减小过半,计划参加演习的兵力被压缩到5万余人。
第三方案则是这3个方案当中规模最小的,计划只搞集训,不搞演习。
3月初,张总去领导家里,向领导汇报了这三套方案的具体情况和众人的商议经过。
张总说道:“领导,关于这场军事演习,有人担心是否会产生对外影响。如果按照预演方案那样,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得住?”
听完张总的汇报后,总部领导当即拍板,十分果断地作出了决定道:“我们的这次演习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不同于海上演习。
因此不用过多地去考虑别人有什么反应。
更何况我们北边的邻居搞很多次军事演习,外边也没有什么反应嘛!”
此外,总部领导还指出:“这样大规模的演习,我们也有很长时间没有搞过了。因此搞这么一次演习,不仅可以让我们的队伍得到实际的锻炼.”
而对于演习开销的问题,他想了一想然后直接表示:“就按第一方案搞,节约一点,搞好一点。”
最终,领导在张总拿来的请示信上,挥笔写下:“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三月中旬,张总第一会议室宣布了领导的批示,宣布了这次演习代号,接下来便开始了为期四五个月的准备和集训。
收到上级指示之后,燕大方面迅速集结各部,很快便进入到演习准备状态。
平时的训练内容逐渐变成了演习,从营房生活转逐步转入野外驻训。
这场军事演习规模空前,但燕大却需要在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准备工作。
可以说是刘之野他们时间紧、任务重。
为此,所有部队充分发挥了苦学苦练的精神。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参加演习的部队就这么顶着炎炎烈日,要在室外进行长时间的拉练。
天晴时是一身汗,下雨天又是一身泥。
这次军演的准备训练时长和强度更是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演习准备的这段时间里,参加军演的战士们平均一天要跑40至50公里,翻过400多条深沟高坎。
受阅部队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累计行程30多公里。
除了参阅部队的训练外,有关集训和参观的组织、保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次演习计划要在4个场地进行,施工队日夜兼工,在极短的时间里,4座参观台拔地而起。
此外,山上的公路也被修通,有关人员住宿的招待所也被重新进行了全面整修。
这场军事大演习是陆空联合作战。
因此除了海军之外,几乎所有的兵种全部亮相,军区刚刚组建不久的电子对抗部队也露了脸。
部队装备当中所有类型的坦克和火炮全数出动,地面部队的活动范围有足足2万多平方公里,加上空军十几个场站出动十几种机型,演习领域高达3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空军部队也有近3万名指战员参加到了这次演习训练当中,共飞行2万余架次,将近两万个小时。
一月初,警卫二师接到了参演命令,师首长彭国安下来做动员。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