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30章

作者:笔下宝宝

  李勇用力挥了挥拳头,笑道:“放心吧,我没事儿了。这点儿训练不算什么,等咱们熬过这段日子,我一定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第517章 年三十的战备!!!

  去年10月,钟兴国由“猛虎突击队”副中队长升任中队长。

  春节本可以休假探亲回老家,可是去年12月上级又重新任命葛小虎去军区新组建的“天狼”特战旅一大队任中队长。

  一大队二中队组建完毕后,部队就拉到野外进行战前练兵,回家过年的计划泡了汤。

  今年的春节,因为军区要求“天狼特战旅”的干部和战士春节一律不准休假,葛小虎和官兵们只能在训练营地过大年。

  二中队由于是野外冬季训练,他们临时驻扎在燕山西麓的一座山村小学里。

  冬训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可能住宿在有吃有喝还温暖的营房里。

  这里条件太简陋,房顶只有几条薄檩条,檩条上只有一层灰色的薄瓦片。

  寒冷的西北风刚好能从瓦缝中吹进来,雪能也从能瓦缝中飘进来。

  春节前夕,燕京地区又下了一场大雪。

  这时室内温度和室外相差无几,晚上睡觉,官兵们常常会被冻醒。

  葛小虎深夜查哨查铺时,看到战士们的棉被上还有一层白白的雪花。

  官兵们冻得睡不着觉,只好抱团取暖,和衣而睡。

  葛小虎查哨查铺后也久久难以入睡,两只脚冻得像冰疙瘩。

  好在战士们多数来自农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也好在他们那时还年轻,身体好,火力旺,经得起摔打。

  进入年根,天更冷了,雪片儿随风飘落下来。

  雪能让空气清新,也能让人格外精神。

  一大的官兵们坚持踏着皑皑白雪训练。

  这成了当时小学附近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少群众从十里八村赶到小学来看我们训练。

  群众看,他们练,也调动了官兵们练兵的积极性。

  二中队在训练战场自救互救时,士兵们在爆炸声中一个个应声倒下。

  紧接着,救护队员们扛着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抢救“伤员”。

  当一个个炸断腿的、头部负伤的、双眼失明的、腹部中弹的“伤员”,被白色纱布缠绕着“伤口”抬上担架运下“战场”时;

  一些旁观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一些中老年人的脸上却挂着泪花……

  这所小学虽然远离南疆作战的战场,但由于一大队即将要上前线,每天喊着打仗,练着打仗。

  “打仗”一词也使这片土地涌起一股浓浓的国防热情。

  春节,最让葛小虎头疼的是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

  葛小虎把电话打到旅政治部宣传科,请求给即将奔赴前线的官兵们解决一台电视机。

  旅里接到葛小虎的电话后很重视,专门派了一名干事送来一台电视机。

  有了一台电视机,年关就好过一点了。

  起码除夕晚上能有一个盼头,也能收拢官兵的心。

  除夕夜,全中队官兵挤在一间小教室内,没有凳子,官兵们就围坐在铺有稻草的地上看电视。

  这天,室外的西北风不停地吹着,室内冷极了,哈气成霜。

  战士们个个头戴棉帽,脚穿棉鞋,冷得受不了,就把被子披在身上御寒。

  钟兴国怕战友们感冒,专门让炊事班烧了两大锅生姜黑胡椒红糖水给大家喝。

  零点的钟声在焰火腾空之际响彻,新的一年已向我们走来。

  这年头,村民们生活还很艰苦,但乡亲们仍无私地支持部队,支持钟兴国他们上前线。

  春节前驻地供销社还带着粉条和花生来慰问他们。

  二中队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北方,有过春节吃水饺的习惯,不吃水饺就好像没过年,好像也觉得不吉利。

  这年头,市面上可没有速冻饺子卖。

  要吃水饺需要自己动手,但钟兴国他们又没有包饺子的工具。

  天下事难不倒革命战士,官兵们就用小凳子、行军锅盖、教练手榴弹、匕首、伞刀等做包饺子的工具,尤其是用教练手榴弹擀饺子皮,那真是一绝。

  战士们用手榴弹在面团儿上轻轻一压,再用手榴弹轻轻滚几下,一块水饺皮就擀好了。

  擀饺子皮的工具多种多样,水饺也包得形形色色,很有军营特色。

  大年初一的早晨,小学院内人声鼎沸,四口行军锅内全煮着水饺,飘出一股股诱人的饺子香气。

  在向前线开拔、即将投入战斗的前夕,二中队在向父老乡亲们说再见的时刻;

  能就着乡亲们提供自家种的大蒜,蘸着自酿香醋,饱饱地吃上一顿猪肉水饺,钟兴国他们已经觉得十分满足。

  10点整,二中队又组织官兵们开展了捕俘格斗等项目的军事表演赛。

  吸引了不少附近的百姓来观看,也丰富了官兵们的春节文化生活,缓解了他们的思乡情绪。

  春节过后没久,钟兴国他们就要向前线开拔了。

  去年冬天,王思成从南疆前线来到燕大军区,成为军区“天狼特战旅”电子侦查中队长。

  除夕夜,放完鞭炮,年夜饭已备好。

  中队王思成与指导员每人讲几句祝福鼓励的话,大家鼓掌,举杯,欢呼,看晚会,打扑克,下棋。

  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的新宾们,心想着军营里的春节也是这般热闹喜庆。

  电视上的联欢晚会接近尾声,大家开始打扫卫生,有的战士嘴里还跟着哼唱:“咱当兵的人……”突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

  这是紧急集合的警铃!

  旅属特种电子侦部队也是战备部队。

  需要随时处置节日期间的突发情况,可谁也没想到,紧急集合竟然发生在除夕夜。

  大家闻令而动。

  中队长王思成看着大家一个个手忙脚乱地跑出来,一言不发。

  人齐了,他一一检查,有个战士迷彩服都穿反了。

  中队长王思成皱着眉头讲评:“战备观念一点都不强!”

  解散后,大家回到宿舍,准备解衣休息。有个老兵提醒:“先别睡,没听到中队长讲评吗?别放松警惕,一般要紧急拉动3次呢。”

  果然,半小时之内,警铃又响了两次。“这下应该不会再拉集合了,时间不早了,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

  第三次解散后,有个新兵郑仝嘴里嘟囔着,脱掉衣服准备踏踏实实睡一觉。

  郑仝正睡得迷迷糊糊之际,警铃又响了!

  他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赶紧穿衣服,打背包,往集合地点跑。

  看来这次中队长是不按套路出牌了。

  集合完毕,看着睡眼惺忪的战士们,王思成大声说:“同志们,敌人可不管你睡没睡觉。

  记住!我们最困乏的时候就是敌人进攻的最佳时机。”

  接着,中队长王思成宣布队伍解散。

  这下没人再敢睡觉了。

  郑仝他们穿着衣服躺在床上,就这样在黑暗中睁着眼,屏气等待着。

  宿舍里安静极了,过道尽头的水房里,不知哪个坏了的水龙头,还在滴答,滴答……

  这一晚,最初大家都记不清究竟拉动了多少次紧急集合。

  最后一次集合时,虽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倦,但没人敢懈怠,都动作麻利,整齐列队。

  中队长王思成站在队伍前,沉寂了很长时间才发话。

  “今晚的紧急拉动训练本来计划是3次,但是我们拉动了13次。

  ‘狼来了’说3次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相信。

  但是军人要对每一次拉动全力以赴,像猎人一样‘睡觉也要睁只眼’。

  对军人而言,国防安全可没有节假日。

  我希望这个除夕夜,能成为大家最难忘的除夕夜,能让大家时刻牢记:我是一名军人,一名守护国家安全的军人!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郑仝他们嘹亮激昂的回答,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夜色中蒸腾。

  临近除夕,南疆战事仍未结束,但大规模战斗行动减少。

  战地逢春节,为了激发官兵杀敌立功的热情,上级首长决定:条件再艰苦,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坚守在猫耳洞的战士们吃上饺子。

  负责补给的官兵开始用背篓驮着物资往山腰的阵地上送。

  为防敌军偷袭,他们只能绕进荆棘密林,拿着柴刀铁镐开辟新路。

  眼瞅着就要到达阵地,一条沟壑却横在队伍面前。

  排长李二虎亲自爬下陡壁,三两下一条简易绳桥就搭好了。

  就这样,他们历尽艰辛,终于在大年三十当天,将面粉、猪肉和大葱送上了阵地。

  守在猫耳洞里多日的战士们看到李二虎他们乐开了花,简陋的猫耳洞内也被他们装点出几分节日氛围。

  夜幕降临,山上的浓雾中回荡着零星的炮声。

  猫耳洞里,一锅热水沸腾着。李二虎和战友们把水壶里仅剩的水一起倒进盆里。

  “没有擀面杖,怎么和面擀皮?”来自东北的金成桂话音刚落;

  只见排长李二虎将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便把布满炮油的双手伸进盆里和起面来。

  芭蕉叶代替碗,削两根树枝当筷子……这锅饺子,来之不易。

  “没有饺子,就不叫过年。”战士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自家乡的年夜饭各有不同。

  但这个除夕,几名南方战士每人一口气都吃了十多个饺子。

  这顿饺子,对他们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顿香喷喷的饺子。

  这年头,部队每逢春节、建军节、中秋节或是有重要庆祝活动。

  总要杀猪会餐庆贺,这时基层连队除了战备部队会餐可以少量喝点白酒。

  警卫二师炮团指挥连编制一百二十四人,平时在连队晃晃荡荡的也就七八十人左右,但每到会餐时一百多人的饭堂就座无虚席了。

  说起杀猪宰羊,指挥连报话班长董平可算得上是军中“庖丁”,动作娴熟麻利,“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颇有职业屠夫的范儿!

  董平是73年的兵,东山人,细高挑儿,背微驼,圆脸,黄皮肤,小眼睛闪着精明的豆光,一口整齐的四环素牙,说话时爱微笑,不时地爆出点儿冷幽默。

  他的口音既像南河又像东山,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战友们都以为他是南河人。

  杀猪是连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天仿佛成了董平和报话班的主场。

  只见他甩掉军帽,挽起袖子,腰扎皮围裙,手持杀猪刀,吆五喝六般地指挥着全班忙活,官兵们围着看热闹。

  杀完猪之后,报话班的人总要得意洋洋地先吃一顿,算是慰劳吧!

  很是馋人,但别人只能偷偷地咽口水,望肉兴叹了。

  有道是“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去年底董平复员了,也带走了他舍不得放下的杀猪刀,他的绝活儿也没传给报话班的战友和连队其他战友,绝活儿绝了。

  去年底,副连长赵今来提了连长,新来个副连长刘本明,燕京本地人,刚从军校毕业。

  刘本命中等身材,体型偏瘦,长方脸上长满了青春痘,鼻梁上架着一副秀郎镜,说话腼腆脸红,走路轻快,典型的学生官儿的模样。

  连长赵今来是从基层士兵一步一步爬起来的,他对新来的副连长刘本明,是一百个瞧不上眼。

  到年底了,连长赵今来故意就让副连长刘本明带人去杀头猪,想要为难他一下。

  这下刘本明可范了难,长这么大他没也杀过猪啊!

  到了猪圈望着哼哼叫的活猪刘本明抓耳挠腮急得直打转,一筹莫展的样子。

  实在没辙了,刘本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侦查班长老胡,和他商量着怎么办。

  老胡很理解他的处境和难处,毫不犹豫地说:“副连长,这事儿好办,我们看过肥猪走,也吃过肥猪肉,杀猪的事你就交给我们侦察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