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28章

作者:笔下宝宝

  胡副连长回答说:“已有好几个月了,因为一直忙着抓训练,没顾上修。”

  刘之野一听,这窗户坏了好几个月了,竟然都没有修缮,他的眉头就是一皱。

  见首长脸色不好,赵团长的脸上则讪讪的,忙说:“首长,我要向您检讨,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没有检查到。”

  刘之野那英俊脸上的两道浓黑剑眉飞扬起,他严肃地看着他们说道:“你们看,要是风雪天风往里面刮,雨雪往里面扫,战士们能吃好坂吗?

  咱们不论哪一级干部,不但要向上级负责,更要对下级负责,对下级关心。”

  接着,他转过头来对赵团长说:“咱们说到做到,你去找人来把窗户修理好,一定把玻璃安上去。”

  “是。”赵团长觉得在领导面前失了分,心里懊恼不已,他立即走出饭堂,派人去找修理工了。

  看到守备部队的条件比较差,刘之野决定不再走马观花,他要多留一天,好好了解一下基层情况。

  第二天的傍晚,外出的战士们都陆续归队了,连队例行召开班务会。

  刘之野特意来到一排二班参加班务会。

  二班长平时管理方法比较简单,他见首长来到自己的班参加班务会,便先问首长有什么指示。

  刘之野却风趣地说:“开班务会,你们自然唱主角,我只是带双耳朵来,听听你们发言。”

  不知是二班长误会了刘之野的意思,还是他主观想把班务会的发言水平提得高一些,便先发了言。

  这位二班先讲了开班务会的目的和内容,接着又引导发言,一气讲了三十多分钟。

  后面,战士们三言两语还未讲上一遍,二班长又插进来接着讲,整个晚上的班务会时间,几乎被二他一个人占用了。

  但是,刘之野既没有打断他的话语,也没有责备他,而是等他讲完后,才问二班长参加班务会的同志是不是全班的人数。

  谁知,这一问不要紧,只见从墙角双人铺顶上的蚊帐里伸出个娃娃般的脸,嫩声细气地说:“首长,我是二班的病号,我在‘垂帘听政’。”

  战士们都笑了。

  二班长没好气地朝小战士瞪了一眼,说:“这是军区首长,你别嘻嘻哈哈的,讲话严肃点。”

  刘之野笑着拉拉三班长说:“没关系,不是在队列中和正规场合,回答问题可以随便活泼一些。”

  尽管这样说,那小战士还是缩回头去了。

  刘之野站起身,转到小战士床前,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和生活情况,使这个战士受到很大安慰。

  随后,刘之野把二班长叫出了宿舍,边走边谈,在营房旁边的石凳上坐下来。

  暮色中,刘之野的话语如同溪水,叮叮咚咚地敲击着二班长的心田:“开班务会,你发言的积极性是好的,缺点是自己说得太多。

  班务会是我们人民军队几十年来形成的好传统。

  目的是让全班的同志都说说话,谈谈思想,便于我们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

  “啊,开班务会的意义有这样大?”二班长自言自语地说。

  “是呀,这不是单纯为了开会而开会,而是我军民主作风的体现,是与防止事故发生、巩固部队有直接联系的。”

  说到后面,刘之野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我们初次打交道,啰啰嗦嗦说了这么一大篇,你不会讨厌我们这些老家伙吧,啊?”

  “首长,我们巴不得您多讲一些这方面的道理呢。”

  夜,越来越深。

  刘之野却耐心地跟二班长说了很多基层带兵经验,让他受益匪浅。

  军区领导们第二天走,让刘之野欣慰的是基层官兵们过年物资保障比以往好多了。

  守备连过年前后的物质生活,比平时要高多了。

  过节期间,各部队驻地的物质供应部门,副食品公司,会提前到部队进行沟通。

  部队食堂的猪肉、食油、细粮、蔬菜都比当地的地方标准要高点。

  让战士们开心的,不光是节前的一次聚餐,还有“战士代表订食谱”。

  平时也有这个制度,过节时候,连队更加重视,往往由每个班指派一名热心的战士参加。

  守备连就由还生活的胡副连长主持。

  司务长向他报告伙食费收支和过节食物采购情况,战士们对一周或者半个月的主副食提出安排意见。

  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有的怕辣,有的嗜辣,经过讨论达到平衡。

  吃饺子,那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连队的饺子,其实意义不完全在吃上。

  刘之野刚参军那会儿,他的指导员说过:“吃饺子是咱们部队的一项光荣传统”。

  当时的刘之野还很不以为然。

  让刘之野记忆犹新的是,连队有炊事班,但是包饺子要分到各个班,每个班擀皮、包捏,包好后到伙房大锅上自己煮。

  连队里平时政治空气很浓,但是包饺子时候就家庭化了,大家像亲弟兄、一家人那样。

  各自夸耀家乡的美好、揶揄别人的陋习。

  当有些人还在忙碌的时候,有的班已经包好下锅煮好了。

  看着他们开吃,更加饥肠辘辘,刘之野过去抓一个来品尝,被别班战士嘲笑,说:“不会包饺子、包得比较慢的部队,战斗力不会太强!”

  十八岁的小李,就这样在部队迎来了一九八零年的新年。

  一个月前,他们这些新战士告别了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被分配到基层守备连队了。

  守备连作为海防部队,基本上都地处偏远的海岛、海边沿岸,人烟稀少,条件极其艰苦。

  秦西平等连干部自从被军区刘之野教导一顿后,才真正的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等送走军区领导,秦西平立即召开全连干部会议,他首先做了自我检讨。

  于是全连干部掀起一股批评、自我批评的风气。

  在刘之野的身上,秦西平他们学会了很多。

  比如怎样去关爱普通战士的成长,下定决心改变自身的工作作风……

  除夕夜,守备连精心准备了聚餐,这是一年中极少数允许喝点酒的日子。

  对于小李这些初次离家的新兵来说,想家是每一个人最难以割舍的情怀。

  连队干部和老兵们也都十分清楚,尽量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和亲如兄弟的氛围。

  恰巧的是,晚上六点至八点,正好轮到小李站岗,班长和老兵们争着要替他站岗。

  小李在感动之余,血脉里老兵儿子的倔强劲冒了出来。

  “凭什么我要让你们替我站岗,是我的哨,我一定要自己坚守。”

  在小李的坚持下,连长秦西平用赞许的目光注视着他,拍拍他的肩膀说:“好样的,小李你近来进步很大。”

  说完仔细帮他把上上下下军容军姿和武器装备整理一番,然后用威严地口令喊道:“听我命令,向右转,目标:警戒巡逻线,齐步走!”

  小李顶着飘落的雪花迈着有力的步伐走上了站岗放哨的岗位,任凭呼呼的海风在耳旁刮过,不畏漫天的雪花冻红了脸颊,顶风冒雪巡逻在海岸线上。

  这一刻,小李的热血在沸腾,耳旁不断响起“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歌声,眼前浮现出是一身戎装的父亲满意的笑容。

  雪渐渐大了,鹅毛般的雪花飘落下来。

  加上海边涨潮时渐大的海风,让小李睁不开眼,人也站立不稳,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体力。

  小李就这样大口地喘着粗气,咬着牙努力向前、向前……

  忽然,身后一束灯光照来。

  小李回头一看,是连长秦西平、指导员,还有他的排长、班长四人一路寻觅而来。

  小李迎着风雪走近连长一行,立正敬礼道:“报告连长,哨兵李爱国正在站岗巡逻,请指示!”

  秦西平回礼后大声说:“辛苦了,哨兵!”

  小李挺胸回答:“为人民服务!”

  指导员从班长手里拿过几只茶缸,两位连首长和排长都倒上酒,又给小李和班长倒上饮料说:“来,我们代表全连官兵,敬我们的哨兵,干!”

  小李闻闻杯子里的饮料,仍不敢喝,毕竟自己是在站岗,这点常识还是有的,班长端着茶缸与他碰杯后说:“今晚风雪大,连里首长关照了,喝完这杯祝福酒后,我留下陪你一起站岗,来,为了你父母家人的健康,干!”

  小李眼含热泪地望着秦连长、指导员、排长和班长,把茶缸与他们的茶缸相碰,五只茶缸“呯”的一声响,五个军人喉咙里齐声喝道:“干!”

  秦西平他们走了,班长大声对小李说:“注意了,向左转,齐步走!”

  小李跟在班长后面,又踏上了巡逻的征程,身后的雪地里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第516章 军地大联欢!!!

  自去年的反击战以来,由于军人们保家卫国流血牺牲……;

  国内是军爱民、民拥军得以全面提升;

  特别是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军民联欢活动,留下来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一月下旬,易援朝他们营得到上级通知:

  军区联合刘家庄的学校和工厂要举行军民团结一家亲春节联会活动,要求所辖部队准备节目。

  易援朝他们通讯营因为有一批拉二胡、吹笛子以及善表演的人才。

  因此,营里随即成立了的文艺演出小组,由副教导员抓此项工作。

  易援朝因为在高中时候就是学校器乐队拉二胡的成员,在部队时候也常自娱自乐。

  因此,易援朝抽空也加入了演出小组,主要为业余选手们伴奏。

  演出小组成立后,他们在训练施工之余进入了紧张的排练工作。

  年前,易援朝他们演出小组通过层层筛选后正式入选军区区文艺演出队伍,拿到了进军刘家庄军民联欢的“入场券”。

  由于易援朝他们营的驻地离燕京有些远,需要先乘坐火车到军区里集合。

  早上5点,易援朝他们这个演唱组就起床了。

  北方的年初,还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炊事班没有给他们演出小组吃平常的小米粥,而是给他们端上的热气腾腾的大米粥、香喷喷的白面馒头。

  战友们希望易援朝他们演出小组要为部队争光。

  早餐后,营里汽车班的CA10型军用大板车载着易援朝他们演唱组一行前往火车站。

  列车上,易援朝他们二十多个穿着北方部队的制式皮帽、棉军装、大头鞋的官兵;

  他们在火车上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卫生,为旅客端茶送水,帮助带孩子的妇女抱孩子,为旅客安放行李,为无座的老人、妇女让座等,忙得一身大汗。

  一些乘客老百姓深受感动,也纷纷加入义务帮扶活动。

  有一位老大爷拉着他孙子说,孩子,这些戴红五星、红领章的解放军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啊!

  作为军人,易援朝他们得到老百姓对子弟兵们的赞赏与认同,让同志们的使命感更加强烈。

  到达军区驻地后,易援朝他们汇合了军区其他部队的参演人员,又集体到达了刘家庄体育馆。

  刘家庄的师生员工们手捧鲜花、热情洋溢的夹道欢迎子弟兵演出队伍。

  这眼前这座崭新矗立的体育馆,是刘家庄的新地标建筑之一。

  体育馆今年才刚刚竣工并交付使用,已然成为了刘家庄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

  无论是热血激昂的体育赛事,还是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亦或是严肃庄重的重要会议,都在这里轮番上演。

  这座体育馆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比赛馆、游泳馆、练习馆三部分组成。

  比赛馆可容纳一万多名观众;游泳馆的泳池有8条泳道,装有电子接触板计时器,并设有跳板、跳台等;练习馆可供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训练。

  从设计上看,这座体育馆是刘家庄第一座实现夏、冬两季项目转换的体育馆。

  场馆的中央场地铺设活动地板,移开地板后,下层可作人工制冷冰场,举办冰上项目的赛事活动。

  从设计到施工,从材料到设备,都是由刘家庄建筑公司自主完成。

  这极大地提振了刘家庄地区人们的士气,成为这里的骄傲。

  自从建成后,这座体育馆先后组织了不少地区,市级,国家级体育赛事,以及国际比赛。

  建成之后,这座体育馆举办了诸多地区、市级、国家级的体育赛事,甚至还有国际比赛。

  然而,在这里仅花两三毛钱就能看一场国际比赛,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并非票价昂贵,而是一票难求!

  刘家庄地区有高达二三十万的人口在此生活工作,他们皆是高收入群体,谁也不差这三瓜俩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