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37章

作者:笔下宝宝

  “快!快起来……”

  一家人,闻言一个个迅速爬了起来,虽然心里惊慌,但还算是镇定,因为他们乔头市地区最近几个月里,经常组织老百姓们防震演练,有了些许经验。

  一家人,迅速根据防震知识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孙红军身材矮小、他的爷爷一手一个把他和堂弟抄在手上夹着,但还没忘了踢了二哥一脚,大家迅速下炕穿过堂屋,可是这时才发现出堂屋的门已经打不开了,二哥踹了几脚也无济于事。

  这时候孙红军爷爷大喊:“老二走开!”

  只见孙红军他爷爷像天神一般,两只胳膊下还夹着他和弟弟,倒退了两步,全身向堂屋门撞去,那两扇百年门板被爷爷硬撞开了!

  刚刚到了院子里,发现根本站不住,只能爬在地上,这时候,看到他们的房子,那巨大的老宅,发出了一声巨响,像纸房子一样坍塌了,就像沉下去一样坍塌了。

  一切都沉寂了,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甚至孙红军都能听到他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而他爷爷还半卧在地上,每个人都像在做什么坏事一样屏住呼吸,偶尔有几声鸡的垂死叫声,周边一片死寂。

  好像很快天就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都站了起来,这时才突然觉得,他们都长高了,因为所有的房子都蹋了!

  包括煤仓、鸡窝都已经不复存在,这时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发生了一场传说中的核战争。

  乔头地区地震真的发生了!

  家住山脚下的吴家屯没几户人家。

  “天塌了!地陷了!快跑啊!”

  “往哪儿跑?”

  “快!往高的地方跑、往山上跑!”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发疯一样地跑啊。

  此时,吴海清的奶奶已经精疲力尽,但非常镇定,对他们说:“绍良带着静海跑,小波带着海清跑,别跑在一堆儿,不然碰上个什么咱家就绝户了,看看能不能带点值钱的东西……”

  吴绍良问他老娘:“妈!那您怎么办?”

  老太太说:“我脚小跑不动了,再说你爹也走了这么多年了,我就在这儿陪着他吧。大难当头,得先顾男人,我一个老娘们儿无所谓。”

  吴绍良说:“好,让小波带着两个孩子跑吧,我在这儿陪着妈。”

  老奶奶大怒:“赶紧一起跑!妈都七十的人了,死了也不算短命!要是能回来,给我好好发送发送就行了。你要是不走,你就是老刘家的不肖子孙!”

  吴绍良、吴海波这兄弟俩顿时急了,他们怎么能把老娘丢下不管,“妈!我们背着您,一定会没事的,跟我们走吧!”

  正在这会儿,村里的民兵组织到来了,他们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毕竟演练那么多次了。

  “绍良,海波,你们在磨蹭啥呢,快跟我们走!”

  有了这几名民兵们的帮忙,老太太也不坚持了,能活谁想死啊!

  二叔吴海波拉上吴海清出了村子,这才发现,到处都是裂缝、冒水,有人在大喊:“小心裂缝,别掉进去,吴老八就掉进去了。”

  吴老八是吴海清的族叔,一家老小就活了他一个,被人从废墟里扒出来,只是断了一条胳臂,结果跑反的时候掉到地裂缝里,眼睁睁地不见了,也没人敢马上挖他。

  两天以后人们返回村子挖开那个地方,一直挖了十几米都没找到他,也就算了,他那一枝就彻底绝户了。

  ……

  马国伟是教师,平时住在村里的教师宿舍,只有一间房子,是平房。

  今天,他家里来了一位亲戚,是位女性,还带着一个女儿,马国伟只好当晚就去学校值班室住。

  马国伟的烟瘾很大,抽的是要用纸卷的旱烟。

  半夜上厕所回来卷了一根烟,没想到烟有点儿受潮总是灭,就没完没了点、抽、点、抽,折腾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好容易迷迷糊糊像是睡着了,突然一股很大的力量把父亲从床上掀到地上!马国伟一下子吓醒了。

  地震真的来临了。

  马国伟的耳朵里满是各种巨大的声音,一切都在挤压扭曲但什么也看不见,他迅速摸了一下床腿,感觉太细,凭直觉钻进了办公桌下面,但刚把两肩钻进去,房子就蹋下来了,平房的屋顶是很厚的“焦子板”,非常重,砸下来可够受的,他没有感觉疼,拼命挣扎着全身挤进桌子下面。

  马国伟刚躲进去,感觉桌子一阵震动,四条桌子腿全断了,是桌子两边各一把椅子救了他的命,四条桌子腿断了,但接下来八条椅子腿撑住了上面下来的重量,这要感谢同事老徐,是他每天下班有把椅子推进桌子下面的好习惯,是老徐救了他的命。

  等一切都安静了,马国伟在狭小的桌子地下,用手到处摸,指望能有出去的地方,但不敢用力,因为他怕伤了手,那样使不上劲就更出不去了,终于有个地方好像有点松动,他躺下来,抬脚用力踹上去,踹了几脚,“哗!”地一声有很多东西掉了下来,马国伟看到了星星!他就从那个洞爬了出去。

  站在废墟上,马国伟想马上回去救人,但突然听到有人在呼救,借着星光看去,原来是值班室隔壁的赵老师,被一大堆东西压住了,只露个脑袋动弹不得,而且呼吸都很困难,他马上走过去把他拉出来,这才发现赵老师的肋骨断了几根,有的骨头都穿出来了。

  马国伟让赵老师先躺下,他又着手扒赵老师的家人……

  …………

  警卫二师入伍才4个月的新兵王炜睡得正沉,突然被班长连拉带拽地从床上给直接薅了起来!

  “地震啦!”“地震啦!”整个营区的人都在喊。

  大家以紧急集合的速度聚集在操场上。

  有人说,听到一阵闷雷声,有人说,看到外边一道火光,但更多人感受到的,是一阵晃动……所有人都猜测着,一定是不远的地方发生了地震。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烈震动,撼动了大地与山峦,今晚特意留在军区值班得刘之野心中暗道:“这大地震,终究还是降临了。”

  即便是他们远在京城亦能感受到那股强烈的震感,过后才知道京城的地震级数赫然都达到了六级。

  面对此情此景,刘之野的心境却意外地平静下来。

  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抓起桌上的电话,沉稳地发出指令:“战斗值班室,立刻通知各师,即刻完成部队集结!”

  夜色深沉,卫戌区的各个营区上空,骤然响起了急促而坚定的集结号声,划破夜空,响彻云霄。

  在短短半小时内,卫戌区的各支救援队伍已迅速集结完毕,各类救援物资亦被高效装载上车,这无疑是他们无数次实战演练所累积的宝贵经验的直接体现。

  随着总部救援任务的下达,刘之野副司令员立即发出命令,霎时间,一支支满载物资人员的救援队伍如同离弦之箭,冲出营门,沿着既定的路线,向着400公里外的灾区方向全速进发,誓要第一时间抵达,为受灾群众带去希望与援助。

  王炜和战友们接到命令后,他们要在早上7点前,准时开赴进冀东地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当车队接近乔头市郊时,所有人都傻眼了:房屋全部倒塌,铁轨拧成了麻花,遮天蔽日的尘土仿佛是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在乔头市的上空;一辆辆马车载着遗体,死者亲属的哭声震天憾地;即便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也很少有人见过这么多遗体,对于年轻的新兵来说,这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惨象……

  “解放军来啦!”

  “快救救我们,乔头都平了!”

  “救命!快来人啊!”

  望着眼前灾难中无助的百姓、望着堆积成山的废墟,大家都沉默不语,心如刀绞,盼望上级赶快命令军车停下来,尽快投入战斗!

  这一路上,总共有12万军人,正奔赴乔头……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救更多还活着的人!

  然而,即使人们早有准备,也不免伤亡惨重,因为全城就没相对安全的地方。

  战士们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口罩和手套,因为怕伤到活着的人,战士们有镐头、铁锹而不用,直接用手刨,有的手套都抠烂了,一双双手磨得鲜血淋漓……

  下午,一次突如其来的强烈余震,让刚刚趋于平静的城市,又摇晃和震动起来……很多年轻的士兵,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死神,一直就在身边……

第445章 副总指挥

  随着28日,那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了唐山宁静的夜空。

  7.8级地震如同一头饥饿的恶兽,猛扑向这座繁华的工业大城市。

  在短短的40秒内,无数栋楼房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街道被撕裂成无数碎片,鲜血和哀嚎充斥在每一个角落。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猝不及防,无数生命就这样消失在废墟之中。

  京城市局前来报告:“震中在乔头地区,7到八级之间……,京城震级在5到6级之间。’”国家地震局报告:“地震中心在乔头地区,地震损失很大。”

  领导听完汇报和后道:“我觉得应该让刘之野同志先到乔头,先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叫各支救援部队先听他的指挥。”

  “对,刘之野同志,有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他作为前线副总指挥最为合适的。”

  “我同意!”“我没意见!”

  …………

  刘之野先坐军机在乔头上空看到查看总体情况,他看到城区房屋全部倒塌,道路堵塞。

  他在飞机上向上面报告了看到的情况。

  刘之野把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乔头地区的飞机场。

  飞机场的大楼已经倒塌,楼前聚满了人。

  女人哭,孩子叫,到处是……,血流满地,呕吐物使人无处下脚。

  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味,苍蝇铺天盖地……

  强烈的地震使房屋倒塌、交通中断、通信瘫痪,城市停水、停电……乔头大地震余震不断。

  而在这片遭受重创的土地上,一支支勇敢的救援队伍正在向该地区疾驰而来。

  他们的名字叫易援朝、李胜利、蒋建国……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誓要在这片废墟中救援出更多的人。

  偌大的一个乔头市,几乎变成了一座“废墟”。

  残垣断壁下,震亡……一个挨着一个用破砖烂瓦掩盖着,幸存者在十字架支起的简易棚里裹着被子呆坐着……面对此情此景,战士们在揪心、他们在落泪,他们是来参加天崩地裂战争的!

  还有一支救援队伍,在前往乔头地区的路上突然遇见了大雾。

  大雾太大,影响了正常的行驶,有的人还见到了一些“诡异”……

  带队的干部见状,于是鼓舞大家道:“我们是英勇的……”

  大家听队长这么慷慨激昂地一说,纷纷觉得胆气壮了起来,嚷嚷道:“队长说的对!同志们咱们继续前进,这没有什么可怕的……”

  “对对……走走,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唱首军歌……”

  “好,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预备……起,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于是队伍高唱着军歌又继续前进。

  每个人都明白,作为救援者,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的威胁,还要直面心灵深处的恐惧。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队伍不断遭遇各种困难。

  迷雾中的道路崎岖不平,车辆频频陷入泥泞,队员们不得不徒步前行。

  蒋建国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心理状态,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个人,鼓励大家在绝境中寻找生的希望。

  上午8点,蒋建国他们的车队才开进了乔头长途汽车站,这就是他们的营地和战场。

  部队安营扎寨后,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抢救生命。

  通信营在搞好部队通信联络的同时,各司其职、奋力救灾。

  无线连的报务员比较文弱,负责收养了40多名孤儿;有线连的战士比较壮实,奋战在一线寻找生命。

  大家不顾旅途的疲劳,也不顾搬卸车上的行装,米水未进,纷纷向坍塌的楼房跑去。

  战士们站在残垣断壁处往里观望时,发现楼板下隐隐约约有一只手在晃动,正当大家想办法营救时,忽然听到有人喊:“不好,快跑!”一阵强烈的余震,把沉重的楼板砸了下来……

  …………

  易援朝所部发现了一处废弃的军用机场,他立即上报给临时救援指挥部。

  已经抵达救援现场的副总指挥刘之野立即下令修复跑道,准备派出侦察机探查全乔头地区的情况。

  飞机侦查的情况有些不容乐观.

  时间不等人,刘之野立即下令立即投入救援任务,战士们拿起铁锹和绳索,向乔头所有地区进发。

  在废墟中,他们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看到了渺茫的生命迹象。一个个被困者被救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这场救援行动中,警卫二师工兵团的所有指战员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巧妙地运用手中有限的资源,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敏锐的判断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

  在这艰难的过程中,每一位战士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同志们!我们是人民子弟兵,祖国需要我们,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

  “你们累不累?”

  “不累!不累!不累……”战士们的怒吼声响切云霄。

  “你们苦不苦?”

  “不苦!不苦!不苦!”

  “为了灾区人们,冲啊!”

  他们在刘之野的鼓舞下,士兵们勇敢地直面内心的恐惧和眼前的困境,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潜力。

  刘之野作为最早到达灾区救援队伍的副总指挥,不仅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决策,还要时刻关注队指战员们的心理状态。

  他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位战士们。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队伍在最艰难的时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响彻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