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251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其实都是宋元之后篇写出来的。

当然,没有启蒙读物也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他们都是一张白纸。

完全可以由云易亲自涂鸦。

云易并不打算和广大穿越者一样。

将各种启蒙读物默写出来。

虽然这些启蒙读物,他小时候全都学习过。

穿越之后,记忆力得到增强。

所以全部内容都记得。

但没必要。

云易并不打算走彻彻底底的儒家路线。

毕竟后世的儒家路线已经走歪了。

从原本公羊的强儒走向了酸儒、腐儒之路。

他更希望百花齐放。

儒家好的地方可以吸收。

不好的地方,该舍弃的也要舍弃。

而且他来自后世。

见识过工业乃至信息时代的模样。

也知道世界之大。

神州大地虽然不小。

但相比较广阔浩瀚的地球乃至宇宙而言。

真的太小了。

况且他还带着MC规则穿越到了这个世界。

为什么不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云易可不想后世的子孙还得再学英语。

最好的就是将全世界推平。

全世界都学汉语才是最好的。

云易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好奇问道:

“那你们启蒙的时候,都是读什么?”

赵安捻着自己的胡须:

“一般都是直接拿着《论语》之类的书籍,从头至尾一点一点教授。”

云易又问道:

“如果遇到不会的字怎么办?”

赵安说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额...

云易的脸皮抽了抽。

如果都是这样学习的话。

那怪不得读书识字是地主豪强、门阀世家的特权了。

毕竟没有老师教授。

就算普通平民百姓拿到完整的书籍。

看着里面的字也是两眼一摸黑。

就算认识一些字。

没有人提点。

也很难弄懂书籍里写的内容的意思。

要知道。

完整的标点符号得要到近现代才被创造出来。

在这之前。

也不能说是没有标点符号。

而是极少。

自汉朝开始一直到后世,都有一个名为“句读”的标点符号。

但句读只能用于结束完整的一句。

中间具体如何断句。

那就复杂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

同样的一篇古文。

不同的人可以解释出不同的意思来。

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

可以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文章含义愈发丰富。

但缺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部分人会通过搬弄文字游戏。

以此达到垄断文字解释权的目的。

“这样学习不太行,最近一段时间我会书写几本启蒙读物。”

“到时候,我会让你找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到我这里学习。”

“等他们学会后,再逐渐教授给孩子。”

赵安点点头:

“好的。”

云易忽然问道:

“对了,赵风最近在干嘛?”

他之前给赵风写了两本书。

里面就包括了大量后世的知识以及统一后的度量衡。

只不过。

赵风拿到书之后。

人就消失不见了。

就连之前搬家的时候,云易都没有看到他。

要不是知道这里就是赵风的家。

他甚至以为赵风已经跑路了。

赵安说道:

“小风最近一直都在滹沱河边上,好像是在研究您说的那个什么自行车。”

啊?

云易瞪大双眼,当场愣住了。

自行车的事。

他当初就是讲解自己书写的知识时顺口提了一嘴。

诚然,赵风如果能够把自行车研究出来。

那绝对能够极大的提升运输效率。

但实际么。

云易觉得有点难。

别看后世自行车是一个便宜且普通的东西。

但这是因为后世华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工业克苏鲁”。

在全门类的工业力量加持下。

自行车自然显得很一般。

但现在是东汉末年。

先不说赵风不了解自行车的基本原理。

其次,自行车的制造绝非易事。

首先就是轮胎。

后世的自行车轮胎一般都是使用橡胶。

而东汉末年可没有橡胶这玩意。

当然,就算是橡胶树摆在所有人面前。

也鲜有人知道它的用途。

除此之外。

自行车制造难度最大的地方就是轴承和链条。

以东汉末年的技术水平。

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适合自行车的轴承和链条。

不过,云易心里还是打算等会找一下赵风。

一来是想看看科研动手能力极强的赵风。

是否真的能够将自行车研究出来。

二来,则是打算邀请他作为学校的老师。

别看赵风年纪不大。

但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度很高。

由他教授学生。

云易很放心。

尤其接下来的学校,云易打算设置四门课程。

分别是道学、理学、文学以及思政。

道学其实就是探究宇宙的本源。

主要是以深层的规则为主。

融合了后世的哲学、数学、理论物理、化学等等。

理学则是世界的外在表现形式。

融合了后世的实践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