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556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张辰觉得这最多算观念冲突,不算什么大事。

  星辰娱乐的舆情小组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真正觉得严重的是另一点——国内文艺界对《爆裂鼓手》的评价。

  很多文艺杂志居然在讨论《爆裂鼓手》。

  有一些学院派电影人甚至撰稿——《宁昊终于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张辰纳闷,接着往下看,就发现是一大堆关于《爆裂鼓手》的分析。

  《爆裂鼓手》小故事却承载了大命题。

  是不疯魔不成活也好;

  突破自我也好;

  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也好;

  其实都是在展示成功光环下的黑暗面,为了成功而渐渐失去的人性。

  说的对不对,也对!

  从艺术的方向分析没有错。

  但张辰怎么总有一种闻到了阴谋的感觉呢,这些人表面上似乎在为宁昊重新回到艺术电影而由衷的高兴,但话里话外却有点把宁昊架起来的意思。

第518章 独立发行

  电影解读,当然是多种多样的。

  在普通的观众看来,《爆裂鼓手》大概就是一个关于练级狂的故事。

  放在武侠片里大概就是每天挥刀五百次,三十年来从不间断,终成一代宗师。

  这玩意其实很好理解。

  所有男人,或多或少都有练级狂的潜质,否则就没法解释为什么网游行业那么火爆。

  就拿当下最火爆的《传奇》来说:

  1—37级只需要3三天;

  37—45级需要45天;

  45—47级需要92天;

  47—60级需要951天;

  60—70级需要607天;

  明明数学都能算清的问题,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越到后面性价比月底,但男生们还是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苦练升级,就为了那一级多出来的一点属性点。

  普通观众这么解读当然没问题,但在艺术工作者的眼里,这片又是另一番模样,他们觉得《爆裂鼓手》是说人性的。

  关于得到与失去;

  关于初心;

  影片的男主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不断的追求高手速,即便遇到这么个魔鬼老师,依旧不改初心。

  到影最后男主的确做到了,400的手速,他在现场创造了奇迹,也一定会进入林肯中心。

  但问题是,进入林肯中心就代表成功了吗。

  他想要进入林肯中心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

  但为了获得高明的技术,他痛苦,备受煎熬,他正在失去这份热爱。

  结果是好的,过程似乎不重要,但真的就对吗?

  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到底值不值?

  初心已改,那还是不是初心?

  这就像一个数学天才,天赋异禀,却在老师的压迫下日夜做题。

  最终他成功考上清华,但自己的天赋却在做题的过程中被一点点磨灭,成为做题机器。

  从这个角度而言,《爆裂鼓手》是反励志,反成功学的!

  这也是《爆裂鼓手》受到那些电影艺术人士追捧的原因,他们就喜欢这个调调。

  同时,他们认为宁昊拍摄这部电影是一种信号,浪子回头的信号。

  《无名之辈》拍到一半停拍就是最好的证明。

  证明宁昊不想再在商业片的道路上一去不返,重新回归艺术领域。

  宁昊:我他么的是这个意思吗?

  是不是其实不重要,只要他们觉得是就行了。

  所以国内艺术界出奇的一致,敞开怀抱欢迎宁昊的回归。

  浪子回头金不换!

  更何况宁昊是商业片领域的唯三的破两亿导演之一,他浪子回头,相当于断了张辰一条臂膀。

  ……

  韩国,釜山

  冯小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生闷气,因为开幕影片本来是他的《集结号》,不知道怎么搞得被换成了《环太平洋》,《集结号》被搞成了闭幕影片。

  这他么的,真是哪都有它。

  感觉有点欺负人。

  我他么的都给你让档期了,结果开幕影片你还要抢?

  釜山电影节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把闭幕影片给了《集结号》。

  这算什么,安慰奖吗?

  可这样的安慰奖冯小钢根本不想要。

  所以他真的没要,《集结号》只作为展映影片参加展映单元。

  冯大炮是有股当爷的劲的,不管是不是爷,反正架子得拿足了。

  开幕式,他正大光明的观看了《环太》,因为《环太》是开幕影片。

  影片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这么优秀的科幻片居然是一个华夏人搞出来的?

  和好莱坞那些成熟的科幻片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已经有媒体预言,《环太》恐怕是这届电影节最好看的电影。

  冯小钢有些不忿,说这话的媒体是不是眼瞎?+

  拍的什么狗屁玩意?

  就这样的,让我让档期?

  他承认这样的电影他拍不出来,但拍不出来不代表就是好电影。

  这样的爆米花电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与他的《集结号》完全没法比。

  不过提档之后又有新的糟心事,因为提档后的11月,又和李安的《色戒》碰上了。

  《色戒》也是换档期,本来定的9月28日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往后延了一个月,刚好和《集结号》撞上。

  可都换过一次档期了,难道再换一次?

  不行!

  我不要面子的吗?

  ……

  郑长盛说的没错,《新世界》真的获奖了,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

  这点张辰倒是不意外,《新世界》太符合韩国人的调性了,不给奖才不正常,更何况背后有希杰娱乐。

  展映期间,张辰还特意去看了《集结号》,和余男一起。

  余男是常继红旗下的艺人,主要走文艺路线,两人很早就认识,张辰很多电影的首映礼,人家都有去捧场。

  张辰以前放言过,拍文艺片的没一个胸大的,这里跟余男道个歉,因为真的不小。

  而且人家在文艺片领域是有一定地位的,否则也不会成为这届电影节新浪潮单元的评委。

  釜山电影节后,张辰没有回国,而是再次去了北美。

  最近这一年来,他往这边跑的次数明显增多。

  不来不行,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飞机上,前排的两个老外一直在谈论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话题。

  下了飞机打车,出租车里的广播也在讨论这事,还专门请了某个领域的专家评论,以增加可信度。

  只能说,在老美这边,公知文化也挺盛行的。

  出租车司机听的津津有味,偶尔还感叹一句,都世界末日了,我还拉什么客啊。

  张辰知道这是华纳开始发力了。

  不愧是大公司,提前大半年就开始布局,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

  不知不觉间就侵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还毫无所察。

  张辰一直觉得好莱坞在宣传这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曾经有过好几次的经典案例。

  《女巫布莱尔》算一个。

  刊登寻人启事,公布视频片段,在网上病毒式散播女巫布莱尔的传说,导致当地警方真的以为发生了命案。

  最终6万美元成本的伪纪录片,楞是做到了全球2.49亿美元的票房,绝对是电影宣发史上的奇迹,所有电影营销人都要学习的经典案例。

  另一个就是《2012》了。

  将玛雅预言大规模传播,最后甚至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

  媒体跟着蹭热度,殊不知每讨论一次,就相当于免费替《2012》做了一次宣传。

  等电影上映的时候,虽然多半人们已经知道这又是一次惊天骗局,但恐怕很难有人可以克制住好奇心不去看看世界末日到底是什么样的。

  要说胆大,负责《女巫布莱尔》宣发的艺人电影公司已经可以算是胆大妄为了,但论效果,《2012》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毕竟,《女巫布莱尔》最多也就是骗了美国。

  《2012》可是耍了全世界。

  工业光魔楼下,张辰见到了等候已久的艾德兰,二人亲热的拥抱,然后一起走进电梯。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这边盯着,你知道工业光魔的人是怎么评价我们电影的吗?他们说灾难片领域,我们是第一个将地震,洪水和火山爆发集中在一部影片里呈现的……”

  艾德兰诉说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自豪,《2012》的确是目前为止,特效规模最大的灾难片。

  “不过这段时间他们过的很苦逼,《2012》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超乎他们的想象,我想,待会他们肯定要跟你诉苦的……”

  来到约定的会议室,特效小组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

  都是老熟人了。

  《环太平洋》也是他们这组人完成的。

  “张,你不知道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什么?”

  果然如同艾德兰预估的那样,工业光魔的一行人各个满面苦涩。

  “听艾德兰说你们被《2012》折磨的够呛~”

  “是的,我发誓,这是我做过最复杂的特效。

  你们搞出来的洛杉矶10.5级大地震,光是一帧的画面就要渲染20个小时,公司高层都后悔死了。

  公司为了能够如期交工,拿出了一百套顶级的工作站来配合这次的渲染工作,即便是这样,依旧完不成,为了减轻工作量,我们又开发了一套地震的软件用来模拟建筑物的倒塌……”

  工业光魔的人喋喋不休,张辰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