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128章

作者:知鱼小生

  简直就将吐谷浑完全不放在眼里。

  赫连拉古尔,以及身后一众使臣,皆是深呼了一口气。

  平复着心中沸腾的情绪。

  某一刻,赫连拉古尔,郑重开口:“唐皇陛下,您的旨意,我会传达。”

  “您既然执意挥兵,那么吐谷浑也只能放手一搏。”

  “他年,吐谷浑的儿郎,能踏破你边境之门,今时今日,亦有诛杀你唐军的实力。”

  “此番回国,我会禀告陛下,秣兵厉马,静候唐军到来。”

  话落,赫连拉古尔直接扭头就走,连带着一众使臣看着李世民目光中都带着些许敌意。

  “奶奶的,看俺不砍了这群蛮夷,什么眼神。”程咬金大叫道。

  “两军交战尚不斩来使,何况还没打起来呢,知节切勿冲动。”魏征在一旁提醒道。

  “要俺说,就该胖揍一顿。”程咬金气吼吼道。

  “也不急这几天了。”长孙无忌笑道。

  “大唐这些年饱受边境被冒犯之苦,早几年前这吐谷浑更是三番四次踏足边境,屠戮百姓,如今真要举戈相向,驻兵其国境土,他们倒是怕了。”尉迟恭不屑道。

  外邦蛮夷的侵犯,自建唐以来,从未消停。

  需要一场大胜向这些蛮夷证明,大唐不可冒犯。

  如今正是时候。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还需商议,贸然开战,不符合大唐礼仪,一直以来大唐恪守礼仪之邦四个字,如今却要做出侵略之举,实乃不明智啊,会叫天下人诟病的!”

  “更何况吐谷浑地居天险,唐军到了那里,水土不服,战力会大打折扣,届时无以为继,徒增伤亡啊!”

  “是啊,陛下,若能一战而胜,自是极好,可唐军适应不了那边的环境,想要一战而胜,简直不可能,而这样一来就需要长期消耗,军费,粮草都是大头,国库恐难以为继啊!”

  “此为劳民伤财,陛下切勿因一时之快,而犯下大错,应徐徐图之!”

  “臣等,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就在这时,大殿之上,三位官员齐齐躬身谏言。

  这三人一开口,大殿内气氛便变的诡异起来。

  原因无他,这三位官员不是别人。

  正是如今礼部尚书卢荣达,官级正三品!

  中书省中部侍郎郑裴,官级正四品!

  门下侍郎王恒远,官级正四品!

  三省六部之中,竟然都有人站出来反对。

  俱都是世家大臣!

  随着这三人出言,越来越多的大臣加入到了谏言当中。

  一声声陛下在这朝堂之中此起彼伏,烦不胜烦。

  “又开始了,这些世家大臣,啥事都要掺合一脚。”程咬金撇了撇嘴。

  “哼,左右皇帝的决策,也只有这些世家能干的出来。”尉迟恭冷哼一声。

  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集等一些肱骨之臣看着这一幕,也颇为头疼。

  五姓七望遍布朝堂之上。

  世家大臣如同过河之鲫,数不胜数。

  一些重要决策,他们不同意,有时候便能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妥协。

  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李世民眸光微闪,心中亦是无奈…

  世家这两个字便如同大山,叹而无力。

  有心搬而无余力。

  他之所以发展亲近势力,予以放权,例如尉迟恭,程咬金等人。

  就是因为他要制衡。

  制衡之术,乃帝王所学第一要术。

  有道是,懂的制衡的不一定是好皇帝,但不懂的制衡的一定不是合格的帝王。

  李世民也曾孤勇过,立誓要铲除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世家。

  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一旦触及世家利益,无休止的谏言会接踵而来。

  三省六部,大大小小数十名官吏,会连夜跪在自己寝宫门前,一副逼宫之势。

  每每这时,三省六部就会瘫痪大半。

  仅仅一日,京城政务便混乱不堪。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妥协。

  如此,那些世家官吏才作罢,各司其职。

  至此,李世民明白了这些世家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

  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发展自己亲近势力,削藩,消势,可这条路太遥远了。

  远到李世民深感无力…

  “说说吧,朕挥兵吐谷浑又影响到你们什么利益了?”李世民叹了口气,眸光闪烁。

  “陛下,太平盛世得之不易,百姓好不容易远离战乱,臣等家族产业亦是稳步发展,如今开战,势必影响国情。”中书侍郎郑裴缓缓开口。

  “郑侍郎所言乃是其一,其二,臣既执掌礼部,肯定视大唐礼仪之道为宗旨,若擅自开战,坏了规矩,臣这礼部尚书岂不招人诟病?那臣愧对大唐,愧对家族栽培!”

  礼部尚书卢荣达开口,言情激动。

  “陛下既然有此决定,那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明眼人都知道攻打吐谷浑,利大过弊,一旦驻兵,从此边境便少了一大隐患不说,又能防范吐蕃,为何打不得?”程咬金抱不平道。

  “吐蕃犯我大唐不是一次两次了,都是因为不能提前得知,那些惨死的边境子民就该白死吗?”尉迟恭义愤填膺。

  …

  朝堂之上瞬间出现两种局势。

  一个主张打,一个主张不打。

  吵的不可开交。

  “够了!”

  “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某一刻李世民大喝一声。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随后望向那些世家官吏,一字一句道:“若朕,能一战而胜呢?”

  语气说不出的落寞,更夹杂着一丝压抑到极致的怒火。

  世家一日不除,他就永远受其掣肘。

  “陛下,君无戏言,切莫开这种玩笑啊。”卢荣达躬身道。

  “吐谷浑那种地势,唐军去了,定会水土不服,战力折损很多,陛下又如何能一战而胜呢?”郑裴微笑道。

  “陛下,一战而胜的机率太小了。”王恒远作揖认真道。

  李世民眸光渐渐眯起,拳头微微攥紧。

  “若陛下一战而胜,成功驻兵吐谷浑,你等该当如何?”就在这时,秦怀道的声音慢悠悠响起。

第168章 同意开战,以命作赌

  卢荣达等人几乎同一时间望向秦怀道。

  眸中尽是不耐烦。

  “翼国公莫要仗着几分聪明,便觉得可以左右国家大事,你在怂恿陛下开战,后果你担得起吗?”郑裴冷声道。

  “但凡开战势必会影响国内民情,若胜还好,若败,大唐颜面何在?由此带来的损失你来赔吗?”王恒远眼睛眯起,言辞犀利。

  “不过听翼国公语气,是觉得此战唐军必胜?那老夫倒是想问,若败呢,你该当何罪?”卢荣达问道。

  直至最后一字出口,气氛已然变样。

  王恒远和郑裴看着卢荣达,互相默契的一笑。

  在这朝堂之上百官之中,若说谁最讨厌秦怀道。

  非这些世家大臣莫属。

  秦怀道旗下的产业每天都在冲击着他们各自家族的利益。

  光是京城这个地方,世家的产业利益就已经缩水三分之二。

  好在秦怀道并未将自身的产业扩及京城以外,不然,他们也坐不住。

  眼下,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自不会放过。

  也能趁机好好惩治一番。

  “你这老货,倒是会泼脏水,怀道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你倒问起罪来了?”程咬金当即不忿。

  “还未战,便已言败,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说白了,你等只在乎自身眼前利益,从未想过若能驻兵吐谷浑,带来的好处往后将会福泽多少百姓,至少边境子民,再不用担惊受怕!”

  “更能从而威慑吐蕃,你等岂不知吐谷浑对于大唐的军事意义有多重要?就算大唐不攻打,若吐蕃将吐谷浑占据,那么从此西北与中原地区就再没有天险阻隔!”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岂会不懂?”

  “身为大唐臣子,如今却在阻挠陛下的意志,岂不是更可恶?”尉迟恭越说越生气,直至最后直接质问起来。

  对于这些世家他向来嗤之以鼻,不过是一群蝇营狗苟,尸位素餐的生意人罢了。

  对于国家大事,狗屁不懂,还要来指手画脚。

  因此言语之中毫不留情面。

  “卢大人,郑侍郎,王侍郎,凡战有弊有利,若利大于弊,那么这战就能打,若非如此,陛下也不会做出此等决策。”长孙无忌在一旁当起了和事佬。

  “哼,说的都好听,老夫且问你,唐军如何克服吐谷浑那边的气候,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单是这一点,唐军就已经落了下乘,又如何战胜吐谷浑?这不是前段时间边境之战,诸位未免太过天真!”卢荣达看着尉迟恭冷哼道,最后更是一拂衣袖,满脸不快。

  “你!”尉迟恭虎目圆瞪,顿时哑然。

  对于高原反应,唐军确实没办法攻克。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吐蕃,唐军只驱逐,却很少追敌莫深。

  究其原因便是在这。

  唐军大多在平原作战为多,吐谷浑地处高原,一旦步入,实力会大打折扣。

  这一点卢荣达说的没错。

  但尉迟恭仍旧鄙夷,他深知这只是世家大臣的理由,以此让李世民收回成命。

  至于大唐将士的死活?他们可不会关心。

  无非就是怕开战影响眼下大唐安定的局势,威胁各自家族的安稳。

  “翼国公,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自知理亏,不再自讨没趣了?”郑裴这时讥笑道。

  “没啊,只是不想和傻子说话,一场必胜的战争,被你等说的唯唯弱弱,怕这怕那,实在没有兴致。”秦怀道耸了耸肩,无所谓道。

  李世民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眸中无喜无悲,没有任何情绪。

  他在等,等一个契机。

  “不知天高地厚,有趣,实在有趣,既然如此,翼国公可敢作赌?”郑裴哈哈一笑,随后表情极为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