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修士来自地球 第898章

作者:爪爪此世之锅

  老陆俯身捏起一把砂土在掌心摩挲,此地的砂土呈暗黄色,细看其中还有微小的透明结晶。

  谁能想到这一把不起眼的砂土,竟是诸天万界一切炼器技术的根本。

  “昊庚,你仔细看看这里的砂土。”

  师父下令,昊庚也学着抓起一把砂土仔细观察。

  “奇怪,这里的砂土没有灵力!”

  玉衡世界大多数物质都没有可表达的灵力,这不奇怪。但在盐山灵脉的范围内砂土不含灵力,这就很奇怪了。灵脉是灵气的聚集之处,这里的万物哪怕不是灵物,也普遍带有淡淡的灵气。因此手中普普通通的砂土反而显得特别。

  不止如此,片刻后昊庚感觉自己拿着砂土的手有些奇怪,他咦了一声,翻看手掌又没发现中毒的迹象。

  “这叫疽砂,能够隔绝灵力。”陆先师开始教学,“你手掌中的灵力运转受到疽砂的影响,所以你会感到不适。”

  “如果是普通人被这种砂射中,很快就会生出毒疮,所以叫疽砂。”

  说到这里,老陆挥挥手掀起一大片疽砂,暴露出藏身其中的妖怪。

  这是一种陶瓮大小的黑蚌,密密麻麻不下数百头。骤然被掀了老巢,它们惊慌失措的逃离。这种妖怪的速度实在缓慢,老陆抓住一只,向弟子讲解:

  “这叫短孤,很阴险的小妖怪。它们藏身在疽砂中很难被发现,它们没有听觉,靠影子辨别猎物的方位。如果有人或者牲畜接近,它们就会一起喷吐疽砂。一头短孤只能让人生疮,几百头一起喷,就连火肺龟也无法抵挡。”

  昊庚拍马屁:“还是师父厉害,师父一来,这群短孤连试都不敢试就逃了。”

  老陆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弟子:

  “现在是深夜,没有影子,它们不逃还能怎样?”

  昊庚挠挠头,意识到自己犯了蠢,但紧接着他又开心起来,因为他有了一个点子。

  “师父,我们是不是应该驯养一批短孤,这样我们就能打败鸩人了!”

  鸩人有金属武器,还有神秘的巫术,少华战士的箭矢很难造成致命伤害。但如果把箭矢换成短孤,没准能成。

  老陆被弟子的奇思妙想惊到,他联想到这样一副光景:战场上一群部落战士忽然扔掉弓箭,一人捧起一大头河蚌对着敌人滋滋滋。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重要的不是短孤,而是这种疽砂。”陆先师岔开话题耐心解释,“我们要用疽砂制造拘陶,所有的灵物都可以用拘陶保存。”

  诸天万界的修炼者,若是问疽砂,十有八九能说出个一二三。但如果问到拘陶,听过这个词的绝对万中无一。你要是说用来保存灵物防止灵气逸散,对方便会反问为什么不用蕴灵法保存。

  很少有人尝试思考在蕴灵法出现之前,最初的修炼者们如何保存灵物。

  后世有了更多更好的保存灵物的方法,拘陶作为一种落后技术早已淘汰被修道界遗忘。

  幸好苍岩师父在《洪荒之前》中详细记录下这一段失落的历史,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苍岩师傅记录拘陶工艺也不是因为他认为拘陶很好,而是拘陶技术的后续。

  洪荒之前的修炼者,正是在拘陶的基础上,烧制出人世间第一口丹炉。

  这是炼丹的起源。

第1722章 玉衡证道·一昧

  昊庚背了一筐疽砂回到山门,老陆则美滋滋的捧着一头短孤。苍岩师傅在书中提过一嘴短孤味道鲜美,这不得尝个鲜?

  具体烹饪方法未知,不过看短孤一副“蚌”头“蚌”脑的模样,想来咸肉河蚌春笋汤是它的理想归宿。

  返回山门时已近凌晨,昊庚在师父的指导下匆匆忙忙的以疽砂捏制泥胚,就着尚未熄灭的篝火简单风干。

  由于手头没有陶轮,昊庚捏出来的陶瓮泥胚歪歪扭扭。不过这种半砂半泥的灵材可塑性相当好,随手捏出来的也不是不能用。

  至清晨时分,泥胚大致烘干。陆先师点头,昊庚如蒙大赦将剩下的那两株赤星草装进去。

  还真别说,原本赤星草在清晨已经逐渐逸散灵力,被装进疽砂的泥胚当中,那些火元灵力就像被拘束一般,在泥胚内部缓缓萦绕。

  终于保住了!昊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用疽砂制作的陶器叫做拘陶,不叫疽陶是因为不好听嘛。曾有过一段失落的上古时代,那时的修炼者大量炼制陶灵器,甚至有陶剑陶甲,而拘陶仅仅是陶灵器的一个分支。

  后来性能更好原料更常见的铁英被发现,陶灵器被迅速替代,考虑到修炼者群体的数量有限,这种技术更替的速度非常快,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换上了铁甲金剑。

  唯独拘陶被保留下来,其“拘束灵力”的特性太过稀有。最初,拘陶被当作储存灵材的容器,就像昊庚现在做的事情。后来在某一次被历史遗忘的巧合中,有修炼者意外发现以特定的火灼烧拘陶,其内部存储的灵材会发生“升格”,也就是提纯,此法被迅速普及。

  故事的最后,一些专修符篆的修炼者以镂刻的方式在拘陶内部设置符文,使拘陶更进一步获得融合内部灵力的功能。此时它最初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人们将其称为炼丹炉。

  昊庚现在还用不到这么高深的知识,他现在要做的是将拘陶的盖子掀开一点点,让赤星草的灵力一点点逸散出来。而他本人则按照绕树吐纳法的方式绕着拘陶,尝试吐纳赤星草逸散出的火元灵力。

  在灵物周边吐纳,真元的提升效率更高,这是早期修炼者执着于寻找保存灵物方法的原因。那个时候的修炼者还很弱小,好不容易虎口夺食采集到一件强大的灵物,总不能只用了两三天就没了吧。

  正是在吐纳灵物灵气的过程中,早期的修炼者逐渐意识到灵气和灵气之间亦有不同。最初他们以“阴阳”区分,后来是“四象”,接着是“五行”,直到星际修仙文明登峰造极的“七十二律灵”。

  一般来说,掌握的灵力形式越多,修炼者越能应对复杂的情况。但是话分两头,多属性灵气之间的干涉也是大麻烦,也就是修炼者常说的“力量驳杂不够精纯”。

  在这方面,神州玄法的研究反而较少,因为不是一个路数。神州修士修炼的都是同一种血肉真元,也就是所谓的“标准灵”。神州玄法认为不同属性的灵气只是灵力不同耦合形式的排列组合,针对不同的运用场景,选择不同的“逆耦器”,完全没必要为了炼丹专门修炼一门三昧真火。

  两个路数各有千秋,也不能说传统修炼方法就一定错误,仙盟那群大佬顶着“力量驳杂”照样开斩舰梭。所谓力大飞砖,只要神念真元足够强一切都不是问题。

  昊庚还不需要知道这些高深的知识,他现在对真元在体内的运转有了一定的认识,陆先师考问他的时候,他回答说一个圆圈不断循环,就像他这些天一直绕着树转那样,,这就是最初的周天。

  昊庚现在的任务是继续吐纳赤星草的灵力,以身体发肤感受其中火元灵力的特性,理解火元灵力的周天和真元的周天在节律和路径上有哪些不同。

  在他持续这一项修炼的同时,他的师叔师伯们在另一边聚餐,锅子里炖的正是那头倒霉的短孤。

  大家一边吧唧嘴,一边对班长的弟子评头论足。

  “三天没睡觉了,这小子能吃苦!”这是黄本骐的评价,他欣赏所有努力学习不偷懒的孩子。

  “不过班长你给他填这么多科目,真的没有问题吗?”

  杨令仪表达疑虑。修炼体系的进步繁荣不是靠一个人的推动而是一群人,实际上同伴们大多只传授一两门技艺,老陆这个教学方法,明显是给昊庚上“至臻套餐”。

  老陆叹口气道明原因,文明的发展进程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不是说今天同伴们传授的技艺,一定就能流传下去。必须有一个备份作为保险,昊庚就是这个备份。

  “作为少华一族的大族长,担子重一点也是应该的吧。”

  “说的也是。对了汪磊,你答应的栖筑还没有施工吗?我这边急着开灵畛。”

  栖筑是一系列土木工程的总称,作用是梳理天然灵脉使之更方便修炼者的使用,而不是各处灵穴野蛮生长朝明夕晦。

  灵畛是种植药草的灵田,只有在灵脉稳定的栖筑上才能铺设灵畛,否则修炼者只能漫山遍野的找灵草。

  问话的是景绣,她最关心这个。也不止是开药田,一个山门的主要功能大多要靠栖筑实现,所以栖筑就是修炼门派的地基。

  汪磊表示受到惊吓,喝到嘴里的汤都漏了下来。

  “不是吧绣绣,我这边堪舆都还没教完,你觉得就靠我和我弟子两个人就能造完盐山栖筑?”

  “啊连你都不行吗?你不是土木圣体吗?”

  “姐姐,两码事好吧!”

  “灵音你太过分了!不要装无辜,我看到你把肉藏在尾巴里!你一个跳舞的吃太胖会被嫌弃!”

  “叽叽叽!”

  “灵音说什么?”

  “她说她带回去给徒弟吃。”

  热热闹闹的聚餐结束时,大家还是意犹未尽,短孤大蚌果然鲜美,而且肉多量足还没有土腥味,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

  让苍岩师傅在学术著作中专门点出来的食材,果然不同凡响。

  接下来的几天,盐山一带生活的短孤惨遭灭绝!

  昊庚周而复始的修炼吐纳,只在稍微休息的时候分神关注师父那边的情况,师叔师伯们欢歌笑语吃大肉,他虽沉默,却在内心留下极为强烈的印象。他说不上来这是怎样的感觉,只是很向往。许多年后在重重天,他理解到这是“逍遥”,所有修炼者的终极追求。

  第七天盐山下起瓢泼大雨,一道惊雷劈中枯树,雷火在雨中摇曳不熄。

  陆先师叫停昊庚的“绕陶”修炼。

  “现在,我们开始一昧地火的修炼。”

第1723章 玉衡证道·二昧

  暴雨中,枯树噼啪燃烧,这一定是一种非凡的火焰,雨水穿过其中却无法使其熄灭,甚至没有一点削弱。

  望着幽蓝色的火焰,陆远想起当年偶得境界天火的一幕,一院还在拿新生当小白鼠吗,这次回去还是应该过问一下。

  “昊庚,带一些火回去。”

  将拘陶交给弟子,陆先师不言不语,看这个架势,昊庚知道师父又在考自己了。

  他不敢怠慢,当即开启观想法尝试理解这片幽蓝色的火焰。每种灵物都有采割的方式,否则什么都带不走。赤星草需要在夜间收割,一昧地火显然更复杂一些,火没有实体,必须搞清楚它的“燃料”是什么。

  昊庚的天赋不错,他很快意识到枯树并非一昧地火的源头,枯树只是被波及,火焰的力量来自更深的地方。

  瓢泼大雨中他反复观想,间或以形意法模仿火焰燃烧的张扬,他靠的过于近,地火灼伤他的皮肤他却浑然不觉。陆先师动了动嘴唇,但最终没有出声阻止。

  恰好又是又是一道天雷劈下,惨白的光照亮昏暗的山野,这次他感觉到了。

  “在地下!”昊庚惊叫,“火从地下来!”

  地脉中蕴含着惊人的火元灵力但通常无法现世人间,这是大地温养生命的本源力量。只有本在天上的巽雷过于接近地面时,这股力量才会以火焰的形式喷薄而出,也就是天雷引动地火。

  寻来几根趁手的尖木棍,顺着燃烧的枯树挖掘。因为地火温度相当高,期间木棍被烧毁数根,双手和胳膊也被灼伤。一番手忙脚乱的折腾后,昊庚在树根下的石缝中找到地火的源头。

  此处的石头本身燃起淡蓝色的火焰,和地表呼呼燃烧的样子不同,石头中的地火表现得相当宁静,如泉眼一般从更深处缓缓涌出。

  从中捏出一块碎石,昊庚被烫得嗷嗷叫,这块小石子落到地面猛然腾起幽蓝色的大朵火焰,之后迅速熄灭。失去地脉的支撑后,它迅速丧失非凡特质,如同那株在白天被采摘下来的赤星草,跌落为平凡世界的一部分。

  相较而言,地火消散的速度更快,甚至雨停时,整个地火眼都会跟着消散,只留下一截被烧焦的雷击木。许多修炼萌新因为捡到雷击木而沾沾自喜,其实真正的好东西转瞬即逝。

  这就是必须先制造拘陶的原因。

  忍着烫伤将几块燃起地火的碎石扔进拘陶,果然地火没有消散,一团淡蓝色的火焰平铺在罐底。昊庚摇了摇,淡蓝色火焰还跟着荡了荡,如同一层液体。

  “别玩了,这些已经足够。”陆先师提醒,“你有道友过来了。”

  道友是胡定华弟子,他奉了师命也来取一昧地火。看到陆远师徒在这边忙活,他就在另一个山头乖乖等候。

  若是资源有限的飘渺时代,这怎么也得激情一把。好在这是洪荒之前的黄金时代,天材地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修炼者之间守望相助,单纯得像初二的学生。

  师徒俩带着拘陶返回山门,接下来的几天昊庚继续绕罐吐纳,熟悉一昧地火的特性。在没有拘陶之前,这样的修炼只能等下雨,还得打雷,还得正好劈中附近。个中酸爽不足为外人道。

  经过数周的吐纳,昊庚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身体强度有显著提高。当他就这个问题询问师父时,老陆向他解释,一昧地火是蕴养万物之火,所以非常适合初级修士强健体魄。

  昊庚体内已经有数百灵的一昧地火,数量上已经摸到三品初段的边,但实际上差的还远,他还没有丹田,无法在脱离拘陶的情况下自行产生灵力。

  于是教学进入下一阶段,陆远要求昊庚吐纳的同时,在周天循环时建立“上”和“下”的概念。

  这是修炼文明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因为事实上体内周天并不存在。这里必须说明,神州玄法理论揭示出灵力的本质,并没有一股看不见的气流被呼吸吐纳吸收,然后这股气流顺着身体中看不见的管道循环流淌,发挥各种功能。

  周天是修炼者想象出来的概念,与现实不符但确实在漫长的岁月中指导着修士的修炼活动。神州也曾有数百年的“灵力能量说”。

  但毕竟不是现实,无中生有建立上下概念,是修炼文明抽象思维的萌芽。据硅盟的数据库记载,曾有很多文明卡在这一步无法寸进,整个文明既没有发展玄法也没有发展科技,最终沦为少量肌肉强者横行的世界,也就是所谓的高武世界。

  少华文明无疑是幸运的,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很难走上弯路,更不会一条路走近万年后发现是绝路。

  总之,周天概念是便于早期修炼者修炼的简便方法,而在周天中引入上下概念,本质上是将神念参与到灵力对身体的改造当中,没有神念控制的灵力只是一种自然之力,很难实现真正的神通。

  同时也是下一步丹田、紫府、神枢概念的前置。

  昊庚的天赋相当不错,他只用三天时间便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转变。他的神念参与到灵力的运转中,不知不觉中,他惊讶的发现体内的一昧真火发生了自己无法理解的变化。

  它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稳定更加便于控制。

  “这叫二昧身火。”陆先师解答弟子的疑问。

  这番解答时,陆先师坐在火肺龟的背甲上。这头倒霉的火肺龟本来好好的睡觉,硬是被老陆从巢穴中拖出来,一番单方面的殴打后,这头妖怪无奈同意老陆骑着它。

  “两脚兽只是累了想坐一会,只是恰好坐到我的背上而已。”火肺龟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

  “昊庚,你从火肺龟的身上学到两招武法。”陆先师敲敲火肺龟的脑袋,“现在完成你未完成的功课吧。”

  火肺龟除了老龟晒背和老龟冲撞外,还有一招吐火。它是火肺龟嘛,怎么可能不会吐火。

  于是它就朝昊庚吐了一大口火。

  之前昊庚以形意法从它身上学到两招武法,但他当时并不具备施展灵法的条件。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以及最重要的对二昧身火的掌握。

  二昧身火耦合神念,属于修士可以比较自由操纵的灵力类型,那么施展灵法准备工作已经充分。

第1724章 玉衡证道·火息

  对于任何修炼文明,从无到有的第一道灵法都不容易,这通常意味着几代人的传承积累。陆远一行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只能代劳抓来一头火肺龟,给族人们开速成班。

  迫于陆先师的淫威,火肺龟不得不徒劳的吐着火,一整个上午都在灼烧一块无辜的岩石,身为教学用具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