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虽说曲江诗会是文人斗法的场合,但还是邀请了长安城中的一些权贵的。
没办法,这些人是赞助商,是金主爸爸。
此次诗会所有花费都由他们承担,让金主爸爸蹭一蹭热度,也在情理之中。
毫无疑问,罗家就是金主之一。
罗绍元和赵洵一一拿出请柬,潇洒登船。
旺财和贾兴文就有些尴尬了。
上船之后,赵洵扭身冲贾兴文和旺财道:“贾大哥,旺财,你们先沿湖走一走。等诗会结束,我便来找你们。”
...
...
进入船舱之后,赵洵不由得感慨古人真会玩。
宽阔的船舱之中,贯穿了一条人工水渠。
水渠用木板在两侧架挡好,保持了一个微微倾斜的角度,水渠的一侧是一个微缩版的水车,水源就是从这里灌入,流入水渠的。
水渠的另一侧是一方人造泄湖。
赵洵不知道这玩意是干嘛用的,又怕露怯,便压低声音冲身旁的罗绍元问道:“绍元贤弟,他们为何要在画舫里构建一条人造水渠?”
罗绍元面露得意之色,心道还有你赵明允不知道的东西。
“明允兄,这是我新造出来的物件,冬日严寒,不适合在室外曲水流觞,便可以用这个物件代替。”
赵洵闻言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曲水流觞摆件啊。
有钱人真会玩。
等等,他不也是有钱人吗,为啥过的如此寒酸?
要改,这个一定得改。
生活还是得有仪式感啊。
“明允兄,虽然人还没到齐,但是枯坐在这里也是无趣的很,不如你便赋诗一首,以助雅兴。如何?”
赵洵刚想夸罗绍元两句,这猪队友就来这一出,赵洵心中直呼带不动,带不动。
但他又不能拂了罗绍元面子,只能微微颔首,硬着头皮踱步吟道: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唯我与山长,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坐愁红尘里,夕鼓咚咚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
...
第74章 曲水流觞与飞花令
赵洵心里很清楚,诗会这种东西就是靠着踩人上位的。
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质量取胜,光靠耍嘴皮子是没用的。
所以他一上来就作诗一首定下基调,既表明了自己的自信,也让一同参加诗会的人心生忌惮。
只要赵洵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并能一直保持到诗会结束,拔得头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好一个‘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唯我与山长,信马悠悠行。’明允兄,你这诗可狂傲的很啊,不过我喜欢。”
罗绍元虽然作诗不大行,但是诗词鉴赏水平还是在线的。到底是勋贵子弟,请的教书先生都是长安城的顶流,整日里耳濡目染,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换句话说,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赵洵心中暗道这罗绍元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不是猪队友,还能助攻一番。
“绍元贤弟过愈了,我这也是抛砖引玉,为大家助个雅兴罢了。”
赵洵越是表现的如此,在场众人越是心中忌惮。
看这厮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样子,似乎并不觉得所作诗词有多么超凡脱俗。莫非他还在隐藏实力?
在场众人各怀鬼胎,赵洵自然也在观察着他们。
有些面生,有些面熟,但不管怎样应该都是长安文坛翘楚。
当然了,那些顶流儒圣是不会来这种场合的,这相当于是自降身价。
凡是来参加曲江诗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后进晚辈。
为了助兴,罗绍元轻拍了拍掌,便有从平康坊请来的歌伎班鱼贯而入。
这些妙龄女子或抚琴奏乐,或翩翩起舞,一时间画舫船舱内的气氛变的迷醉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受邀的文人墨客陆陆续续登上画舫。
赵洵却有些心事重重。
永和县主怎么还没有来?
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若是没有红颜知己在侧,却是少了几分味道。
韩妙仪是风尘女子,自然是难以登上画舫的。
可李太平是堂堂永和县主,宗室之女,论身份地位是完全符合参赴诗会标准的。
除非遇到了什么变故。
莫非是齐王李象担心李太平参加诗宴会引人闲话?
不应该啊,大周朝民风开放,对于女子的禁锢不像明清那样。
再说了,李太平是天潢贵胄,即便她表现的出格一些,民间也不敢多加议论。
正当赵洵有些失望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有些尖利的唱诵。
“齐王世子、永和县主驾到。”
船舱之中,或对饮或攀谈的文人墨客纷纷起身,准备迎接两位贵人的大驾。
听到这声唱诵,赵洵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这就对了嘛,齐王世子李建业本就有结交文人雅士的癖好,出席曲江诗会再正常不过。至于永和县主李太平,和赵洵有约在先,谁不去谁是小狗。
李太平不想变成狗货,所以肯定会来。
赵洵在心里脑补了一番,顿时觉得自己的分析很有道理。
李建业、李太平是在十几名王府护卫、侍从的簇拥下进入船舱的。
也亏是这艘巨型画舫足够大,要不然真不一定能够容纳下这么多人。
赵洵环目四周,发现船舱里已经有几百人之多。
“参见世子殿下,县主殿下。”
按照规矩,船舱内众人齐齐向李建业、李太平拱手施礼。
李建业今日穿了一件窄袖圆领袍,显得很是英挺。
他微微颔首笑道:“今日是诗会,大家不必拘束。都坐吧。”
说罢当先撩起袍衫下摆,在主座上坐定。
赵洵的目光却没有集中在李建业身上,而是绕过这位未来大舅哥,落在了李太平这边。
永和县主今日算是着正装出席,一身鹅黄色齐胸襦裙把她衬显得贵气十足。
只是...
赵洵朝李太平胸前定睛瞧去,发现这大半个月来县主殿下的事业线仍然不见涨。
嗯,看来他得推荐县主多吃点木瓜补一补。
襦裙这个东西是最能放大女性优点和缺点的,李太平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勇气可嘉!
参赴诗会的人员应该是都已经登船了,赵洵明显感觉到画舫离岸,朝着曲江池中心的方向缓缓挪动。
作为本次诗会的主理者,齐王世子李建业扫视一番船舱内众人,随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本世子宣布,此次曲江诗会正式开始。”
...
...
赵洵此先已经对诗会的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总体来说就是曲水流觞搭配上飞花令,属于比较高雅的玩法。
当然这些都是形式,关键是要看作品质量。
对此,赵洵自然是有信心的。
再怎么说,咱也不能给穿越者丢人啊。
作为主理人,李建业自然当仁不让的先出飞花令。
齐王世子决定以秋为题眼,沉吟片刻道:“秋菊最盛好因缘。”
按照飞花令的规则,第一人所作诗词题眼在句首,那么第二人所作诗词就必须在句的第二顺位带有题眼,以此类推。
酒宴之上本有固定的顺序。
但是罗绍元为了增加随机性和趣味性,搞了一个曲水流觞。
酒杯停在谁的位置,或者在谁附近打转就由谁来作诗。
李建业吟诗之后便将一盏酒杯放在莲花形状的木托上置于人工搭起的河道中。
酒杯顺流而下,最终落在了一名身着墨蓝色儒衫的男子面前。
那男子喜不自胜,端起酒杯微微一笑道:“蓝田张玉献丑了。”
他单手负于身后,摇头晃脑了一阵,和声吟道:“穷秋残照寄吴笺。”
此诗吟罢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道理嘛也简单,这诗作的只能算工整,也算满足了飞花令的规则要求。但仅此而已,不论意象还是意境都很普通。
那张玉见反响不佳,面上有些挂不住了,潮红都泛到了脖颈。
他匆匆将酒杯再次放到人工搭建的河道中,微微一推,那酒杯便又顺流而下。
这一次,却是正巧落在了罗绍元面前。
罗绍元顿时面露尴尬之色。
犹豫了良久,方是拿起酒杯。
...
...
第75章 赵洵杀疯了
赵洵对罗绍元还是很了解的,这厮就是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罗绍元或许可以品鉴一番诗词,点评的有模有样。但让他来作诗,那简直是强人所难。
可规则如此,罗绍元也没得办法。
只能说作茧自缚,倒霉认栽。
罗绍元搜肠刮肚,把所有跟秋有关的意象想了一遍,硬着头皮挤出了一句:
“月来秋至看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