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接下来,他要写的是《画皮》和《辛十四娘》。
借着这股春风把最火爆质量最高的作品推出来,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虽然赵洵出身世家豪族不差钱,但谁也不会嫌钱多。
出名要趁早,赵洵显然做到了这点,接下来只要疯狂爆更,定能名利双收。
...
...
平康坊,三江阁。
刚刚起床梳洗的韩妙仪对着铜镜出神,似乎打不起什么精神。
如同赵洵赠她的那首词一样,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她现在的状态大体如此。
长安人口逾两百万,其中可谓鱼龙混杂。
既有锦衣玉食,鲜衣怒马的王孙公子,又有为了挣得一份炊饼、胡饼为生活奔波的苦哈哈。
韩妙仪自诩阅人无数,可像赵洵这样的妙人她从未见过。
出身尊贵,彬彬有礼,文采斐然,英俊风流...
赵旭的身上几乎囊括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优点,这样的一个没有瑕疵的人竟然出现在了韩妙仪的生活里。
这让她觉得很不真实,可也让她原本如一池死水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韩妙仪好怕,她怕自己配不上赵洵。她怕赵洵如同烟花一般在她的生活中出现,却一闪而逝。
赵洵出身尊贵,乃是堂堂成国公世子。而韩妙仪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子,虽然顶着一个花魁的名头,但又有什么用呢?
赵洵便真的要娶她,大概她也只能做妾吧?
一想到这里,韩妙仪就觉得黯然神伤。
便在这时,婢女晓春急匆匆的冲进屋,边喘着气边挥舞着一张纸。
“小...小姐。您...您快看看这个。”
韩妙仪愣了一愣,微微有些不悦道:“发生什么事了?看你慌慌张张的样子,还有没有体统。”
她从晓春手中接过纸来展开看,见是一篇名为《聂小倩》的志怪传奇,蹙眉道:“不过是一志怪传奇,有什么可激动的。”
“小姐,你有所不知,这篇传奇如今已经火遍长安城了,而且你可知道这传奇的作者是谁?”
“是谁?”
韩妙仪疑惑道。
“是赵洵赵公子啊。”
晓春喜声道:“赵公子不愧是一表人才,不仅诗词作的好,传奇还卖座,说话又好听。小姐,最关键的是,似乎赵公子对小姐很喜欢呢。”
“你个死妮子,瞎说什么。”
韩妙仪面色一红,微微垂下头去。
但她心中其实是欢喜的。
赵洵的文采无需多言,若是真的两情相悦,倒是一桩美事。
只是...
韩妙仪沉默片刻,将那首页稿子读完,怔住道:“就这?后面没了?”
“哎呀,小姐。这是人家书坊推出的样章给大伙儿试读的,看完了自然得去买正本啊。”
“哪里买的到?”
“城东道政坊中的四宜书坊。”
“那你还不快去?”
“知道了小姐。”
晓春微微一笑,随即转身离开了。
“赵洵啊,赵洵,你莫不是我命中的劫数?”
韩妙仪面露苦笑,微微摇头。
...
...
崇仁坊,齐王府。
永和县主李太平坐在花圃附近的一株老槐树下津津有味的读着《聂小倩》的故事。
一个时辰她就把整篇故事读完了,但又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便翻来覆去又读了好几遍。
这篇传奇真的写的很感人,聂小倩和宁采臣之间人鬼殊途的虐恋让李太平几次落泪。
抛开故事本身,李太平之所以对这传奇故事如此上心,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赵洵啊。
那个死呆子,看不出来还会写志怪传奇。
李太平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她看上的人果然不赖,各方面都是翘楚。
随着李太平年岁渐长,齐王李象便开始给她物色夫婿。
李太平虽然不断撒娇耍赖不想嫁人,但也知道身为宗室女,是避免不了出嫁的。
之前李太平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头大如斗,可现在她竟然隐隐的有些希望父王提及此事。
因为她有了意中人。
家世背景,身份地位,样貌品行,文才能力。
无论是哪个方面,赵洵都满足李太平的标准,甚至远远超出不少。
从赵洵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似乎他也对李太平有意。
哼,想想也是,能够做我李太平的夫婿,是他赵洵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李太平十分得意的想道。
不过...
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随便赵洵做什么官都不至于现在这么麻烦,可他偏偏是不良人。
这个身份太过于敏感了,父王如果公然上书请求天子赐婚,难免天子会多想。
但好事多磨,李太平相信他和赵洵一定会走到一起的。
这不,几日后的曲江诗会就是二人增进感情的一个大好时机。
李太平是肯定会去的,按照之前的约定,赵洵也必然会前去一展身手。
他有如此才华,想必会得到满堂喝彩,赞誉不断。
到了那时,李太平再出面表示一番。
届时,在场众人,懂得都懂。
她顿时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
...
第73章 曲江诗会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九月十三,已是深秋时节。
长安城曲江池畔,湖岸边栽种的梧桐树树叶已经泛黄,一捧捧、一簇簇,汇聚在一起如同金色的波浪。
秋意渐浓,前来曲江池踏秋的游人如织,争相要抓住秋日的尾巴。
而今日,曲江池畔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因为一年一度的曲江诗会恰在今日举办。
长安城有头有脸的文人墨客皆云集曲江,誓要比个高下出来。
至于那些富贵家的千金,则在曲江池畔的别院小楼上远眺,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寻觅到佳人。
赵洵是在贾兴文和旺财的陪伴下来到曲江的。
只是他没想到场面会如此浩大,可谓蔚为壮观。
前几日他所作传奇小说《聂小倩》爆火长安城,连忙趁着热度又写了几篇姊妹篇。
文科生的经验告诉赵洵,一定要趁着自己人气火爆的时候多写文章多赚钱。
过气的作者不如狗,扑街作者无人权。
赵洵现在爆红长安大街小巷,自然要抓住机会多多吸金。
凭本事赚钱,不丢人。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蒲松龄老爷子求放过。
当然,除了赶稿写小说,赵洵剩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准备曲江诗会了。
虽说山长他老人家已经通过托梦疯狂暗示赵洵了,但赵洵还是觉得不到最后一刻,任何事情都是不稳的。
求人不如求己,要想真的拜入山长门下,他一定要在这次曲江诗会上大出风头,表现出文曲星下凡的实力来。
在这个拼实力不如拼爹的时代,谁的干爹多谁就能够走的更远。
赵洵已经认了袁天罡做义父,又有吴全义这个师父,若是能够再拜入山长门下,那以后不说在长安城可以横着走,至少不会被人欺负算计。
“明允兄,别来无恙啊。”
赵洵顺着声音望去,见是长安城有名的纨绔头子,平南侯世子罗绍元,心中暗叫晦气。
这个罗绍元在长安城可谓是臭名昭著,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
等等,赵洵以前不就是这样的吗?
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灵魂夺舍,自此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或许罗绍元也是想要做出改变?
浪子回头金不换,赵洵也应该给到罗绍元机会。
再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二人之前本就有交情,没必要搞得那么僵。
“啊,原来是绍元贤弟啊。一月不见,绍元贤弟愈发俊秀了。”
不得不说这个罗绍元生了一副好皮囊,赵洵这番夸赞也算是有感而发。
当然了,跟赵洵比起来,罗绍元还是差了不少的。
赵洵与罗绍元一前一后朝曲江池码头走去,贾兴文和旺财则跟在后面。
“绍元贤弟怎么想着来这曲江池了?”
赵洵随口问道。
“怎么,只许你赵明允来,我罗绍元就来不得了?”
赵洵闻言面不改色,嘴角挂着一抹微笑。
罗绍元打了个哈哈道:“明允兄,跟你开玩笑呢,别当真。实不相瞒,是家里老头子让我来的,说是要让我跟你多学着点。你来评评理明允兄,前些年我不是一直跟你混的吗?那时候咱俩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啊。那个时候老头子不多说什么,怎么,现在你出人头地了,他就开始教训我了,这算什么事啊。”
听到这里赵洵心里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罗绍元还是他认识的那个膏粱子弟。
不多时的工夫一行人便来到码头边一艘画舫处。
与赵洵上次曲江游湖登上的那艘画舫相比,今日的这艘显然要更大一些。
世人皆知这次曲江诗会的举办者背后是浩然书院,排场方面书院自然不能落于人下,叫人看轻了。
此时,早有人在画舫前等候,见赵洵一行人来了,恭敬而不失礼数的微微拱手道:“几位,还请出示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