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349章

作者:臊眉耷目

  “那将军之意是?”

  刘俭安慰道:“其实,我当年游历四方,在并州之时,就与吕都尉相识了,这点,魏司马想必应该是知晓的吧?”

  魏续点了点头。

  “此事,吕都尉昔日也曾与我说过。”

  刘俭笑道:“其实,我与奉先神交久矣,对于奉先而言,我从来都不想与他为敌,只是因缘巧合之下,不得不屡屡与之交手,实非我的本意。”

  “适才我与牛将军说的那些话,表面上似乎是为牛将军着想,实则是为了奉先考虑。”

  “刘某一直都希望能够跟奉先和好如初,对于奉先,我心中一直都抱着友好之情,毕竟在我心中,奉先就是天下第一的飞将!奉先是我大汉的英才,刘某身为宗亲,心中一直都抱着为大汉朝储才的想法啊。”

  魏续见刘俭说的诚恳,心中也相信了几分。

  他对着刘俭拱手道:“奉先与将军,皆出身于边郡,在这大争之世,合该同心并力才是!”

  刘俭笑道:“此言是也!”

  说罢,便见刘俭拍了拍手。

  随后,就见几名侍卫端上了几个大箱子。

  刘俭命人打开箱子,却见里面有金帛,玉器,青铜器,珍珠等稀世之物。

  别看魏续在京中待了几年,但他终归不过是吕布麾下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一下子见到这许多的稀世之物,魏续顿时愣住了。

  “刘将军?您这是……?”

  “都是给魏司马的礼物,指望魏司马今后,能在奉先面前为我们两方接洽,今日这些礼物,乃是一点小心意,当然,魏司马如此是带不回去的,这些礼品回头且寄存在刘某这里,待司马返回长安之后,刘俭自然会派人送往府上,绝不食言。”

  身为吕布的妻弟,魏续平日里虽然也被手下的西凉兵尊重,但被人赠以如此厚礼,还是第一次。

  礼品的贵重与否倒在其次,关键是他找到了一种很少有的受重视的感觉。

  “将,将军此言当真?”

  刘俭爽朗的笑道:“司马这话说的,刘某岂是赖账之人?况且我河北地大物博,资源富庶,难道还会计较这些许财物吗?”

  说罢,刘俭伸手拉起了魏续的手,道:“在刘俭眼中,什么金银财货,也不及英才可使人动心,吕都尉乃是天下人杰,魏君乃是一州人杰也!”

  这话说的……也太让人舒坦啦!

  “唉,久闻刘将军乃是仁义之人,爱才若渴,今日方知盛名无虚啊,魏续何德何能,竟可使将军这般看重,将军放心,今后只要事关我家都尉与将军之事,但凡不违背道义的,魏续定可效犬马之劳。”

  “如此最好了!”

  ……

  ……

  董卓在接到了牛辅和魏续之后,方即撤兵,他缓缓的向着西面而去,不再合围雒阳。

  看起来,董卓确实在遵守与刘俭的谈判。

  在董卓撤兵之后,刘俭确认对方没有下一步的不轨动作,方才带人进入了雒阳城。

  在这里,他再一次见到了他的老师卢植。

  不过刘俭没有想到的是,见到卢植之后,自己的老师居然做出了一件足矣惊动士林的大事。

  他竟然拱手作揖,向刘俭施礼请罪。

  刘俭见到了卢植做出如此动作,顿时吓了一大跳。

  恩师之礼,他是万万受不得的。

  刘俭急忙躲开,让过了卢植这一礼,随后一甩甲胄的前摆,单膝跪倒。

  “老师,为何如此?莫不是学生有什么罪过,惹恼了老师?”

  卢植缓缓地直起身,他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愧疚之情。

  “我这糟老头子,给你添麻烦了。”

  “老师这是说的哪里话?”

  卢植摆了摆手,道:“你莫要不承认,这一次,先是吕布牛辅,后是董卓,皆是因为老夫,使你在司州几番为难,为了保护老夫甚至辗转数百里,昼夜驰骋,虽然成功了……但这几日,老夫却在想,若是你没有成功?又该如何?老夫是不是对不起你?是不是愧对了你的一片孝心。”

  刘俭站起身,笑道:“老师,言重了,这些都是学生该做的。”

  卢植摇了摇头:“我年纪大了,但不糊涂,也有自知之明,这个天下,已经不是老夫所了解的那个世间了,老夫所崇信的那些,已经不足矣立于当世。”

  “老夫若是继续顽固,只会给身边的人,还有你,带来灾祸……”

  “当初,陛下任老夫这个雒阳太守之时,你力劝老夫不要来,但是事到如今,回头看看,老夫一意孤行,给你惹下了多大的祸患!”

  刘俭笑道:“老师这话严重了,什么祸患不祸患的,学生这不是都平定了吗?”

  卢植苦笑道:“你可以平定一回,两回,三回五回,却不能十次二十次的都没有疏漏,纵然是神仙,也办不到吧。”

  说到这,卢植冲着他招了招手,道:“你来。”

  刘俭跟随着卢植来到了太守府正厅的桌案前,卢植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奏表,递给他道:“你看。”

  刘俭打开奏表,大概看了一下,问道:“老师要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

  卢植叹道:“是时候回范阳了,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当年在缑氏山教书育人的那段日子最顺老夫的意,为师已不想在这个时局下继续苦撑了,倒不如返回乡中,开办私学,继续执教讲经,为你多培育几个人才,岂不胜过在此给你添乱?”

第四百六十章 荀彧荐才

  “什么?!董卓和刘俭在汜水相会?”

  一直在阳人城蹲坑卧守的孙坚听了这件事之后顿时大惊!

  袁绍如今已经跑到了后方的鲁阳去了,孙坚依旧是在阳人的前线,他只是为了能够在关键时刻,乘着刘俭和董卓交战正酣,彼此纠缠不能脱身之际,坐收渔人之利。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俭居然在这个时候和董卓在洛水会面,随后双方各自罢战,虽然没有离开司州之境……但是很显然,刘董两个人是不打算继续交战了。

  刘俭和董卓不打,那孙坚还待在这有什么意义?

  他只能是将前线的情况向袁绍匆忙禀报。

  消息传到了鲁阳,袁绍有点发傻了。

  刘俭和李傕,郭汜交手一阵,将彼大败,随后竟然还能和董卓达成和解?

  这得是多逆天的外交手段啊!

  这两个人到底会因为什么样的利益而能罢战言和呀?

  袁绍实在是想不明白呀。

  “唉,刘德然,为何从他的手上占点便宜,就这般困难!”

  袁绍颇有些恼羞成怒地拍着桌案吼道。

  袁绍的身边,矗立着郭图。

  郭图见袁绍一脸的烦闷,遂道:“唉,可叹先前荆州诸族,皆为了本家利益,不支持袁公留在司州,如今刘董达成和解同在司州驻兵,袁公若是此时回兵,必为其二人所共同攻之,司州已无我等立足之地……若是当初,袁公能够联合刘德然,与他共破董卓,许诺同分司州,或是先一步与董卓联合,乘着董卓对刘俭心存恐惧之际,共击刘俭,倒也不至于落得今日空无一物的结局……”

  “啪!”

  郭图的话还没等说完,就见袁绍重重地拍打着桌案,满面愤怒地道:“你有这番见识,当时作甚来了?为何不当时就向吾谏言?事到如今方才说之,又有何用?!”

  郭图的脸色白了一白,低声对袁绍道:“使君恕罪,其实末吏原先并无此等见识,只是前几日,偶听心腹之人言之,但彼时使君已经撤兵来了鲁阳,我若是再说,怕是已经晚了。”

  袁绍伸手揉了揉眉心,道:“你说听心腹之人言之……这心腹之人,却是何人?”

  郭图急忙道:“我说的这个心腹之人,乃是图之族人,末吏一直都想寻个机会,推荐于使君,只是未得其便,使君若是愿意,图愿意带此人来见主公!”

  袁绍此刻心情烦闷,司州之地,他忙活了一圈,最后连个屁味都没闻到,心中之郁闷可想而知。

  对于郭图推荐的什么同族之人,袁绍没什么兴趣,不过碍于郭图的面子,他还是说了一句:“回头有空之时,可得一见。”

  郭图见袁绍没什么兴趣,便也不再过多谏言了。

  ……

  ……

  而雒阳城那边,卢植向朝廷的辞呈奏疏已经送出了长安,而刘俭则是暂时留在了雒阳城,他眼下还有几件事需要仔细筹谋。

  对刘俭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起因是荀彧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旁人不会觉得怎么样,但刘俭心中却觉得非常重要。

  因为荀彧给刘俭的信中提及到了一个人。

  其实,早先在荀彧到了冀州的时候,刘俭就曾向荀彧提出过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够介绍其家乡的颍川诸杰,来冀州入幕。

  荀彧知晓刘俭爱才若渴的心意,不过他也向刘俭阐述了两个关键性问题。

  首先,就是身为郑玄女婿,大汉名将的刘俭虽然声名远播,但在对汝颍的地域影响力,相比于汝南袁氏还是差上不少。

  这不是单纯的声望问题,还包括利益的挂钩问题。

  刘俭再是神通广大,他也不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

  其二,就是刘俭的基业在河北,而河北距离汝颍之地还是太远了。

  让汝颍系士族来河北就任,说实话并不符合那些汝颍系士族的家族利益。

  首先大部分的汝颍系士族只是听过刘俭的赫赫声名,但是不认识他。

  但他们的家族在汝颍,可是常年与汝南袁氏有往来的,而且对于汝南袁氏非常熟悉,彼此间更有数代的利益往来。

  那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且如今汝颍等地就在袁绍的掌控之下,将自己的家族和祖籍扔在豫州,跑到河北投被刘俭,日后一旦刘俭和袁绍之间有事,汝南袁氏会不会暗中对其等家族清算,这谁也说不好。

  就算是袁氏爱惜羽毛,明面上不处置他们的家族……那暗地里呢?

  不要怀疑望族阀阅在暗中搞小动作的手段,百年的经营,那绝对是让你怎么被玩死的都不知道!

  在荀彧将个中的难点和弊端告知了刘俭之后,刘俭告诉荀彧,虽然不能大面积的招揽汝颍贤士,但总有几个是特例吧。

  这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个极端的异类,愿意打破规矩,打破规则,走一条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路。

  刘俭希望荀彧,回头利用他自己的印象里,给自己在汝颍之地,找几个这样的异类。

  而如今,荀彧从幽州那边给刘俭写书信,告知他异类找到了。

  只是这个异类很年轻,目前在颍川诸杰之中也不算是很出名。

  这个异类叫郭嘉,现年只有二十岁。

  二十岁是什么概念,刚刚及冠啊。

  荀彧的意思,是他跟郭嘉也不是太熟。

  当年他离开颍川之前,郭嘉不过十几岁的年龄,不过身为阳翟郭氏中的英才,郭嘉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而且此人的思想异常跳跃,不喜循规蹈矩。

  其实当时颍川诸望族的长辈对郭氏的这个跳脱的小青年并不是非常在意。

  毕竟,颍川之地的士族门阀太多太多了,贤能也多,别的不说,光说郭嘉的同族颍川郭氏之中,和郭嘉一般年齿的少年才俊就不下五人。

  再说了,郭嘉虽然聪明,但这孩子的枝系在郭氏之中属于旁门,掌控郭氏最多资源的支系并非郭嘉这一支。

  而且关键的一点事,这孩子不喜读经,反倒是研究旁门左道研究的比较多。

  这在颍川诸长看来,就属于有点不务正业了。

  当时,对郭嘉比较看重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荀彧,一个郭嘉的同宗郭图。

  时过境迁,荀彧来河北也有几年时间了,他掐着手指头算算觉得郭嘉应该是成人了。

  根据荀彧对郭嘉的了解,郭嘉这个人不是那么教条,让他来河北入幕,他应该不会拒绝。

  但关键是,得是那孩子跟刘俭能看对眼。

  荀彧在几个月前,已经亲自写书信送往颍川阳翟交付郭嘉,请他及冠之后来河北相助刘俭。

  郭嘉也确实是给荀彧回了信,不过信中之意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荀彧明白,这孩子并非待价而沽,只是他主意正,而且对自己非常有自信!

  当年郭嘉岁数比较小的时候,荀彧就能感觉出来,这小子的眼光不是一般的高,在他看来这小子就算是宁肯不出仕,也一定要找到合自己脾气的主公。

  虽然荀彧也不敢肯定刘俭到底算不算是合郭嘉脾气的主公,但是荀彧自认为他这个主公与其他的人不太一样。

  自己的主公若是都收不服郭嘉了,那别人更白扯。

  相比于刘俭与郭嘉是否契合,荀彧其实更担心的是这孩子现在到底有没有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