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256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迁都,西凉军和并州军先行抵达了长安,为后方的大人物们开道。

  而并州军中,吕布麾下有一名率兵先行的司马,乃是并州云中人,名为秦宜禄,许大年纪的汉子了,还未成婚。

  到了长安之后,秦宜禄在巡乡之时,却是正好看到了杜氏,当时就惊为天人,想要娶其为妻。

  其实按照并州人的行事之风,见到这等绝色,身为并州军长官的秦宜禄直接就将那女子抢回军营,当夜便成其好事了。

  可不巧的是,在这个时代,董卓是忠臣……至少他目前扮演的,是忠臣的角色。

  历史上的西凉军和并州军,董卓任凭他们在司隶,在关中尽情“搜牢”,杀人夺财,奸淫掳掠,可谓无恶不作。

  但在这个年代,董卓为了稳固自己的人设,对于西凉军和并州军的管教严格了许多。

  毕竟,现在的他是辅国重臣,手下的军士等闲不能扰民。

  当然,若是让西凉军和并州军完全不扰民,也是不可能的。

  若是管理的太紧,也容易引起兵变,毕竟这些人都是董卓的心腹,是他最重要的仪仗。

  但即使是要搜牢,董卓也严令不需在京城的附近搜牢,要搜牢也要走远一些。

  尽量去一些偏僻的,远离京师大本营的地方。

  这样多少可以减少一些天下士人对于西凉军的舆论压力。

  而杜氏女如今是居住在长安附近的乡里,离都城太近,因而秦宜禄不敢用强。

  他只能走寻常规矩,派人去找媒人,按照正常程序去杜家提亲,纳彩问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允手下的人也打探到了此事。

  对于王允而言,这个杜氏女子,是让他施展美人计的合适人选。

  首先,其是长安附近十里八乡的有名绝色,还是完璧之人,同时身份不算太高,家族中人都死了,王允完全可以控制住她。

  其次,她身份也不算太低,至少其父乃是乡中三老,有教化之责,这样门庭出来的女子,教养方面绝对是足够的,只要再稍加训练,就足够能使其登大雅之堂。

  于是,王允抢在了秦宜禄之前,直接派人去寻杜氏女,言王府愿意出资,帮助杜氏女安置族人后事,并重振族业,想办法使杜氏旁支在乡中留存有一席之地。

  不过,条件是杜氏女需入王府,给王允做义女。

  是做义女,不是做妾。

  杜氏女遭逢巨变,本来依旧是无依无靠,前途一片渺茫。

  如今又有秦宜禄这样的边郡军汉前来“逼婚”,杜氏女不想嫁,却又怕得罪不起。

  如今太原王氏向她抛来橄榄枝,可谓是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救了她一命,给了她一条活路。

  特别是当朝太仆要收她为“义女”,若是她父亲在世,听到这个消息,或许都得幸福的昏过去了。

  在王允和秦宜禄的对比下,但凡只要是个傻子,就不会选择去给秦宜禄那个边郡军汉当妻。

  于是,杜氏女子就答应了太原王氏。

  王允这人也算是说话算话,当即帮忙替杜氏女重新在乡中置办族产,又风光大葬了杜氏一门。

  同时,他也正式收下了杜氏为义女。

  在第一次见到杜氏女的时候,王允大感惊讶。

  那杜氏女子确实是国色天香,便是王允活了这么大的年纪,名门之女也算是见过不少,但似这等绝色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只是他父亲当年没有联系十常侍的门路。

  这样的女子,若是送入后宫,让刘宏看见……只怕,当年的宫闱之中,就没有何太后还有其她才女什么事了。

  王允收了杜氏为义女,同时还命人寻找名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教给她贵族之女的礼仪之道,培养她雍容端庄的气质。

  王允甚至亲往蔡邕府上,请蔡邕之女,名满天下的才女蔡琰,教杜氏女声乐之道。

  他甚至还让人暗中寻了长安城中有名的娼家,暗中教导杜氏床帏之术。

  现在的王允,可谓是信心满满,就要对刘俭用计了。

  ……

  ……

  天底下的事,就是那么巧。

  就在王允暗中施展美人计的同时,袁绍和曹操那边也在各自行动。

  袁绍按照曹操的办法,主动向袁术请和。

  袁绍表示,愿意割让豫州东部的一半给袁术,与他分东西两面,一同执掌豫州。

  另外,袁绍还亲自给袁术写了一封信,力捧袁术,更是在信中直言,如今袁隗和袁基皆死,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名望功德,都应该是由袁术执掌汝南袁氏,他袁绍先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嚣张,惹袁术不快了,希望袁术能够谅解。

  袁术得了袁绍的书信之后,很是开心。

  袁术这个人有时候心眼小,但有时候心胸也宽宏。

  他前番之所以恨袁绍,就是觉得袁绍压了他的风头,要与他争汝南袁氏的话语权。

  如今袁绍既然自己服软了,同时还愿意让出利益,以自己为尊,那袁术自觉也要表现出宽宏的一面。

  袁氏家主么!自然要胸襟博大一些才是。

  于是,二袁就在袁绍的主动退让之下,暂时达成了和解。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利益,但在袁绍看来,这个和解还是很及时的。

  前番与董卓相争,如今又与袁术相争,袁绍自觉损失不小,而且与袁术的这场争斗,几乎是无意义的。

  现在袁术入套了,下一步就等着曹操忽悠他进入兖州地界。

  而此时的曹操,也在暗中寻访能够让他行使美人计的人。

  很快,曹操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听闻襄阳蔡讽之女,蔡瑁之姐,乃是一个风姿绰约,妖娆妩媚的女子。

  曹操已经知晓,刘俭对于汉朝那些十几岁弱不禁风的待嫁女子不甚感兴趣。

  他似乎和自己一样,喜欢二十岁以上的妖娆女子。

  这个蔡讽之女,似乎颇为合适。

  曹操昔日曾与蔡瑁相识,但这事找蔡瑁似乎不太妥当。

  还是得找蔡瑁的父亲,蔡讽。

  只是蔡讽乃是襄阳望族,其女身份不俗,若让蔡讽之女去做这样的事,只怕有些难度。

  估计他是不愿意的。

  看来,还需让袁绍出马,亲自跟蔡讽和蔡瑁谈谈才是。

  但曹操估计也未必能谈的成。

  反正权且一试吧。

第三百五十章 文若公——大汉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阴谋家!

  初平四年六月,幽州北疆的战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从无终县的偷袭失利之后,渔阳人张举的反叛,就从攻击转为防守之势。

  张纯在无中县被张飞生擒,随之在得到了刘俭的同意之后,荀彧在右北平将张纯以极刑杀死。

  在这个年代,并没有系统性的凌迟之刑,不过千刀万剐还是有先例可寻的。

  但自秦亡之后,大汉朝已经多少年没有如此如此酷刑了,即使是有,也是极少数的。

  故而张纯被千刀万剐受死之事,立刻在幽州诸郡引起了一阵巨大的动荡。

  昔日在颍川荀氏之中,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也因为此事而成了北疆的第一酷吏。

  酷吏在大汉朝,一般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下场都极为凄惨,但是荀彧并不在乎。

  因为他在刘俭的身上,看到了别人身上所没有的东西,为了刘俭,荀彧甘愿从王佐之人,化身为一柄佐王之刃。

  他心中的信念早就已经被刘俭所坚定,绝不会迷茫。

  而随着无终县铁矿的开发,原先那些中立的幽州家族开始向着荀彧那一边倒去。

  但是现在倒过来,已经拿不到任何的利益。

  因为最先投奔过来的寒门,是在荀彧和关羽最艰难的时期资助他们的,所以无终矿业所衍生出来的分支行业,除了以牧署为主导的河北商贸协会占据了最大的一头,剩下的就是这些当地的寒门借此良机翻身,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至于那些后知后觉的家族,眼下即使来投,说白了也不过是“将功赎罪”,但若是想要后期分利益,不好意思,没有你们的份了。

  以后长点心,该跟谁混自己自己想清楚!

  这就是借战争,重新划分利益的手段。

  当然,对这些后知后觉投奔过来的家族而言,这就已经算是好的结局了。

  至少比一些其他的家族要好。

  按照荀彧和关羽,张飞,简雍,黄忠等人的商议,凡是曾资助过渔阳郡张举的家族,要借由这次战事全部铲除。

  一个不留吗?

  不错,荀彧的意思,就是一个不留!

  因为地方官署现在不是孤立的,他们的支持者明显大于反叛者!在这样的情况下,荀彧没有必要对那些反叛者留手。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那些曾随同渔阳张氏反叛的家族,灭了他们之后,他们的财产和他们的土地……

  财产充公!

  土地用来租庸调,屯田!

  冀州和青州已经实施过的政策,全部都要在幽州再来一遍,一样也不能少!

  刘俭和荀彧早就已经商讨过,只是简简单单的剿灭叛乱,将幽州拿到手中不是他们的目地。

  如果要占领一州之地,那就要这一州最为重要的资源需全都掌握在牧署政府的手中,权力集中不外泄,牧署有足够的权力协调地方所有的资源,使上下一致,政令通达。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这一州之地还不如不要。

  随着田豫,田畴在乌桓首领苏仆延和难楼之间的挑唆,乌桓内部也发生了变乱。

  乌桓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突骑虽然精悍,长于奔战,但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义理,他们会为金钱利益所利诱。

  现在的荀彧背后有河北商贸协会的支持,而无终矿业的先期回报,也逐渐进入了到了地方牧署的口袋中。

  整个幽州,不,应该说是以刘俭为首的河北牧署政府的财政预算,大幅度的增加了!

  手中有了钱,做起事来自然是财大气粗。

  战争的根本,说到底打的还是资源,还是钱!

  钱砸到位了,亲兄弟也翻脸。

  对于乌桓人这种没有什么信仰的部落氏群体来说,背叛的不彻底,一般都是筹码给的不够。

  丘力居在前线与汉军交手,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辽西乌桓的老巢被苏仆延和难楼抄了后路,王庭大本营直接被两郡乌桓给攻破了。

  丘力居的亲信大多被杀,兵马四散,只剩下他的儿子楼班,在他的从子蹋顿的保护下,率众出逃辽西。

  消息很快传到了前线,丘力居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口老血没憋住,直接当众喷涌而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丘力居病倒的消息一经传出,汉军立刻行动,不给他丝毫的喘息时间。

  已经在幽州整集兵力的关羽,张飞,公孙瓒等人,分兵三路,直取丘力居的中军大营!

  这几个月的时间,关羽和张飞在幽州组织了不少的精骑,虽然在战法上还有待完善,然因幽州独特的地利环境与当地骑士的天生素养,这支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他们独有的战术,皆可以上阵杀敌。

  自孝武皇帝时起,两汉的骑兵战术研发速度就突飞猛进,特别是幽州和凉州、并州等边郡,随着作骑兵作战经验的积累,大汉朝骑兵的各种战术也逐渐发展并得到衍伸,同时适合各种战术的马具也出现了,包括马镫和马鞍。

  当然,这个时代的马镫和马鞍还不是后来那种最为完善的双边马镫以及高桥马鞍,高桥马鞍与双边马镫的完美结合,在东晋出土过带双边马镫的陶马,而双边马镫实物,出土于十六国时期。

  东汉末的马鞍和马镫针对当下的战术,也是有着一定的较高水准的形态,但并未达到鼎盛,一则是因为技术发展,二则也是马镫与马鞍所需的材料在这个时代,也都是珍贵的资源,特别是马掌需要大批的铁来打造。

  但是在大汉朝,铁是何等珍贵的资源?

  平日里制造刀具兵刃的铁器,还有将士们所用的铠甲,这都是巨大的铁器支出。

  人所用之铁尚未完全,何况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