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萧峰:开局速通杏子林 第149章

作者:望长川

  那么,这生死符发作之苦,便会成为现实。届时,若无解药,太子殿下将在极致的痛苦中死去。

  此非萧峰所愿,实乃不得已之下的自保与威慑之策,还请皇后娘娘体谅。”

  “体谅?你让我如何体谅?!”

  萧观音心中在呐喊,在滴血。

  看着怀中虽然痛苦暂消,但显然受了巨大惊吓,紧紧依偎着自己、小脸苍白的儿子,她作为母亲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

  她对萧峰的手段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心寒。

  然而,在那滔天的愤怒之下,却同样滋生着一种深深的无力与一丝诡异的理解。

  她恨萧峰用如此酷烈的手段控制她的儿子,但她也明白,站在萧峰的立场,这或许是确保合作稳定、防止她们母子日后反噬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空口无凭的承诺,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脆弱得不堪一击。

  如果易地而处,她手握如此重权,面对前朝皇族,恐怕也会采取类似的控制手段,甚至可能更加酷烈。

  萧峰那句“我若是坐视你们被杀,同样能取耶律重元父子首级”的话,再次回响在她耳边。

  他拥有这样的能力,也拥有这样的决断。如今他肯用相对温和,至少保证了表面的体面和未来的承诺的生死符来控制,而不是直接铲除后患,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算是顾念了同族之情和之前的恩义了。

  想到这里,萧观音心中的怒火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渐渐熄灭,只剩下无尽的悲凉和认命。

  她又能如何呢?

  反抗?玉石俱焚?

  那只会让儿子立刻遭受无尽的痛苦后死去。

  况且她有反抗的资格么?她有玉石俱焚的能力么?

  除了接受,她根本就是别无选择。

第292章 耶律重元父子的落幕

  她低下头,看着怀中儿子那惊惧未消的眼神,心中最后一丝不甘和挣扎也彻底消散了。

  她轻轻抚摸着耶律浚的头发,用极其微弱,却清晰可闻的声音,带着无尽的疲惫与妥协,说道:

  “朕……知道了,一切便依萧大王之言,只望萧大王能谨守承诺,莫要让我儿受苦。”

  说完,她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不再看萧峰,只是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仿佛那是她在冰冷黑暗的汪洋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萧峰看着这一幕,心中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他知道这手段酷烈,有违他平日光明磊落的行事风格。

  但欲成非常之事,需行非常之法。

  掌控大辽,进而图谋天下,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和侥幸心理。

  今日种下这生死符的行为,虽伤了情分,却换来了未来大局的稳固。

  况且他也不会让耶律浚如何难受的,这点大可以放心

  他沉声道:“皇后放心,萧峰一言九鼎,只要局势平稳,太子殿下绝不会感受到丝毫痛苦。”

  至此,大辽国最后的变数也被彻底消除。

  军政大权尽握于萧峰之手,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萧观音母子亦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整个大辽,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已然完全成为了萧峰实现其宏图霸业的坚实基石。

  萧峰心中那根紧绷了许久的弦,终于得以稍稍松弛。

  内外隐患已除,军政大权在握,萧观音母子亦在掌控之下,这北国江山,已然到了他的手中。

  心情舒畅之下,连带着处理一些必要事务时,也多了几分以往不曾有过的、属于上位者的从容与决断。

  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叛乱首脑耶律重元、耶律涅鲁古父子的最终处置。

  按照大辽律法以及历朝历代的惯例,此等篡逆大罪,主犯凌迟处死,夷灭三族乃是最基本的操作。

  当刑部将拟定好的、充满血腥气的判决文书呈报上来,经由萧观音转到萧峰手中时,萧峰看着那凌迟二字,眉头微蹙。

  他并非妇人之仁,该杀之人绝不会手软。

  耶律重元父子挑起内战,致使无数军民生灵涂炭,死有余辜。

  但他来自现代的灵魂,终究对那种刻意延长痛苦、极致残忍的刑罚有着本能的排斥。

  在他看来,处死便是终结,何必再用那般酷烈的手段去折磨将死之人?

  这无关于同情,更像是一种对生命最后一点尊严的、近乎洁癖的坚持。

  他拿着文书去找萧观音。

  此时的萧观音,在经过初期的惊恐、愤怒与无奈后,已逐渐接受了现实,至少在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雍容与平静,只是眼神深处,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落寞与谨慎。

  “皇后,关于耶律重元父子的判决,萧峰以为,凌迟之刑,过于酷烈。”

  萧峰开门见山,将文书放在案上:“此二人罪孽深重,确实该杀以儆效尤,震慑不臣。

  但人死罪消,枭首示众,足以明正典刑,夷三族之罚不变,但这凌迟便免了吧,改为斩立决,给他们一个痛快。”

  萧观音抬起眼帘,有些诧异地看了萧峰一眼。

  她没想到这位杀伐果断、武功盖世的南院大王,在处置不共戴天的仇敌时,竟会有一丝仁慈?

  她很快便想明白了,这并非仁慈,而是一种基于绝对实力和自信的、居高临下的不屑。

  他不需要用酷刑来彰显权威,也不需要靠折磨敌人来获取快感,他的意志本身,便是最高的律法。

  “萧大王既有此意,朕自然没有异议。”

  萧观音点了点头,语气平静:“便依大王所言,枭首示众,夷其三族。”

  于是,曾经不可一世、险些颠覆大辽江山的耶律重元与耶律涅鲁古父子,最终在京城南市的刑场之上,被干脆利落的斩下了头颅。

  其家族三族之内的亲眷、党羽,也遭到了无情的清洗。

  这个结局,对于造反者而言,已算是萧峰法外开恩得来的痛快了。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对萧峰更是敬畏有加,既惧其雷霆手段,又隐隐感佩其行事自有分寸,并非一味嗜杀之人。

  处置了元凶,萧峰并未急于进行下一步的扩张。

  他知道,消化和巩固现有的成果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他坐镇上京,与父亲萧远山一道,凭借着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无上权柄,开始有条不紊地整顿朝局。

  那些在叛乱期间首鼠两端、甚至试图逼宫投降的官员,迎来了他们的寒冬。

  萧峰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血腥清洗,那容易引发动荡,非智者所为。

  他采取的是更为精准、也更显冷酷的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清算。

  或寻其贪腐罪证,或查其渎职之过,或借由朝堂博弈,将这些曾经的投降派或明升暗降,或勒令致仕,或直接罢黜下狱,依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置。

  空出来的位置,则迅速安插上经过考察、能力尚可且对他表示效忠的官员,或是从军中提拔起来的、对他死心塌地的将领。

  萧远山也利用其老到的经验和威望,从旁协助,稳定辽国旧贵族的情绪,使得权力过渡在相对平稳中进行。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日里,萧峰也没有放下武功的修炼,同时,他将自己多年来所学,尤其是得自逍遥派、慕容家以及自身领悟的精妙武学,择其适合者,悉心传授给了父亲萧远山。

  萧远山本身武功根基极为深厚,三十多年前就干翻整个中原武林,水平自然不必多说,只是多年来执着于复仇,所学颇杂,未能融会贯通臻至化境。

  如今早已清醒数年,在萧峰这位已达武道巅峰的儿子的指点下,去芜存菁,系统梳理,武功修为亦是突飞猛进。

  虽仍不及萧峰那般惊世骇俗,但也比之前强了许多,而且刚猛手段未改,绝对是超越原本四绝的行列,足以傲视群雄!

  实际上,这也是萧远山厚积薄发的效果,自从被扫地僧治好了他这几乎疯狂一样的思维之后,他的脑袋就清醒了,从此,那些过于凶狠的杀人招数他也都不再练了。

  这几年他的武功虽然也有不少进步,但实际上都是日常练功增加的功力,武功什么的还真就没有太多的刻苦修炼,只是底子打得特别好。

  如今被萧峰这么一教导,那自然是效果事半功倍,武功提升不少,估计现在慕容博在他的面前,就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了。

第293章 武林大会来信!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深秋。

  这一日,萧峰正在南院大王府中处理政务,忽有亲卫呈上一封密封的火漆信件,言明乃是大理段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

  萧峰心中微感诧异,接过信件。

  只见信封之上,写着“帮主乔峰亲启”字样,落款却是丐帮四大长老的联名印记。

  他顿时恍然,不由失笑。

  原来丐帮众人只知他前往大理,却不知他之后秘密北上,行那掌控大辽之事。

  这封信件,想必是丐帮有要事寻他,便将信件送到了大理镇南王府。

  而段正淳、段誉父子接到这封写给乔峰的信,自然不敢私自拆看,心知萧峰此刻正在辽国,且身份敏感,不便声张。

  他们定然是动用了大理皇室隐秘的渠道,费了不少周折,才将这封信安全地、秘密地转送到了辽国上京,交到他这位实际的南院大王手中。

  若非大理段氏这等拥有官方背景和江湖网络的势力,加上和萧峰也本就有书信往来的话,寻常江湖人想在这茫茫北国找到刻意隐匿行踪的乔峰,简直是痴人说梦。

  萧峰拆开火漆,取出信笺,迅速浏览起来。

  信果然是丐帮传功、执法以及四大长老联名所书,内容是说:少林寺广发英雄帖,定于本年九月十五,于嵩山少林寺召开武林大会,据闻事关重大,广邀天下英雄前去见证,丐帮作为天下第一大帮,不可或缺,希望帮主能够届时前往主持大局。

  “少林寺……武林大会……”

  萧峰放下信件,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他略一计算时日,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时光飞逝之感。

  自去年秋日领兵南下平叛,至今竟已快一年光景。

  战事绵延数月,班师回朝后又花了近半年时间整顿内部,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秋来到。

  说起来,之前带兵南下去打耶律重元父子的时候,也正是刚到秋天,而如今这一年左右也快过去了,现在也眼看着就要到秋天了,距离九月十五的时间也不多了。

  这封信是丐帮四月发出的,先送至大理,再转辽国,路上耽搁了数月,如今距离九月十五的武林大会,已不足两月。

  “去看看也好。”

  萧峰心中很快便有了决断。

  一来,他身为丐帮帮主,于情于理都该出席这等武林盛事,否则丐帮群龙无首,难免坠了威名。

  二来,他心中一直惦记着少林寺中那位虽无师徒之名、却有传功之实的扫地老僧。

  神照经之恩,他一直铭记于心,此番前去,正好拜会。

  三来,他深知原著剧情,此次武林大会,正是揭露慕容博阴谋、了结诸多恩怨的关键节点。

  虽然如今世事已变,但一些根源性的秘密,或许仍会在那里被揭开。

  慕容博假死遁世,这笔账,也该算一算了。

  原著的情况是完全懵逼之中发生的,最后如果没有扫地僧插手的话,萧峰父子对战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以及鸠摩智,这谁胜谁负,还真就是一件未知之数。

  而现在,周摩智已经彻底成了乔峰的人,而萧远山也已经彻底清醒,慕容复武功虽然不俗,但和他们比显然差距太大。

  慕容博现在就是孤身一人了,那也不必多说,能杀直接杀了便好,就算杀不了,让扫地僧继续收了当徒弟,只要没有威胁了,那也无所谓。

  对于这样的货色,早除早消停,萧峰反正是这么想的。

  况且,如今大辽内部已基本稳定,军政体系在他的掌控下运转良好,有不少亲信之人在此管理,大军之中还有那些手下将领和已然认命的萧观音母子,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南下中原,一方面参与武林大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始着手布局下一步针对大宋乃至其他势力的计划。

  他将此事与萧远山、阿朱、阿紫以及尚在上京做客的段誉一说,几人反应各异,却都透着兴奋。

  萧远山沉吟道:“若是如此,去上一趟也好,也算是顺便看一看大宋的情况,如今天下之中,除了吐蕃那边还没具体消息之外,也就剩下最重要的大宋了。”

  阿朱自然是夫唱妇随,柔声道:“大哥去哪里,我便去哪里,许久未回中原,正好也看看故地风景。”

  她如今身负深厚内力,虽实战经验仍稍欠缺,但自保已无问题,更不愿与萧峰分离。

  阿紫则是最为雀跃的一个,拍手嘻嘻笑道:“武林大会?肯定热闹得很!说不定能遇到好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姐夫,带我去,带我去嘛!”

  她天性活泼好事,唯恐天下不乱,这等热闹岂肯错过。

  段誉听闻此事,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不可抑制地泛起一丝期待与红晕,喃喃道:“少林寺武林大会……天下英雄齐聚……那……那慕容公子想必也会去吧?王……王姑娘她……定然也会随行的……”

  他心中对王语嫣的思念,经过这一年多的发酵,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浓烈,此刻只觉得心跳都加快了几分,恨不得立刻插翅飞至少林寺。

  原本段誉其实就想王语嫣想得要命,只不过他再也没有理由去找慕容复,去找王语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