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第92章

作者:七号写手

顾子桑画眉的手戛然停顿,旋即展颜一笑,一笑动人,有倾城之容,她轻声自语:

“本以为今天是我的出头日。”

“没想到却是被你抢先了。”

顾子桑将柳眉画好,镜子里,原本稍显柔弱的清丽面容,多了几分威严之仪。

她淡淡道了一句:

“知道了。”

“吉时快到了吧,我们也该启程了。”

小月将天机榜收起,盈盈一鞠:

“是,公主。”

……

沈翊与一众新受戒的僧人走出静堂,和煦的阳光洒落,照在他明亮的颅顶上。

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觉。

戒律院首座和一众长老已经离去,天心寺的核心弟子观礼过后,也各复归位。

剩下的便是他们新入寺的相互寒暄。

沈翊一边面带微笑,与众位师兄弟们互道佛号,适应新的身份,思绪不禁飘飞至……

半个月前。

沈翊从京畿离开,一路南下至中郡。

路遇饥荒,流民逃难。

沈翊便跟着流民一路往南。

流民说听闻天心寺有善堂施粥,救济百姓之举,想要一起前往天心寺讨生活。

沈翊一听,那敢情好。

他便化身流民,经历数日颠沛流离,来到天心寺的山脚。

举目望去,和尚不见几个。

竟皆是流民搭建的棚子。

一众人茫然无措之时,便有和尚施施然快步走来,这是天心寺的和尚。

他会对新来的流民做好登记。

然后分配住宿的棚屋。

每日还会分配菜粥和馒头。

只不过小师傅愁眉苦脸的。

因为涌入的难民越来越多,寺里的人手不够了,粮食也不够了。

难民们一多。

也愈发不好管理。

个中刁民更是害虫一般。

胡搅蛮缠,搅的难民们叫苦连天,也让寺里的师傅们头痛不已。

不过沈翊来了。

他先花了两天熟悉整个难民营里的生活,而后便是主动帮着天心寺的和尚师傅派粥。

更是主动承担担水,砍柴的粗活。

很快便和天心寺的小师傅混熟了。

然后他便建议可以让流民们在师傅们带领劳作,挑水,砍柴、种菜和维护秩序。

参与劳作的流民每日可以多派一碗粥食,蓄意捣乱,或者好吃懒做者,每日只给一碗粥即可。

如此一来,秩序果然向好。

和尚们纷纷称赞沈翊机敏。

只不过天心寺虽是江湖大宗,但是供养如此多的流民,也撑不到他们种的菜长成。

沈翊又建议道:

“灾年之下,虽然穷人揭不开锅,但富人定是余粮众多。”

和尚们闻言连连摇头。

“咱们是正经寺庙,可不兴劫富济贫。”

沈翊微微一笑:

“不用师傅们动手,天心寺乃天下第一佛宗,佛祖在此证道,菩萨坐镇道场。”

“参佛求愿,心诚则灵。”

师傅们狐疑。

“咱们也不兴骗人啊。”

沈翊笑着道:

“这不是骗人,这是广告。”

哈,那啥是广告?

他带了几个流民到周边乡县宣传,捐赠越多,心越诚,在佛祖菩萨那儿的挂名就越亮。

心愿越容易实现。

翌日。

满郡豪绅趋之若鹜,奔赴天心寺。

自此,沈翊之名。

名动天心。

哦不,他现在叫陈楼。

借着流民的机遇,沈翊不疾不徐地在天心寺刷了半个月的好感。

终于,不经意间提出想要入寺修行。

第89章 天心寺日常

这个要求并不罕见。

甚至,天心山下的流民里,十个有九个想入寺当和尚,因为有饭吃,还能吃饱。

奈何,天心寺此时收徒更趋严谨。

严防鱼目混珠之辈。

不过沈翊表现出来的机敏和向佛之心虔诚,还是打动了主持方丈,仅仅半个月的考察。

便准予将他收入门庭。

先从一个杂役院的小沙弥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沈翊已然踏出了第一步,现在他的法号叫做……

忘尘。

“忘尘,忘尘……”

“听说外面出大事了咯,快来看看热闹。”

一个浓眉大眼,长相稚嫩的小和尚,兴冲冲地朝着沈翊跑来。

这是杂役院的忘忧小和尚。

沈翊和他在流民棚的时候就厮混熟悉,经常给他讲一路上道听途说的江湖轶事。

忘忧跑过来,一把拉住沈翊的胳膊,然后便往寺门口的方向跑去。

“什么事儿啊?”

“这么着急?”

“是赵大爷又昏倒了?”

“不是。”

“还是王寡妇要生产了?”

“我也不会接生呀。”

“哎呀,不是不是……”

“是天机榜发刊了!”

“还有……”

忘忧干脆利落地回道,两人已经来到寺门口,门口的知客僧们聚在一起,好似在小声嘀咕什么。

忘忧松开沈翊的手,一头扎进和尚堆里,嘴里嚷嚷着:“给我一份,给我一份。”

然后抱着两份册子跑了回来。

一把塞到沈翊的怀里。

“你看看。”

“听说麒麟榜上有个叫沈翊的。”

“他可是现在江湖上的名人,蹿升得可快,这才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从八十八位,一举踏入四十七位。”

沈翊捧着天机榜册迅速翻至末页。

果真看到自己那一大段精彩事迹,被事无巨细地记述在榜上,天下尽知。

他不禁喃喃道:

“这下和镇抚司的梁子,真是越结越大。”

小和尚探头探脑地扒拉着榜单,突然伸手指着一处,颇为惊喜:

“咱们达摩院的无心师兄排名上升了一位,现在是麒麟榜,第五!”

沈翊顺着忘忧所指低头一瞧。

看到无心的评述。

其不久前游历至西南川蜀一带,其登上青城,与当代道门道子论佛讲道,三日三夜,佛音袅袅不曾断绝,于是天心威名,广波西南。

“这段评述真够隐晦的。”

“看排名的话,大概是无心师兄略胜一筹咯。”

忘忧小鸡啄米似地点头:

“听说师兄和道子清风并誉为佛道双杰。”

“据说师兄每年都会上青城交流,然后就会继续在各处游历,传播佛法,广渡世人。”

“我来寺里两年了,只在去年见过无心师兄一面,他回寺待了不久,便又离开了。”

小和尚眼中充满了希冀,亮晶晶的:

“不知何时,我也能像无心师兄那样,功成出师,游历天下,弘扬佛法。”

沈翊伸手摸了摸忘忧手感颇佳的光头,摇头晃脑地说道:

“修佛论道,不能操之过急。”

“缘法到了,一朝顿悟也未可知噢。”

忘忧恍然,兴奋道:

“真的吗?真的吗?”

沈翊虚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