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第148章

作者:橘猫抱鱼睡

  朋友和朋友之间比较。

  同乡和同乡之间的比较。

  陈墨很满意的望着面前的众人,只有将他们分成各个的级别,才能让彼此产生“虚荣”,从而上进,切记不要人人公平。

  只有都做的差不多,才能去实现公平。

  ……

  下午,趁着所有天师军士卒在站队列的时候,一支三百人左右的车队从后城门离开了天水镇。

  车队上装着的,都是一吊吊铜钱。

  与此同时,陈墨还飞鸽传书给耿松甫,让他收到书信的第一时间,派人前来接应。

  陈墨不知道的是,经历了坠马城的教训,梁松派了斥候穿梭山林,绕到了天水镇后方盯着。

  这样,无论是陈墨撤军,还是天师军又派援兵过来,梁松都能了解的一清二楚。

  当然,能不被发现而绕到天水镇后面的斥候,人数自然不会太多,所以面对出城的车队,他们也没有实力去拦截。

  只能把这里的消息,派人送回去。

  ……

  羊城。

  夜凉如水。

  衙门正厅,燃烧着一个个火盆,梁松从其中一个架着铁壶的火盆中,把铁壶提起,然后把壶中的热水,倒入一个盛了些许冷水的木盆中。

  梁松拿来一个银杯,往杯中倒了些烈酒,最后将银盆放于木盆之中,通过盆中温水,将银杯中的酒水温热。

  这个过程中,梁松坐下身来,处理着今日的军务。

  就在这时,石猛匆匆走了进来,身上的甲叶相互碰撞,发出金铁交隔之声。

  “大人,前方斥候来报,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车队从天水镇后方离开,通过斥候观察,拉着车架的马匹有些吃力,应该运送的是一些辎重。”石猛将斥候的信件递给了梁松,然后说自己的猜测:

  “大人,您说这群贼军是不是要逃?”

  梁松不紧不慢的看完斥候的信件,继而拿起木盆中的银杯,抿了口温热烈酒,火辣辣的酒水下肚,整个人顿时暖洋洋的,道:

  “这点人能运送什么辎重,怕是一些私人物资。不过你说的对,这群贼军很可能是要逃了。”

  “那我们要不要...”石猛抬手比划了一下。

  “贼军是不是没有冬衣?”梁松忽然这般说道。

  石猛一愣,旋即道:“通过斥候来报,城墙上的守城贼军,穿得还是比较单薄的。”

  “我们的将士呢?”

  “棉衣已经分发到每一个士卒了。”

  “那不急。”梁松看到了眼外面的夜色,道:“若是他们在一周内退兵,就任由他们离开。”

  “贼军若是不退呢?”

  “不退的话,那就太好了,天气越来越冷,没有冬衣,一周后,贼军有几个能坚持得住的,到时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天水镇。”

  梁松将杯中烈酒一口饮尽,现在天气还不是特别冷,若是现在攻城的话,贼军已经准备就绪,天水镇又是重镇,即使拿下天水镇,也得付出极大的伤亡。

  如今他们占据天时,有时间跟贼军耗,完全不用急。

  ...

  三天后。

  十一月十八日。

  “还不退军吗?”

  夏芷凝抬起手,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便融化,寒风在耳边呼啸作响,她看着站在城头上,好似满头银发的少年,低语的一声。

  “唉。”一缕白雾从陈墨嘴中吐出,然后瞥了眼属性面板。

  【姓名:陈墨。】

  【功法:紫阳化元功(熟练8249.9/10000)。】

  【境界:纳气(五品)。】

  【力量:712。】

  【技能:大日一气斩(初级2334580/5000000),追云箭(高级94321/200000)。】

  “撤吧。”陈墨回过身说道。

  撤退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一窝蜂的全离开,得要有人殿后。

  在陈墨的安排下,正午过后,神武卫带着三个营,护送着粮食,先从天水镇撤退。

  到了晚上,陷阵卫再带着两个营往后撤。

  第二天,天水镇只剩神勇卫和三个营的天师军士卒了。

  陈墨留下两个营殿后,并叮嘱一个时辰后才能撤,把刘泽和苏武留下来负责,他也带着神勇卫同一个营离开了天水镇。

  一个时辰后,根据陈墨的叮嘱,刘泽特意将城门大开,然后同苏武带着两个营,也离开了天水镇。

  当天下午,梁松就带着玄豹骑,赶到了天水镇三里外。

  留守在外面侦查的斥候过来禀告:“大人,城墙上已经没有了守军,据城后的兄弟说,贼军从昨天中午还有晚上各有一支人马撤出,总计六千人左右。

  今日早上,先后也有两支人马撤出,总计差不多也是六千人。”

  梁松点了点头,好在他耐得住性子,没有选择强攻,一万两千多人守城,他手头上这点人,真不一定能攻下。

  “派人去城中瞧瞧,看看有没有埋伏。”

  “诺。”

  十余骑奔驰而出,直奔天水镇而去。

  等这些人一走。

  “哒哒哒。”

  梁松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

  也不知是冷的还是急的,马上的人还没到梁松面前就摔了下来,顾得身上的疼痛,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来到梁松的面前,把急件递给了他:

  “大人,不好了,丰州失守,罗广带着贼军主力已过河。”

第209章 回平庭县过年

  宣和七年十一月一日,丰州北岸,一场厮杀刚刚结束。

  战斗的规模其实不大,罗广派遣自己的心腹渠帅,一方数千人,五千人不到,从南岸北渡,成功上岸后,与北岸的丰州守军进行了交战,由于人数不如对方,战败而亡。

  “将军,抓了三个丰州军斥候。”一名校尉打马过来,向这支从北岸上岸的渠帅万真汇报道。

  “现在就审。”万真令道。

  万真是跟着天师罗广起事的老人了,原是道观的一名道童,跟着罗广一路征战北地,占据整个北地后,罗广大加封赏,他也得了渠帅之职,是罗广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

  此番南下攻丰州,他便被认命为先锋之一,作为突袭的先锋,在双方主力交战的情况下,他率马步军四千余人潜行渡河,驱逐可能出现的丰州官军,掩护天师主力从北岸渡河。

  午后,天师军首领罗广同两名大方渠帅,率五万步卒依次过了河,万真上前禀告。

  至此,整个丰州北岸完全被天师军占据,越来越多的渠帅,率领麾下军队,从北岸依次上岸,且在三天不到的时间,攻下丰州四大重城。

  丰州知府、防御使、以及先前朝廷支援过来的中郎将,全都被天师军围困在其中。

  罗广没有下令强攻,而是用大军将他们团团围困了起来,驱使对方投降。

  围困期间,罗广甚至还有心思去询问勤王大军的情况如何。

  丰州能派谍衣渗透到青州来,罗广也早就派遣了大量天师教的信徒于南方。

  所以,即便是天师军的触手还没伸到南方,但对于勤王大军的消息,还是了解一二的。

  负责情报的渠帅道:“前方探子刚来报,勤王大军在梁家的支持下,打下了河东和河西,整个河东之地,有十万勤王大军盘据,徐国忠的军队,已经连连败退,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想必要不了多久,勤王大军就能打到天川了。”

  罗广嗤笑一声:“徐国忠不是皇室宗亲,根本无法调动地底龙脉之气,一旦勤王大军打到天川,徐国忠必败。”

  罗广清楚,一旦徐国忠战败,无论后续朝廷为谁所掌,但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势必会将矛头对准天师军。

  而天师军目前的实力,根本不是勤王大军的对手,所以,徐国忠不能败,起码不能败得这么快。

  他必须给勤王大军上点压力。

  十一月五日,罗广开始了强攻,也在这一天,彻底歼灭了丰州主力。

  十一月六日晚,丰州知府、防御使等一众五品、六品官员的妻妾、女儿被押至天师军大营,罗广邀众将残虐淫乐了一晚上,最后将被淫乐完的“战利品”,赏给了帐下亲兵。

  十一月十日,罗广从南线抽调出大量天师军士卒,组成突击营,通过淮河,奇袭淮王的大本营淮州,给勤王大军上点压力。

  因为有船只帮忙运送辎重、粮草,天师军行动非常迅速,十八日傍晚时分,淮州斥候得知了贼军的意图,连忙派人去通知淮王。

  虽然淮州留守的军队足够多,但为了安全起见,抽调出了一支精兵,护送淮王妃等之众家眷前去江南避祸。

  十一月二十五日。

  淮王得知大本营遇袭,连忙从东线抽掉了大量兵马回援。

  徐国忠见状,立马调遣大军,主动与勤王大军开战,取得了初步胜利,抢回河东数县。

  天气越发的寒冷,多方势力暂时止戈。

  丰州。

  “陈墨乃何人?”天师罗广指着一封战报,问道。

  “天师您忘了,就是上次全军通报加嘉奖的十七岁小将,乃杨名贵麾下将领。”帐下谋士回道。

  “噢,是他呀。”最近发生的事太多,由他忙活的事情也特别多,让罗广有些忘了,重新记起,罗广连忙拿起陈墨递交上来的战报看了起来。

  越看,罗广眉头皱的越紧,看完后,战报啪得一声拍在面前的桌案上,道:“好一个梁松,是贫道小瞧了他。”

  他不仅小瞧了梁松,也小瞧了陈墨。

  在他看来,连一个十七岁的小将都能重创梁松,认为这梁家骄子,也不过如此,所以只派了一个大方,三个小方去支援,没派一支主力前去。

  却不成想,四方渠帅全都阵亡,所剩兵马不过万。

  “天师,出什么事了?”看到罗广拍桌子,帐下的一众渠帅面色微变的询问了起来。

  “虞州战事失利,卢永刚阵亡了,梁松用我们天师军的人头在虞州的坠马城,筑了一座京观,五方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罗广沉声道。

  此话一出,众人闻之一震。

  要知道,天师可是先后派了十三四万军队攻打虞州,可先是杨名贵部失利,几乎全军覆没,现在又几乎全军覆没,他们攻下丰州,死伤的人马都没这么多。

  “卢永刚都阵亡了,那小将还活着?”有渠帅问。

  “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好的,并在坠马城救下残军近万,目前已撤至天水镇,请求我们派兵增援。”罗广道。

  众渠帅吸了口凉气,作为四品武者的卢永刚都战死了,一个六品武者的小将,居然还活着。

  万真眼珠子转了转,道:“如今我等大军已经渡河,若赶去支援,少说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且现以入冬,年底将近,再起战事,怕是不妥,不如让他撤回青州,防止梁松北上。”

  多方渠帅闻言赶紧符合,道:“万渠帅此言有理,天寒地冻,不宜作战。”

  他们好不容易打到丰州,坐了下来,还没好好的休息一会,才不愿意在这大冬天转战去虞州呢。

  罗广岂不知下面人的想法,旋即道:“这封战报上,陈墨有意收编那近万残军为帅,不知尔等有何想法?”

  三十六方渠帅,是罗广早就定下的,若是有渠帅战死,则须剩下的渠帅一起坐下来商量,由谁来接替。

  “不妥,他才六品,而我等渠帅,实力最低也是五品,况且他资历尚低,又年轻,不足以掌握一支大军。”

  “此言差异,正因他年轻,说明未来的潜力大,加之人家上次能斩敌五千,俘敌六千,能逃脱梁松的追捕,说明其有勇有谋,至于资历低,各位谁不是一战又一战成长起来的。”

  “说的不错,况且我们都过河了,那支残军也确实得让人来统率,且目前阵亡了不少渠帅,也得有人去补。”

  “……”

  众渠帅你一言我一语,各持己见。

  更多的意见是同意的。

  主要的还是他们看不上这支残军,加上离得又远,还不如卖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