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第171章

作者:海风有多久

  方诚肩背挎包,钻出车门。

  迅即从后备箱取出旅行包,以及一个灰白色的金属箱子。

  然后一手拎着包,一手抱着箱子,抬头望向阔别一个多星期的筒子楼。

  心中不禁产生些许激动情绪,有种分外亲切感。

  经过一楼通道时。

  方诚特意掏出从永安岛买的几件特产,去温欣家敲了敲门。

  结果没人回应,里面灯也是关着的。

  想着温慧仪应该还没下班,于是作罢,继续往楼上走去。

  到了九楼,看到周家门是开着的,朝里面喊了声。

  走出来迎接的却只有周奶奶一人。

  方诚略感诧异,问她周秀妹去哪里。

  不过,周奶奶耳朵聋,只是一个劲地嘘寒问暖。

  见答非所问,方诚只能把买的礼物交给她,便转身回家。

  打开门,放下包,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回到家里,身心顿时有种无比安宁的感觉,隐隐又有些疲惫之意,想要好好休息下。

  方诚伸展了下四肢,打开窗户透风,把墙上日历撕下数页。

  今天是1月24号,农历十二月十七。

  之前在永安岛和母亲通电话,得知外公手术定在25号,也就是明天。

  虽然行程有所延误,但刚好还是赶到了。

第169章 手术,我的冥想目标

  西关区,仁安医院。

  上午八点多钟,手术室门外的两排长椅,已经坐着几个人。

  叮。

  电梯门打开,方诚迈步而出。

  双手拎着从楼下买来的早餐和热饮,快步朝等候区走去。

  见到方诚出现,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几个人纷纷站起身,开口说话。

  “阿诚,不用这么客气,都是自家人。”

  “快坐下来,快坐下来,别累着……”

  方诚朝众人点头示意,只是说着没事。

  李碧芸也在人群中,赶紧接过儿子手里的早餐热饮,帮着分发给其他人。

  他们都是从乡下特意赶来看望外公的亲戚,年纪比较大的长辈,基本的礼数要做到。

  或许许久未见面,亲戚们都对方诚现状比较感兴趣,陆续找他说话。

  有问关于工作情况的,也有问方诚谈没谈女朋友,想帮忙介绍对象。

  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倒是让略显压抑的气氛冲淡了少许。

  就这样,众人在手术室外等候了大概三个小时。

  直到过了中午12点。

  随着绿灯亮起,很快大门缓缓打开。

  几个身穿绿色手术服的医生护士,解下口罩,满脸疲惫地走了出来。

  方诚和李碧芸齐齐站起来,紧张地望向医生。

  其他谈话中的亲戚们,也纷纷聚拢过来。

  “二十九床,家属在吗?”

  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医生扫了一眼众人。

  “我们是!”

  李碧芸焦急地迈步上前询问:“我爸怎么样了?”

  “情况是这样,手术算是顺利完成了。”

  “病灶已经基本切除,不过目前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期,需要防范术后出血与感染风险,接下来病人会转到监护室接受一段时间观察治疗……”

  男医生十分尽职地详细介绍病人情况。

  方诚闻言松了口气,握住母亲有些颤抖的手。

  从医生口吻看,这次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应该算是非常成功,只不过作为实施手术的负责人基本会说得保守点。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也稍微放下心来。

  接下来就看术后具体恢复情况。

  如果按照医生术前与家属的谈话内容,只要能确保手术成功,恢复顺利,之后再定期接受辅助化疗,病人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活到10年以上也很有希望。

  说起来,这个世界科技树好像点歪了一样。

  其他行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医疗水平却比前世要高出许多,尤其在癌症治疗方面,颇有建树。

  若不是外公年老体衰,肿瘤已经接近晚期,换做体质高点的年轻人,术后几十年不复发也并非稀奇事情。

  毕竟连生化狂人都出现了,民用医疗科技也绝对低不到哪去。

  想起诺亚组织那些近乎科幻的实验手段,方诚情绪稳定,对于外公的术后康复问题抱有很大信心。

  傍晚时分。

  来看望的亲戚们都陆续回去。

  将最后一位姑婆送上车后,方诚折返回医院,和母亲一同守在重症监护室外。

  隔着病房厚厚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外公。

  他插着氧气管,之前已经苏醒过一次,此刻又重新昏睡过去。

  监测仪上的生命体征指数虽然显示比较低,但仍属于正常范围。

  方诚和母亲因而有闲心聊起舅舅李定坚的近况。

  说起来,自从他打算做生意开始,来医院次数就越来越少,显得非常忙碌。

  最近更是神出鬼没,连续大半个月没有现身,打他电话也是关机状态。

  不知道情况的亲戚们,还以为他又犯了老毛病,纷纷说落指责。

  听儿子提起这件事,李碧芸略显苦恼地告诉道:

  “其实这次手术的钱,你舅舅本来准备亲自掏腰包的,你参加考试的那天,他就打了二十万到我账户上。”

  方诚闻言有些意外:

  “他生意真的做成功了?”

  “谁知道呢。”

  李碧云眉头微蹙,摇了摇头:

  “这笔钱我一直留着不敢用,他现在这样子,根本不像在做正经行当。”

  “我担心他可能会做些违法的事情,到时候如果查出来,主动退回去,或许可以争取宽大处理。”

  听母亲如此说,方诚一时间无法置评。

  从内心感情上讲,还是希望舅舅能够扬眉吐气,真做出一番事业。

  从理智上看,又不得不认同母亲的怀疑猜测。

  毕竟,舅舅可是一个有前科的人啊。

  宽慰母亲几句后,得知今天是她休息日,方诚便劝说她回家好好休息,这里有自己照看就足够。

  这几个月来,母亲实在太过辛苦,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外公。

  好在,很快就可以苦尽甘来了。

  方诚自忖。

  手头上目前有四十多万现金,马东赫那边还有两件值钱的玩意没出手。

  如果再加上从永安岛带来的几件沉船古董。

  现在的自己不说是千万富翁,至少也算得上小有资产。

  等外公转到普通病房后,就雇佣两个护工24小时轮流照顾。

  至于母亲,也可以找个理由解释这些钱来历,让她把医院工作辞掉,安心在家享福。

  李碧芸经不过儿子劝说,见医院这边确实不需要太多留守的人,最终还依言起身回家。

  天很快黑下来,医院内部也比白天安静少许。

  方诚来到重症监护室附近的家属休息等候区。

  这里设有洗手间、饮水机、空调和电视机,设施非常人性化。

  有许多和方诚差不多情况的病人家属留守在此。

  有的看着墙上电视,有的吃着热气腾腾的泡面。

  还有的盖着毯子,睡在椅子上,不时打起呼噜,显然累得不轻。

  重症监护室原则上是不允许病人家属进去探望的。

  但为了不错过最新消息,以防万一发生突然状况,许多家属还是选择连日连夜地蹲守在外面。

  这么多人吃住在一起,地上还有垃圾没收拾干净,环境多少显得有些脏乱差。

  方诚找了个位置,没坐一会,便忍不住皱起眉头。

  无他,房间里面气味太冲了。

  经过嗅觉放大数十倍后,更是好像遭受生化攻击一样。

  甚至让方诚隐约找到一种需要刻意忍受,磨砺意志的修行感觉。

  于是就干脆盘腿坐在椅子上,打坐练习起冥想。

  周围其他家属看到这一幕,最多瞧上几眼,便不再关注。

  这年代啥怪人都有。

  旁边不就还有一个扣着香汗淋漓的脚丫子,吃康帅傅酸菜泡面的家伙吗。

  在如此多姿多味的环境里,方诚逐步关闭五感,努力达到入静状态。

  接着,便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冥想,尝试重新找到入定的感觉。

  在深渊那种极度安静的环境里,只需克服内心对于虚无的恐惧感,很快就能达到入静层次,甚至隐约能摸到“入定”的边缘。

  身处喧嚣繁华,五光十色的都市中,却很难找到那样绝佳的修炼环境。

  而在冥想过程中,入定相比入静的难度要高许多倍。

  对于没有天赋,找不到冥想目标的人来说,更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因为入静只需心念归一,保持安静,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即可。

  入定却需要超脱当下,进入潜意识深处,与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宇宙进行沟通连接。

  达到这种状态后,不仅内心极度平静,身体所有感知也会达到极限状态,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有着超越本能的清晰感觉。

  方诚在天人合一的修行状态中,感悟原始母音与高纬意识的对抗,最终真切地把握到这种感觉。

  那就是,观想自己脑海里这缕有着灯焰形象的灵性之火,以此来锚定自我意识。

  换句话也可以说,就是自己把自己当做冥想目标。

  方诚不知道这样究竟算不算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