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达摩传人 第31章

作者:壹壹的宝

  “佛家虽不言八卦方位,却有‘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妙理。此七十二绝技的步伐身法,看似各异,实则暗合周天星辰运转、诸天佛国显化之妙。一旦由一人以无上意念与身法,按此‘诸天方位’极速施展开来,便能在方寸之地,演化无量神通,看似化身千万,实则一念所至,万法随身!佛门武学之深奥,果然深不可测!”

  黄裳的分析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不仅解释了现象,更点明了其背后的武学至理,听得周围弟子如痴如醉。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露出一丝惋惜:“可惜……此法对修炼者的精神意念要求极高,堪称逆天。如果我所料不差,达摩祖师创此绝艺之时,必定还留有一门专门锤炼神念、稳固心境的无上法门,亦或是某种玄妙的观想图录,作为根基。否则,修炼者强行融汇贯通,肉身或可承受,精神却极易被这庞大驳杂的武学意念冲击,导致……导致如玄澄大师这般,灵台蒙尘,神志迷失。”

  说到这里,黄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看向乔天:“我忽然想到,师尊曾传授我等,《洗髓安神篇》 ,其中似乎就蕴含着一部分锤炼精神、净化意念的玄妙。只是不知师尊当年是从何处得来这等玄奥法门……是否还有全本”

  此时,场中的乔天、无崖子、巫行云三人也已各自收敛气息。乔天与无崖子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叹与一丝了然。他们亲身经历了方才那如同面对整个少林武学宝库碾压而来的感觉,对玄澄此刻所达到的境界,亦是心驰神摇,大开眼界。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有人能将武学推至如此“技近乎道”的化境。

  巫行云虽依旧冷着脸,但眼神深处的那份轻视也已收起。

  鸠摩智此刻终于从极度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激动得面色潮红,几步冲到玄澄面前,想要说什么,却因过于激动而语无伦次,最后只是深深一躬到地,用颤抖的声音道:“前辈……神功盖世!晚辈……晚辈今日得见真佛,死而无憾矣!” 他此时看向玄澄的眼神带着无比的狂热与敬畏。

  乔天见状,微微一笑,上前几步,对着兀自沉浸在兴奋中、手舞足蹈的玄澄,以及激动难平的鸠摩智拱手道:“玄澄师叔佛法武学,已臻化境,令我等着实钦佩。明王亦是远来是客,方才一番切磋,更显缘分。”

  他目光扫过二人,发出邀请:“若不嫌弃,还请二位在武当盘桓数日,让我等略尽地主之谊。不日,我武当汇聚天下道门英杰编纂的 《万寿道藏》 即将初步完成,此乃道门盛事,届时邀请二位一同观礼见证,如何?”

  他此言一出,既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也是真心想留下玄澄,方便师祖无崖子仔细探查其精神状况,看看有无恢复的可能。

  鸠摩智闻言,连忙合十还礼,脸上努力维持着庄重:“乔掌门盛情相邀,贫僧与玄澄前辈恭敬不如从命!能见证道藏成书,实乃莫大机缘,贫僧先行谢过!”

  他心下暗忖:这武当派一门的武学造诣非同小可,当真是藏龙卧虎,深不可测!看来中原武林,远非表面那般简单。

  乔天含笑点头,吩咐弟子安排贵客入住。一场惊天动地的比试,最终以这般看似和谐的局面暂告段落,但武当山上空,却因玄澄的降临与《万寿道藏》的即将问世,而酝酿着更大的风云。

第99章 护龙阁

  姑苏,燕子坞参合庄深处。

  一间烛火长明的祠堂内,香烟袅袅,供奉着慕容氏历代先人的牌位。最上方,一块尤为古旧的牌位上,镌刻着“大燕世祖武成皇帝慕容龙城”的字样。

  一人正垂首跪在蒲团之上,身形挺拔,虽只穿着寻常布衣,却自有一股久居人上的威严与深沉。若是慕容复在此,定会惊骇万分,此人赫然正是他那位早已“病故”多年的父亲——慕容博!

  慕容博抬起头,目光凝视着祖先慕容龙城的牌位,眼神复杂,充满了愧疚、不甘与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毅。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慕容博,叩首。”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博,奔波半生,劳碌经营,至今却仍是一事无成,复兴大燕,遥遥无期……实在有负祖先厚望,愧对龙城先祖开创的基业!”

  他的目光聚焦在慕容龙城的牌位上,仿佛在与那位惊才绝艳的祖先对话。

  “世人都赞您是一世英雄,武功盖世,韬略无双,只是生不逢时,恰逢宋太祖赵匡胤崛起,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慕容博的语调陡然升高,带着一丝愤懑与不甘,“但他们却不知!若非您当年在关键一战中,一时不察,被赵匡胤身边那个神秘莫测的‘护龙阁’高手,以诡谲无比的阴寒掌力震碎心脉,重伤不治……这中原江山,归属犹未可知!我大燕,未必没有机会!”

  他双拳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中燃烧着仇恨与野心的火焰。

  “儿孙时刻谨记龙城先祖临终遗训:‘赵氏得国,赖此獠之力甚巨。此人不除,或其传承尚在,我慕容氏便不可妄动于江湖,更不可轻涉朝堂中枢,徒招灭顶之祸。唯有静待天时,待宋、辽、西夏,乃至吐蕃,诸国纷争再起,于边境战乱、天下动荡之际,方能火中取栗,复我河山!’”

  慕容博重重地以额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再次抬起时,额头已是一片通红,眼神却锐利如鹰隼。

  “列祖列宗在上,慕容博在此立誓,纵使粉身碎骨,燃烧此残躯,也必谨遵祖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时机,完成复兴大燕之万世基业!复我大燕!”

  誓言在空旷的祠堂内回荡,带着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意味。

  另一边,慕容复一行人离开武当地界后,继续游历江湖。

  一路上,段誉如同牛皮糖一般,总是找各种机会凑到王语嫣身边,时而引经据典,时而谈论诗词歌赋,甚至不顾王语嫣时常心不在焉、目光只追随慕容复,依旧热情不减,喋喋不休。

  这情形,看得包不同与风波恶二人心头火起。包不同摇着扇子,阴阳怪气地嘲讽:“非也非也!我看这段公子,哪里是什么大理世子,分明是那街边聒噪的麻雀,扰人清静!”风波恶更是直接,多次对段誉怒目而视,手按在刀柄上,若非慕容复未曾发话,他早就想动手将这烦人的小子赶走了。

  然而段誉仿佛浑然不觉,或者说,他全部心神都系在王语嫣那与“神仙姐姐”酷似的容颜上,对于周遭的恶意,竟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是夜,众人在一处镇甸的客栈投宿。

  阿朱照例在书房为慕容复研磨,伺候他写信与各地依附慕容家的势力联络。看着烛光下公子俊朗却微蹙的眉头,阿朱犹豫片刻,轻声问道:“公子,那段公子对王姑娘……似乎颇有情意,整日围着她转,您……您不在意吗?”

  慕容复提笔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继续运笔,笔锋沉稳,声音平静无波:“男儿生于天地间,当志在四方,以家国祖宗为重。些许儿女私情,何足挂齿。”

  他放下笔,目光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硬与自省:“若我还像前些时日那般,技不如人,在那蕃僧鸠摩智手中受辱,连自身颜面尚且难保,又有何人会真心追随于我?复兴大燕,从何谈起?”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几分,“即便是表妹……她心中崇拜的,也是一个顶天立地、武功卓绝的表哥,而非一个连她都保护不了的懦弱之人。”

  阿朱细细品味着慕容复的话,心中又是心疼又是敬佩。她自小被慕容家收留,深受大恩,早已将慕容复的事视为己任。

  “公子……”阿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阿朱明白。阿朱蒙受老爷和公子大恩,无以为报,定为公子分忧解难,万死不辞!”

  慕容复转过头,看着阿朱认真的小脸,冰冷的神色缓和了些许,温和道:“傻丫头,我们是一家人,不必总是说这些见外的话。”

  然而,“一家人”这三个字,却更加坚定了阿朱心中的念头。她不再多言,默默地为慕容复整理好书桌,告退离去。

  回到自己房中,阿朱眼珠一转,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然在她心中成型。

  “少林寺……《易筋经》……”她低声自语,眼神闪烁着聪慧与冒险的光芒,“听说那是武林中至高无上的武学宝典,若能替公子取来,定能让他武功大进,再无人敢小觑!到时候,看谁还敢欺辱公子!”

  她打定主意,要找个机会,独自前往那龙潭虎穴般的少林寺,为她的公子,盗取那本传说中的武林至宝——《易筋经》!

第100章 先锋大将,鸠摩智

  武当山,听松阁旁的静室。

  窗外云海舒卷,室内茶香袅袅。乔天、无崖子与客人鸠摩智分宾主落座,而玄澄则盘坐在一旁的蒲团上,抓耳挠腮,时而对着墙壁比比划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乔天亲自执壶,为众人斟上云雾灵茶,气度从容。他看了一眼行为怪异的玄澄,对无崖子道:“师尊,玄澄师叔此番状态,令人忧心,劳烦您看看?”

  无崖子微微颔首,对玄澄温言道:“大师,请伸手过来一观。” 玄澄虽神志不清,但对无崖子似乎并无恶感,闻言嘻嘻一笑,倒也顺从地伸出了手腕。

  无崖子伸出三指,搭在玄澄腕脉之上,神色专注。感知其气血运行、真气流转以及经脉窍穴的异常。同时,他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玄澄的眼神、面色与气息长短。

  良久,无崖子缓缓收手,眉头微蹙,对乔天沉声道:“其头维、百会、神庭几处要穴,气血淤塞,灵光晦暗。此非寻常走火入魔,乃是心神耗竭,识感封闭,靠自身精神已难以梳理掌控。”

  乔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惋惜。一旁的鸠摩智虽不通医理,但也听明白玄澄前辈是因武学反噬而心智迷失,心中更是震撼与痛惜交织。

  乔天将目光转向鸠摩智,脸上重新泛起温和的笑容,话锋一转:“明王此番中原之行,拜访武当。不仅武功卓绝,更难得的是佛法精深,令我武当蓬荜生辉。”

  鸠摩智听得此言,只觉得如同三伏天饮下冰泉,浑身舒泰,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连忙合十谦逊,但眉宇间的得色却掩藏不住:“乔掌门过誉了,贫僧不过是在佛法武学之路上,略有所得,秉持本心而已。”

  乔天顺势而下,语气带着一丝引导性的赞叹:“明王过谦了。实不相瞒,我武当已下帖天下英豪,于腊月二十二齐聚少林,探讨佛法经义,不知大师可有意向。

  少林执中原武林牛耳千年,威望隆重,但久而久之,难免固步自封,于经义解读上或有僵化之处。天下佛法,本出一源,然枝叶各异,各有妙理。若明王能于不久后的天下英雄面前,与少林高僧辩经论武,以吐蕃佛法之精妙,直指其经义中或许存在的滞涩之处,相互印证,启迪智慧,这无疑是功德无量的盛事,亦是佛门一大佳话。届时,天下英雄方能真正见识到明王的大智慧、大勇气。”

  这番话,如同一点火星,瞬间点燃了鸠摩智心中那盆名为“名利”的干柴!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站在少室山之巅,在天下群雄面前,以无上智慧和精妙武功,驳得少林众高僧哑口无言,一举奠定自己“佛法武学第一人”的地位,证明吐蕃佛法远胜中原!届时,他鸠摩智之名,将响彻寰宇!

  想到这里,鸠摩智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脸上泛起红光,强行压下激动,努力维持着宝相庄严,肃然道:“乔掌门真乃贫僧知己!此言大善!佛法是普度众生之法,理当越辩越明。贫僧身为佛门弟子,有此机缘,自当竭尽所能,与中原同修探讨佛法真谛,弘扬我佛正法!” 他自动将乔天口中的“相互印证”理解成了“单方面碾压”,并视此为扬名立万的天赐良机。

  乔天看着他眼中燃烧的火焰,知道“驱虎”之计已成,微微一笑,举杯示意:“如此,乔某便预祝明王,届时能大放异彩,让我中原武林,见识吐蕃佛法的无边妙谛。”

  鸠摩智意气风发,举杯一饮而尽,只觉得与乔天相见恨晚。

  送走斗志昂扬的鸠摩智和依旧懵懂的玄澄后,乔天与无崖子对视一眼。

  无崖子抚须道:“此僧虽狂,却是一把好刀。只是,刀锋易折,亦易伤己。”

  乔天负手立于窗前,看向少室山的方向,眼神深邃:“师祖放心,此刀之用,不在其利,而在其动。少林千年古刹,底蕴深厚,若由其掌控大会节奏,我并无把握”

  他嘴角勾起一丝算计的弧度:

  “鸠摩智此去,必不甘寂寞。以他的性子,定会抢在所有人之前发难,目标直指少林佛法与武学的权威。这正好可以打乱少林的部署。届时,大会的焦点将不再是他们想讨论什么,而是先要应对鸠摩智这头‘吐蕃雄狮’的挑战。这潭水,越浑,对我们越有利。”

  无崖子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驱虎吞狼,再浑水摸鱼。天儿,你此番谋划,用心良苦了”

  乔天谦逊一笑,但眼神中的自信与决断,却昭示着少室山那场即将到来的风云聚会,早已在他的棋局之中。鸠摩智这枚“福将”,正是替他峰弟解局的先锋大将!

第101章 先天真气

  武当后山,那株古老的梧桐树下,景象颇为奇特。

  玄澄盘腿坐在树根上,一手抓着油汪汪的鸡腿大快朵颐,另一只手则随意地比划着。鸠摩智恭敬地站在他面前,时而凝神细听,时而依言比划某个招式,额角偶尔还会被玄澄用鸡骨头敲上一下。

  “错了错了!小智啊,你这‘如影随形腿’只学了个影子,没抓到魂!”玄澄满嘴油光,含糊不清地教训道,“腿出七分,留三分意在膝弯,气贯涌泉,不是让你蛮踢!看我的!”说着,他油腻腻的手随手一甩鸡腿,身形如鬼魅般一动,腿影瞬间笼罩鸠摩智下盘,劲风凌厉却含而不发,吓得鸠摩智连连后退,却又目眩神迷。

  “还有你那火焰刀,燥气太重!佛门武功,戾气这么冲干嘛?要刚猛,也得有禅心为基!‘金刚怒目’是为了‘降服四魔’,不是让你去砍柴烧火!”玄澄抓起鸡腿又啃了一口,说得随心所欲,却往往一针见血,直指鸠摩智武功中的弊病。鸠摩智虽被训得灰头土脸,身上偶尔还沾上点油渍,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贪婪的光芒,只觉每一句指点都价值千金,痛并快乐着。这一教一学,在这梧桐树下,竟也别有一番野趣。

  另一边,真武大殿内,气氛则要庄重得多。

  以黄裳为首,数十位参与编纂《万寿道藏》的道门菁英,肃立于殿中。黄裳手持一卷以金线捆扎、散发着墨香与道韵的厚重总纲,向端坐于上的乔天躬身行礼,声音清越而沉稳:

  “启禀师尊,弟子黄裳,率武当师兄弟和道门前辈,历时数载,遍阅万卷,去芜存菁,增补勘误,今日,《万寿道藏》终告功成!共计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包罗万象,溯道门之源流,集玄学之大成,请师尊过目!”

  身后众人齐声贺道:“恭贺《万寿道藏》功成!”

  乔天起身,接过那沉甸甸的总纲,轻轻抚摸,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好!好!裳儿,诸位,辛苦了!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盛举!是我道门,亦是武当无上之荣光!”

  他环视众人,朗声宣布:“传我令谕,后日午时,于真武大殿前广场,举行《万寿道藏》现世大典!届时,朝廷亦会派遣使者前来,正式接收道藏,藏于国库,以彰文治!”

  众人闻言,更是振奋。

  待众人散去,殿内只剩下乔天、黄裳,以及旁听的巫行云与无崖子。

  乔天看着眼前气质愈发沉静渊深的弟子,温和笑道:“裳儿,后日大典之上,为师便会正式宣布,由你接任武当掌门之位。”

  黄裳身躯微微一震,抬头看向乔天,他深深一揖:“弟子,必不负师尊厚望,定当竭尽全力,将武当发扬光大!”

  乔天欣慰点头,目光望向殿外远山,带着一丝释然与向往:“待少林之事了结,我便卸下重任,回归山野,陪伴父母身边,奉养天年,也算全了人子之孝。”

  就在这时,突然,乔天似乎心有所感,一把搭住了黄裳的腕脉。片刻后,他脸上猛地露出惊喜之色:“裳儿!你……你体内竟已生出内力?!而且这气息……精纯无比。你一开始修习武艺?

  黄裳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师尊明鉴。弟子编纂《道藏》,心有所悟,于《九阴真经》最后总纲部分,偶得天机。此内力并非刻意修炼而来,更像是……心合道韵,其功自成。宛如一口先天之气,自然流转于经脉之间,神妙非常。弟子感觉,借此契机,或能一举完善真经,甚至……堪破自身桎梏。”

  乔天闻言,先是一喜,随即仿佛想到了什么,松开手,有些无奈地捂了捂额头,他想到了当年藏经阁那位扫地神僧,定亦是如裳儿一般,并非苦练招式,而是凭借无上佛慧,于佛法中悟得一口先天真气,方能踏足那玄妙莫测的大宗师之境!”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明悟与感慨,看向无崖子与巫行云:“哎,看来凡夫俗子,纵使穷尽心力收集天下武学,若无机缘悟得这‘先天一气’,恐怕终其一生也难以跨越那道天堑。便如玄澄师兄,虽有盖世毅力,强融七十二绝技,反落得如此下场……可叹,可敬,亦可悲。”

  无崖子抚须点头,眼中对黄裳的赞赏毫不掩饰:“裳儿福缘深厚,悟性超绝,此乃我逍遥派、武当派之大幸。”

  一旁的巫行云却忽然冷哼一声,锐利的目光扫向乔天,语带讽刺:“天儿,听你这意思,是准备年纪轻轻就放下这偌大基业,飘然下山,参悟大道了?”

  乔天被师伯点破心思,讪讪一笑,连忙拱手:“大师伯明鉴,天儿志……志不在此。掌门之位,能者居之,裳儿是不二人选。我只想求个心安自在。”

  巫行云凤眸一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抹让乔天脊背发凉的笑容:“也好。既然你心意已决,掌门之位交给黄裳这小子,姥姥我也放心。不过嘛……”

  她故意拉长了语调,上下打量着乔天,仿佛在评估一件货物:“你既无俗务缠身,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我逍遥别院人才凋零,正需开枝散叶。你这掌门人的婚事,姥姥我亲自替你张罗,必定给你寻几个名门淑女、武林侠女,保准……”

  “噗——!”

  乔天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压惊,闻言直接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脸瞬间涨得通红。

  巫行云见状,笑得更加“和蔼”:“怎么?信不过姥姥我的眼光?放心,姥姥我这辈子,可就只给你一个人保过媒,定让你风风光光,妻妾成群!”

  乔天看着巫行云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只觉得头皮发麻,仿佛看到了未来被无数莺莺燕燕包围的恐怖场景!

  “大…大师伯!此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弟子…弟子忽然想起还有些事与裳儿商议,先行告退!” 乔天几乎是语无伦次地丢下这句话,也顾不得什么掌门威仪,拉起还在状况外的黄裳,逃也似的溜出了真武大殿。

  身后,传来巫行云畅快而带着戏谑的大笑声,以及无崖子无奈的摇头轻笑。

第102章 太上

  大宋皇宫深处,那间幽红的宫殿内,烛光摇曳,氤氲着一种与外间肃穆截然不同的靡丽氛围。

  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男子正坐于琴案之后,他面容俊朗,眉眼间带着几分出尘的潇洒,正是深得太上宠爱的“欢喜道人”。他指尖在琴弦上流转,弹奏的并非清心寡欲的道曲,而是一首旋律旖旎、勾人心魄的异域调子。他神态看似超然,目光却时时流连于软榻之上,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弧度,为其平添了几分不羁与放荡的风流意味。

  软榻之上,太上侧卧如慵懒的凤鸾。一袭大红宫袍松垮地披覆其身,勾勒出惊心动魄的曲线。她一只纤纤玉手轻举着夜光杯,琥珀色的酒液微微晃动;另一只手随意地支着腮,脖颈如天鹅般仰起,闭合的双眸上长睫微颤,随着琴音的节拍,她那未着鞋袜、玲珑如玉的赤足,在塌上轻轻一拍一合,脚踝上的金铃随之发出细碎清音。这姿态,既充满了极致的享受,又无形中散发着掌控一切的磅礴霸气,魅惑与威严在她身上完美交融,令人不敢直视,又心旌摇曳。

  她红唇微启,伴随着琴音,吟出一句带着看透世情的沧桑与傲然的诗句:

  “落子惊风六十秋,江山入掌作骰投。

  休言霸业麒麟阁,且醉红尘最顶楼……”

  琴音恰到好处地一顿,欢喜道人抚掌赞叹,眼中满是倾慕:“太上好气魄!视江山霸业如无物,这份超然,这份透彻,当世无人能及!” 他言语间,已起身走向软榻,姿态亲昵自然。

  太上缓缓睁开凤眸,那眼中似有星辰流转,又深不见底,她嘴角勾起一抹颠倒众生的魅惑笑意,看着这个她极为宠爱的面首走近。

  欢喜道人顺势坐到榻边,手极其自然地探入那宽大的红袍之下,指尖如同最灵巧的画笔,带着讨好的意味,从她那如玉的足踝开始,沿着小腿的优美曲线,一路轻柔地向上勾勒,声音带着几分撒娇的委屈:“太上,您可知,为了能常伴您左右,小道我终日埋首于丹房,与那些朱砂汞铅为伍,伺候着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炼丹祈福,真是……好生无趣乏味。”

  太上感受着那恰到好处的按摩与亲昵,鼻间发出一声慵懒的轻哼,既是享受又是宠溺,她伸出空着的手,用指尖轻轻点了点欢喜道人的额头,声音柔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小心肝,这世上所有的好玩物件,新奇趣事,本太上恨不得都摘来送到你面前。只是……这炼丹乃是本职,是你立足宫中的根本,不可懈怠。”

  她语气微沉,带着告诫:“其一,这是为你考虑。莫要以为仗着本太上宠你,便可在这宫里,尤其是在赵氏皇族面前,有半分放肆。需知,谨言慎行,方能长久。”

  她目光似乎穿透了宫殿,望向了遥远的过去,语气中多了一丝追忆与凝重:“当年,太祖皇帝武勇通天,设立‘护龙阁’,招揽天下奇人异士,以为臂助。本太上得蒙机缘,于陈桥之夜,一掌定了乾坤,助太祖稳固江山,方有今日之尊荣。然而,‘护龙阁’之水,深不可测。其中成员,皆非常人,彼此制衡,互不相扰,此乃赵宋皇室真正的立世根基,绝非你我可以轻易揣度、触碰的。”

  欢喜道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惧,随即化为更深的谄媚,连忙道:“太上神通盖世,深谋远虑,小道万万不及!能得太上垂青,已是小道几世修来的福分,岂敢有非分之想?定当时刻谨记太上教诲,安分守己,绝不给太上添乱!” 他手下动作更是卖力,极尽讨好之能事。

  太上对他的反应颇为满意,神色复又柔和下来,安慰道:“你不喜这宫墙束缚,本太上自然晓得。再耐心等等……” 她俯身靠近欢喜道人耳边,吐气如兰,带着一种承诺的诱惑,“过些时日,待时机成熟,本太上便送你一份……足以传承万世的基业!让你真正逍遥快活,你可莫要……没良心,忘了本太上的好。”

  欢喜道人眼中精光一闪,脸上却堆起受宠若惊的激动笑容,声音愈发甜腻:“太上对小道恩重如山,小道便是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此生此世,心中唯有太上!” 说着,他仿佛情难自已,将头深深埋下,姿态依恋无比。

  太上满意地靠回软枕,一手继续轻轻摇晃着杯中美酒,闭目含饴,享受着这份掌控与宠溺带来的极致愉悦,仪态万千,风华绝代。幽红的宫殿内,只剩下那未尽的琴韵与暧昧不明的气息,缓缓流淌。

第103章 降龙十八掌

  丐帮总舵,聚义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