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闻焕章带着老婆孩子,却辋川工地转了转,又在灞上游玩数日,便优哉游哉赶回洛阳.
第三千五百零二章 洛阳城
在朝廷完成迁都之前,太上皇需要坐镇洛阳皇宫。
闻焕章,也是第一次进来。
他一想到宫墙曾用人骨抹灰,心里就一阵膈应。
更对宋徽宗感到难以理解,那家伙又不打算迁都,好端端的重修洛阳宫干啥?
或许是帮大明新朝翻修的吧!
至于什么宋代皇宫有水银,所以导致子嗣不兴。
那就纯属扯淡了,根本找不到出处。
历朝历代的皇宫,都有大量水银存在,主要用于鎏金器物.
鎏金器具的化学稳定性极高,拿来烧开水喝都没问题。
闻焕章拿着洛阳皇城布局图,带着老婆孩子坐车溜达,走了一整天才勉强熟悉。
闻焕章此刻站在皇城的东城墙,脚下是一个叫做东城的廓城。
恁大的一座城,唐代专用于太子居住办公。
这才叫真正的东宫呢,都快赶上开封皇宫的一半大小了!
但其他皇子、公主居住的西城,在赵匡胤时代已经拆掉。
北边的曜仪城也拆了,只剩用于屯兵的圆璧城。
这玩意儿保留一处也好,免得宫廷侍卫没地方住,每天都需要从家里走到皇城上班。
除开这两处隔城,其他隔城全被赵匡胤拆了。
唐代皇城内外的隔城,可以保密行走和调兵,主要用于防止宫廷政变。
没办法,唐代的宫廷政变,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唐玄宗甚至把皇子们的王府,全部建在隔城之内。
实质上是监视居住,对外宣称便于管教。
整体上,闻焕章还是非常满意的。
闻焕章把白胜叫来,询问道:“东京那边,说什么时候才能迁都?”
白胜回答:“第一批过来的,是部分太监、女官、宫女和禁卫,他们负责收拾整理各处房屋。”
“第二批过来的,是伎术官、史官、天文官等等,把开封皇城内的珍宝和典籍带来。”
“第三批过来的,是一部分国库、仓场官吏,带来包括粮食、钱财在内的诸多物资。”
“一切都准备好,陛下才带着文武百官迁都。”
“考虑得倒是很周全。”闻焕章点头赞许。
白胜说道:“臣还召见了洛阳郊外的富裕农户,让他们今年可以多种蔬菜瓜果,多养一些猪羊鸡鸭。”
“等朝廷迁都过来,肉类和蔬菜供应也不会太缺。”
闻焕章赞道:“极好。”
白胜又说:“劝农司试验田也准备好了,来自分拆迁徙大族的田产。”
开封那边的劝农司试验田,会拿出一半卖给附近农民,剩下一半迁都后划归河南省劝农局。
听闻洛阳的试验田已准备好,闻焕章顿时更加高兴。
他又问道:“河南省的摊丁入亩、吏役改革进行得如何?”
白胜道:“已经完成。”
闻焕章又夸赞几句,赐了两枚彩币。
白胜告退离开东宫,心情极为舒爽。
他有改革一省之功,又帮着协办迁都,接下来至少升为左侍郎,若有空缺甚至能直接做尚书。
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妻子却表情凝重,迎上来说:“老家刚刚来消息,舅父(公公)病故了。”
白胜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
大朝会。
赵渊点名询问礼部尚书:“丁忧为何要三年?”
胡安国回答:“并非三年,而是二十七个月。”
“父母过世一周年,孝子当在次月举行小祥之祭。”
“父母过世两周年,孝子当在次月举行大祥之祭。”
“之后再隔一月,举行除服之祭。”
“拢共二十七月,则守制结束。”
赵渊又问:“小祥之祭是怎样的?”
胡安国回答:“孝子可渐除丧服,换上吉服。”
“小祥以后,孝子方可吃蔬果。”
赵渊再问:“大祥之祭是怎样的?”
胡安国回答:“大祥以后,孝子可食用酱醋等调味品。”
赵渊突然坐直,问道:“也就是说,父母故去一周年,孝子才能吃蔬果;父母故去两周年,孝子才能在饭菜中加调味品。”
胡安国道:“然也。”
赵渊扫视群臣:“你们当中,也有丁忧过的。”
“谁严格遵循了礼制,没有一丝一毫逾矩的?”
“若有,可站出来,我重重有赏!”
群臣互相看看,居然无人敢站出。
都什么年代了?
怎么可能严格遵守那种礼制。
一年不吃蔬菜水果,两年不吃酱醋等调味品。
不说嘴巴能不能忍住,孝子的身体也扛不住啊!
即便真是大孝子,也顶多在服丧期间,不吃肉类和荤腥物品.
第三千五百零三章 麻烦的礼法
此时此刻,如果谁敢站出来,声称自己严格守礼服丧,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指不定哪天,就有熟人邻居传出消息,说这位在服丧时吃过蔬菜。
到那个时候,孝不孝已无所谓,而是犯了欺君大罪!
赵渊质问道:“你们既然不遵守礼制,那还丁个什么忧?服个什么丧?”
群臣无法回答。
朝堂内沉寂良久,首相翟汝文站起来,举着笏板出列:“陛下,礼无非情也。世易时移,风俗亦在变换。”
“上古之礼,有些放到现在已不合时宜。”
“譬如前宋与今朝,都已改革制度,臣民为君王服丧只须二十七天。”
“以日代月,利国利民也。”.
“好!”
赵渊当即赞了一声:“那从今往后,官员丁忧也只须二十七天,不用服丧二十七個月。”
胡安国道:“君王乃天下之主,方能以日代月。”
“臣子万万不能如此,实属僭越了。”
赵渊也懒得去纠缠,改口道:“那大臣就以月代年。父母亡故一月,即行小祥之祭。”
“父母亡故两月,即行大祥之祭。”
“中间隔一天,便可除服。”
“也就是说,官员回家丁忧,时间定为两月零两天。”
群臣看着皇帝,不知该怎样反驳。
他们被皇帝套路了啊!
因为所有官员丁忧时,都不可能严格守礼,于是得出丧礼可以改革的结论。
谁敢说不能改,以眼前这位皇帝的性格,估计说这话的官员死了爹妈,皇帝会直接派官员全程盯着。
你要守礼是吧?
不能改革是吧?
那你就老老实实的,一年之内不吃水果蔬菜,两年之内不吃各种调味品。
监督的人就住在你家,每天看着你吃饭,看你丫的能扛得住多久!
所以说,这玩意儿能改。
既然能改,那就皇帝说了算。
礼部尚书说,官员不能跟皇帝一样,皇帝也已经做出了妥协,那还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而且,皇帝一意孤行改革守丧时间,官员们执行起来也摆脱了不孝之嫌。
既然不会背不孝骂名,谁又愿意耽搁三年呢?
大臣们其实也想改,说不出口而已。
有了皇帝背锅,他们顺水推舟也就认了。
赵渊拍板道:“从今日起,但凡有官员需要丁忧。”
“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不算,从回家披上孝服的那天算起,服丧日期只需要两个月零两天。”
“父母亡故,心情肯定不好,可以再休息一阵。”
“两月零两天用于服丧,剩下二十几天休养散心,凑足三个月即可回京到吏部报道。”
“如果公务繁忙,亦可不必休息,服丧期满就回。”
“谁还反对?”
自然无人反对,但又不方便说陛下圣明。
群臣大眼瞪小眼,全在那里傻站傻坐着。
赵渊又说:“河南左布政使白胜,功劳卓著。”
“其父亦为贤者,于国有功,追封通义大夫(正四品)。”
大臣们这才晓得,原来是白胜他爹死了。
虽然是借题发挥搞丁忧改革,但群臣还是对白胜有了新认识。
这位虽然一直做地方官,但始终简在帝心啊,今后可万万不能得罪。
.....
白胜接到一个差事,代表太上皇、太上皇后和皇帝,前去西乡县上白村吊唁老白员外。
顺便传达追封圣旨,老白员外的坟墓,可以按正四品官员的规模修建。
另外,白二郎在日本那边做总督,赵渊直接夺情让他别回来。
白胜还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修缮坟茔。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