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29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当然,跟北宋相比还是特别寒酸。

  北宋时期的一次大型郊祭,仅赏钱就能达到六百万贯。

  所有参加祭祀的皇室、宗室、外戚、官员、将士,皆可获得一笔丰厚赏赐,就连吏员都能弄点残羹剩饭。

  大明当然也有赏赐,但皇帝小气得很啊,普通士兵可领三五百钱,官员也不过二三十贯而已。

  赵渊领着一群人,前往北郊祭地。

  这有点浪费时间,同时也浪费人力物力。

  赵渊打算在洛阳东郊建造天地坛。

  等迁都之后,就天地合祀一处,以节约时间和钱财。

  祭祀厚土完毕,赵渊率领车驾仪仗和官员将士,绕东城而过。

  全城百姓都蜂拥而出,他们先追随着南北两支队伍,接着又在城东等待陛下过来。

  无数小商小贩,趁机卖着零食饮料,甚至还有许多卖花的.

第三千三百七十三章 百国朝贺

  赵渊踏上祭坛,祭告天地。

  礼乐之声再变,文武百官上前叩拜新君。

  包括各国使节,也纷纷跪下。

  苏莱曼趴在地上,庄严肃穆的音乐传来,耳畔是山呼万岁的声音这种气氛把他激得热血沸腾。

  塞尔柱苏丹下面,还有许多小苏丹。

  苏莱曼身为大苏丹的侄子,不但有一個小国的继承权,甚至还有塞尔柱的继承权(很靠后)。

  他现在觉得苏丹继承典礼太儿戏,如果自己哪天能登大位,一定要仿效大明礼仪做更改。

  藤原忠宗领着几个日本贵族和僧侣,此刻也趴跪在观礼台外围。

  他们只有一个感受:大明天子真牛逼!.

  藤原忠宗来到开封,真本事没学到多少,穿着打扮却是大变样。

  就连胡子也模仿赵渊,把光溜溜的下巴蓄起来,上颌还每天修饰出一撇精致小胡子。

  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开封到处玩耍,研究大明的戏曲音乐。

  再抽空读读书,而且只读赵陛下注释的儒家经典。

  等他回到日本,就能摇身变成大儒,以及时尚艺术宗师。

  被天王(天皇)招去侍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说不定还能因此做上卿。

  军队和仪仗队引导,所有人员依次退场。

  仪仗队里还有四头大象,那是大理国朝贡送来的。

  用四头大象做仪仗,也不知源自什么时候,反正北宋中期就一直如此。

  赵渊一辆敞篷马车,朝着沿途百姓微笑挥手。

  随后宣布了减税诏书。

  减税诏书一宣布,皇城外的百姓瞬间轰动,随即呼朋引伴、奔走相告。

  因为城市小民,也有许多杂派。

  大明刚建立时,已经取消了一些,现在又取消了一些。

  商贾们更是欣喜若狂,他们需要交纳的杂税,也得到大面积取消。

  富商巨贾其实无所谓,中小规模的商人却是兴奋莫名。

  “砰砰砰砰!”

  城内城外,各处店铺,噼里啪啦点燃爆竹。

  典礼终于彻底结束。

  文武百官,前往大相国寺聚餐。

  各国使者,前往四方馆聚餐。

  军官士卒,前往军营聚餐。

  就连忙前忙后的吏役,也各自回到衙门免费吃喝。

  酒足饭饱,还有赏赐可领。

  “恭喜,恭喜!”

  扈成身为开封知府,自然也要去吃酒。

  不时有官员过来,给扈成道喜祝贺。

  虽然他妹子不是皇后,却获封皇贵妃头衔,扈成勉勉强强也算国舅了。

  扈成越喝越兴奋,很快就摇摇晃晃站不直。

  曾几何时,他就是一个富商之子,不学无术功名无望。

  为了把妹子嫁给一个通判的儿子做续弦,还得舔着脸倒贴奉承,哪里想过会有今日的风光。

  当然,大案才结束一年,京官们还不敢公然大肆送礼。

  他们只是来套近乎而已,就算想要结交国舅,也只能是平时请去宴饮。

  一起看戏喝酒什么的已经算是极限操作,如今已无人胆敢赠送歌姬.

第三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改服饰

  大相国寺内,酒气冲天,羊肉、猪肉轮番端上。

  各处殿宇的佛像,一个个宝相庄严,也没显灵责怪佛门酒肉臭。

  住持还领着僧众忙前忙后,尽心招待贵客,生怕哪里伺候得不周到。

  大相国寺在北宋时期,主要收入如下:放高利贷、信徒捐赠、承办宴席、印刷佛经、住宿业务、经营商铺、田产收租。

  一直都是佛门酒肉臭,甚至还有专门的杀猪房。

  现在,高利贷不准放了,田产也被没收了,商铺也被发卖。

  就连大相国寺的广场,摊位费也归官府收取。

  大相国寺的收入,被朝廷削了一大半。

  剩下的收入,也被严格监管,必须老老实实交税。

  “阿弥陀佛!”.

  大相国寺住持口宣佛号,看着推杯换盏的官员,心中却是无限的忧虑。

  朝廷要迁都,很多人都明白。

  因为河南布政使和洛阳知府,去年已经在修缮洛阳皇城,清理洛阳宫里的杂草。

  迁都之后,大相国寺还怎么承接朝廷宴席?

  ……

  第二日,大朝会。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或坐或站,耐心等待皇帝升殿。

  当赵渊踏进大殿的瞬间,前面几排大臣看得真切,立即变得神态各异。

  有人眉头紧锁,有人低头无视,有人装作啥都没发生。

  皇帝失礼了,装束明显不对!

  礼官开始按流程走,赵渊很快发言完毕,轮到群臣们奏事。

  礼部尚书胡安国率先站起:“陛下,新修的《大明律》刚刚颁布,各种服饰礼仪都写得分明。”

  “为天子者,不该带头违背。”

  赵渊说道:“通天冠太重了,而且不甚美观。”

  “白罗方心曲领亦如此,如同婴孩的兜涎布。”

  “天子戴上这两样,便似戏台上的小丑,滑稽有余却威严不足。”

  此言一出,好些大臣低头憋笑。

  实在是“婴孩兜涎布”的比喻太形象了。

  大朝会上,皇帝戴通天冠,太子戴远游冠,大臣戴进贤冠,御史戴獬豸冠。

  赵渊一直戴着远游冠上朝,做了皇帝居然也不改。

  理由嘛,一嫌重,二嫌丑。

  还有白罗方心曲领,即脖子上戴着的白色项圈。

  皇帝、太子和七品以上官员,在大朝会上都必须佩戴,而七品以下官员则没资格戴。

  皇帝的项圈,尤其巨大显眼。

  不但如此,赵渊今天穿的皇帝朝服,整体变窄一大半,不再是传统的宽袍大袖。

  少了三分儒雅,多出七分干练。

  赵渊牵着自己的袖子说:“诸卿且看,这样是不是省却许多布料?”

  翟汝文站出来说:“陛下,服制既已确定,不可贸然更改。”

  “天子能随意破坏服制官员是否能随意破坏律法?”

  赵渊点头赞许:“首相所言极是。”

  “还有礼部尚书,敢于直谏,实属难得。”

  “两位各赐一元金彩币以为嘉奖。”

  翟汝文和胡安国退下,心情都很愉快,既劝了新君守礼,又得到新君的嘉奖。

  谁知赵渊又说:“礼官且记下来,朕今后都会这样穿。”

  “大明服制再修改一下,以前的通天冠弃之不用,远游冠的名字改为通天冠。”

  “至于太子的冠帽,把进贤冠改动一下,更名为远游冠即可。”

  “朝臣的曲领,全部除去。”

  “朝臣的朝服,也收窄一些。”

  “等下次再改《大明律》时,把这些都写进去。”

  陈东出列说:“陛下,为政不可朝令夕改。”

  赵渊微笑道:“也赐你一元金彩币。”

  “今日到此为止,接下来谁若劝谏,可就不会再赏赐彩币了。”

  陈东欲言又止,终究还是默默退回。

  赵渊说道:“此非朝令夕改。改动以后,一直这般。”

  言罢,皇帝扫视群臣,看谁能把话题给接住。

  萧楚和秦桧同时出列。

  秦桧连忙后退半步,请萧楚先发言。

  萧楚说道:“陛下开拓进取,方有服制革新。”

  “改冠戴、除曲领、窄衣袍,皆扫清累赘也,以示我大明锐意向前。”

  赵渊微笑颔首,还是老萧懂自己啊。

  秦桧跟着说道:“前宋冠袍,暮气沉沉,做事都不便利。”

  “陛下改得好,臣建议常服也改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