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1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这些台湾俘虏,也被安置在福建沿海,并且跟之前的残存起义军合流。

  他们被统称为“游艇子”,在唐代获得身份,需要向官府纳税。

  罗舜卿在福州补给之后,继续返回杭州.

第三千三百三十二章 古琉球国

  澎湖海军指挥使杨幺,却是带着诸多疍民,直奔台北一带而去。

  那里正是流求国!

  其势力范围,在台北的淡水河流域,以及台湾北部沿海平原。

  他们从汉代就开始跟福建商业往来,宋代更是频繁交流,甚至还会购买福建出产的荔枝。

  舰队抵达新竹附近海岸,疍民们纷纷搬着家当下船。

  杨幺把这些游艇儿聚拢,训话道:“十年之内,你们不用缴纳赋税,商贾会定期运来货物。”

  “不要跟琉球人起冲突,我会划定一片区域,给你们在岸边建房安家。”

  “想继续住船上也可以,你们自己决定。”.

  “多跟琉求百姓交流,最好能与他们通婚。”

  一群疍民静静听着,他们愿意迁徙至此,纯粹是奔着十年免税去的。

  杨幺继续说道:“你们平时不要散得太开,遇到毗舍耶海寇立即聚拢,拿起兵器跟他们打仗!”

  “立功者重重有赏,死后也有抚恤。”

  “我会留下一队军士,教你们怎样作战。现在发放兵甲!”

  全都是大明军队淘汰的装备,清一色皮甲,还有许多刀枪,甚至是有弓弩。

  “杨指挥,琉求国王来了。”随军商贾兼翻译说。

  杨幺把疍民们交给副将管理,自己则去见琉求国王。

  这个琉求国王,不但懂得基本礼仪,而且还有个汉名叫林秀。

  林秀抬手作揖,用蹩脚的福建方言说:“小王拜见将军!”

  杨幺听不懂,需要福建海商翻译。

  他仔细观察,发现此人的相貌,与福建人没啥区别。

  就是打扮很有意思,全身穿着麻布服装,一半胸膛袒露出来,项链是用铜钱串起来的。

  这里不以铜钱交易,大陆铜钱在琉求国属于装饰品。

  “伱可想清楚了?”杨幺问道。

  林秀回答:“小王愿意归附大明!”

  杨幺说道:“那好。从今以后,你就是大明琉求宣慰使。”

  “琉求百姓,依旧由你治理,每年须向大明天子纳贡。”

  “琉求百姓,五十年内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毗舍耶强盗若来劫掠,我会出兵保护你!”

  “多谢将军!”林秀高兴道。

  杨幺又说:“大明的册封使臣,过几个月便至,到时候你要好生迎接。”

  林秀说:“是。”

  从考古出土来看,琉求人至少在汉代就已存在。

  他们以种植水稻为生,而且已经学会了炼铁,还知道使用煤炭。

  但从古代典籍来看,琉求人炼铁、锻铁技术很差,经常用粮食跟福建海商交换铁器。

  他们的男性平均身高约1.65米,女性平均身高约1.6米,流行土葬,但坟墓不堆土。

  整个琉求国在南宋时就突然没了。

  炼铁、种稻技术也随之消失,台湾岛的生产力就此严重倒退。

  直至明朝末年,台湾岛民才从福建移民那里,重新学会了怎样种植水稻。

  造成台北流求国灭亡的凶手,极有可能是台南毗舍耶人。

  毗舍耶人经常驾着船筏,从台湾南部过来劫掠。不但抢劫流求国,而且屡屡抢劫澎湖列岛的汉民,甚至跑来福建沿海地区洗劫。

  为此,南宋朝廷不得不在澎湖列岛驻扎水师。

  正是因为不堪毗舍耶人劫掠,琉求国王林秀才答应向大明称臣,以换取大明水师对琉求的保护。

  “这是陛下殿下,让我赠送你的礼物。”杨幺拿出一把宝刀。

  林秀捧过来一看刀鞘、刀柄镶嵌着宝石,拔刀出鞘更是寒光闪闪。

  林秀越看越喜欢,朝着大海隔空跪拜:“感谢仁慈慷慨的陛下殿下!”

  杨幺受到邀请前往琉求王城做客,沿途看到许多金黄的稻田,这里的农业技术是真不错。

  但没有城池。

  就连琉求王城,也不过是用木栅栏围着,仅仅能防御野兽而已。

  沿途民居,皆为干栏建筑,跟闽粤和东南亚一样的风格。

  当晚,琉求的部落贵族,皆从各地赶来,围着篝火迎接款待大明将军。

  杨幺喝着本地米酒,心情越来越畅快。

  他在洞庭湖水战时重伤被俘,痊愈之后调往山东做海军,甚至跑去鸭绿江和濑户内海打过仗。

  去年,杨幺又被调任澎湖指挥使。

  这破地方形同发配,杨幺却不甘寂寞。

  他用三个月时间,详细了解周边信息,继而制定了一套发展计划,并因此获得朱陛下的嘉奖。

  流求国王怎么可能乖乖臣服?.

第三千三百三十三章 土著海盗

  去年冬天,杨幺带着仅有的三艘战舰,跑来台北海域溜达放炮,继而又轻松击败琉求军队。

  连哄带吓的,这才让琉求国王听话。

  接下来,他还要去打台南的毗舍耶人!

  .....

  澎湖列岛。

  在福建沿海过不下去的百姓,不断逃往岛上讨生活。

  刚开始只有青壮男丁,他们站稳脚跟以后,又接去女子繁衍生息。

  至北宋末年,澎湖列岛已散居三四千汉民。

  他们靠种植水稻和捕鱼为生,近年来也开始种甘蔗.

  而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则由泉州一带的商人运去。

  堂堂福州市舶司提举戴承嗣,就被流放在这里。

  念及戴家为大明立下过许多功劳,而且案发之后积极筹钱平账,还主动供述大量涉案人员,并帮朝廷填补市舶司各种漏洞,赵渊下令对戴家从轻发落。

  只流放了戴承嗣夫妻俩,他们未成年的儿女被送回老家。

  戴家被罚款一百万贯,并取消特许经营牌照。

  李邦彦那一家子就严重得多,几个儿子全是贪赃枉法之辈。

  就连李邦彦未成年的孙子,都跟的儿子、儿媳一起流放,到湖南和广西的蛮夷之地落户耕种。

  《大明律》规定连坐不涉及妇孺,但还有着更细化的法则。

  第一,连坐杀头不涉及妇孺。

  第二,连坐流放不涉及兄弟等亲属的妇孺。

  第三,不涉及襁褓中的幼儿。

  像李邦彦那几个儿子,夫妻全都流放了,孙辈自然随同其亲生父母走。

  李邦彦一边想着再生个儿子,同时盼望着某个儿子突然暴毙。

  如果儿子死了,他就能把未成年的孙子接到自己身边!

  “相公,已是正午了,日头毒得很。还是寻個阴凉地吧,莫要被晒坏了。”妻子劝道。

  戴承嗣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湿热的气候让皮肤凝结汗渍。

  他站起来拍拍屁股,情绪低落的缓步慢行。

  一路所过,遇到的岛上汉民却很欢喜,因为这几天正在收割稻谷。

  虽然被纳入大明朝廷管辖,今后需要缴纳赋税,但朝廷也派了军队过来,不用再害怕那些该死的毗舍耶人!

  两条渔船,突然飞快划回岸边。

  收稻时节,他们本不该出海打渔。但朝廷派来犯官管理诸岛,犯官们也担心小命不保,于是派出些渔船去附近海域警戒。

  轮值警戒的百姓,在犯官的协调下,其家中稻谷由村人帮忙收割。

  “来了,海贼来了!”

  几个百姓从渔船上跳下来,沿途奔跑呼喊。

  本来意志消沉的戴承嗣,突然就来了精神,狂奔至一颗大树下,抡捶就去敲响吊着的铜锣。

  “当当当当!”

  铜锣声在岛上响起,村民们放下粮食和农具,纷纷撒腿往家里奔跑,他们要去拿官府发放的兵甲。

  负责守在柴堆旁的轮值百姓,还慌手慌脚的点燃狼烟。

  从福建迁徙过来的汉民,主要集中在三座挨着的大岛上。

  三座岛屿陆续升起狼烟主岛的海军基地有士兵,也迅速敲锣吹号开始集结。

  澎湖海军只有三艘军舰,而且吨位都不怎么大,负责保护澎湖列岛和泉州的安全,顺便偶尔也打击一下走私行为。

  此时此刻,三艘军舰都在军港之中。

  戴承嗣对几个村民说:“按照之前演练的那样,附近村落百姓,立即向俺集结!”

  “粮食财货都别要,只把父母妻儿带来,这个时候人命最要紧。”

  “你们速速去传令,遇到不听话的,一定要劝他们过来。”

  “损失了多少粮食,官府会运粮来接济!”

  不多时,两三百支竹筏出现在海面。

  这种竹筏甚至有风帆,而且可以部分折叠,把周边竖成屏风状用来挡箭。

  毗舍耶海盗每次出动,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

  南宋时期遇到的最大规模海盗,一次就有一千多人。

  战果最大的一次,南宋水师足足抓了四百多个俘虏。

  每到粮食收货季节,澎湖列岛的汉民都不敢熄灯,彻夜在屋外点燃柴禾照明,并穿好衣服随时准备应付海盗。

  ……

  坐着竹筏杀来的毗舍耶海盗,看到狼烟似乎有点懵逼。

  以前也没见过这个啊!

  他们操着竹筏接近了观察,似乎感觉没啥危险,便纷纷划桨靠岸。

  而且,海盗们没把汉民放在眼里。

  这两百多支竹筏,分为六七个团队散开,打算在不同的地点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