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说道:“叫相公或者夫君,甚至大郎都行,”
“不要再称殿下,”
“夫妻之间太过生分了。”
李清露连忙行礼:“奴见过夫君。”
还是拘束得紧,
赵渊能够理解,问道:
“这夏国文字怎么辨认?”
李清露指着封面说:
“这是维字,四维之维。”
“这是摩字,摩崖之摩。”
“这是.....”
“佛经?”
赵渊眉头一挑。
“是的。”
李清露很明显不会察言观色,
丝毫没有发现皇帝不悦.
第三千四十七章 佛经
赵渊也没必要跟一个女子置气,
微笑问道:“你崇信佛教?”
李清露说:“大.....我夏国之人皆信佛,”.
“奴本名妙音,亦是取自菩萨。”
相较于万般佛法,
赵渊对西夏文字更感兴趣,
端详着封面看了又看,
继而把经书翻开:
“这本佛经讲的什么?”
李清露总结说:“解脱不一定非得出家,”
“只要努力修行,即便生活在红尘俗世,”
“也可做到有资财而不贪婪、有妻妾而远离五欲。”
“入世与出世,有相与无相,”
“有知与无知,生死与涅槃,”
“一般平等无二。”
“由此不二法门,可得无生法忍,”
“远离一切妄想,”
“进入涅槃之境。”
赵渊听得莞尔一笑,评价说:
“这本佛经,是专给权贵富豪量身定做的啊。”
既可以修行,又不用出家,
甚至能继续享受财富、权势和美女,
这种修行法门完美迎合某些特定人群。
“夫君不信佛吗?”李清露问。
赵渊回答:“佛,鬼神类也。”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李清露是带着外交使命的,
即尽可能的讨好皇帝,
在关键时刻为西夏说几句好话。
她害怕皇帝不高兴:
“奴今后还可以礼佛诵经吗?”
赵渊说道:“不要太痴迷就行,”
“也别诱导旁人信佛,”
“其他的都可以随意。”
“是!”
李清露感觉皇帝非常宽容。
然后,皇帝就开始学外语,
认真请教西夏文字的基本结构和偏旁部首。
大致了解之后,
赵渊就兴致缺缺。
实在太繁琐了!
一个非常简单的“大”字,
西夏文整整有十五笔画。“二”、“三”、“四”等数字,
大部分都在十个笔画以上。
宫女端来晚饭,
三菜一汤,
两个素菜。
李清露根本不会拍马屁,
却又记得自己应该拍马屁,于是赞道:
“大明皇室的膳食真是简朴,”
“夫君真是明君。”
“坐下吃吧。”
赵渊好笑道。
李清露乖乖坐下,
侍女彩凤连忙帮着盛饭。
赵渊问道:“除了礼佛,你还喜欢做什么?”
李清露说:“也读汉家诗词。”
“李太白与苏东坡的诗词,”
“在大.....我夏国流传最广。”
“夫君的诗词文章,”
“奴也潜心拜读过,”
“相比古今名篇毫不逊色。”
“可会什么乐器?”赵渊又问。
李清露说:“只会琵琶、箜篌、琴瑟之类的丝弦乐器。”
赵渊来了兴趣:“伱还会弹箜篌?”
这玩意儿在宋代也有,
但已不如唐代那般流行,
且以一米以上的大型竖箜篌居多。
卧箜篌则更加少见,
此物看起来像古琴,
但只有五根琴弦——韩国玄琴的祖宗。
“奴带了箜篌过来。”
李清露说着就放筷子去取。
赵渊说道:“吃完饭再说。”
晚膳用毕,又聊一阵,
侍女把小型竖箜篌取来.
第三千四十八章 箜篌
长得跟西方竖琴差不多,
都源于两河流域。
这种是小型化便携式的,
左手托琴,右手拨弦,.
李清露开口唱起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不愧为全民偶像,
他的粉丝遍布宋辽夏三国。
赵渊也不是彻底的乐盲,
这些年耳濡目染,
已学会了少许古代音乐知识,
他拿起筷子敲击酒壶为李清露打拍子。
闭眼聆听,颇为享受。
李清露唱完苏轼这首词,
接着又唱起皇帝的词。
音乐让她心情变轻松许多,
不再像刚开始那么拘谨,
这和亲远嫁的生活似乎没想象中难熬。
几首词曲唱罢,
赵渊又问起西夏服饰和风俗。
听说李清露还带来了异族服饰,
便兴致勃勃要看个究竟。
这些衣服有圆领和交领两种,
而且交领服装跟汉族一样是右衽。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