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3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就说我大明灭了金国,”

  “一定善待草原各部,”

  “助我灭金立功者重重有赏!”

  “是!”马扩应诺。

  赵渊微笑道:“你出使辛苦,”

  “回家多陪妻儿几日,”

  “不必急着赶往山西。”

  “多谢殿下体谅。”

  马扩感动莫名。

  赵渊说道:“前些日子,藩国送来许多贡品,”

  “你去挑几件送给妻妾。”

  “至于随你出使之人,”

  “我也会让礼部赏赐。”

  马扩跟着太监去库房,

  挑了几样小玩意儿,

  就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赵渊又接见虞允文和赵忠,

  考教他们是否有长进。

  直至傍晚,赵渊才溜达着回东宫,

  今天西夏的银川公主李清露正式入宫。

  实属恶趣味,

  赵渊对此表示鄙视。

  李清露当然不叫李清露,

  她的汉名唤作李妙音。

  跟萧观音类似,

  都是源于佛教。

  妙音即为辩才天女,

  又叫妙音佛母,

  原型是印度教主神梵天的妻子。

  到了大乘佛教当中,

  又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五代之后,吐蕃的主流趋势是排斥佛教,

  大量吐蕃僧人被驱赶到西夏。

  西夏在吸收吐蕃佛教的同时,

  又多次到大宋求取佛经,

  因而又杂糅进去大乘佛教思想。

  西夏贵族的大名或小名,

  或多或少跟佛教有关,

  甚至是来源于梵语的音译。

  其实那个叫鸠摩僧哥的真腊使者,

  也妥妥属于佛教名。

  鸠摩,即究摩罗浮多的简称,

  本意为童真之地,

  引申为八地以上菩萨、云法王子。

  僧哥,即辛格,本意为狮子。

  好端端一个佛名,

  被赵渊改成李清露,

  正主儿心里着实有些怨气。

  她换上绿色嫁衣,

  白天举行了仪式,

  然后被礼官和宫人迎入皇宫。

  至于西夏使节团,

  则由礼部和鸿胪寺官员,

  陪他们在大相国寺吃喜酒.

第三千四十六章 西夏公主

  北宋朝廷经常在大相国寺接待外宾,

  这里当然是不禁酒肉的.

  非但不禁,

  大相国寺还兼营卖猪肉,

  专门搞了一个“烧朱院”。

  把“猪”改为“朱”,

  也算是对得起佛祖了。

  当然,赵渊皇帝带兵进城的当天,

  大相国寺就火速摘牌子,

  现在又重新变成“烧猪院”。

  相比起礼敬佛祖,

  还是避讳皇室更要紧!

  陪嫁侍女彩凤正在廊下张望,

  眼见天都已经黑了,回房焦急道:

  “二姐,皇帝怎还不来?”

  李清露没好气道:“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奴婢就是替公主不值,”

  “千里迢迢嫁过来,”

  “皇帝连婚礼都不现身。”彩凤嘟着嘴说。

  李清露道:“自古和亲之宗女,”

  “都是任人摆布的。”

  彩凤见公主愁眉不展,

  于是改说别的:“二姐,这东京倒是繁华得很,”

  “可惜舒王(李仁礼)殿下不让出去逛街。”

  “二姐这般美貌,”

  “定能讨得皇帝喜欢。”

  “等得了皇帝应允,”

  “就把东京城内外好生逛逛。”

  李清露左等右等不见良人,

  干脆拿出一本《维摩诘所说经》,

  捧着佛经在那儿低声吟诵。

  “皇帝驾到!”

  喊这声驾到并非摆谱,

  而是提醒院中之人,

  避免手忙脚乱搞得彼此失礼。

  李清露连忙放下佛经,

  带着陪嫁侍女出去迎接,

  大明给她安排的宫女也一并上前拜见。

  “不必拘礼,且进去说。”

  赵渊微笑道。

  李清露跟在赵渊侧后方,

  侍女帮她拉拽长长的礼裙。

  赵渊见她行动不便,

  停下搀其右臂,

  这个举动让李清露生出些好感。

  “饿没饿?”赵渊问道。

  李清露回答说:“奴从大相国寺出来之前,”

  “已吃过一些垫肚子。”

  “忙活一下午,”

  “我也还没吃晚饭,”

  “在这里一并吃点吧。”赵渊说道。

  “是。”李清露说。

  二人结伴进屋,

  侍女留在屋外听令,

  还贴心的把门给关上。

  赵渊看到桌上的佛经,

  拿起来瞧了瞧:“西夏文字?”

  李清露说:“回禀殿下,正是大夏国文字。”

  这点小心思把赵渊逗笑了,吩咐道:

  “不必争执西夏还是大夏,”

  “今后只称夏国便是。”

  “殿下英明。”

  李清露松了口气,

  她害怕皇帝因此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