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00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不止是城外有敌人,

  手下那些大臣也不省事儿,

  赵桓很多时候能看明白但无能为力。

  什么梁王?

  什么皇帝?

  他一天都没安稳过!

  还不如现在呢,

  白天忙碌,晚上睡觉,

  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脑子里飞起乱七八糟的思绪,

  忽然有人跑来说,

  “劝农司要增设山东所、淮南所,”

  “这两所的所正皆为从七品,”

  “资历够的明天就可以报名。”

  “另外还要调去那边十二人,”

  “主要负责棉花种植课题,”

  “普通劝农官也可报名参与。”

  赵桓猛地生出一个想法,

  如果调去山东或淮南,

  自己是否就能隐瞒身份,

  不用活在异样的目光之中?

  赵桓硬着头皮问道,

  “俺可以报名吗?”

  那人愣了愣,回答说,

  “须得请示官家。”

  又过了好一阵,

  那人回来说:“官家已经应允,”

  “但不能去淮南,”

  “只能去山东种棉花。”

  真放自己远离开封?

  赵桓感觉不可思议,

  自己可是前朝皇帝啊。

  赵渊确实对此无所谓,

  宋徽宗割据东南都不怕,

  还怕赵桓这个孤家寡人造反?

  即便是赵桓举家潜逃,

  大明朝廷也就张贴海捕文书而已,

  不会专门组织人手耗费财力去寻。

  在琼林苑的劝农司办公中心,

  仔细听取各种课题汇报之后,

  一个鸿胪寺官员来报,

  “陛下,高昌回鹘的使节团进京了。”

  “照规矩安排。”赵渊说道。

  高昌回鹘的地盘,

  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

  虽然表面臣服于西夏,

  却暗中跟大宋眉来眼去,

  与大宋约为“甥舅之国”.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认舅舅

  如今大明取代大宋,

  又重创西夏军队,

  高昌回鹘立即派遣使节团觐见,.

  希望沿袭旧约做大明新朝的“外甥”。

  他们是从黄头回鹘的地盘绕来的,

  黄头回鹘就是裕固族的祖先,

  隶属于大宋的陇右都护府管辖。

  但实质上属于半独立状态,

  名义上臣服大宋而已,

  宋朝想找黄头回鹘借兵都困难。

  这次高昌回鹘谴使到京,

  黄头回鹘也派人随行。

  他们受到的待遇应该很不错,

  毕竟是最先来请求大明册封的藩属。

  .....

  高昌回鹘的使节团,

  很快惊动了赵渊,

  因为里面藏着耶律大石的使者!

  这位使者为了保密,

  一路上都没亮出身份,

  到了东京才通知鸿胪寺官员。

  辽国虽然已经灭亡,

  但漠北还没纳入金国统治。

  包括后世新疆的阿勒泰地区,

  与漠北共同组成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

  这些地方依旧还维持着辽国的行政系统。

  一度名存实亡,

  各部已经有独立倾向。

  是耶律大石率领二百铁骑,

  用武力威慑那些部族不敢轻举妄动,

  并通过复兴辽国的大义获得统治地位。

  他这几年都在串联各部,

  实在不听话的,

  就直接派兵去打。

  今年刚摆平阿勒泰地区的粘八葛部(乃蛮部前身),

  顺便南下联络高昌回鹘,

  听说高昌回鹘要出使大明,

  便悄悄的一并随使节团而来。

  赵渊首先接见高昌回鹘使者,

  听完叙述之后问道,

  “也就是说,耶律大石刚与高昌建立邦交?”

  高昌回鹘使节团首领叫策彻,

  即佛教里的“持戒”之意,他回答说,

  “我国之前一直是大辽属国,”

  “耶律大石自称辽国正统,”

  “勒令我国继续宣誓臣服。”

  赵渊点头说:“辽国与中国为兄弟之邦,”

  “高昌臣服于辽国也不算背叛。”

  策彻表忠心道:“我国虽臣服于辽,”

  “却是心系中国。”

  “之前与大宋曾约为甥舅,”

  “如今大明取代大宋,”

  “请梁王继续让高昌做中国的外甥。”

  赵渊说道:“吾当禀明陛下,”

  “正式册立高昌国王。”

  “多谢梁王殿下!”

  策彻大喜。

  高昌占据着哈密和吐鲁番,

  这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可谓怀璧其罪。

  他们只能到处找爸爸,

  之前的辽国是爸爸,

  而大宋又是舅舅,

  后来干脆把耶律大石也当爸爸。

  可以先册封高昌国王,

  等今后灭了西夏,

  打通河西走廊,

  再派兵进驻高昌国。

  国王若是识相,

  可以保留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