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李察哥已经回到兴庆府,对西夏君臣说,
“汉兵有神砲,”
“可将城墙击破,”
“会州又兵力空虚,”
“恐怕半个月就会沦陷。”
会州守军主力,
前番已随李察哥出征,
大部分都投降成了俘虏。
李乾顺问道:“那神砲究竟为何物?”
甘肃军司的李仁义也已到兴庆府,此刻描述道,
“据逃回来的将士所言,”
“神砲通体为铁制,”
“仿佛中空的树干。“
李察哥说道:“我当时距离城墙,”
“至少有两里地。”
“汉兵用神砲发来砲子,”
“将我身边的亲兵杀死两人。”
“若是再打得准些,我在两里之外就丧命了。”
此言一出,西夏君臣骇然。
李乾顺更是生出大恐惧,
“若是汉兵一路顺着黄河而来怎办?”
李察哥说道:“陛下不必担忧,”
“从兰州到会州,一路地形崎岖,”
“汉兵全靠水运而至。”
“其兵力最多能有一两万,”
“攻打会州已是极限。”
“若想继续顺黄河而下,”
“沿途险地更多,”
“粮道也拉得更长,”
“我军完全有自保之力。”
“汉兵若攻占会州,”
“就能配合其他几路汉兵,”
“对横山那边发起攻击,”
李仁义说道,
“我大夏征召士卒,”
“依托地形与寨堡,”
“自是不怕跟汉兵作战。”
“但.....只要战事拖上两三个月,”
“我军就彻底没有粮草了.....”
李察哥又说:“此番战败,国内许多部落蠢蠢欲动,”
“再起大战他们很可能叛乱。”
继续打仗,西夏只能强行征兵和强征粮草。
能打胜仗当然不怕,
可前线一旦失利,
国内必然叛乱四起,
因为长年征战之下,
那些部落已经陷入绝境。
李仁忠说:“陛下,还是应该和谈。”
李乾顺道:“但明国的兰州总督(其实是熙河总督),”
“一开口便索要整个横山。”
李仁忠说:“可以让出横山,”
“但须多留几座寨堡,”
“比如银川城就该留下。”
西夏的银川城,
即大宋的永乐城,
建在无定河边,
位于米脂西北方数十里。
那是旧宋的伤心地,
因为城墙淋雨垮塌,
导致损失二十多万军民。
真个“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已经不是形容词,
那些尸骨就在无定河边。
西夏若留住银川城,
可把边界往前推,
否则其银州城就顶在最前线。
“陛下,前线急报,”
“会州守将献城降敌了.....”
君臣们正在商量议和之事,
李乾顺的小舅子突然奔入,
慌慌张张带来一个前线噩耗。
当初宋夏交战上百年,
双方都有二五仔。
宋国这边屡试不第的读书人,
一怒之下就有可能去投西夏。
而西夏人也带着神臂弓图纸,
跑来投靠大宋换取富贵。
即便是西夏的前线将领,
主动降宋的也不止一两个。
多是在西夏犯了大罪,
或者跟上司、同僚交恶,
担心被处置就带兵降宋了。
大宋的西安州,
以前属于西夏的西寿军司,
那里便是靠西夏降将带路打下的。
李乾顺勃然大怒,
激动得站起来大吼,
“米擒遇兴出自党项八部,”
“他怎么可能献城降敌?”
米擒氏,又译米禽、妹轻,
《宋史》误抄为“来禽氏”.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党项八部
李察哥垂首不语,.
因为此事跟他有关。
李察哥这几年权势愈重,
在军中也极为霸道,
经常毫无顾忌的提拔亲信。
有人被提拔,
自然有人被打压。
米擒氏在党项八部中渐渐没落,
米擒遇兴虽然极为勇猛,
但其出身部族实力变弱,
他又没能跟李察哥搞好关系,
在升迁的时候难免遭到压制。
一来二去,
就成了交恶。
李察哥这次在会州聚兵,
以为自己必胜,
把其他将领都带走了,
唯独把米擒遇兴留在会州守城,
就是不想让此人捞到什么军功。
因祸得福的米擒遇兴,
面对杨志带兵攻打会州,
干脆脑子一热直接献城投降。
反正他回到西夏,
也肯定被李察哥打压。
李仁忠本来还想讨价还价,
如今会州没了,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