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95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会不会已经失陷?”

  “第二,汉军那种声如霹雳的神砲,”

  “能射出铁子的长棍,”

  “是否真如求援信中那般难以应付?”

  李仁义斩钉截铁道,

  “和南军司断然不会失陷,”

  “子城堡城墙虽然垮塌,”

  “但母城的城墙极厚。”

  “汉兵的神砲再厉害,”

  “也不可能把厚实城墙轰塌。”

  “这几十年来,汉人多少次攻打和南军司,”

  “三千兵就能坚守半年以上。”

  “这次可是有两万兵,”

  “子城若不失陷,”

  “我连援兵都不打算发,”

  “因为汉兵肯定攻不破。”

  “但愿吧。”

  张瑜总觉得有问题。

  西凉知府丁仲仪说,

  “就算和南军司城已经陷落,”

  “也必须发大军去夺回来!”

  这句话属于政治正确,

  无人能够反驳。

  凉州(武威)在西夏的地位,

  类似洛阳之于大宋,

  它是西夏的法定陪都。

  和南军司一旦没了,

  西夏陪都就暴露在明军兵锋之下,

  用人命去填也得把城池给夺回。

  赵渊集中兵力去打和南军司,

  便是在战略上攻敌之必救!

  两日后,西夏的先头骑兵部队,

  顺利进入喀罗川河谷。

  看到河谷两侧有沟谷,

  便派遣十多骑进去打探,

  防止汉军在沟谷里设置伏兵。

  大概过了后世的天祝县城,

  双方的侦察骑兵相遇,

  爆发小规模骑兵战斗。

  .....

  杨志召集众将开会:“敌人援兵就快到了。”

  “俺来主攻!”巩休立即喊道。

  杨志点头说:“可以,吃过午饭,”

  “让士卒休息一阵便攻城。”

  巩休惊讶道:“不是晚上攻城吗?”

  “俺哪里说过晚上攻城?”杨志笑问。

  “这一个多月,每天晚上击鼓呐喊,”

  “不就是疲兵之计?”

  “俺虽然读书不多,却也晓得这道理,”

  “既能让城内敌人睡不好,也能让敌人麻痹大意,”

  巩休说道,

  “等敌人又累又困,对晚上的喊声习以为常,”

  “就突然真的派兵杀进去!”

  杨志哈哈笑道:“俺也是那般想法,”

  “不过李将军却说白天出兵更好。”

  李彦仙说道:“咱们疲敌一个多月,”

  “敌军主将必然防备夜间,”

  “反而料不到我军白天进攻。”

  “这是其一,再说其二。”

  “敌军城墙多处倒塌,”

  “又遭围困疲扰多日,”

  “士气早已大不如前,”

  “完全没必要再夜袭。”

  “我军白天攻城,”

  “更能发挥军阵和火器的长处。”

  巩休点头说:“确实如此。”

  会议很快结束,

  巩休去做军事部署。

  今天是翰怀忠轮值守城,

  他看到明军调动部队,

  也按部就班组织士兵防御。

  都已经形成套路了。

  这两个月,

  天天皆是如此。

  明军上午轮流派出部队,

  做出一副要攻城的样子,

  然后只是用火炮轰击缺口。

  等到下午,炮击停止,

  便鼓声大作进行佯攻,

  明军列阵前进一段距离,

  吓唬吓唬城内守军便退回去。

  而西夏守军这边,

  听完炮响,听完鼓声,

  再去搬运土木石块,

  把轰开的缺口简单堵上。

  接着又是晚上,

  明军在三面城墙外,

  各派三千人举着火把呐喊,

  鼓声整整能持续一个时辰。

  第二天,又是同样套路。

  城外明军可以轮流疲敌,

  城内西夏军却着实睡不好,

  因为随时可能佯攻变成真攻.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子母城

  一颗又一颗磨制好的石弹,

  比制式铁弹直径稍小,

  外面还裹了一层布片,

  被炮兵们塞进炮管当中。

  减小直径,包裹布片,

  都是为了减轻粗糙石弹对炮管的磨损。

  远远观察明军炮兵的动向,.

  西夏士兵自动离开城墙,

  特别是远离几处缺口,

  他们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轰轰轰轰!”

  随着炮声响起,

  一发发石弹飞出,

  砸向几处缺口的简易工事。

  明军砸出的铁弹和石弹,

  都为西夏军提供了工事材料,

  大量弹丸被垒在缺口处。

  还有倒下的红土城墙,

  也被砸碎成小块,

  垒起来堵住各处缺口。

  由于石弹直径更小,

  轰出去威力也变小,

  但只要击中临时垒筑的防御工事,

  立即就能把那些障碍物轰开。

  甚至有心大的西夏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