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一个叫李发的年轻人,
被唤到赵渊面前听令。
李发是井研人,
后世归属乐山,
从族谱上看属于李世民的子孙,
但这玩意儿的真假就不好说了。
两年前,他代表井研李氏,
主动前往山东投效。
赵渊见其年轻,
还不满二十岁,
又考教一番学问,
便留在身边听用。
李发在历史上不知名,
他儿子李舜臣在南宋小有名气,
他的孙子李心传更是大名鼎鼎。
赵渊吩咐说:“你做行人,前去太原封赏官员将士。”
“态度要热情一些,”
“万万不可倨傲,莫寒了守城将士之心。”
“臣遵旨!”李发说道。
赵渊指着面前的两副望远镜,
“这是我亲手组装的,”
“且交到张孝纯与杨惟忠手上。”
“是!”
说是没粮给山西,
但多少得送一些去。
粮食不够,就在财货方面补上。
洛阳和长安都在准备物资,
送去潼关仓库屯着,
跟随李发一起运往太原。
不但张广道封侯,
他麾下士卒也有封赏。
坚守太原的张孝纯、杨惟忠没给爵位,
但前者直接提拔为山西左布政使,
后者提拔为山西兵马总指挥使。
二人麾下的山西兵,
即将奉命整编,
仍归杨惟忠统领。
被遣散的种家军,
其兵甲大部分运往太原,
提高这些山西兵的战斗力。
韩世忠在洛阳招降的翟家兄弟,
连同他们麾下部队,
整体编入杨惟忠的新军。
如今的赵渊政权,
真就是四面皆敌!
东南有赵佶,荆湖有钟相,
西北有西夏,北方有金国,
而且全部处于战争状态。
钟相已经动手了,
冬季遣偏师夺取白水镇和宜都,
并分出七成水军屯驻宜都,
试图堵死长江水道的出川咽喉。
而赵渊的水师,
一大半都去了下游,
阮小二、张顺、李宝正在训练水军并扩编,
准备夏秋季节渡江平定东南。
如此这般,根本打不过钟相的水军,
现在山东的物资必须走湖北,
费时费力而且运输损耗极高。
地方官员们也头疼不已,
正在请求赵渊先解决钟相水师。
“看来得改变计划了,”
张镗看着荆襄送来的情报,
“钟相不除掉,四川物资就运输不便,”
“中途消耗的粮食翻倍都不止。”
“即便不除掉钟相,也得先把伪楚水师给消灭!”
王渊说道:“今年如果不打赵佶,”
“以那帮昏君奸臣的性子来看,”
“他们不会主动出兵北上。”
“可钟相就说不准了,”
“待此人平定方七佛,”
“夏秋季节极有可能攻打江陵和荆门!”
“在不是咱们打谁的问题,”
“而是谁肯定会来打咱们。”
石元公笑着说:“李相(李邦彦)在东南还有认识的人,”
“他可以派人去送银子,”
“保证赵佶今年不出兵,”
“乖乖在东南享受富贵。”
张镗说:“那就更好办了。”
“今年全力攻打伪楚,”
“不一定非得灭掉,”
“但至少要定下两个目标。”
“一是重创或全歼伪楚水军,”
“二是占领荆江南岸城池。”
“宜都、松滋、公安、石首、建宁、华容、岳阳,”
“这七座州县城池必须拿下,”
“只要占领这七城,”
“钟相再多大军也难有作为。”.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缺粮种地
赵渊叹息道:“若是不打赵佶而打钟相,”
“战争规模可就压不住了,”
“东京这边要调更多军队南下。”
“整编之后的两淮新军,”.
“也得拉一些过去。”
“今年的南方各省,”
“别想再存下什么粮食,”
“全得消耗在伐楚之战中。”
缺粮,缺粮,
还是缺粮!
宋徽宗透支民力过度,
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赵渊就是靠这个兴兵起势的。
可现在接手了一堆地盘,
就得承担其负面影响。
别说大肆征粮了,
老百姓能不用官府救济,
赵渊就已经心满意足。
人多得是,可以立即爆兵,
兵甲也能快速造出,
甚至军纪都不算问题。
但粮食却是万万变不出来啊!
“两淮得征粮,”
赵渊说道,
“再从东京调一万兵南下,”
“先防守荆江北岸各城。”
“待南阳、襄阳的夏粮收割,”
“就能出兵跟钟相交手了,”
“能快速获胜自是最好。”
“若是拖到秋季,就从两淮征粮支援。”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