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官员自己不顾体面,
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
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梁王撑腰,
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
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
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
不过今年兵荒马乱,
寿州的贡米被地方官民盗了许多,
皇宫酿的内酒也少了许多。
赵渊拨给酿酒坊一万斤内酒,
让他们蒸馏.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下名酒出东京
烈酒坊要大量高价出售,
自然不能从市面上买酒。
一应梁山武将尝过烈酒后,
也都喜欢上了烈酒,.
当即便按照赵渊得命令,
将内酒坊全部拨到了烈酒坊,
赵渊便让他们开始大量酿酒,
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寿州的糯米,
不过这些酒要酿好也不是一日之功。
宋朝时,天下名酒数不胜数,
但是最有名的酒还是出自东京。
而公认的天下第一酒则是皇宫的内酒,
皇宫设有专门酿酒机构内酒坊和法酒库。
内酒坊所酿内酒,
其造法源于河中之蒲州。
还是柴世宗时破河中,
得的酿酒法子。
北宋建国后,
也沿用这个法子,
然后又做了不少改进,
酿的酒也越来越好,
这才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称。
北宋时内酒的产量便逐年增加,
内酒坊造酒用的米,
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
真宗时增为三千石,
仁宗时达八万石。
内酒坊不但技术不断改良,
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
经过几代比对,
发现淮南路寿州的糯米酿酒最佳。
从此以后,
酿造内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寿州进贡。
一万斤内酒,
最后只蒸馏出一千多斤酒来,
赵渊让人往城中众将府上各送了十斤,
梁王宫留了三百斤,
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宫中,
赏赐哪些文官就由赵渊做主了。
转眼即是中秋佳节,
大梁这一天也是普国同庆,
富贵人家装饰自己的亭台楼阁准备赏月,
普通百姓则到酒楼抢一个位置玩月。
这一日城中大小酒楼都会重新装扮门前彩楼,
用崭新的丝绸挽花装扮彩楼。
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满了客人,
这些人都是为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户赏月,
他们一日都会在酒楼度过,
否则一旦走开,
便会有人抢了这靠窗的位置。
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
否则到的午时,
新酒便会都卖完,
酒楼卖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来。
年年中秋都是如此,
各酒楼都会多酿一些酒,
但是产量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城中百万人的需求。
概因十几度的酒可以说是男女皆宜,
这一日更是全城狂欢的日子。
在酒楼坐一日也并不会无趣,
为了吸引酒客,
酒楼整日都是鼓乐喧天。
还有不少“赶趁”的人伺候,
吹箫、弹阮、歌唱、散耍,
只为博酒客一笑,
讨些赏钱,
经常有市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
就选择了去酒楼“赶趁”这条路。
这些“赶趁”的人和酒楼则是互相促进,
酒楼并不会驱赶这些“赶趁”的人。
鲁智深当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莲便是走投无路,
只能去酒店“赶趁”,赚钱过活。
烈酒坊的酒还是没赶上这个佳节,
为了再造一个天下第一酒的品牌,
赵渊决定保证他的纯正血统。
而且从市面上大量买酒,
也容易被有心人看出端倪来。
赵渊也给烈酒取了一个名字,
唤作“好汉酒”。
既说明酒的烈性,
只有好汉才能吃的这酒,
也不无缅怀梁山时代的意味。
北宋的榷酒制度大抵有三种形式,
一是四京和四川、贵州、两广、福建等地实行榷曲制,
即允许民间酿造而对“曲”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
二是对上述地区以外的各路、府、州、军实行“官酤”,
即在榷曲的基础上实行官酿专卖。
三是对人口不甚密集、产销量不大的地区,
实行“官监酒务”或“买扑”。
宋朝的榷酒制度可以说是灵活运用,
既能保证朝廷的收入,
又不会浪费太多人力。
销售最好的地方,
便控制酒曲,
如果要官酿专卖的话,
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朝廷酿酒的人数会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
销售一般的地方,
朝廷则直接酿好酒以后专卖。
销售差的地方,
朝廷也不浪费人力,
直接承包给商人。
这一日梁王宫也是张灯结彩,
而且还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
五百宫女准备在金明池为东京臣民表演踏歌。
从宋朝时开始,
这一项目便是由皇宫中的宫女表演,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