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51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便请梁王入座。

  酒足饭饱,

  任谅才请梁王往大堂奉茶。

  赵渊和任谅寒暄几句,便道,

  “任公先前在陕西做过转运使,”

  “想必十分了解这青盐之事,”

  “还请任公为我解惑。”

  任谅道:“青盐产于西夏盐州、灵州一带,”

  “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青盐。”

  “这青盐品质纯美,”

  “加上西夏盛产青盐,”

  “所以价格也极低。”

  “因此西北百姓更愿意用青盐。”.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该不该卖

  “若不是朝廷禁止贩售青盐,”.

  “河东解池的解盐恐怕在西北会一斤都售不出去。”

  “因为西夏青盐产量很大,”

  “一旦任其自由买卖,”

  “西夏便可以获得大量钱财。”

  “因此宋太宗时,便禁止贩售西夏青盐,”

  “严厉时私贩青盐者处斩。”

  “但是因为陕西各路内附的番人很多,”

  “他们又穷困一些,”

  “相对解盐,他们更喜欢价廉味美的青盐。”

  “因此闹了许多事情出来,”

  “甚至有不少归附宋朝的番人叛投西夏,”

  “所以禁令也除去几次。”

  “李元昊建国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大败宋军,”

  “逼迫宋朝议和。”

  “李元昊的国书中就曾让宋朝允许西夏每年向宋朝贩卖十万石青盐。”

  “但是欧阳修、包拯等人都认为不可开这个禁令,”

  “因此宋神宗只同意少数几个榷场,”

  “可以定量交易青盐。”

  “对青盐的态度也还是以禁止为主。”

  赵渊听到这里,不由摇头道,

  “他们怕钱财流入西夏,”

  “却又同意给西夏岁币,”

  “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任谅也不好为宋朝解释,只能继续道,

  “宋神宗之后,宋朝对西夏政策便没怎么变过了。”

  “即使前些年童贯连续对西夏用兵,”

  “榷场也还在象征性的交易青盐。”

  赵渊奇道:“那汉子说私贩青盐的很多又是怎么回事?”

  “早年间私贩青盐的多是不法商人,”

  “因为西夏青盐贱,品质又好,”

  “所以虽然朝廷三令五申,”

  “但是私贩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这两年却是童贯麾下的一些将领在贩,”

  “因此私贩青盐的问题就越发严重了。”

  说到后来,任谅也是无奈摇头。

  赵渊皱眉道:“童贯不是一直想着平定西夏吗?”

  “怎么会让手下资敌。”

  任谅道:“宣和元年,童贯让刘法出兵攻打西夏腹地灵州,”

  “结果刘法败亡,丧师十万。”

  “天生神将刘法去世,”

  “童贯便知道他灭不了西夏,”

  “也不再对西夏用兵。”

  “转而想着夺回燕云十六州,”

  “做第一个宦官王爷。”

  “他麾下那些蛀虫便也开始贩售青盐获利。”

  “没有人上报吗?”

  任谅道:“这事是宋朝默许的,”

  “宋朝君臣一心谋划联金攻辽之事,”

  “这些年国库的积蓄又都被修建宫殿消耗一空。”

  “为了不耽误联金攻辽的大事,”

  “这两年宋朝都在搜刮百姓,凑军费以伐辽。”

  “数十万西军每年消耗的银钱也在两三千万贯,”

  “宋朝巴不得西军能自己解决钱粮的问题。”

  赵渊瞪着眼道:“西军每年要消耗两三千万贯?”

  大梁灭宋后,

  抄蔡京等奸臣的家所得远远超过当初宿元景的预计,

  光是金银和现钱便抄的五千多万贯,

  豪宅、田产和贵重物品更是无数。

  赵渊原本以为靠着这些钱可以支撑两三年,

  没想到西北这样耗钱。

  任谅点头道:“西北有禁军三十万左右,”

  “一年光是饷银就是五百万贯。”

  “从中原往西北运粮消耗又大,”

  “每年采购军粮所费都超过一千万贯,”

  “还要修缮兵甲,不会低于两千五百万贯,”

  “宋朝的赋税小半都耗在陕西六路。”

  赵渊没想到得了西北,

  收纳了宋朝最有战斗力的西军,

  却也找了一个吃钱大户。

  不过这个是宰相们头疼的问题,

  还是交给他们吧。

  赵渊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便也不再考虑这个问题,

  “刘法号称天生神将?”

  任谅点头道:“恩,不过这个称呼倒不是他自封的,”

  “而是西夏晋王察哥所说,流传于两国间。”

  “刘法领兵作战,胜多败少,”

  “两次打败西夏晋王察哥,”

  “让察哥哀叹刘法是天生神将,”

  “两军交战,都要躲避刘法兵锋。”

  “他成名尚且早于老种经略相公,”

  “那些年西夏人可说闻风丧胆,”

  “可惜宣和元年,童贯轻敌,”

  “逼迫刘法率兵深入西夏腹地,不幸败亡了。”

  “不然刘法将军与老种经略相公坐镇西北,”

  “西夏未必敢来侵犯。”.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各族

  赵渊自然不信有两人坐镇,

  西夏就不会入侵,.

  不过能得任谅这般评价,

  也可见刘法的威名了。

  “任公在陕西任职多年,”

  “想必对西北之事知之甚深,”

  “不知任公有何教我?”

  任谅想了想,道:“既然梁王问起,”

  “我便斗胆说几句,”

  “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梁王包涵。”

  赵渊笑道:“任公但说无妨,不用避讳。”

  “我出身草莽,大家直来直往便是。”

  “说陕西,就不得不说番人,”

  “唐朝衰落后,陕西就被吐蕃控制,”

  “境内汉人都被吐蕃化,形成一个个部落。”

  “直到宋朝攻占陕西,这些部落才又开始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