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薛良手中的弩倒是没什么改变,汉代的弩射程已经在两百米左右,属于非常强悍的兵器。
西汉时期,汉军打击匈奴,其中步兵持弩,匈奴骑兵非常忌惮。
但这种远程武器对于弩箭的消耗非常大。
考研的不是弩的数量,而是箭的数量。
例如李陵在对抗匈奴骑兵的时候,史料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五十万矢皆尽。
“床弩在隔壁。”薛良说道。
这时,李衡已经脱掉了铁甲,顿时感觉全身轻松:“走,去看看。”
等到隔壁的时候,三张很大的床弩摆在了面前。
李衡仔细瞅了瞅,又看了看薛良,说道:“还真被你给做出来了。”
其实春秋战国就有了床弩,但摆在眼前的这几张床弩却是复合型床弩,与宋代的床子弩区别不大。
就是在澶渊之盟之前,一箭射死辽将萧达凛的巨弩。
准确的来说不是箭,而是一支枪。
射程大概在1500米!
李衡心情有些激动地问道:“能射多远,测了吗?”
薛良说道:“大约三百丈!”
一边的李福大感震惊:“三百丈?”
“是的。”
“你没说错吧?”
“我们测试了许多次,没错!”
“好好好,现在制作了多少出来了?”李衡激动得不行。
“现在有二十座。”
“二十座?”李衡来回走动起来,“先将二十座全部送到永安交给宗预,现在开始赶工,能造多少是多少。”
“这种弩对木材和弦的要求非常高,恐怕……”
“能做多少就多少,吴军不是要到永安么,就拿吴军来测试!”
“好,我来去安排人。”李福也激动起来。
这种弩一旦投入使用,在关键时刻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弩箭目前制作了多少了?”李衡又问道。
“从弩箭所设立到现在的半年,弩箭数量有五百万支。”
“太少了,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吗?”
“是前期的铁和工人供应不足,现在慢慢充足了。”李福回答道,“郎君在京师的那一场大案,不仅给军中增加了人力,给军器监也增加了人力,而且我将军中一些体格弱小的调到了军器监。”
“以后的箭矢数量是能保证的。”
“那就好了!”李衡笑起来。
“但我听说,成都这些日有很多对郎君不利的声音!”李福提醒道,“甚至有人说要将郎君交给吴国。”
“不必理会那些蠢货!”
关于对吴国的态度,成都目前其实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对吴国的主和派,一派是对吴国的主战派。
第191章 当然是去白帝城拉仇恨!
主战派不需要多解释,几个月前,孙权派人去洛阳谈纸张买卖,就在益州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例如关统,这几个月就在成都的政坛上四处宣扬要出兵威慑孙权。
但主和派却以大局为重,反对和孙权发生矛盾。
所谓的以大局为重就是关中战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现在若是再与孙权交恶,两线作战,有亡国之危。
主和派起初还只是想通过买卖来缓和与吴国的矛盾。
例如谏议大夫杜琼就提议降低纸张的价格,并且鲜明旗帜地反对蜀钱和新盐挂钩。
他表示如果强行将蜀钱和新盐挂钩,会激化与吴国的矛盾,在这种敏感时期,只会将局面推到战争的边缘。
直到吴军西进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杜琼的支持者数量快速增加。
甚至连大司农孟光和掌管钱行的蒋琬,也先后给李衡写信,让他取消掉新盐和货币强行挂钩的政策。
以此作为和孙权谈判的筹码。
李福倒是也没有与李衡多提成都的情况,当天,他就命人开始调度军备。
往永安增加寻常的弩和床子弩,以及弩箭的数量。
但接下来数日,从成都送过来的信,如同雪花片一样落到李衡的桌案上。
要么是辱骂他为国贼的,要么是劝他退一步,向孙权道歉的,要么是劝他立刻回成都请罪的。
“郎君,你要不要回成都?”董宏说道,“现在是多事之秋,一直待在江州,恐怕对你不利。”
“对我有什么不利呢?”
“成都现在反对你的声音非常大,这是我听祖父说的。”
“那伱觉得我回成都就能化解吗?”
“至少可以澄清许多事,例如杀柳言一事。”
“澄清了有用吗?”李衡笑道,“你真以为成都那些官员认为柳言是我杀的吗?”
“郎君的意思是?”
“他们只不过想找个理由罢了。”
“那孙权呢?”
“孙权也只不过想找个理由罢了,为他的野心做辩护,只要陛下还没有宣召我回京,说明一切稳定!”
益州的官员知道李衡没有杀柳言,但他们都假装认为李衡杀了柳言。
孙权也知道李衡没有杀柳言,他也假装李衡杀了柳言。
益州的官员知道孙权知道,但他们假装孙权不知道。
孙权也知道益州的官员知道,但他也假装益州的官员不知道。
这就是政治。
真相重要吗?
不能为政治服务的真相,那就不是真相。
有些话是根本不需要说出来的,心里知道就行了。
说出来,在政坛上是混不下去的。
连顾雍那种耿直的人,这个时候都沉默了。
连蒋琬这种公正之人,现在也沉默了。
“现在怎么办?”董宏继续问道。
“方法很简单。”
“什么方法?”
“击败吴军。”
“我当然知道击败吴军可以解决,但是我们的主力在关中。”
“我们在江州现在已经有三万水师。”李衡说道,“弩弓、甲胄配置完备,吴军就算击穿了白帝城防线,到江州,只要我们据守不战,他们能如何?”
董宏苦笑道:“击穿白帝城防线,恐怕已经让成都……”
连董宏也知道,战争不仅仅是战争,战争的本质还是政治。
一旦白帝城防线被击穿,刘禅的心里防线就会被击穿,成都就会大乱。
成都一旦大乱,就容易瞎指挥前线。
谁知道这个时候,曹魏听闻吴国来犯,会不会在关中掀起腥风血雨呢?
“你多虑了。”李衡收拾了一番,站起来。
“郎君这是要去何处?”
“白帝城。”
“郎君是要调江州兵马去白帝城吗?”
“不是,江州兵马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孙权还不知道我们在操练水师,那是我们反杀孙权的底牌之一,目前得保密。”
“那郎君现在去白帝城作甚?”
“去拉仇恨!”
说完,李衡便匆匆出去。
李衡离开江州前往白帝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躲著刘禅。
刘禅到目前都还没有宣召他回成都,他知道刘禅定的压力非常大。
刘禅个人能力一般,但在信任大臣这方面,他是认真的。
不过万一他顶不住压力,宣召自己回成都怎么办?
回成都只会陷入到无尽的舆论撕逼中,于局面没有任何好处。
这一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新盐事件,是柳言之死。
但根本原因是三国局面大变动。
自从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李衡提出持久战略开始,他就料定有一天孙权会派大军抵达白帝城。
就算没有柳言事件,孙权也会找其他的理由。
例如吴国商人在益州走丢了,要派大军前来找人。
或者担心魏军突然长了十万双翅膀,飞跃秦岭兵临成都上空。
我孙大帝担心啊!所以派兵前来增援来了!
但你弱小的时候,敌人出兵有一万种理由。
但目的却只有一个:消灭你!
那要解这个局面,也只有一个办法:正面硬刚!
十一月十五日,巴东郡永安。
吴国使者周密抵达永安都督府,见到了宗预。
“在下周密,奉卫将军全琮全子璜之命,前来拜见宗公!”
宗预才不过三十几岁,但他并非一般人。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便跟随张飞入蜀。
刘备去世之后,宗预和邓芝一同出使吴国,对当时三国形势变化,起到过关键的作用。
甚至正史上,诸葛亮离世,孙权在边境增兵,也是被宗预镇压住了。
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宗预坐在中间,说道:“久闻全子璜乃当世人杰,如今他兵临西陵,何不亲自来见我?”
“卫将军政务繁忙,所以才派在下前来。”
“使者有什么,且说无妨。”
“卫将军说,贵国工部尚书为人诡诈,残杀我大吴官员,横行霸道,此次我江东发兵,只想找李衡复仇,并不想殃及无辜,还请宗公将李衡交出来,以保全两国百姓。”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