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43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可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朱樉一直以来都大力鼓励周地的工匠搞各种研究,甚至于不惜用穷举法进行“暴力破解”。

  周地此前的淬火溶液一直都用水,工匠们倒也做过了多种尝试,河水、溪水、泉水、井水都被用来充当过淬火介质。

  一听说尿液也可以用来淬火,而且还会有更好的效果,为了争取一份专利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工匠们哪里会嫌弃其味道,随即展开了暴力破解。

  相对于亚加达来说,周地目前的材料和技术研究领域,已经有了一套更为完善和科学的规则体系,只要方向对了,其速度完全就是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了。

  “不同材质的淬火材质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当这个理论被初步验证之后,围绕着“不同”二字,穷举法式的研究很快便被纳入到官方组织的攻尖行动中。

  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甚至于随意组合。单介质淬火、多介质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极尽周地所拥有的各种条件的研究之下。

  周地这个“偷师”者很快就掌握了这个秘密,甚至把亚加达这个“老师”给甩得远远的。

  通过大量的试验,周地的工匠们已经初步发现,其中一个秘密就在于盐的含量,随后又摸索到了这会导致冷却速度发生变化这个门槛。

  一片连亚加达根本无法想像的广阔空间随即展现在了周地面前。

  大量的专利随即涌现,开始进入周地的专利体系。韩晁也是突然收到国内的消息,说是周地公布的华历四年对外开放的三级专利里。

  竟然出现了亚加达珍藏淬火秘密,这才有了此次上门质询。

  亚加达的顶级秘密竟然成了周地的三级专利,按周地的专利管理条件,上面的二级专利必然已经在周地普及,更不要说正处于研发之中的一级专利。

  亚加达本来是领跑者,莫名其妙一下子被周反超,还要被迫于其他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这简直无法接受的。

  那个无意间透露这一秘密的亚加达工匠也同时落入了冰火两重天:周地的工匠并没贪没其“功劳”,将其列入到专利主创名单之中。

  也就是说即使他透露的是一项“落后”的技术,可受专利法案的保护,五年之内这项技术的任何革新,他都有权利享受一定的分红。可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叛国者”,哪怕他其实并没完全掌握这门技术。所说的也不过只言片语.

第1407章 有所创新

  换成别国工匠,根本别想从中获取到多少有用信息。

  可偏偏在周的研发体系下,他的一句话不仅可以让周地的工匠们将其摸得一清二楚,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研究。

  “这项专利属于亚加达。”韩晁红着眼,气势汹汹地道:“自然应该享受专利延伸保护条款的相关规定,亚加达的正当权益理所应当受到保护!”

  看来韩晁还是有过一番研究的,并不是冲上门来胡闹而已。杨朱揉了揉额头,把快要掉落的法案文本扒到面前。

  又默默的翻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此前的动作,用手指着相应条款,一副“不解释,你自己看”的样子。

  韩晃早就看过了,根本无需再温习一遍,此刻更跺着脚,用力在法案拍着:“这个法案实在有失公平,只保护周,可其他国家的权益呢?难道不应该加以保护么!”

  周地的专利保护法案确实属于一项“霸王条款”,特别是涉外部分,更有着类似于后世某大国的“长臂管辖”的味道。

  不仅周地自身发明创造的专利受到保护,他国若是在获得这项专利后而有所创新的衍生专利,其归属权同样属于周。

  甚至接受了周培训的工匠们,日后但凡有所创新,其专利权仍然归周与对应的个人所共有。

  这一条款一开始就让各国感到不满,当初亚加达迟迟不与周提升关系,其中便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只不过其后被普荆那么一逼,急于获取周地的支持,这才不得不接受。

  只有大明朝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在技术层面来说,大明朝已经落后于各国,与周相比更是不可计数。反正双方把各自拥有的技术摊出来一比。

  大明朝几乎没有什么持平的东西,更不要说领先了,受这一法案的影响并不大。

  其后各国纷纷与周达成了相应的条款,其考量也与大明朝差不多,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们索取周地的技术,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又让周感兴趣的东西来。

  这项几乎是单方面对周地有利的法案,让失去“尖端科技”的亚加达找不到任何维权的可能,如何不让亚加达上下为之愤怒。

  杨朱显然无法继续沉默下去了,伸出三个手指,不紧不慢地道:“大使对这件事恐怕有些误解。其一,用人畜粪、尿来淬火,古已有之。

  并非亚加达独创;其二,亚加达此前亦并未向专利保护委员会进行相关专利申请,也就是说此专利为空白,何来归属?

  其三,周目前的淬火技术,早已进行多番升级改进,与亚加达所掌握的已经不属同一层级。”

  “你这简直就是强辞夺理!”韩晁敢正面硬刚杨朱,显然也做足了准备功夫:“若这专利不属韩,你们自己怎么会将亚加达匠人列为源主创专利所有者?”

  这点倒确实不好辩解。

  有些时候科技的进步并不一定就是聚沙成塔、循序渐进的,一件无意中观察到的现象、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

  甚至是一声轻响、几乎没什么关联的词句,都有可能成为某项发明创新的导火索。

  有鉴于此,周地的专利保护法案,对于创意也是有着相当程度的保护的。没有能力去研究落实,没关系,只要你把你的创意脑洞贡献出来。

  只要有人因此而取得成果,功劳簿上自然少不了你的名字。

  洛邑图书馆里便收藏着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奇思妙想,虽然绝大多数在目前来看都属于无用之言,但时不时也会有成功转化的例子出现。

  杨朱只好再纠正道:“属于韩人,并不代表着就属于亚加达,这一点法案上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

  “照你这意思。”韩晁咬着牙,几乎是从牙缝中蹦出一句话来:“亚加达永远都不可能享有专利权,其他各国亦是如此,只有周才有资格拥有专利?”

  杨朱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之色,发觉自己好像低估了韩晁,恐怕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沉默了片刻之后,杨朱缓缓点头,并不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正是如此。”

  身为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由杨朱一手创立的专利保护法案,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接近“终极法案”,也就是说其考虑的环境,几乎相当于矩行天下大成之后。

  届时天下一矩,国与国之间再没有目前这样分明的鸿沟,甚至不再有现在这种意义上的国,整个天下的专利自然都将归于“公”。

  而不属于任何一国。而在这一切没有实现之前,只能由周来暂时充当公这个角色。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周一直在创新方面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各国可能还不怎么会感受到这种“不公平”。

  可一旦发生了意外,别的国家也拥有与周相同甚至更胜一筹的技术,漏洞便会立即显现出来。

  “这绝对不行!”韩晁双手按在桌面上,言语中透出威胁之意:“专利权不可能永远只掌握在周的手中,若不给亚加达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件事,没完!”

  和韩晁的首轮接触不欢而散,虽然觉得亚加达只不过是想占点便宜,实则外厉内茬,杨朱还是把这件事的始末转给了国际交流合作部。

  让苏岱和苏利代表国府继续与韩晁进行谈判。

  随着谈判的展开,亚加达的意图也逐渐显露出来,要求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够在淬火技术方面获得优先权:不仅要求全面获得二级相关专利的使用权。

  也要全程参与到一级程度的研发之中。

  这个要求对周来说显得有过分,毕竟周地早就过了使用人畜尿液来淬火的阶段,利用各种人工配比的淬火介质进行了千百次实践探索后。

  目前稳定使用的都已经有了十余种,其中的规律也开始初现端倪,后续的实验已经渐渐摆脱了碰运气的阶段。为此,相关人员的意见是不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

第1408章 一种手段

  坚决不让亚加达的这次“碰瓷”行为得逞,否则以后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

  当然,谈还是要谈的,大家讲道理嘛,毕竟这是周与各国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了,有什么争议都应该通过坐下来谈判的方式进行解决。

  这样一来一,谈判就进入了互相扯皮相持的阶段,这场口水仗一时半会完全没有休止的迹相。

  此时的亚加达也只能打打口水仗了。虽然扛住了普荆的全面进攻,但也是损失惨重,为了达成停战协定又吃了不小的亏,不管在气势上还是实力上,都已经弱了不少。

  可不管怎么说,这对韩伍来说也是一种胜利,至少比当年普荆一集结军队自己就要执圭朝见要好得多。

  尝到“甜头”之后,韩伍进一步坚定了增强防御能力的念头,更放手让于芫继续变法。

  韩伍心里非常清楚,新郑的防御能力之所以让魏军难以突破,最主要还是这几年拼命往里面砸钱,若不是变法的缘故,根本就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财富供他调度。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亚加达逐渐向一种特异的二元政策转化:负责执政的于芫全权搞经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韩伍则负责如何来使用这些财富。

  可不管是于芫的增量发展,还是韩伍的龟缩大法,都得仗着与周所达成的各项合作协议来提供保障。一旦双方撕破了脸,亚加达所要承受损失显然要远远高过于周。

  这也是杨竹和苏岱均持强硬立场的最主要底气所在:除了谈判,亚加达几乎没有多余的选择。

  更何况这件事本来就合法合规,虽然确实有那么一点不公平,可那也是经双方友好协商而达成的,并非某一方强加于另一方,不论从哪方面看,周都站在上风,也就更不可能让步了。

  断断续续的谈判中,冬天很快就结束了,当时间进入华历的第个四年头之际,洛邑城又开始热闹起来:第二次十国集团峰会召开了。

  朱樉虽然很想与各国好好商讨一下货币问题,可会议一开始就变调了。

  自从华历元年开始,周地定期举行全行业的一月大比后,天下各国对这场赛事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大型的竞技展示活动并非朱樉首创,比如U国便会不定期举行技击大赛,由此来作为选拔其精锐部队技击之士的一种手段。

  同时还可以供贵族观察,甚至还由此带动了官方主持的博彩行业的兴盛。

  除此之外,进行胡服骑射的赵国也会经常进行马术、骑射大赛;普荆公开进行的武卒选拔,同样轰动全国;渼洲亦会进行前茅之比来挑选最精锐的战士。

  只不过这些活动大多围绕着军事目的而举办,为的是倡导国民崇尚武风,为随时都可能暴发的战争而做准备。

  至于另一个国本所在的农,长期以来的观念无不认为只要是个人都能从事农耕,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哪来可比的价值。

  可到了朱樉这里却变了个样,最开始的一月大比就是专门为生产行业的农、工而设立的,其后又扩大御役、文化等诸多行业,既有体力、技巧等方面的“武赛”。

  又有计算、文学、创意等方面的“文比”,连音乐、绘画等艺术展示亦囊括其中。

  一月大比不仅是一项极具观赏和娱乐性质的活动,更是周地各行各业目前最高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各国无不趁此机会一窥周的实力,由此来作为与周交流合作的重要衡量标准。

  毕竟眼见为实嘛,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两年各国纷纷加深与周的合作,一月大比也起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将其视作一场国际顶尖的“展销会”亦不为过。

  而随着各项合作的展开,周式的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模式开始在各国落地生根,各国也逐渐不满足于只当一个旁观者。

  开始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由此来检验一下自己与周之间的差距。

  在第三届一月大比举办之时,高子便带着双城特区的代表队参加了七个项目的角逐,虽然差距相当明显,却狠刷了一把存在感,也趁此机会透了透他执政一方的气派。

  高子开了这个头后,同样受周托管的U国邶殿、赵国平原也不甘落后,纷纷要求获得同样的待遇。反正都是自己人,朱樉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很爽快地便答应了下来。

  一听说洛邑的一月比多了三支“外国”代表队,各国也动起了心思。先是秦、韩、楚这三个第一梯队的战略协作伙伴国前来接洽。

  随后齐、赵、燕也来凑热闹,连最为“矜持”的普荆也在最后关头放下了架子,主动提交申请。

  所以第四届一月大比,已经可以称之为一项囊括天下主要诸侯国的国际盛会,虽然各国都只派了少量人员前来,参加的项目加起来也才二十来个,可毕竟算是开了首例。

  本来只是关起门来自己乐一乐,没想到一不小心却搞成了战国版的奥运会了,朱樉自是求之不得。不过这显然就不能借鉴奥运会的名字了。

  虽然这个时候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应该已经举办了上百次了,可朱樉决定趁此机会确立自己的“品牌”。

  各国也有意参与到规则制订中,所以一边是一月大比火热进行中,另一边则是十国集团的代表组成的组委会,开始讨论起如何将这场盛会继续办下去,而且还要让所有国都满意。

  经过多方商议和征求意见后,这场国际性的比赛被命名为天下农业、工业、学术、艺术展示交流大会,简称之为天下大会。

  其实开始是想命名为天下大比的,可朱樉有意弱化其中的其竞争意味,以展示交流而非比赛命名,这才由大比变成了大会,范围也就从竞技性项目,扩大到几乎无所不包。

  参赛并不是各国的首要目标,大框架确定之后,意图很快便显露出来:既然是国际比赛,规则显然就不能全盘照用原来周制订的那一套.

第1409章 有损国格

  哪怕已经很完善、很合理,可这却没有各国的“存在感”。

  韩晁与苏岱的专利之争根本没引来什么关注,虽然事实证明其后续带来的影响丝毫不比第一届天下大会弱。

  但这个时候各国派驻洛邑的人员,几乎参与到了天下大会组委会的章程制订之中。

  其实也没什么好争的,周地举办一月大比已经三年了,哪里还会留下多少明显的漏洞和不公。各国争论的焦点。

  最主要还是集中在想要掺入各自的“私货”,毕竟这可不像高子那样只为刷存在感,要是成绩太差,简直就有损国格了。

  为此,在各国的强烈要求下,被纳入天下大会正式项目的竟然达到了两百多项,除周地原有的一百多项多,新增的几乎都是各国传统的优势项目,甚至有些属于独有项目。

  在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不少军事方面的项目,不再仅仅限于周地以防御为主的内容,而且也不再是“独演”,设立了数个对抗性的内容。

  当然,即使是对抗性的内容,仍然带着演练色彩,朱樉可不希望搞成像古罗马那种血腥的搏命角斗,天下大会应该是倡导天下各国展开交流,引领和平与发展主题的盛会。

  为此,朱樉也仿效后世那样,要求在章程中添加一个提议,凡在天下大会举办期间,订约国之间不得展开进攻性行为。

  这一条却颇费了些周折,虽然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战争都发生在春耕结束到秋收开始之间,但战之礼却已经越来越得不到遵守了。

  此前河蓝便搞出个三军疲楚的模式,每年春耕的时候便派出三分之一的兵力摆出进攻的架式,等渼洲动员国中兵力迎击又撤回去,并不与之接战。

  这样连续几年,虽然双方之间根本没有进行一场战斗,但频频误了农时的渼洲却为些疲惫不堪,只得主动去王号认怂。

  其后孙巫攻楚,也差不多采用了类似的策略,虚虚实实让渼洲很是狼狈,征集大军应对时才发孙巫只是虚晃一枪;心存侥幸不作防备时,孙巫却又动真格的了。

  就连洪辰仇在公叔痤门下时,也曾献上过春战秋守的灭秦之计,利用普荆与大明朝之间国力差距和地理环境的优势。

  只需要出动河西一郡之力,便可令大明朝无法安心耕种,年年欠收之下自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可惜公叔痤并不希望出现更强劲的竞争对手,有意将洪辰仇雪藏,没有向魏王作出建议。

  阻挠敌国的春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要实施这样的战略并不容易,毕竟大家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

  平时为农的状态,随时枕戈待旦的常备兵数量极其有限,要发动战争并不是一句话就行的。

  华历的一月正是各国忙于春耕之时,唯有周地因大量玻璃温房的存在,反而有空举办几乎全民参与的大型活动。

  这个时候休兵歇战,对大家都有好处,可以难免会有人希望借此机会给敌人造成双重打击。

  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各国总算勉强达成一致,同意“尽可能”在这一期间避免发起战争。

  只是尽可能而已,到底有没有尽到可能,要解释起来实在太容易了。可这也算是一大进步,朱樉也不敢有过多的奢求,就像国际货币政策一样。

  根本就别想一步到位,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除此之外,各国也在意图“染指”主办权,毕竟不可能永远都在洛邑举行,那无疑是太便宜周了。最后借鉴星官大会的模式,决定五年一届,轮流来举办这一盛大的活动。

  不过一次性要完成如此多的项目,一个月的时间显然不足,再扣除来回准备的时间,占用的时间更是难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