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按最初的计划,栾川县第一年的主要目标就是修路,青壮为主力,老弱妇孺为辅助,几乎全员都投入到打通义鹊和栾川之间的通道工程之中。
虽然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未来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里,戎蛮聚盟将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必须由国府将他们养起来,可与其带来的好处相比,这点代价实在算不了什么。
通过大型工程建设,国府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原有的结构打散,以一支支筑路队的模式进行组织重构,即使在建设完成之后,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行政划分和安置。
这其实也是从当初安置北黎族吸取到的经验教训,太过给予其自主权,必然会带来低效和旧利益阶层难以打破,
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以至于投资回报周期拉得太长。
除此之外,通过工程修建,更方便周制的深入人心,加快周化的步伐。
白天修路,晚上教导,等道路、城镇修筑完成,大多数青壮对周地的情况也就比较了,简单交流沟通也不成问题。
再辅以人力资源表的不断更新,各式各样的人才选拔也随之完成,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周制的受益者和支持者,让其真正成为周地的一份子。
自与秦开展“化胡为秦”的研究后,朱樉也特意将化戎蛮为周作为一个重中之中的课题,务必令一切皆为此而服务。
这也是让黎返最为不安的原因之一。
戎蛮聚盟与北黎族的管理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因太过分散,几乎都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部落的划分,各部落首领更像肩负一家生计的家长,而非榨取利益的管理者。
换而言之,戎蛮聚盟的几百个部族首领对自己的权位并不怎么眷恋,反而更注重族人的生活是否真的能够得到改善。
这也直接导致赫熊坚决推辞了县正之职,主动要求由国府挑选合适的人选来领导他们。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嵩县虽然目前周化已经较深,可主要职位仍然由原来的各大首领担任,敲骨吸髓的榨取有所减轻,却并没有随之绝迹,即使连黎返也不可能一下子将其根除。
若没有戎蛮聚盟的出现,黎返大可一步步地慢慢与周接轨,可现在却不一样了,一条庞大的鲶鱼闯了进来,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由于戎蛮聚盟的人数原因,原来的安置计划亦随之改变,国府将几条伊河上游的河谷之地划给了栾川县,位置就在嵩县谷地西北,这就意味着两家将比邻而居。
这可不是争地的问题,北黎族人太少,目前连嵩县谷地都开发不到一半,自然无力去经营更上游的那些狭窄河谷川塬,国府要将其划给谁也轮不到他们来发表意见。
可现在有了比较了,而且戎蛮聚盟似乎有意要和北黎族较劲一般,放下提防,敞开怀抱融入周室,黎返为自己所划的那些底线对赫熊等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一个全心拥抱,一个左提右防,国府对此的态度也大有不同。
看着就坐在自己旁边的周允,黎返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在赫熊等戎蛮聚盟首领的强烈要求下,周允正式调离嵩县县佐之职,转而出任栾川县正。
凭心而论,他对周允还是相当敬佩的,北黎族能够在嵩县安顿下来并呈现兴盛之势,与其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合作近两年来,黎返亦对其依赖渐深,大小事务几乎都要与周允商议而决。
可现在,昔日的亲密伙伴却成了“竞争对手”,怎能不令黎返如芒在背。
“现在最大的缺口还是人!”官运亨通的周允显得意气风发,拍着面前的栾川人力资源表滔滔不绝地向国府各部大员提出自己的要求。
“目前在册青壮两万五千人,以千人为一中队,百人为一小队,至少需要二十五个中队正和二百五十名小队正。”
“目前到位的组织协调士才一百人,吏员服务部的动作未免也太慢了。
我建议织部正直接从各闾坊乡进行选拔,正职就不敢指望了,把佐官直接拿过来。
闾佐当小队正用,坊佐、乡佐当中队正用,一年之后直接考核为正职,请务必在三日内把人派过来。”
因为赫熊等几大首领的示范作用,戎蛮聚盟大小部落首领大多放弃了要职,有的直接告老谋求闲职.
第1370章 划算得很
有的则担当一些联络沟通之类的辅助人员,更有一些主动申请进入洛邑深造,待取得一定资格后再行任职。
仅这一步,就已经把落户周地近两年的北黎给甩得远远的了。直接从周人吏员体系中移植过去,所带来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织连眉头皱成了个川字,在周允的逼视下叹道:“好吧好吧,这下子要快要被你榨干了。”
他这个大总管可不好当,权力倒是确实很大,可相应需要处理的事务也是各部中最多最杂的。
井济天下加上产业转移,目前从周地抽出派往各国的组织协调士已经超过千人大关,管理人员缺口已经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了。
现在又摊上戎蛮聚盟的“瞒报”,搞得他天天都在琢磨周地的人力资源表,希望从中寻找任何被遗漏之人。
得到织连的承诺之后,周允又转向沟弃和水南:“每个小队至少应该有一名技术指导人员,一人带一百个成效太慢,请建设部尽可能抽选一千名筑路士。
反正现在两大高速已经完成主体,调一个中队回来也不碍事。只需要三个月,等栾川通路之后,我还你们两个筑士中队,这买卖划算得很呢。”
“你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沟弃满脸嫌弃地看着周允,连连摇头:“两大高速确实不需要多少人了。
可大明朝四大高速开工在即,亚加达两条、渼洲三条也到了最后论证阶段,齐、赵、燕也正在计划之中,就这都人手不足了,哪里调得了一千过来。”
自洛新、伊昆高速通车运行后,这种由混凝土构筑的路面无惧风雨,沿线驿站、维护部门支撑下可实现日夜兼程的高效交通模式顿时引来各国兴趣。
朱樉在推出井济天下的时候便鼓动各国大修道路来赈济灾民,取得的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直到今年冬天雪灾之下,两条高速仍然畅通无阻的情景,却足实令各国震惊不已。
虽然仍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比起传统的泥土路,优势实在无与伦比,其包含的军事价值更令各国心动不已。
要知道往年冬天,各国的交通几乎为之断绝,到了夏季又因雨多泥泞而艰难无比,不要说调动军队、输送补给,连传递消息都非常费劲。
一旦能建成从国都通达国中各地的混凝土道路,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所带来的改变都可谓翻天覆地。
所以自雪融以来,各国均派出使者奔赴洛邑,开始了自己国内高速网络的布局,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得到周的大力支持。
普荆新上任的国相公叔痤也放下大国尊严,派出惠施商讨双方建立策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展开诸多合作交流的相关事宜。
原本的三大建筑队成了各国争抢的香饽饽,对外事流人员几乎已经占据了一半,连周地内部的建设也开始受到影响。
“外国的建设重要还是我们自己的建设重要?”周允看了一眼朱樉,立即顶了回去:“建设部应该先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哪有帮外人不帮自己人的道理。”
这话根本无法反驳,沟弃只好甩锅:“听到了吧,苏部正,你们也别什么都照单全收,我们可是有计划的。”
子贡已经出使大明朝了,作为主持国际交流与合作部的主要大员,苏岱一脸无辜向朱樉投以求助的眼神。
后者却把脸别开去了,只好认了下来:“知道了,照章办事么,今年的外援名额绝对不会超出的。”
周允自然知道朱樉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合作,哪敢深究,随即又向其他各部“开火”,要人、要物资、要技术支持。
看到周允这一作派,黎返竟然感觉有些陌生起来,这真的是自己相处了快两年那个恭谦温良、能力出众、善退能让的县佐么?怎么位置一变,就跟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更要命的是,戎蛮聚盟在周允的领导下,其发展势头必然会超过嵩县,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还是按原来的节奏,肯定会被远远的落下,甚至被逐渐边缘化,这绝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似乎……除了效仿之外,好像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黄昏时分,终于进入临时营地的樊子安无心坐下来休息,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便四处串门“刺探虚实”,因为这一个多月来的行程走下来,一切都似乎让他感觉到不够真实。
经过与苏利的数轮谈判之后,他同意了其提出的以冉求为巴国相并推动全方面向宗主国靠拢的系列改变条件,由此来换取周室的大力支持,为巴国赢取一线生机。
若以宗主国与封臣之间的权力义务来看,周室的要求其实并不过份,只不过是正常行使其宗主权而已。
况且冉求亦不会永远留在巴国,其任期只有五年,届满之后便会回到周地,将国相权力归还给巴国自主选择。
在洛邑呆了将近一个月,“天朝上国”的繁盛给樊子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虽然他也曾耳闻周室衰落不为诸侯尊重的种种传闻,可眼前看到的一切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整个周地民生富足、文化繁荣、技术先进,让他这个自幼接受严格贵族教育的巴国上大夫,也完全成了“乡巴佬”。
特别是在参观了义鹊要阙塞之后,更让他对周人拥有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防御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曾有一度,巴国上下亦是雄心勃勃,想要开创一番丰功伟业。可这些年不断被楚、蜀打击,已是雄心不复,只求能够保住现有的利益,维系存续便足够了。
天子赐相,这其实一种规格相当高的奖励。不要说国相了,当年巴国助周伐商,周武王封姬姓宗亲去做巴子国君,巴人亦以此为荣耀,并没有丝毫反对之意。
所谓巴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部族,而是由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五大部族组成的联合体,只不过因为巴氏所占的比例最大,故而被统称为巴人而已.
第1371章 联合科考队
多次被楚、蜀击败之后,曋氏、相氏、郑氏三族已日渐式微,仅巴氏和樊氏尚能勉力支撑。
冉求本就是周文王第十子的嫡系后裔,还是孔门十哲之一,不论身份还是才识,都是巴国求都求不到的存在。
现在得到樊氏的支持,相信巴蟒亦没有多少反对的可能,毕竟最后一道盐泉就在樊氏手中,所以樊子安才敢信心满满地接受周室开出的一揽子援助计划。
自雪融之后,樊子安便与冉求一道离开洛邑,踏入伏牛山,开始这一段艰难的旅程。除了他们这一路之外,朱樉还另外安排了两路人马,一路是出使大明朝的子贡。
在完成外事任务后由北进入苴国、蜀国;另一路则是当年陪方一志出蜀的家老和跌鼻等人,他们将在国府商队的掩饰下,经渼洲从水路而上,看看能不能联系上苌氏族人。
毫无疑问,樊子安这一路是最难走的,同时也是阵容最为“庞大”的:除樊子安及其十几名随从之外,随冉求而来的队伍亦有近百人。
接触过几次之后,樊子安对冉求非常满意,不论学识还是德行,他都有足够的资格出任巴国相,甚至还有点“屈才”了。可对于随行的这支队伍,樊子安却有点看不懂。
要从山路过去,自然不可能指望周室能够派出一支大军,毕竟这一路实在太过艰险,他来的时候随从亦有上百人,真正走出来的也就只有十多人而已。
虽然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可这支看起来不务正业的随行队伍,还是让樊子安很意外。
这一百人里面,除了十部佐之外,其他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前往巴国,而是朱樉借此机会派出的“联合科考队”。
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朱樉无力去与韩魏争夺平原和丘陵地带,只好把目光投向了这片人迹罕至,几乎游离于各国视线之外的大山了。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连绵的群山虽然不至于毫无价值,却也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除了控制其间的险关要隘,并没有多少人会投入精力予以开发。
要真正打开群山之中的宝藏,还得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
周地此时其实也没有能力征服群山,只能做出有限的开发而已,可发展空间就这么大点,也容不得朱樉挑肥捡瘦了。
正是这支集合了周地精华的联合科考队,让樊子安大惑不解,即使相处已经有一个月了,他仍然搞不明白朱樉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负责开路、选择并搭建临时营地及安保等相应工作的,是十二名从戎蛮聚盟挑出来的山林专家及八名周人。比起樊子安带的随从,这些人显然更加“专业”。
这或许是樊子安在周地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汇了。到底什么才是专业他还没有完全明白。
不过这些人的装备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什么望远镜、急救药包、指北针、温度计、怀表、压缩干粮、工具包……林林总总一大堆,每天出发前光整理起来就得花上十几分钟。
当初从巴国出发时,樊子安以为自己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可与这些人相比,简直就跟拿不出手来,特别是那些精巧实用的工具,连他这个巴国见闻最为广博之人亦闻所未闻。
时间单位也是樊子安新近才学会的,每天行走多久,休息多久居然全部进行量化,还以此算出每日的行进速度是多少。
他开始还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直到发觉每天总会在力气快要尽之时便抵达营地,才发觉其中之妙。
比起来的路上,这一次显然要轻松许多,最为明显的便是这么久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染上疫症,这可是他此前减员最主要的原因,为此不得不抛弃数十人任其自生自灭。
握了握手中散发着药香的杯子,樊子安不由一阵心安,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并不清楚,但水必烧开、食必洁净、居必温暖,再加上各种药汤,或许就是这一奇迹的来由吧。
“还有两天该到汉水了,我们应该准备回程了吧?”
“我建议在白羽城多呆几天,把那一带的地形再摸透一点。”
一听这声音,樊子安便营帐里是地形测绘组。这段时间他们游离于队伍两侧,利用望远镜及诸多测绘工具,将一路而来的山形地貌及水系分布详实地记录下来。
樊子安曾看过几张地图,却发现与他所见过的完全不同,什么等高线、坡度比、比例尺根本就没听说过,不过多看几次之后,他才发觉其精细程度简直堪称可怕。
哪里有坡,哪里有崖,哪里有溪、哪里有泉无不详细在录,甚至连是密林还是疏木都有所标注。拿着这样的一份地图,根本不用向导便可畅行无阻。
可惜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仅限于伏牛山区及周边,随队伍行至汉水边时便会踏上返程。
将所得成果带回洛邑进行整理分析,以进一步完善洛邑周边地理形势资料,否则樊子安还真想请他们到巴国帮忙绘制地图。
犹豫了一下,樊子安还是打消了念头,转而去了第二座营帐。帐内几人正围着一堆石头讨论着,见来的是老熟人,便继续此前的话题。
“砂金,早上过的那条沟绝对有丰富砂金储藏,建议作为回程的重点勘探对象。”
“这是中午那片山崖下面采集的,应该是虎眼石。”
这一组是专门负责勘探矿藏的,他们的行程则更不确定,时不时还会远离队伍,单独进行勘探,将可能拥有矿藏的地点一一记录,以待日后开发。
沿途已经让他们发现不少“可疑”之处,让樊子安同样心动不已,毕竟巴国目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盐泉,若能发现点大型矿藏,也不会如此受制于人了。
据说后续的援巴人员里面会有类似的人才,他也只好耐心等待了,盘桓了一会儿,实在听不懂他们那些专业词汇,只好继续走向第三座营帐。
一进帐内,便有一股草木之味扑面而来。这是一个生物研究小组,负责将一路而来所见的动物、植物资料绘制成图并辅以文字记录,时不时还制作出一些标本准备带回去.
第1372章 一头雾水
“今天又发现了多少新物种?”虽然有些不解,樊子安却知道这是他们最为欢迎兴奋的东西,所以每次总以此来接近双方的距离。
小组负责人礼貌式地回复道:“今天的标本比较多,就不专门招呼了,请上大夫见谅。”
“你们忙,我就不打扰了。”樊子安也是识趣之人,稍稍看了会热闹便告辞而去。
后面的他就更看不懂了,尽是些持有各种稀奇古怪仪器的小组,什么测量温度、记录日出日落时间、晚上不睡觉观察星相。
最离谱的是那个什么分析土壤和水中微生物群落的,说什么一滴水、一点土里居然有成千上万的生物,这不是扯么?
就像完成作业式地转完一圈后,樊子安照例是一头雾水,没有得到什么对他来说有意义的收获。
看不懂,实在看不懂。
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越是看不懂,樊子安心目中朱樉的形象亦愈发伟岸,更坚信自己是找对了人。
樊子安和冉求在大巴山中艰难跋涉之际,跌鼻正站在僰道后山顶上举目四望,一副欲哭无泪之状:他知道这次的任务不简单,却没想到会是这副模样。
以国府商队为掩护,他们一行很顺利地通过渼洲进入巴国控制范围,再利用樊子安的信物,又畅行无阻地从鱼腹登船溯江而上抵达僰道。
这一路可以说是无惊无险,异常顺利。派出方一志家仆入城联络之后,苌毅立即出城相迎,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跌鼻一行,可对苌氏复国之事,却始终没有松口。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