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其地其民,并不是属于某个诸侯国的。
蛮戎聚盟只是实力太弱了,除了依附别无选择,其后逐渐被同化而步入消亡亦是大多数部族的命运。自己要不要像对待北黎那样,把戎蛮也纳入周人这个大家庭中来呢?
凭心而论,自从让黎返按期参加高级事务会议后,嵩县的发展速度确实提高了一大截,但戒心并未被完全消除,离朱樉彻底化胡为华的目标仍然有一段距离。
这或许是自己对北黎太好了,缺乏足够的危机感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若是给他们增加个竞争对手,情况或许就会完全不同了。
再念及戎蛮所熟悉的那片广阔的山林,具备着极大的开发潜力,朱樉终于有些心动了:栾川目前除了一个勘探小组,还找不到多余的人手前去开发呢。
“这样,你们先带些粮食回去以解燃眉之急,其他事情我们慢慢再商量。”反正鱼都已经咬钩了,朱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里其实已经想了很多,但却不急着做出决定。
赫熊等人自是千恩万谢,在洛邑休息一日后,第二天一大早便随朱樉安排运送车队沿伊昆高速返回驻地了。
正当朱樉准备着手制订更为全面细致的计划时,时焦找上门来,提出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合作要求。
时焦所来,正是受洪辰仇之托,一来向朱樉讨教归化北黎的成功经验,二来则是希望双方在这一方面展开合作,解决大明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大明朝能够从一个给周天子养马的小部族,成长到今天的仅存的数强之一,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断兼并周边的戎狄小部落,由此来增加自己的人口。
其中最著名的便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便很是促进了一番“民族大融合”。
只不过按传统的方式,这些融入大明朝的戎狄,其实与戎蛮聚盟依附亚加达的模式差不多,保持着一定程度自治性,交纳粮赋,战争时期还可能响应征召参战。
在漫长的交流过程中,一些弱小的部族逐渐转化为秦人,再不视自己为外人。一些相对
.散迁徙到大明朝统治稳固的地区与秦人混居,亦不再享有任何特殊待遇,一律受秦法约束。
至于新征服的土地,地则以赏赐给秦人中积极纳粮或有军功者,以此来实现化为秦土的目标并激励民众守法立功.
第1361章 简直难以想像
不论是西戎手中打下的西海郡还是趁吴楚大战夺取的商於、汉中两地,洪辰仇都是采用这种办法,迅速将其纳入大明朝治理之下,今年本欲一战而定的义渠,亦是如此打算。
可由于义渠畏惧秦军而不敢应战,洪辰仇在反省自躬的时候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在他变法之初,大明朝人口尚不足两百万,数年休养下来虽然有所增加也是极为有限,可连续两场大胜下来,辟地千里的同时也从西戎和渼洲掠夺到了近五十万的人口。
而义渠也是个大部族联盟,总人口超过五十万,一旦成功将其吞下,秦人的比例将只能占到三分之二。用原来规则一加一减之后,关中腹心之地极有可能达到平分秋色的水平。
坚定拥护的功勋秦人在外,尚未归心的外人在内,这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新旧杂居的环境下,“新秦人”难免受到“老秦人”的轻视甚至欺凌,只是在严苛的秦法制约下不至于失控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新秦人迅速归心,绝非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的。
这还只是边角之地,若大明朝开始东出攻略,接邻的魏、韩、楚三国皆是人口众多,原来的方法将再无可持续性。
当真正认同自己秦人身份的民众比例越来越低,对国府心怀不满的民众却越来越多之时,大明朝的统治便岌岌可危了。
即使以洪辰仇之能,一时间也想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来,直到朱樉向各国提出井济天下的计划后,终于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各国之中,大明朝对此响应得最为积极,不仅大力配合打井队的行动。
还一口气提出了四条由即将完成的新都咸阳为起点的“秦直道”,通过这四条高速公路来加强国内的交通效率,由此增强国府对各地的控制力。
其实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便启动了通达天下的秦直道这项不逊于长城的宏伟工程,其目的也与洪辰仇此时大致相同。
一道条令若要花上经年累月的时间才能传达地方,其执行情况的反馈,国府的后续措施的下达等几度来回之下,花费的时间简直难以想像,要想实现精准控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拥有较大自治权的“封建”便成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这又与各国变法集权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旦洪辰仇规划的秦直道建成,即使是最遥远的西海郡,通过完善的驿站体系,从国都派出的信使也可以在短短数日之内到达,这无疑将大大改善大明朝的控制能力。
不过这也只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要从根本解决洪辰仇面临的难题,必须要实现高效快速的“化胡为秦”。
将新获得的人口切实增强大明朝的实力而非隐患、负累,真正达到“打下一地便增强一分”。
得到洪辰仇授权,时焦毫无保留地将大明朝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合盘托出,朱樉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自己为了北黎族那几千人不仅付出大量物资,还顶着“收容盗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就在昨天,拥有数万人口的戎蛮聚落主动表示投靠之际,他也不敢马上答应,还得小心翼翼准备斡旋,唯恐引来亚加达不满。
看看人家大明朝,随随便便便是几十万人,一出手就是比整周地还要大得多的新郡。
这真的就如李斯的仓鼠论所说“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
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待遇就有着天壤之别。
思前想后,朱樉却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时焦的提议。
消除族别差异,实现天下皆华,这本就是朱樉的理想之一。实现这一目标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
一种便是原本历史上那些殖民者采取的屠杀式的种族灭绝手段,一种则是温和得多的民族大融合,通过文化的力量渐进地消除种族差异,以实现所有人在价值观上的相对统一。
前者当然不是朱樉所愿意看到的,而他以北黎为试点的尝试,亦是以制度、文化统一为基础的手段。
只不过目前来看,成果还是有的,特别是那些通过劳务输出而进入到周地分工体系的北黎人,已经渐渐有了周人认同,不愿再接受原有的生活模式。
但要完全达到朱樉期待的那个目标,仍然有一段距离,至少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恐怕需要花费一代人的时间。
要帮助大明朝寻求尽快融合“异族”的途径,对朱樉来说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毕竟由一个大国来进行试点,远远比他目前所进行的试验要全面得多,所获得的经验成果更能进行广泛的推广。
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不管是大明朝还是其他的哪个国家,只要能够在天下皆华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他都是乐见其成的。
“承蒙大明朝及洪君器重。”朱樉语速极缓,边说边组织着自己的言辞,显然仍在思考之中:“周愿意全力协助化胡为秦的探索研究,且毫无保留,不过我有三个条件。
一者,双方必须公开透明,不得有所隐瞒;二则是研究所获的成果,周有权公之于众;其三,周亦有权与他国展开同样的合作,秦亦无权干涉。”
时焦几乎没怎么考虑,极为干脆地答道:“没问题,一切皆如樉子所愿。”
回复得太快,朱樉反而有些疑惑了:“焦兄不用回报国内定夺之后再回复吗?”
消息传递的速度太慢,真正能够一言而定的元首级会晤又不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这也是当前国际交流最让朱樉苦恼的地方。
往往一项小的协议,谈判花不了多少时间,但要最终签订下来并落地执行,却是耗时日久。
时焦笑道:“君上和洪君皆有言,樉子乃正人君子,以诚信为本,不屑于损人利己之事。只要对大明朝有利,佼皆可代为一言定之也。”.
第1362章 再一次加速
朱樉不禁为之动容。让他为之震动的倒不是秦君和洪辰仇对他的信任,而是大明朝这番转变之下,所获得的优势与各国顿时高下立判。
因为原本的历史记忆,他本就对大明朝怀有“成见”,现在大明朝的“开放”力度再一次增强,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在矩行天下的目标未能实现之前,任何一国独大对周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可各国的事务目前却不是朱樉有能力干涉的。
偶尔朱樉也会生出一种无力感,就像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搞起来的国际货币大会一样,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结果。
该踩进去的坑,不管你怎么提醒,还是得踩下去,只有摔疼了,似乎才会真正明白过来。
“如此,就让我们好好探讨一下该如何合作吧。”
一旦化胡为秦取得成果,无疑将令洪辰仇变法下的大明朝再一次加速。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给各国设立一个竞争对手,就像自己之前准备用戎蛮与北黎互相刺激那般,或许只有竞争,才会促进向前的速度越来越快。
似乎是赶着趟一般,与时焦深入交流并选派了一个先头小组赴秦了解真实情况后,把粮食运回去的赫熊又回来了,随同他一起来的居然还有一名自称来自巴国的使者。
从朱樉那里探到有意收留的口风之后,整个戎蛮聚盟无不为之欢腾,深怕夜长梦多,故而几个大的部族紧急商讨后,让赫熊全权代表聚盟前来交涉。
戎蛮聚盟如此急迫,这其中北黎族的示范效应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自从被赶出平原河谷,不得不寄身于绵延千里的伏牛山区求存之后,数百年来戎蛮聚盟的日子可以说过得相当艰苦。
诸如西戎、林胡等部族因为有着一定的纵深,还时不时有趁火打劫获得短暂荣光的机会,戎蛮聚落的身后只有无尽的穷山恶水。
整个部族一直处于衰退之中,即使没有诸侯国来兼并,他们也无法坚持多久,最终沦为更加零散的原始部落形态。
人口太少且无法集中起来,社会分工便只能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诸如冶炼、木器、制陶等基础技术便难以改进乃至传至承,文明的退化便势不可免。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并没能抵抗住亚加达的同化,在申不害掌权时期便完全融入成为韩人的一份子。而现在,他们却多出了一个选择的机会,一个看起来更加值得憧憬的可能。
一般来说,弱小的部族并入大族之后,很难受到公平的对待,大多都会遭遇歧视、盘剥甚至欺凌,戎蛮聚盟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这才拒绝了亚加达的数次招揽。
而这次接踵而来的旱灾和雪灾之下,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戎蛮聚盟终于被压垮了。大的部族或许还能勉强能扛得住,小部族则已没有能力维系自己的生存。
走出大山,在更先进的技术条件下求得生存,成为很多部落的唯一选择。
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难作出,亚加达如何对待他们的,早有切身体会;周又是如何对待北黎族的,也不难看到。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戎蛮聚盟很急迫。朱樉也很急,此前他已经让苏代去探了下韩晁的意思,大致摸清亚加达在这方面的态度。
出乎意料,亚加达居然不怎么介意,甚至还大有乐观其成的倾向:戎蛮那点人口对亚加达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若不是为了安定边疆地区,根本提不起半点兴趣来。
人口虽然是最宝贵的财富,可也是要分类别的。
像这种“生番”无疑是价值最低的,安置起来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物资成本,还得费时费力地进行教习开化,“回本”周期实在太过漫长。
在历史上,各大王朝对此的态度几乎都是一致的,只要不生事端,大多允许其自行管理。
当然,也有为图一劳永逸而将其整族灭绝的。真正有组织地进行“化胡为华”的情况,反而极为少见。
戎蛮的土地和民众对亚加达来说价值并不高,否则哪会留他们到今天。
现在有朱樉接手,解决了亚加达最关心的稳定问题,顺带还可以借此为筹码获取点实利,又有什么反对的必要呢?
相应的安置计划其实已经在制订中了,朱樉急的是,离开春也就一个月时间了,要将戎蛮聚盟安置到最理想的栾川一带,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首先就是交通问题。义鹊到嵩县的水陆交通都已经畅通无阻,可从嵩县到栾川还隔着超过五十周里的崇山峻岭。
既无法通过水路到达,亦没有一条现成的山路可走。要把大量的物资运过去,这已经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根本做不到。
其次则是人员配置。此前为了井济天下计划,朱樉几乎将能够抽出来的人手都抽走了,这使得原本就紧张人力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戎蛮可不比北黎,人口多出接近十倍,即使只为其配备必要的骨干人员,仍然是个不小的数字。
物资方面的压力反而是最小的,随着产业转移的展开,低端民用品皆可通过进口实现。
正在进行重整的洛邑制造业所拥有的产能不减反增,要供应戎蛮的基本需求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这些事急也是急不来的,所以朱樉直接让赫熊去找负责方案制订的织连,准备单独与这名自称蔓子安的巴国使者谈一谈。
与朱樉预想的有所不同,偏远的巴国在仪表上反而比他这个天官冢宰更符合周礼一些,冠服饰带皆于诸夏无异。
据蔓子安所说,他从入秋就开始出发,这一千多里的山路,足足花了他三个月的时间。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周天子能够代为调和巴楚两国之间的关系。
对于前半句,朱樉内心是存疑的,自从被郑果打败后,周天子早就没有调和各国关系的能力了。
蔓子安估计也只是撞撞运气,真正的目的地恐怕不是周,而是其他几个对楚有足够影响力的大国.
第1363章 国灭族亡之危
巴楚两国的争斗由来已久,自渼洲走出丹水开始向江汉平原扩张之时。
便撞上了已经将势力发展到汉水流域的巴国,数百年战争不断,多以巴国失败为主,不得不一步步退入大巴山中,转而向四川盆地发展。
渼洲对于仅有零碎河谷台地的大巴山区没有兴趣,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更有价值的江淮平原和中原争霸。
两国之间时打时停,再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一度巴国甚至依附于渼洲,承认其宗主国地位。
别看渼洲这几年连吃了几次大败仗,但对于巴国来说,仍然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当巴国逐渐与蜀国接壤并争斗起来的时候,这种两面受敌境况顿时令其有些吃不消了。
就在十年前,巴国陷入一场争位内乱之中,蜀国又趁机来攻,眼看就有国灭族亡之危。
大将军巴蔓子为了从渼洲借兵平乱拒敌,不惜许以鱼邑、巫邑等城给渼洲,终于得以平息纷乱。
可事后,巴蔓子却反悔了,不愿意割让许诺的几座城邑,宁愿自刎奉上自己的头颅求得渼洲谅解。楚王当时还是比较感动,以卿之礼安葬了巴蔓子的头颅,亦不再强求割地。
可感动也是有时限的,没过几年,深知巴国内部虚弱的渼洲便挥军西进,沿着夷水而上夺取了的盐水,从而占据巴国的品质最好的第一道盐泉。
其后渼洲接连遭遇五国联军讨伐和瓦剌国攻入郢都,但对巴国的攻势仍然没有停止。
就在沈竹亮南征湘沅流域的同时,又派出一支偏师攻占了巴国的黔中之地,将第二道盐泉据为己有。
巴国拥有的土地几乎都是山区,土地贫瘠不利耕作,全靠三大盐泉来支撑国内的经济,现在痛失其二,受到的打击就可想而知了。
可这还远不是尽头,一边是趁火打劫的蜀国不断进逼国都,另一边则是磨刀霍霍渼洲的准备进击巫邑最后一道盐泉,任何一方都已经不是现在的巴国所能抗衡,更何况是两面受敌。
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巴国就算不灭国,也只能退回到大巴山区成为戎蛮聚盟那样的角色。所以国君巴蟒只好派出上大夫樊子安穿山越岭,看看能不能找来外援化解这场灭国之危。
原本的历史上,樊子安确实找来了外援,可惜却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应邀而来的大明朝大军在灭了蜀、苴两国后,顺手也把巴国给灭了。
而现在,在戎蛮聚盟的引导下穿过大巴山、伏牛山的樊子安,阴差阳错地出现在了周地,又见识了从义鹊到洛邑这一路来的繁华盛景,难免便将第一个求助目标放在了周天子身上。
巴国虽然是个子爵国,但并没有像渼洲那样心存不满,在被赶出汉水流域之前,一直朝贡不绝,与周室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周室既然不像传言中那般衰落,或许只要天子一言,巴国就能获得一条生路了。
听樊子安将前前后后的缘由讲完,朱樉却有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那双满是渴望的眼睛。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