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58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他想起空梓说过“君子死,冠不免”,竟无视周围的敌人,收剑要把帽子戴整齐。

  敌人却不会在意他的衣冠是否整齐,趁机而上,将孔门中武力值最高的子录剁成了肉酱。

  听到这一消息,空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肉酱了。

  虽然子录经常让空梓恨不得他去死,可实际上他最信任的还是子录,甚至在弟子面前公开表示:若自己到了穷路末路,还有一人跟随的话,那就只能是子录了。

  梓恭臭着脸一声不吭。

  由于时空的变化,子录此时并没有死,在那场因果内乱发生之前,因得到空梓准备回曲阜养老的消息,他便辞官又回到了空梓身边。

  空梓想来周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不是钱袋子梓恭,而是子录。两个人甚至就这么撇下梓恭跑了,梓恭这心里得有多么委屈。

  见自己的弟子如此失礼,空梓不由有些尴尬,本想呵斥两句,可子录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看着他,显然已经准备好随时“回击”。

  朱樉这才想起自己才是主人,连忙招呼众人进入客栈,又让店家准备酒菜,就此宴请空梓三人。不宴请可不成,高鹤已经多次抱怨了,两边都有个不“懂事”的主啊。

  宾主坐定之后,空梓似乎并不太习惯周地流行的桌凳——这让传统的行礼方式变得有些不方便,甚至显得怪异。

  试了几个姿势都不满意后,他终于放弃了席间礼仪,可话却再不似门口那般友善:“樉子执周有三大弊政,若不根除,事业多舛矣。”

  居然有三个之多,朱樉闻言不由吓了一跳,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自己哪来的三大弊政,只好谦虚地道:“还请夫子指正。”

  坐着实在不利于发挥,空梓干脆站了起来,大手一挥:“子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你居然不训练民众打仗,是不是想抛弃他们?.

第791章 全年无休

  这话说得朱樉也坐不住了,印象中儒家好像不尚武啊?怎么一来就是这么一句杀气腾腾的话。

  不等朱樉申辩,空梓又道:“吾闻周之军备,仅五十而已,何矣哉?一流寇即可亡国,何以维护事业!何也!”

  五十,这还是因为城中越来越热闹之后,朱樉不久前才“扩军”的成果,周地的武装力量相当长时间里都只有二十人。

  若是让空梓知道了,恐怕会骂得更狠。

  被空梓一通批评,朱樉既不能像当初对苏氏兄弟那样,以“非不愿,实不能”的借口来搪塞,又不能将自己的万弩之国计划合盘托出,支支吾吾,竟不能答。

  反倒是子录见不过去了,粗着嗓子道:“老师你这几天不是一直在表扬人家么,怎么一见面就翻脸了?

  最烦你们这样绕来绕去了,前后不一,欲扬先顿,动不动就来个然,就不能好好说话么!”

  空梓并不理会子录,他的见识显然比苏氏兄弟要高多了,自然看得出朱樉此举背后的原因。

  见朱樉一副受教的样子,语重心长地道:“吾亦知,礼崩乐坏,天下不视周为共主,其不过寡民之小国耳,兴兵亦不过自取速亡耳。”

  明白人啊!朱樉正想说“理解万岁”,空梓的话匣子一打开可就没打算这么快关上。

  “然!君设士培所以教民维生之技,毋不可令习战之技乎?农夫之器具何其繁多矣,夫不为强弓劲弩利剑乎?

  民之闾坊坚固舒适,洛邑城墙何其破旧,贼寇亦可直趋而入,况乎列国之军乎?”

  连续三问,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你其他都还做得不错嘛,为什么不花点精力加强武备呢?

  空梓说得也算在理,朱樉只能点头称是,不敢反驳。

  他当然知道拥有强大的武力是强大自身必不可少的一环,可这可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这么点家底,好钢还不全都要用在“刀刃”上么。

  事实上,自他掌权以来,周地民众相比于之前更“苦”了:一年到头,时间几乎都被各种事情排满了。

  农夫们春季要忙着耕种,夏季又是各种田间管理,秋节大丰收就不用说了,好不容易捱到冬季可以放松一下窝窝冬,又是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大修建。

  工匠们也不得空闲,不要说什么双休节假八小时了,清晨出门黄昏回家已是常态。

  这九九七的福报简直不要太爽,有时甚至会加班到深夜,除了年底会有几天假,可以说是全年无休!

  这样高强度的生活计冉早就看不下去了,多次提醒朱樉要懂得一张一驰之道,不要“苦民太甚”。

  若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生活在不断向好,恐怕周人早就暴动了。

  朱樉也时不时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苛刻”,甚至常常心怀愧疚。

  直到此次彭城之行见识了亚加、U、普三国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才终于释然:只用了两年时间,周地民众的生活水准便已不逊于各大强国。

  一切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

  周地的根基虽然差,可举国努力所得的成果却没有被贵族阶层所攫取,绝大部分都回馈到了民众手里,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空梓哪料朱樉会想这么多,还道其在敷衍自己,语气又严厉了起来:“前有盗跖犯境凌辱先王,后有U普相王意欲问鼎,汝尤迟疑乎?当断则断矣!”

  他还不知道朱樉已经亲自去祝贺了U普称王,梓恭还来不及向他提这一茬呢,否则不知道会作何想。

  朱樉起身一揖,郑重承诺:“谨受教,唯励而行之,岂有他哉!”

  让周地有足够的实力捍卫自己的发展成果,正是他日夜不停赶回来要做的头等大事,这点已经不用空梓说了。

  “孺子可教矣。”空梓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数落:“周弊之二,农墨各行其事,各宣其言,恐有乱政之象,不可不察,不可不思,不可不约束之!”

  终于来了!

  朱樉一直担心空梓会有墨家、农家起纷争,这会让他左右为难、两头受气。他开始最担心的还是农墨不能容孔门,却没想到空梓却抢先发难了。

  空梓到底进行了实地察看,他倒不是为攻击而攻击,见朱樉脸色有些难看,语气又缓了下来:“吾知之,农为国本,匠实民用,皆周之柱石矣。可治国却非儿戏,必从于一!”

  朱樉也不好让空梓唱独角戏,谦逊而问:“敢问其详。”

  不管怎么样,先听听吧。

  空梓沉吟片刻才道:“夫为邦国……皆有所循之礼矣。礼一,便是上下畅通,大治可期待。数,便是废,乱之始矣。”

  朱樉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却并没有吱声。

  空梓这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要以一种上下皆遵循的规则来进行,这样才有兴盛之势。否则像现在这样,各国有各国的一套,天下就大乱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君欲革周礼,职权之内,并无不可。”顿了顿,空梓似乎也在组织自己的措辞:“然,旧之周礼既废,新之周礼何在?农行平等,墨奉贤同,为君之礼乎?”

  朱樉当然不会全盘采用农家和墨家的思想来治理周地,可要说他有什么系统的掌权思想,这未免就有点难为他了。不过他多少也明白,若无明晰的政治纲领,是不可能长久的。

  吃穿住行只能解一时之忧,并不能做为“新周礼”的核心所在。

  虽有集百家之精华的初步构想,可以他的能力,要将其提炼总结并行成一套系统完善的理论,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了。

  “礼不可,废矣。”空梓眼中闪烁着光芒,循循善诱:“然,礼,不可废。为政以德,治民以仁,王者之道,不可弃之。

  国行一礼,则法度可显,民教可行。农墨皆入极端,事业尚可,非治国之道。”

  道理好像没错,可朱樉怎么听着有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味道。虽尚未有罢黜农墨之意,却已直言只能以其做事事,绝对不能用来治国.

第792章 举盏而敬

  果然,这是要搞事情啊!

  朱樉当然不能“放任”下去,可空梓说的这些都是大道理,代表着某种程度的“政治正确”。难道治国不应该用统一的规则吗?难道仁治和德治不应该吗?

  这甚至也是朱樉一直在小心应对的事,鼓励农家和墨家为周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对于其政治主张,特别是有一些太过极端的思想,则谨慎使用。

  当然,时间尚短,再加上一直以来都忙得不可开交,很多问题尚未凸显出来。再加上朱樉也算调和得当,使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而儒家在后世的评述中虽然也是毁誉参半,可不得不说其在夏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没有其独到之处,哪能盛行数千年。

  可朱樉心里并不想非此即彼,小孩子才做选择呢,作为成年人,朱樉全都想要。

  “夫子明鉴。”朱樉也在组织着措辞,语速极慢:“晚辈认为,诸子各家皆有所长,并没有舍此就彼之心。若能令各家皆展所长,当可大放异彩!”

  “荒谬!”朱樉本以为自己说得很不错了,却没想到立即被空梓一顿批:“君当谨记,欲成事业,必须为一。学宫治学自然需百家争鸣,治国理政却必须上下一心,观念一致!”

  “又来了。”子录坐在旁边翻着白眼,丝毫不给自己的老师面子:“昨天你还在夸人家善用农墨之长可以称贤,今天就又变卦了。”

  空梓终于不能再无视了,指着子录的鼻子骂道:“野哉,由矣!”你这野性难驯的家伙,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

  子录扁了扁嘴,甚至故意冲着空梓做了个鬼脸。他早就被骂得皮厚了,一脸不以为然。

  朱樉正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恰好这个时候开始上菜了,总算可以趁机得到一丝缓冲。

  再加上店家因朱樉光临,每上一个菜便不免要介绍吹嘘一番,空梓竟也没有插话的机会。

  很快,桌子上便摆满了,朱樉连忙叫停。墨子此前的批评尤在耳边,他可不想再被拉去温习一遍节用之道。

  “薄酒一盏,且为夫子接风。”朱樉举杯而敬,空梓对这种大家围在一桌吃饭极为不适,不过脸色倒也缓和多了。

  子录一口喝完一盏,似乎嫌这样喝不过瘾,提起一个小酒坛,仰起脖子便咕咚咕咚喝下大半。

  抹着嘴道:“这样喝才痛快嘛。樉子宽心,老师很看得起你呢,说我们这些弟子拍马都赶不上。”

  虽然被空梓视为“已经登堂,尚未入室”,可对其施政治理的能力却极为赞赏:“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能够治理千乘之国的子录拍马也赶不上自己,这赞誉实在太高。

  朱樉正欲谦虚一下,子录挥了挥手,将酒坛放在桌上:“我先说好,别来那些虚头巴脑的啊!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只嫌他表扬得不够好,不够多,谦让过来谦让过去的,多麻烦。”

  朱樉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点头称是。

  子录又一口将坛中之酒饮尽,开启开了夸夸模式:“还真别说,我特别欣赏你为庶民建房这个事,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安居方能乐业,说得好!当浮一大白!”

  朱樉不敢再谦虚,什么也没说,举盏而敬。

  “你那个授士定爵也有意思。”子录偷偷瞄了一眼空梓,脸上浮出一丝得意的坏笑:“各国历来只有劳役一说,要修路了,征发劳役。

  要挖河了,征发劳役;要修房舍,也是征发劳役。就好像那些青壮什么都该会一样,你说可不可笑。”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干,这才是对的嘛!”

  子录犹嫌语言表达不够,将桌子拍得啪啪作响:“连铲个土、推个车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也难怪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这么多的建设。

  要是换到其他地方,征发十万劳役也干不成!”

  朱樉点头如小鸡啄米,越看子录越觉顺眼。

  “还有你的水力运用之妙,也是一绝!”子录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周地一个工匠能抵其他地方十个绰绰有余。还有那水车,竟能自行运转就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简直太神奇了。”

  “这都是鲁墨之功。”朱樉摆了摆手,稍稍凑近了一点。

  “这还只是初步的,还有很多构想来不及实施。不是我说大话,假以时日,周地的工匠生产效率可百倍于列国工匠,其质量更不可同日而语。”

  这才是知音啊,朱樉与子录越说越投机,二人推杯换盏,一桩桩一件件交流相互的看法,直接将空梓和梓恭晾在了一边。至于高鹤,人家正在“埋头奋战”,连半个字都懒得说。

  空梓授徒,辟德行、文学等四科,而子录便是政事科里面的其中一位优异者,数次为贵族管理封邑,倒是颇有实际经验,二人的交流也就毫无障碍了。

  空梓虽然时不时要嫌弃子录不懂什么叫仁,可对其政绩却是极为赞赏,其名声也极大,特别是其守信重诺更是远近皆知。

  在空梓担任鲁国大司寇时,一次一名叫射的贵族举族来投,指名要子录代表鲁国与他盟誓,其他人一概不信。

  除此之外,贫苦出身的子录也深具爱民之风,是出了名的“月光族”:一领到俸禄,基本上都用来买粮买布,然后送给生活困窘的民众以及儿时的亲邻。

  两个人都有为民之心,很多事情自然就能谈到一道了。而在这方面,朱樉显然做得更出色一点。

  子录只能救一时之急,却始终没办法让治下的民众得到真正的改善,眼见周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他当然对朱樉发出由衷的赞赏。

  酒逢知己千杯少,很快,二人的脚边就摆满了酒坛。

  不知是不是喝高了,子录略有些醉熏熏地道:“我告诉你啊,你别看老头子说话很冲,心软着呢。

  中听的,你就听着,不中听的,左耳进右耳出就得了。反正我就是这么干的,哈哈。”.

第793章 轻车熟路

  朱樉也喝了不少,再加上连续赶路,已是倦意上头:“瞧你说的,我对夫子,那是……”

  正说着呢,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哟,还喝上了,而且醉成这样!”

  “师兄!”朱樉一听是计冉,顿时酒醒了一半。

  刚要起身,右臂已被计冉抓住,顺手就把他背了起来:“还有大事等着你呢,你居然跑来跟些无关紧要的人喝酒。”

  言毕,就这么把朱樉背着向外走去,连招呼也没跟空梓师徒打一个。

  计冉刚进来的时候,高鹤只是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就继续往嘴里塞东西。

  见状微微一愣,知道是吃不下去了,而且肚子倒也填得差不多了,起身叫了一句:“挂樉子帐上啊!”一溜烟就跟了上去。

  这轻车熟路的!

  被计冉如此无视,空梓脸色有些难看,望着门口呆了半晌才道:“君臣不明,上下不分,此为周政之弊三矣!”

  没了外人,梓恭也忍不住了:“老师啊老师,交浅言深、疏不间亲、无功而恃,实为大忌矣。前面我不是一再提醒,一步一步来,您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子录笑道:“老头子这是急啊!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哈哈,平时光教训我,您老人家也有这一天嘛。”

  两个弟子都提出劝谏,空梓却丝毫没有采纳的意思:“你们懂什么,若不在起始萌发之际定纲旨要,难道要等到大害形成后再后悔吗?迟矣!

  不行,这事我必须管。茨,这两天你看紧点,一有机会就让我再会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