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12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对经济规律的把握比起管仲、白圭等人自然丝毫不让。

  周地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硬通货:“金”、盐。

  计冉并没有点石成金的神通,幸好朱樉也不是个按规矩出牌的人,他之前本能下所做的一切,正好成为计冉可以凭恃的资本,可以筹谋在引起各国关注前进行相应准备。

  当然,周地这一年多来动静这么大,要说各国一无所觉那是不可能的,可目前各国的精力主要都放在了普U及周边强邻的身上。

  对于还没有能力威胁到自己且地位特殊的周王室自然就选择性地无视了。

  正是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异和朱樉的别出心裁,让一向只钟情于山水的计冉有了兴趣,决定投身俗世“玩一玩”。

  此时的政务中心三楼人头攒动,包括吕布威在内的百余商人齐聚一堂。

  在朱樉原来的设计里,底楼为政务大厅,二楼才是会议中心,三楼则是各个会、所、院首席偶尔碰头的办公场地。

  在他的心里,不论是那些职同下大夫的会长还是研究院所的负责人并不是他的“内阁”成员,与他这个天官冢宰更非单纯的上下级关系。

  反而类似于要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合作伙伴,而他不过是负责沟通联络和后勤保障的调配员而已。

  因此,政务中心的结构非常简洁,除了政务中心外再无多余的部门,更没有各国开府掌权大臣那样的大场面,书珂为首的算士团队才是其核心所在。

  之前为了方便他在养伤之际实时掌控并指挥洛邑城的兴建事宜,二楼已经成为了布置独特的指挥中心和朱樉暂时的居所。

  为了召开这次会议,朱樉只得将三楼综合利用,数十张办公桌靠着墙壁四散分布,中间则用一条条长凳摆成圆拱形,供参会者入坐。

  商人们往日也曾与各国官府打过交道,一些人甚至本身就是贵族官员的家臣,但这样的会见方式却还是首次。

  圆拱形的座次与常见那种分左分右两列而坐相比,能够容纳的人数当然大大提高,同时也拉近了与会者之间的距离。拱型正中的首脑上只坐了三人,分别是朱樉、计冉、书珂。

  看到眼前济济一堂的盛况,朱樉不由想起之前与商人在家里的那次会晤,与自己努力想要向商人们兜售而不得的窘况。

  那件事让朱樉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其后绝大多数与商人打交道的事都交给了书珂,这实在是有悖于朱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这个问题到现在总算解决了。

  朱樉今天出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计冉撑场,简单说了几句后便将主持会议的权力交给了计冉,自己则坐在那里畅想后续计划的铺排。

  计冉果然如他所说,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言辞极为简短,一句客套的话也没有,开口便抛出了专卖权。

  在此之前,商人们想要从国府商城买到货物一般只能预定,国府商城在开市日结束盘点之后再将剩余的货物根据商人的预定顺序进行供应,数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遇上搬迁日或诃萳、巩地的人也涌入的时候,国府商城甚至一个月里都没有剩余的货物,一些特别紧俏的货物预定上半年也不一定能够如愿。

  一些脑筋灵活的商人便把主意打到了周人身上,转而挨家挨户以高价收购他们需要的货物。

  如此一来,市场秩序便被打乱了,虽然大多数周人并不屑于赚取其中的差额。

  毕竟现在大家“不差钱”了,可仍有少数人在商人不断提高的收购价格面前沦陷了,成为周地的“倒爷”,专门从国府商城里一件一件地买货物转手加价卖给商人.

第669章 赚取微利

  这种现象刚刚初露苗头,可带来的影响却正在发酵,眼见订单无望,商人们不仅把目光转向周人,更千方百计想要收买国府雇员,寻求获取足够货物的捷径。

  这样的变化哪里逃得出计冉的眼睛,所以他主管商业的第一个政策便是坚决维护国府的垄断地位。

  商人们对专卖权并不陌生,接过政务中心的人发来的宣传册后,识字的认真看了起来,不识字的则纷纷发问:“是只能一家专卖还是多家?”

  “如何才能得到专卖权?”“没有专卖权就不能贩售?”

  随着管仲在U国实行盐铁专卖,各国也有样学样地有所跟进,特别是最近才变法的韩、大明两国,更是把大多数物品纳入专卖的范畴。

  不过能够获得专卖权的一般背后都站着显赫的贵族,而此次参会的诸多小商人们根本无缘分到一杯羹,只能捡些漏缺或忍受层层盘剥,赚取微利。

  专卖权对平民商人来说无疑是噩梦一般的存在,所以一听到周地也要搞专卖权,心里不由有些惶然。

  解释的任务则落在了书珂身上,不过他也只是照本宣科:“所谓专卖权便是一种货物,只供给指定的人,至于指定的人要专卖还是分销,国府就不过问了。

  获得专卖权的人只要发现其他人从别的途径获得专卖货物,上报国府之后,由国府负责追查并补偿损失。至于如何获得专卖权,稍后将会进行竞标。”

  “以周地目前的产量,设立专卖权有必要吗?”合上册子,白氏商铺的执事有些不以为然:“文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想必不会不知道其中奥妙吧。”

  作为道家七子之一,计冉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游山玩水,却也不妨碍他被其他六子捎上成为名人,朱樉的任命一下,有渠道的人便暗地里打听其背景,很快便得知其来龙去脉。

  计冉淡淡一笑,吐出四个字:“足量供应。”

  这下子不仅小商贩,连几个大商社的执事也为之动容。

  周地的产品质量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说朱樉采用了标准化、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单是墨家和鲁颁这两块金字招牌,在这个时代就是精品的强力保障。

  如果能够在量上有所保证,其中蕴含的利润空间是难以想像的。

  “朱樉,此言当真?”周地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区区几百个工匠放在大国根本不值一提,稍稍理智一点的人都不会相信计冉所说的足量供应,是以纷纷向朱樉求证。

  毕竟这一年多来,朱樉言出必行,信誉日渐增涨。

  朱樉正想得入神,根本没听到众人的话,只觉脚下传来一阵痛楚,立即想起之前计冉的交待,连忙点头:“对对对,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听到朱樉的保证,商人们的表情变得有些丰富了,鉴于周地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商人对周地的货物兴趣并不浓。

  倒不是这些货物不易贩售,事实上少量流出的周地货物不论是农具、工具还是家具,甚至渐渐成为周地招牌的精细面粉、米粉,在外都是广受欢迎的,利润也极为可观。

  只不过限于数量,并不能使商人们获得多大的收益,几个大型商社更不屑于出现在长长的预定名单中,只是因为税收和租金因素将周地作为临时周转的货栈。

  洛邑毕竟居于天下之中,朱樉一改前弊之后,自然成为商贸流通的理想节点。

  听到朱樉的话,书珂为之一愣,对周地的各项数据除了朱樉外,只怕他就是最为了解的人了,他自然知道这不仅不是“绝对没问题”,反而有着大问题,甚至根本不可能。

  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好直接推翻朱樉的保证,只能一脸无奈的看向朱樉。

  对上书珂的眼睛,朱樉略有些疑惑:“怎么,我说错话了吗?”

  不待书珂回应,计冉的声音传来:“干得好,没你什么事了,继续想你的事去。”

  商人们对专卖权的兴趣浓了起来,不过各大商社的执事却对册子后面的附带条款产生了疑问:“获得专卖权还需要代为收集各销售地的信息

  ?这怎么可能,这不是让我们充当你们的细作吗?被抓住可是要杀头的!”

  在当时,用商人充当自己的耳目打探他国情报其实极为普遍,毕竟大部分商人都有着贵族背景,自然要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这一情况各国也都心知肚明。

  甚至当时对商人传递情报的行为大为赞赏,称之为“义报”“义商”,商人弦高甚至就是因为其及时传递消息并计骗大明军让葡里牙逃脱一场危机而留名史册的。

  商人兼职细作虽然是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却并不表示其可以光明正大的摆在前台。

  一旦被揭穿身份,各国都有着严厉的处罚,因此而身首异处的也不在少数。

  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义商,这样的行为往往都极为隐秘,像周地这样直接摆在明面上,实在有些难以想像。

  一听到还有这样的要求,本来就肩负着为自己国家收集消息任务的大商社就不说了,小商贩们也议论纷纷。

  小商贩中当然也不乏义商的存在,只不过他们本就是为了生计奔走列国行商,母国的概念早已淡化,凡事自然以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为优先考量。

  要让他们干这么危险的事情,足以心生退缩之意。

  似乎早就料到这样的情况,书珂不能担此重任,计冉只好亲自上阵:“我要收集的消息不会令你们陷入危险。

  家长里短、物价天气、山水风光,你们只管把大街上都可谈论的消息收集起来就行了。”

  这样的消息也有收集的必要?

  众人闻言不由呆住了。

  且不说精于此道的各大商社,就连小商贩们也没听说过有人专门收集这类消息的事,物价倒不必说了,行商之人都明白其中的价值。

  低买高卖本就是他们利润主要的来源,可其他的有什么用?

  “没有特别要求。”计冉继续解释道:“只要你们把销售货物沿途看到的、听到的回来讲一讲就行,我不需要各国官员、军队之类的任何敏感消息,你们大可放心。”.

第670章 以物易物

  疑虑一打消,会场的气氛就热烈起来,大多数人都向计冉和书珂打听国府准备把哪些货物例入专卖之列。

  到底出自名家商社,白氏商铺的执事又一次提出了关键问题:“如何交易?”

  用什么来购买国府商城的货物,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可这恰恰是这个时代最麻烦的问题。

  各国都有一套自己的货币体系,而且互不相融,所以在这个时代的贸易中,硬通货成为无可替代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钱”这个中间物并没有出现,更多的还是以物易物。

  铜和盐无疑是周地最紧缺的物资,但同时也是各国管制最严的,之前的交易量较小还没什么。

  如果朱樉真的能保障足量供应,其交易额将会达到一个极大的数的字,不要说小商贩,他们这些大商社也要大费周章。

  别看朱樉之前通过卖纸和望远镜从各国获得了不少金饼,但那毕竟是短期和相对少量的。

  交易的对象也只是贵族,平民却很少拥有金饼,大多为各种制钱、布币,这些都是不能自由兑换成盐金这类硬通货的。

  特别是这些大商社,他们的交易量极大,可纯粹以盐金来完成交易的并不多,大多还是以货易货,利用各地产出和需求差异赚取利润。

  所以从他们的角度看来,周地有他们需要的货,可他们能向周地贩卖的却无法相称。

  朱樉种种措施本就以改善民生为先,民众日常所需只要周地能生产的,几乎都有了专门的工坊,虽然还不能完全自给自足,可对外需求并不大,更无法支撑起更大的贸易水平。

  对于这名执事的眼光计冉也颇感意外,连连看了他几眼之后才道:“他国钱币我们自然不收,我们需要而你们又能弄到的也并不少。

  金盐就不用说了,铁锭、木材……我一共列出七十多种名目,稍后俱可领取详细清单。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用来交易,不限数量。”

  周地确实不需要多少货物,但各种原材料却非常缺乏,计冉自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订出的名目多以周地能进行加工的原材料为主,连周地本身能提供的原材料也囊括在内。

  朱樉一直心不在焉,直到计冉念出长串名单时才听到了一点,捅了捅计冉准备提醒他一下,有的东西周地自己足够供应,后者理都不理,被捅得烦了甚至又跺了朱樉一脚。

  跺脚本是两人之前的暗号,要让朱樉表示肯定态度,如此,朱樉只得放弃,继续思索后续计划,任由计冉去折腾。

  由于这份清单中有大量“非管制”物品,各大商社总算认可了。

  至于小商贩们,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认识,毕竟以他们之前的规模,还远不需为这类问题发愁。

  现在最令他们忧心的是,大商社们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他们这些人只怕无法在专卖权的争夺中占有一丝优势。

  这是很明显的,且不说有着国家背景的白氏商社,就算那几家亚加达贵族的商社也远不是他们可以相比的,其雄厚的资本和稳定的销售网点足以让其轻松赢得这场竞争。

  果然,计冉授予专卖权并不是以出资高低为标准,而是看中其销售的能力,几种周地最受欢迎的商品专卖权纷纷落入几大商社手中,其他商贩只捡到一些残羹剩饭,无不怨声连连。

  不过计冉的招数并不仅止于此,把周地现有产出的专卖权敲定之后,他又抛出了“定制专卖权”。

  在书珂的讲解之下,众人很快就明白了所谓的定制专卖权是怎么回事:由商人指定货物要求,国府将商人的设计方案交给工坊。

  如果工坊能够制造,商人就可以下订单并自然获得该货物的专卖权。

  当然,要是商人对货物的设计太过异想天开,国府也有权拒绝。

  在众人还有些发懵的时候,吕布威有些坐不住了,频频向朱樉目视,后者却眼神迷离,显然心思没有放在会场上。

  书珂的讲解还未开始,他便已经想到所谓的“定制专卖权”正是自己之前与朱樉的协议类似。

  只不过他的待遇要高得多,可以随时和几个首席工匠探讨设计方案,偶尔连朱樉也会出些主意,解决一些高式子和泰杉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对于专卖权吕布威并不在意,今天本来就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来参会的。

  “只居奇货”是他的人生信条,对于那些大宗商品他根本不感兴趣,以极少的数量获得极大的利润才是他所追求的。

  可计冉这么一搞,却让他感觉危机重重:奇货将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专权。

  今天参会的或许还没有谁能在这方面胜过他,但经常混迹于各个工坊的经历却让他明白,周地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仍有很大的空间。

现在只有一百多个竞争者,不久之后说不定就有会成千上万的商人涌入洛邑,在定制专卖权的熏陶下,商人们必然会转变思维。

  其中心思巧妙不下于他的也不会在少数,因现在这份特权带来的巨大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见朱樉根本不回应他的暗示,吕布威也着急了,只好转向计冉问:“我也在此列吗?”话一出口,他就开始后悔了,自己实在不该当着众人谈及这个话题。

  果然,随着计冉点头表示肯定,整个会场一片哗然。

  最初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定制专卖权并没有多少概念,心思活络点的也不过认为可以增加一些周地目前没有生产的东西,可吕布威这一发问,众人顿时醒悟过来。

  与其他商人有钱难以买到货物不同,吕布威这段时间可算混得风生水起,身上的穿戴越来越奢樉,日常用度也越来越阔绰,还时常出现在天子和两个周公举办的宴会上。

  时间一久,商人们谁不知道吕布威总会有无数新奇的玩意儿卖给两个周公及其下大小贵族,随便一样以周地新币计算都价值十万、百万以上,其获利之丰早就令一众商人眼热无比.

第671章 形同虚设

  现在得到吕布威的启发,众人才明白这个定制专卖权所蕴含的价值,其中可不仅仅包括周地目前没有生产的,同样包括整个天下都没有生产的东西。

  小商贩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奔波劳累,挣得还未必有吕布威卖出一样东西所获的利润多,现在一知道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商人,谁不心潮澎湃。

  见众人明白了定制专卖权的份量后,书珂在计冉的示意下抛出了第三项举措:计冉版的商人定士授爵规则。

  周地虽然也有商人,可数量实在太少,在朱樉“榨干”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也实在无法抽出人手组成自己的商队,所以原来的商士设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计冉向朱樉讨了执掌商务的差事后,并没有废除原来的商士条例,而是重新制新定了一套专门针对“外商”的新规则。

  这套规则并不根据你的商业能力来“定士”,而是以之前的附带条件为准,也就是为周地收集信息。

  当然,这些信息类别大多数看起来都是无用的,而且都是易于收集到又不会被各国当作细作治罪的。

  计冉的规则里甚至不追求消息的真实性,唯一的准则便是稳定、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