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说到底就是一个意思:缺钱。
国府的各项物资已经盘点完毕,亲身参与其中的他们自然知道现在周室的家底有多少。
初为官员的兴奋过后,人人都要回归到现实中来,所以一听朱樉把税减了这么多,无不为国府日后的运转和个人生活担忧。
对于这四个打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朱樉自然不会亏待,也理解他们的抱怨,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吃住一起,一切开销都是在朱樉的私房钱里支出的。
但这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他不介意,四人恐怕也不愿意。对于四人的担忧,他自然一清二楚,也因这些事的启发,让朱樉陷入了思考之中。
完成自己安排的任务是他们身为官员的义务,获得更好的生活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权利,自己当然不能凭着交情让他们履行义务却不能要求丝毫的权利。
方一志的话犹在耳边,确实有其无可辩驳的道理。
现在的周地可以用百废待举来形容,一切都处于短缺状态:缺钱,缺物资、缺人才,这绝不是一两道政令可以解决的。
他不仅要为自己身边的这些亲友负责,更要为所有周人考虑。
改善民生,让周地民众不再为生活忧愁这个重任已经沉甸甸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可到底该如何做他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案。
一般来说,只要轻徭薄赋,让人民休养生息,民生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这往往也是历史上很多朝代更替后采用的手段,效果自然也有了多次证实。
可其缺点也是极为明显的:慢,非常慢,往往需要几代人数十年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效。
可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且不说那高达十万金的巨债需要逐步偿还,他又如何心甘情愿将这么长的时间耗在这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岗位上呢?
一下子成为人臣之极,手握从来都不敢想的巨大权力,但这却并不是他想要的。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轻,朱樉对权力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仍处于好奇心浓烈的时期。在这个特异的时空,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人物等着他自己去结识呢。
世界这么大,而且如此精彩,他心底里最想的,还是去看一看。天官家宰什么的,吸引力还真是远远排不上号。
再说天下纷争越来越剧烈,就算唐昧三十年天下一统的预言是假的,留给周地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这让他更迫切的想要尽快达成这个“项目”,以便展开下一段自己盼望的旅程。
可这种事也急不来,管仲、李悝这样的能臣也要花十年才能让本就有着雄厚家底的国家成为霸主,于芫更明言坚持变法二十年才能有小成。
自己这个政坛新手,又如何用更短的时间令这濒临崩溃的周地富强起来。
开端不能借鉴那些世所共知的成功经验,过程甚至也无法借鉴,要想达成自己又快又好的目标,只怕得重新找出一条新的路子。
左右为难之下,朱樉只好去找老聃解惑。
现在的老聃完全清闲下来了,重新完善王室藏书的任务他已经完全交给了朱樉,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只是悠闲地呆在家里。
对于朱樉提出出任顾问一职,他倒没有拒绝,不过只要没有明确要求,他也难得露面。
老聃无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听到朱樉一桩桩一件件地将眼前的难处讲了出来,间或夹杂一些初步的想法,他既没有丝毫不耐烦,也没有出言打断。
眼看自己想说的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老聃仍然没有任何表示,朱樉只好主动问道:“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你说什么?”老聃似乎神游天外,刚被朱樉惊回。
“我该怎么办?”朱樉暗自腹诽,只好重复自己的问题。
这下老聃反而一脸意外:“你不是已经在办了吗,很不错啊。”
“可下一步……”能得到老聃的赞许可不容易,不过朱樉却高兴不起来,怅然道:“我也知道慢慢来都可解决,可实在太慢我又难以忍受。”
“你最擅长什么?”老聃不答反问。
“解决问题?”朱樉试探着回答,心里却并没有多少底气。
老聃摇了摇头,道:“再想想,随心而为,做你最擅长的。”言毕又进入了神游天外的状态。
最擅长的……朱樉呆坐良久,心里生出一丝明悟,腾然而起,眼中的忧虑终于散尽。
院中又静了下来,老聃仰首望天,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喃喃低吟:“要变天了。”.
第577章 一个空架子
秋收即将结束,朱樉终于组建好了自己完整的“草台班子”,在洛邑城中召开了第二次执政会议。
出于对天子在托国一事上的出尔反尔以及无法认同朱樉出任冢宰,两位周公不仅明晰了债务,还收回了自己家臣的支持。
因为发不起俸禄,本来周王室就是官少吏多的情况,能不设官的就不设,而一些必不可少的官员几乎都来至于卿大夫们和两位周公的家臣,比如方一志就是天子卿士刘氏的家臣。
本来使用臣下臣是周礼的忌讳,有违封建的本意,但周王室也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别的不说,这些人的俸禄可是由其家主承担,不用周王室花一分一毫。
正因为如此,当刘、单二氏离国,两位周公收回支持之后,官员结构几乎为之崩塌,除了极少数像方一志这样忠于周室,宁愿放弃家臣地位而拒绝家主召唤的,其他人都纷纷离去。
于是留给朱樉这个新上任的天官冢宰的,完全就是一个空架子了。
大夫一级的,唯有方一志和太史侗两人;平时只管着五十禁军的清,一下子成为三个并列军阶最高的人之一。至于其他的中下级官员,连一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若不是周王室平时真没什么政务可做,只怕早就乱套了。
既然原本的官员大都没都有了,朱樉只能在原本互助会社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执政班底。
“协会制”最初只是他的临时之举,这段时间他也考虑过要不要采用那些历史上出现过的制度,甚至借鉴地球新中国的官员架构。
可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随心而为,何必却在意虚名,他最擅长的还是有别于这个时代的分工协作意识。如此,一个有别于天下各国,与周礼更全然不同的周室新体系便出现了。
政务堂里,闻讯要来旁听姬研高坐殿上。朱樉的几案位于阶下正中,左边紧挨着的是“政务顾问”老聃和负责记录的太史侗。
所有人里面,也唯有他的职务未做变动;右边是政务顾问兼天时司祝方一志和政务顾问许星。
由于深知历法的重要性,朱樉不得不打破自己最初让三位老师都只担任顾问一职的预想,让方一志兼管历法和祭祀方面的事务。
左右分列的就是“项目组”的各部负责人了。
左边分别是安保处处长:清;石匠协会会长:高式子;木匠协会会长:泰杉;印刷协会会长:刻;造纸协会会长:林;纺织协会会长:连。
右边则是农业协会会长:陈相;畜牧协会会长:槽;农资协会会长:陈鑫;水利建设协会会长:南;漆雕协会会长:漆绘。
一边听着朱樉向姬研介绍各人的职务一边记录国史的太史侗,眉头都快皱出水来了,连连长声叹息。
原本他还是对朱樉有所期待的,毕竟求贤令都求不来一人愿意帮助周室,朱樉至少还敢于挑起这副担子,不可能是个无能之辈。
可是以他的阅历,古往今来,何曾见过这样的官员架构。
这架构怪异倒还罢了,毕竟现在列国都在变法,法度变化已不以为奇,但朱樉这完全是任人唯亲啊。
三个顾问都是他的老师,其他官员全是他的知交好友,连他十六岁的亲弟弟也赫然在列。
里面唯一关系和他较远的南,也是在负责管理四个水坝中脱颖而出同村村民,绝对是朱樉的死忠拥戴者,甚至还要胜过其他人。
结构怪异,任人唯亲,没有章法,政令乱出……太史侗几乎已经绝望,难道我堂堂大周真的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吗?
旁观姬研自然不知道太史侗心中的哀叹,倒是兴致盎然。
与他熟悉的周礼官制相比,朱樉这套确实显得简单了一点,什么顾问、会长的名堂足实怪异,不过从名字上来看倒是一目了然。
他也当过监国,亲过政,自然也是知道周室目前的官吏情况,表面的架子清晰宏大,其实里面一团乱麻。
有官无事,有事无官,管理交叉纵横,令出多门,若不是两位周公和刘、单二氏尽数抽走家臣,连他也不知道周王室竟然只剩下这点官员了。
虽然心中对朱樉这个只有十五人的官员班底有着诸多疑惑,不过由于和朱樉之前有过约定,只要供应不断,天子便不干涉政务,让朱樉可以放手施为。
所以他倒也没有多言,听过朱樉对众人的介绍之后,便安静地当起了自己的旁观者。
朱樉转身背对着姬研,清了清嗓子,郑重说道:“我宣布:兴周项目各小组负责人第一次全员碰头会现在开始!”
太史侗停住了笔,茫然不知道该如何记录;许星和方一志也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倒是老聃表情平静无波,似乎仍在神游天外。
下面的十一个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后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朱樉;只有姬研坐在那里左扭扭右扭扭,眼神中显出一丝兴奋,因为他听到了其中的两个字:兴周。
朱樉尴尬的咳嗽了两下,他顶多也就在学校参与过别人组织的活动,真正的实践经验,还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
被老聃解开心结后,他这几天一直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第一次组织开展一个项目,完全不自觉的说出了那样的话语,直到看到大家的表情这才回过神来。
说起来,不知道有多少次午夜梦回,让他觉得现在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他高考超常发挥,成功考上心仪的学校。
然后顺利毕业进入梦想中的共和国科研机构,为华夏的复兴默默耕耘。
可惜不管他怎么掐自己,却没办法从这个梦里醒过来,只能不断告诫自己,正视现实,勇敢地去面对。
“错了错了,第一次御前政事会议现在开始。”朱樉大声纠正,绷着脸强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请各项目组上交自己的年度计划,什么是年度计划你不懂?
前面我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嘛,摸清家底,然后看这一年自己能干些什么事情,需要国府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现在明白了吗?”.
第578章 推广饮水系统
下面坐着的十一个人都摇头以对,天子亲临的御前会议倒是令人有些兴奋,可朱樉这个会议风格就让人云里雾里了。
在众人的印象里,所谓的政事会,难道不是天子或冢宰给自己分配任务,再由自己下去完成吗?
无奈之下,朱樉只得耐着性子循循善诱,培养他们适应自己所熟悉的“政事会”。
“泰杉,今年你们木匠协会想要做些什么?”
泰杉的热情最高,主持村里秋收事务时就不时发表自己意见,已经多次向朱樉要人要钱要待遇了,要提前把自己的木匠协会建起来,朱樉便把他当成自己的“破冰”之首。
上面坐着的姬研让泰杉一改往日的洒脱,显得有些扭扭捏捏的,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道:“我希望你能给我二十个木匠,一百个学徒,三台锯木机。
我准备把邻近几个村子的木门、木窗全换了,木板粮仓缺口很大,大中小三个规格至少得做两百个。
嗯,犁、耙、桶等日常器具也缺,不过这些制作简单,只要高式子那里能够提供足够的犁头,几个村子的缺口我都能补上。”
“喏,就像泰杉这样,大家懂了吗?”朱樉先狠狠地表扬了一番泰杉,在众人似懂非懂的目光中说道:“你的要求太低了!
首先你要记住,你现在负责的不是几个村子,是周地三十四城四的数万民众。
我负责给你挑选一百木匠,八百学徒,其他先不管,先拼命给我制作犁、耙、锄、筛等农具,每种的目标至少五千。”
“一年各做五千,嗯,倒是没问题。”泰杉听到朱樉给自己这么多人,简直高兴坏了。
即使是他的师父公输班,算上一众徒弟和渼洲工匠,手里下也不过只有两三百人,而他一下子就有了九百人,总算让他有了当官的感觉。
“一年?我说的这是一个月!”
朱樉立即打碎了泰杉的遐想,不容商量地说道:“我之前不是跟你提过么,把工匠和学徒分组,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步骤。
这样子很快就可以成为熟练工匠,一天两百个木犁,一个月能做六千件。”
泰杉嚅嗫着道:“说得倒是容易,各五千件,一个月怎么做得完。”
朱樉叹了口气,耐着心子开导:“锯木机除了锯木板,还可以做木棍、木方、木条,四个水坝,一个用来给大家舂米磨粉,一个给炼铁坊。
剩下的两个都专门供你使用,白天锯木,晚上蓄水,只要人手调派好,完全能够做得完。
再说夏天水量大的时候,几个水坝多出来的水力不是全部给你用来锯木头了?木料堆了这么多,至少够你一半所需。”
泰杉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我试试看吧。”
虽然是个出色的工匠,但泰杉对于数字的感觉却比较模糊,几十上百的数字倒还没什么,朱樉这一来就是五千,已经让他有些晕晕呼呼了。
有了泰杉的例子,众人都有些跃跃欲试,只不过朱樉给的数字太惊人,让他们都有些畏惧。
沉寂了一会儿,高式子才开口道:“我需要三百人开采铁矿,五百人开采石炭,两百人烧制石灰,两百人制陶,再要三十名铁匠和一百名学徒。
入冬之前,请朱樉征发劳力,我想为各村建火炕,疏通水渠,平整道路,修缮房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村子里的饮水系统也该进行推广。”
由于人手不足,高式子主持的石匠协会的管辖范围便被朱樉不断扩大。
不仅仅是石制用品,冶炼、制陶、采煤、烧制石灰甚至修路筑桥等事务都由高式子负责,连水渠修建也往往需要他进行技术指导。
虽然多才多艺,可面对的毕竟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只是前期的摸清情况就令高式子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时候甚至顾不上之前不让朱樉离开视线的约定了,只是每天夜里都住在朱樉家里而已。
不愧是墨子高徒,短时间内便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高式子的计划让朱樉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想了想,他补充道:“人手的问题由我来解决,给你一千五百人自行分配。
另外我建议你,先修整水坝、铁矿、煤矿、石灰岩和陶土坑之间的道路,先简单点,能供一辆车通行,每隔一段距离修个供两车交汇的地方。
下一步我们尽量用牛车、马车来进行运输,嗯,我记得有一种方便人力操作的独轮车,回头我再找你好好商量一下,做些先用着。
你优先满足铁犁头、锄头的需求,木匠协会的第一步目标达成,就开始大量制作运输马车和人力独轮车。”
高式子点头应诺,其他人受到鼓励,终于开始有模有样的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首先发言的是刻,现在他已经职同下大夫,终于有资格拥有氏,由于他是负责印刷书籍的,便以书为氏,自称书珂。
其他几人也各自以职业为氏,清改称为武清;槽自称马槽,好吧,他本来就是因生在马槽里得名,现在总算名符其实了;连则自称织连。
偷偷瞄了一眼姬研,书珂直起身子道:“我需要一百制版工,五百印刷工,五十人装订。只要纸墨供应不缺,今年我能印出三千套书,室老写出的书全部成版,绝无问题。”
朱樉摇头:“二三十人一个月就能印制百套周礼,你要这么多人,居然才这点目标,是不是太小气了?”
刻微微脸红,提出自己的难处:“制版很慢,而且容易出错,错一个字一版就全废了,熟练的雕工很少,等这一百制版工熟练了,我可以十倍于此数。”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