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90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第344章 无法供给行粮

  即使有机会剿贼,大半也是跟着总兵一起,抢掠的财物还要上缴三四成,这次终于轮到了他做总兵,隔两三日白安和虎大威就要送些金银财物来,还不要说他本部中军的孝敬。

  二十多天,光是金银就收了一万多两,其他布帛绸缎更是好几大车,王国梁期望行军越久越好,但终于还是到平阳。

  从京畿还镇的军将个个都升了衔职,但朝廷却拿不出赏赐,遵永大捷汕西总兵王国梁也才得了二十两赏银。

  而且这银子还不能用,皇帝御赐的东西,是要在家里供起来的,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礼官要来查看。

  平常都说长途行军是个苦差事,但那是从前,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官兵都喜欢出征,最好还是出驻防的布政使司远征。

  在本地出征即使抢掠也不敢过分,抢归抢,还不敢放手杀人,就象这次,路上要是遇到阖村拼死守卫的庄子,大家也就放过了,杀的狠了被文官参劾就不是太好。

  适当的抢掠文官们也不理会,因为打起官司来,先还是他们无法供给足额行粮。

  到了平阳王国梁就不肯走了,一路抢掠的粮秣足够兵卒们吃用半月有余,最主要还是那股叫做霸天虎的流寇居然还在泽州不肯出城。

  七千人马在平阳府外足足折腾了五天,巡抚衙门连发了两道严令,王国梁这才带着兵马慢腾腾的离开了平阳。

  大军出动是不能离开水源的,本来从平阳翻过乌岭山就能到达沁水县。

  但王国梁可不想那么快就进入泽州地界,他要沿着涝水去岳阳县(安泽),然后顺着沁水进泽州,当然最好流贼这时候就离开泽州,他好领兵在后面追赶。

  岳阳县是个穷地方,但穷不是因为岳阳地方条件差,主要是因为位置的原因,处于群山包围之中,因为濒临沁水,境内水系纵横,耕地不多,但草场、林地资源却非常丰富。

  在畜牧技术并不发达的明朝,加之又没有冷冻技术,大明境内几乎没有大规模养殖牲畜的惯例。

  好不容易养肥了牛羊,但收购的价格却并不高,因为要把牛羊活着驱赶到想要卖出的地方,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财力。

  而且岳阳县的地下还有极为丰富矿藏,更是有不少地表以上的铁矿,品味还很高,但以这时代的交通条件,这些物产都没法变现,所以岳阳县在这时就穷的很。

  当初朱樉带兵经过岳阳时就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至少是放牧的绝佳场所,但他手上的兵力实在也不富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泽州的北方门户而不能占据。

  王国梁带领的兵马刚走出宁武不久,消息就被快马送到了泽州,年初进入汕西的陕西流寇,在攻破了几座城池后先后都躲进了山里,这支兵马显然是来进攻泽州的。

  华夏军可没有据守城池的习惯,对于在哪里消灭这支官军大家展开了讨论。

  泽州辖地之一的沁水县现在都抽调不出部队占领,因此这地方就有可能成为大明官军的驻地,明军是个什么德行军官们都很清楚。

  现在汕西一团只是兵力不够,顾不上沁水县,但也绝不希望沁水县被明军搞的乱七八糟,因此大家认为应该把战场放在泽州之外,这样能对泽州的影响降到最低。

  情报显示,王国梁的兵马离开平阳府城后沿着涝水行军,参谋们立即就判断出了他们的目的地,因此大家一致决定,把战场选在安泽。

  派什么部队,派多少人去安泽消灭王国梁的兵马又成了难题,两千八百余人要占据三个州县,按说其实也要不了这么多部队。

  可毕竟占领了才一个月多点,虽说现在看起来民众都比较顺服,但作为这些地区骨干的缙绅却基本都逃散一空,留下不过一些庶支、仆役。

  虽然百姓们通过做工,基本也能填饱肚子,城池里的居民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可大明百姓的眼睛却都盯着缙绅,这些大人们的选择历来都深刻的影响着他们。

  也因为占领不久,外地商贾们也还不敢继续从泽州过境,而本地的华夏商盟成员也并不敢做的太过,因此本该繁盛的商业活动出现了停滞。

  这些情况都让朱樉和邓保生不敢大意,他们来到泽州是稳定这里的局势的,万一不小心造成大量逃民,这就失去了占据泽州的意义。

  七千兵马并不是个小数目,因此也不可能聚在一起行军,王国梁把兵马分成了前中后三部,白安所部为前锋,虎大威居中策应,他带领的汕西镇中军在后面压阵。

  反正也是不着急的,三部兵马在敲诈了平阳府一批粮秣后更是不慌不忙,据平阳府探知的消息,霸天虎不过三四千兵马,其他都是裹挟的流民。

  泽州有两家郡王,库存的粮食几十万石,只凭两三万人怎么也吃不完带不走这么多粮食,况且的他们即使要走,最先带走的也必定是金银财宝。

  既然不用担心粮秣,王国梁也并不急着进攻泽州,况且这一路走来,军将兵卒们都发了一点小财。

  平阳府的府城大家是进不去的,但岳阳县这样的小县城,只要兵卒们一鼓噪,大军入不了县城,但军将、家丁们至少能进去。

  虽然一路上部属送给他几名掳掠来的美貌女子,但不过都是些村妇罢了,即使安泽再穷,城池里也总有两三间青楼,现在又不缺银子,想想青楼里的头牌滋味可要比村妇好得多,王总兵就一阵心热。

  王国梁和两位部将已经商量好了,存粮不耗尽就不进泽州地界,因为从安泽走到沁水县也不过三几日的脚程。

  从平阳去安泽,一路上都要在山里穿行,直接穿山是不行的,要沿着河流形成的河谷穿行。

  从涝水出发,然后继续向东走到蔺水,沿着蔺水一直走到沁水也就到安泽。

  一路山并不高,但山林却很密,王国梁这一行汕西镇兵马差不多有三千骑兵,除了他自己带着两千,白安和虎大威各有五百骑卒骑,这些骑卒可都是各家军将的精锐,无论技艺还是兵甲都是上等.

第345章 不要置办

  前大明阻胡堡小卒王进才既兴奋有有些担忧,兴奋是五天前他们接到了出征的命令,从阻胡堡开始,一路上他们除了跟随正兵们一起管理蒙古人,还要训练。

  就是这场训练就让阻胡堡的降兵逃走了三十余人,头十天还好,明明大伙都能骑马,但降卒们必须走路,走路就走路呗,这年头要是没个好脚头谁还敢来当兵?

  况且现在顿顿饱食,每天还有两餐荤腥,降卒们都是满意的不得了,人人还有两套新衣。

  十天过后事情就变了,开始还只是正常行走,后面就开始背着物件走了,背物件其实也没啥,这年头当兵也没有空手行军的,但开始要求跑了。

  也不是狂奔,就是背着二三斤的物件小跑,这一跑看就不得了啦,开始还只是一刻钟,而且还时不时的休息一下,后面慢慢距离越来越长,到介休的时候每天差不多要跑两个时辰。

  队伍里渐渐有人开始不满,要说练武技大伙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当兵吃的就是这碗饭,但见天走走跑跑的算怎么回事?

  开始几天很多人别说跑了,身上酸痛的抬腿都难,可是不管,最多跑步的时候能多休息两次,然后队里就有人趁夜逃走。

  王进才可不想逃,大半降卒们也都不想逃,可架不住有人就是吃不得这份苦,在他看来,现在这样的日子要去哪里找?

  汕西他不清楚,可在他老家府谷,每天都能吃饱饭得是多少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田里下力就不苦了么?

  他还记得爹娘还在时,家里也有两亩旱田,自己从小都是在田地里长大的,其余不说,就是田里那些永远长的比庄稼快的杂草就耗尽了全家的气力。

  拔草一天都不敢停,王进才的记忆里,幼年时的所有回忆几乎都是在田里拔草。

  家里的两亩旱田根本养不活一家,还租种了村里乡绅家的五亩旱田,就这都还是养不活四口人。

  王进才记得很清楚,老娘一共生下过五个孩子,可最后成活的就他和大哥两人,一家四口拼尽全力也无法养活哪怕多一口人。

  他知道逃跑的都是什么人,那些家伙本来就和伍长、把总亲近,平日在阻胡堡虽然也是有上顿没下顿,但时不时也能捞些好处,可逃出去就能不受苦了吗?

  王进才一点也不觉得逃走是个好办法。

  除了营中的几个好友,他还交了一个新朋友,他就是朱樉,但真实身份没有人知道,说起来王进才还是很佩服这个新朋友的。

  他们是在晚间的学习会上认识的,王进才一开始还很不习惯,扎营以后他和二十多个被任命为队长的人还要在帐篷里开学习会。

  开始他和伙伴们都很不乐意,当兵打仗无非上阵搏命罢了,又不是书生要学什么道理。

  可听了几天他反而喜欢上学习会了,帐篷里晚上点着粗大的蜡烛,仅此一项就让大伙震惊异常。

  要知道在大明不是巨富家里跟本用不起蜡烛,可这个大帐里足足点着七八根手臂粗细的大家伙。

  学习会上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开始就是军官来讲规矩,以及为什么要立这些规矩,这就让很多人都惊奇不已,规矩就是规矩,一向不都是上官怎么说大家就怎么做?

  可只听了一晚大伙就有些明白了,原来这支叫做的霸天虎的兵马立的这些规矩都是名堂的,比如降卒们一直都不明白的排队,这支营伍里处处都要排队。

  吃饭要排队,行军要排队,连拉屎拉尿都要排队,走道只要超过两人就必须要排队。

  这些规矩可把降兵们折腾惨了,之前大家除了操演时,平常做什么都一窝蜂,可从阻胡堡出来降卒们每少挨鞭子。

  王进才也不是没看过正兵们操练,第一次见到时所有降卒都被吓坏了。

正兵们走的队列跟刀子切的一样整齐,而且聚散自如,虽然阻胡堡一年也操练不了三次,但哪个兵卒不知道阵型严整的厉害?

  学习会上教官给他们详细解释了阵型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大伙在日常处处排队,时时排队,只要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即使战阵上一时被敌人冲破的阵型,只要有人站出来领头,乱的阵型立即又能成型。

  能够被选出来当队长自然都是营伍中头脑灵便的家伙,听了讲解以后也琢磨出了味道。

  可不是吗?现在只要有长官大喝一声集合,前降卒们即使不能立即找到自己的小队,也能就近找到临近队伍加入进去,这要是战阵之上,可不就马上就是一支营伍了?

  除了讲规矩,教官们还教大伙怎么约束兵卒,而且还不是干讲,第二天就会带领大家操演,没两天降卒里选拔出来的队长们就喜欢上了学习会,因为学了就能用到。

  王进才就是在学习会上认识朱樉的,原来这个看着麻杆一样的家伙居然是逃到塞外的逃民,更稀奇的是居然识字!

  王进才记得到了阳城时队伍就分兵了,他们被编入了汕西二团一营,当然降卒的原营伍也被打散,现在二团只有他们一个营。

  一个多月下来虽然对营连排班这样的叫法很不习惯,但也大概了解了,一个营和他们原来的守备营差不多兵马,下面连排班和原来营伍里百总、旗队、伍也差不多。

  到了高平时他们第一次被发放了盔甲,一路行军到泽州,原大明降卒们都没见过部队着甲,就以为到底还是流寇,甲胄还是穿不起的。

  等一次领到并穿上盔甲的时候,好些降卒们都哭了,全身锁甲,胸腹上居然是一整块铁板,最稀罕的头盔,居然是铁盔,而且还有面甲。

  这样的甲胄在大明做不到参将是不要想置办的。

  可这支营伍里居然小卒都是全身甲,虽然大明的官军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可并不妨碍连小卒也明白甲胄的重要性。

  穿上这样的甲胄,除了刀棍、铁骨朵等重兵器,一般兵刃想要打破这样的盔甲非常困难.

第346章 合练罢了

  有懂行的老卒脱下盔甲的时候仔细验看了锁甲,全部都铁环铆接制成的,象王进才就不明白这样的锁甲和其他锁甲有什么不同。

  老卒给他们讲解后大伙才明白,原来锁甲也分焊接和铆接两种,有些锁甲看起来漂亮。

  不过是用铁丝穿成,然后焊接起来,遇到刀枪捅刺,稍微用点力气焊点就断开,这样的锁甲只是样子货。

  听了老卒的解释,王进才也拿自己的甲胄仔细的查验了起来,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谁知道战阵上敌人会往哪里招呼,要是那种一种桶就破的锁甲,心里先就虚了。

  和王进才一样,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级的甲胄,降卒们都仔细了起来,发放盔甲的军官并没有制止他们的查验。

  因为这个过程华夏军的士兵们也会进行,保命的物件,再仔细都不过分。

  学着老卒一样,一个环扣一个环扣的查看摸索,还不时的用手用力扥一扥(den),眼睛都看花了也没看见不对劲的地方。

  军官也非常体贴,让正兵们抬了几个木头和茅草扎的假人。

  让降卒们得闲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刀兵试验盔甲的防御,有问题的可以上报,揭开胸腹铁板皮革内衬,里面都有打制工匠的姓名记号。

  到了这时,王进才和降卒们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都要他们背着物件走跑。

  听军官说,只这身盔甲就有三十八斤四两重,再加上跨着的短刀和长枪,在战阵上每个兵卒至少都要扛着超过五十斤的家伙事作战。

  可这时再没有一个兵卒抱怨,一个多月来,坚持下来的原大明降卒们都拿到了十元的薪饷。

  可和王进才一样,阻胡堡的兵卒大半都不是汕西本地人,如今吃穿不愁,薪饷想寄给家人都做不到。

  但让王进才他们惊讶的是,居然有军官给他们进行了登记,说是会帮他们寻访家人,可就算寻访到又能如何?就算做了正兵,十五元的月饷折合一两五钱银子,也不过能买五六斗粮食。

  至于说让家人迁到泽州来,笑话?降卒们谁也不知道自家的营伍能在泽州呆多长时间,等朝廷调集大兵来的时候,也就是离开泽州的时候。

  在高平总算有时间能正规接受训练了,因为路上的简单队列训练,降卒们至少弄清了左右,而且单列走成直线完全没有问题,现在不过是多队合练罢了。

  可才训练了半个月不到,他们就被告知,汕西总兵带着七千兵马向泽州来了,驻守高平的二团一营将会配合其他部队去安泽剿灭这些官军。

  收到出发命令的王进才和降卒们都非常的担忧,毕竟那是一镇总兵带领的精锐,而且有七千之多,据他了解,这个霸天虎的兵马现在总计也不过四千出头。

  出征前的会议上,王进才见到自己的新朋友也在场就更加担心了,据说这支以鞑子为主的骑兵真正接受操练也才不过到高平以后的这十多天。

  饱饭吃着,月饷关了,兵甲也是精良,虽然对战胜总兵带领的七千精兵全无信心,但这样的条件在大明已经足够让人去赴死了。

  二团一营接收了约一百五十大明降卒,这些降卒都被编入了长枪兵连,二团采用的是一火枪加两长枪连配置的乙种团,现在也还只有一个营。

  倒是骑兵营率先成立了,可建立没两天就发现了问题。

  即使原金州二团骑兵营已经成立并训练了两年,但骑兵的骑术比起蒙古人来说还是差了一大截,光速高速转向一项,骑兵们根本无法做到。

  后来经过简短讨论,干脆把土城投奔过来的从小也在边墙外长大的逃民和蒙古人直接编成骑兵,结果初次训练就让一团的军官们惊呆了。

  装备了全身甲的蒙古人兴奋莫名,几乎不用演练,在几个最早投降的察哈尔右翼骑兵和土城逃民的带领下,当场就给朱樉和一团军官们演练了高速分兵和突击穿插战术。

  这两种战术都需要大队骑兵在高速情况下进行分队和转向,特别是突击穿插,骑兵勘勘冲进弓箭的射程。

  在敌人射出箭支时又快速离开射程,几次诱使敌军射出箭支后突然变向加速冲击敌阵。

  做这样的演练时,几个蒙古骑兵首领甚至表示,有了这样的甲胄基本可以无视敌军的弓箭,直接突进的伤亡也不会太大。

  要知道蒙古牧民们名义上是把最好的马匹进贡给了部族首领,但其实他们自己骑乘的才是最好的马匹,华夏军骑兵除了人员,马匹也是全身被甲的。

  有了这样装备的蒙古骑兵们个个嗷嗷直叫,以前有把刃口夹钢的刀子就已经是汗王亲卫才有的待遇。

  现在人手全钢打制的马刀,第一次给蒙古人授甲授刀时,他们个个都恭谨的跪地叩头。

  和降卒们惴惴不安不同,一千二百余蒙古骑兵们个个战意高昂,充足的营养,优良的兵甲,关键他们大半家人都被安排在不需要和人争抢的草场里安心放牧。

  这样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找不出一丁点的不满足,塞外的蒙古人不是真正热衷抢掠,缺粮缺盐缺茶,铁器、布帛、瓷器、漆器……总之没有他们不缺的物件。

  只要遭遇雪灾、寒潮,牲畜死亡大半,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家人的生活的无以为继,不抢掠就是死,加上大明又烂成这副模样,抢着抢着就上瘾了。

  现在只要安心当兵,家里的一切都不要担心,凡是生活必须品都能用薪饷购买到。

  本来草原上个部族互相征伐、吞并,就让蒙古人没什么家国意识,败了就做奴隶,然后拼命征战拜托奴隶身份。

  今天是察哈尔右翼,明天也许就是土默特奴隶,只是短短一个多月物资充足的生活就让这些底层蒙古牧民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有什么不好吗?原来也是拼死搏杀,但也不一定能得到现在的生活。

  现在一样要拼死搏杀,但以前没有的东西现在都有了,而且再也不惧灾害,就算死了也有优厚的抚恤,这在原来的部族里是没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