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95章

作者:寡欢太叔

自打朱元璋说了之后,再是冯胜以此言去劝蓝玉不可进宫时,也是说的这样的话。

正如所言,秦王再如何,他也是朱元璋的儿子。与外姓之人相比,朱元璋只更信自己的儿子。否则,他也不会把九边的卫戍,都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朝中武将们,尽在京城里吃灰等死。

因此,赵思礼颇为担忧。倘若秦王不肯,那他这个兵,是无论如何也练不起来的。

朱允熥笑着摆摆手,“孤想过了,与其让二叔自己想明白,不如把他换下来。孤去与皇爷爷请旨,头几年,先让四叔去高丽。”

“三爷,燕王他其心不轨...”常升连忙提醒。

朱允熥摇头,“四叔如何,孤心里清楚。向来,四叔都是识大体,懂大义的。大明国战,他断不会有别的心思的。孤信他,他是孤的四叔,也是大明的燕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朱允熥的私心。

倘若朱元璋还是在洪武三十一年,那这一年朱棣恰好在京。如此一来,便也去了一分担心。

至于现在,朱允熥更是不怕。

朱棣有心思吗,他既然是接了那顶白帽子,就说明他心中曾有不轨。只是,朱棣不敢付诸行动。

常升还想再劝两句,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

“就这样,四叔原先手底下的北平大营,尽是精锐。与蒙古几战,几无败绩。孤也要这样的精锐,卫戍辽东、大宁府。当年的燕云十六州,如今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赵宋无能,终其三百年,燕云诸州,尽归于异族。皇爷爷起兵,燕云十六州,再归汉家。既然打回来了,那便没再让出去的道理。他蒙人能入汉地,那汉人也能进蒙地。”

“孤想着,有朝一日,咱们大明的马,也能吃上蒙古肥美的草。蒙古的百姓,也能吃上大明的米面。”

朱允熥小手拍在桌子上,“如此,就是说定了。赵思礼,你记住,只两年。两年里,你要啥,孤就给啥。只要孤有,孤就都给你。”

“但两年期到,未能出可战王师。那孤,第一个要了你的脑袋。”

赵思礼汗流浃背,只听着朱允熥说话,他应着。其中艰难,赵思礼心中深知。但只要做好,那便是三代罔替。

“臣定不负殿下所托,臣就是拼这把子的老命,也要为三爷您,闯出一条名堂来。”

大明,建国不易。自南向北,亘古未有。

常升跟着朱允熥出来,后者回头吩咐,“赵思礼走时,孤就不去送了。你代孤,出城相送。他媳妇,开国公府多照应照应。家中女眷,也互相走动。”

“臣知道了。”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还有,转告永昌侯,让他养好了身子,喂肥了马。过几年,等赵思礼那儿预备齐了,孤送永昌侯一个封狼居胥。”

第二百五十二章 朝廷不伐,咱们伐

应天府连日的阴雨,高丽也不遑多让。几日的秋雨之后,直接飘起了雪。天色阴沉,一有如朱棣此刻的心情。

他坐在一处小山上,说是小山,也就是隆起的一座土堆子。

天中飘雪,落在朱棣鼻尖,他才有些缓过神来。抬头看天,喃喃自语着,“狗日的,又下雪了。这老天爷,不晓得想的啥子心思。”

山下有人招呼,“殿下,李成桂他又来了。”

朱棣紧紧的皱眉,“不见,不见!老子说了多少次了,只要是他来,一概不见。一个高丽的蛮子,岂是能随便见本王的。说着是臣服朝廷,实际上就是借着朝廷去打仗!”

说着,朱棣又笑道,“嘿,还得是吴王,一眼就看穿了李成桂的心思。想使唤大明,他李成桂有几颗脑袋。”

那人郁郁去了,朱棣深吸一口气,凝视远方云与地的连接处。

愈发觉得,他到这里来,就是发配。方圆几百里,都是荒无人烟。除去开京城与平壤,整个高丽都没有几座大城。

郁郁而不得志,朱棣长叹着气,“罢了,大明虽大,却只一方高丽,能容得下我。”

耳边,又有踩雪的声音。

朱棣不禁怒道,“孤说了,不见他!不见他!无论他来多少次,孤都不见他!”

来人在山下行礼,“殿下,京城来的消息。”

“哦,快说!”朱棣一下子来了兴趣,拍拍屁股,顺着滑坡,一路滑下去。

临近地面时,脚尖踮地,手指抠住山体。站稳之后,又急忙问道,“说,朝廷里出什么事了。”

“殿下,一月前,有鞑子夜袭灵州河口。杀百姓两千余人,近千将士殉国。后宁夏卫派兵来救,这才保住了灵州河口。”

朱棣眯起眼睛,“灵州河口...”

灵州河口,为宁夏唯二黄河渡口,也是陕西去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此地,常年重兵把守。灵州守将品级,也要比其他地方的武官要高。只是近年,朝廷重心在大同、宣府一带。因此,灵州河口,疏于防守。

“守将是谁。”

“灵州守将王升,乃中山王旧部。被鞑子砍了半张脸,殉国了。”

朱棣抿嘴,双手发抖握拳。

天上的雪,打在朱棣的额头与双肩。呼出的白气,凝结成霜。两片嘴唇,轻轻动着,“两千大明百姓,一千大明将士。此仇不报,大明何以立国!”

“鞑子,谁干的。”

来人被吓了一跳,“兀...兀良哈,兵部查明,是兀良哈派的兵。”

“朝廷呢,发兵了没。两千百姓呐,被那帮狗日的杀了!”朱棣竖起两根手指头,使劲的抖动。

“回殿下,朝廷似不打算追究兀良哈。吴王还故意将此事,嫁祸给了鞑靼。小的实在是不知,朝廷于此,有何深意。”

朱棣冷笑道,“有何深意,无非就是拉一家打一家。朝廷若是三家一块儿打,确实是吃力。不如,分而伐之。孤的那个侄儿,想的不错。兀良哈,这个瘪,他不吃也得吃。”

“只是,如此畏畏缩缩,如何成的了大事。看来,老爷子就是老糊涂了,任由他这个孙子乱来。别人都骑到咱们头上了,哪有还陪着笑脸的道理。”

迎风站立,朱棣头发杂乱。抬起马靴,一脚踩进雪里,往营中走。

后头那人跟着,“殿下,那咱们.. ”

“点兵!”

“既然朝廷不为灵州百姓做主,那孤为大明燕王,岂能看着区区鞑奴,如此欺侮大明百姓。朝廷不伐,咱们伐。”

那人倒吸一口凉气,整个胸腔,都变得一片冰凉。他紧紧跟着,有些担心,“殿下,咱们在北平时,就素与兀良哈交好。咱们营中骑兵,也多为兀良哈所练。兀良哈兵强马壮,咱们这么点人,怕不是对手。”

在朱棣初到北平时,就有意与兀良哈交好。至洪武十五年时,两家一齐打退了鞑靼。

从此,朱棣与兀良哈之间,十分的车暧昧。甚至几次,兀良哈遣使:殿下若举大义,我当相助。

而两者之间,都知道对方的心思。

朱棣想要的是达成藏在心底的野心,而兀良哈则是想要宁夏那块了解南北东西的地方。

营门,朱棣默不作声,突然站住,“高丽侯呢。”

“回殿下,高丽侯今早出营去了。近日,兵部有令,我等加紧练兵。朝廷,多有再行北伐之事的意思。”

朱棣轻轻的点头,“张玉。”

“末将在。”

朱棣看着单膝跪在雪地里的张玉,这个人原是北元枢密院知院。今年年初时,逃至高丽,归顺朱棣。

此人,深通兵法,极擅练兵,是个将才。因此,朱棣十分喜欢,留在身边。

“点兵,随我北上大宁府。”

张玉一愣,“现在?”

朱棣点头,“不错,就是现在。点出八千人来,孤要剿了兀良哈。于国于亲于百姓,大丈夫总得占上一个。百姓世仇,不可不报。”

见此,张玉也不再迟疑,起身就去点兵。

只片刻的功夫,张玉就带着八千人出来。手持符牌,递给朱棣,“殿下,点齐了。”

朱棣回头,“粮草不可断,高丽侯来了,你实话实说便是了。”

看着朱棣带着八千人,渐渐的远去。粮官赶紧催促左右的人,“快,备上粮草。挑上脚力最好的马,把粮草给燕王运过去。耽误了战事,老子先要了你们的脑袋!”

营中忙碌起来,粮官不禁嘟囔起来,“这大冷天的,那么大雪,上哪儿去寻兀良哈。”

第二百五十三章 练兵

再晚些时,赵思礼带兵回营。自打朝廷兵部的旨意到了,赵思礼便是一刻也不敢耽误。

在临行前,朱允熥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加紧练兵。朝廷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再有北伐。那时候,凡是从高丽而出的,都得独当一面。

“高丽侯,您回来了。”

赵思礼跳下马,将手中缰绳递给身边的人。

做了高丽侯有些时日了,赵思礼也愈发圆滑。渐渐的,有了当官的样子。身上的气场,也慢慢的显露。

“嗯?”

赵思礼看一圈四周,觉得不对,“怎么回事,营中的粮草呢。还有,兵器也少了一半。燕王,他用兵了?”

粮官匆忙的跑来,“高丽侯,京城来了人。然后,燕王就点了八千人,去找兀良哈了。”

若是放在从前,赵思礼准保不知所措。营中没了朱棣,他也不知要做些什么。而如今,赵思礼听了朱棣带兵去寻兀良哈之后,只是轻轻挑动眉毛,“行,我知道了。放上拒马,左营今晚放哨。”

“高丽侯,那燕王那儿?”

赵思礼边走边说,“让他去吧,他是王,我是侯,我又拦不得他。他若是想,整个高丽大营,都可是他的。”

一进自己的主帐,赵思礼伸手唤来自己的亲信,“去,把这事儿原封不动八百里加急的报与吴王。不准添油加醋,也不准少了一个字。见着吴王之前,也不准与任何人说话。”

趁着夜幕,亲信去了。

赵思礼坐在床头,彻夜未眠,烛台灯影跳动。将赵思礼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拉短。

于赵思礼而言,朱棣如何,他自然是管不着的。

可如何做得的这个高丽侯,赵思礼也心知肚明。临行前,马皇后与他做了保证。宁儿,就是吴王正妃。

再就是马皇后几次所言,嫡庶、长幼不可乱。

因此,朱允熥对赵思礼放心的很。即便不为自己,也该为宁儿考虑。若是朱允熥没个好下场,那整个赵家,都将是万劫不复。

赵思礼想的很清楚,朱允熥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天渐拂晓,赵思礼黑着眼眶,拉开帐帘,“昨儿一夜,燕王有信了没。传令下去,不论燕王到了哪儿,这粮草都得跟上。咱们饿死了不打紧,燕王可不能出事。”

昨儿夜里,京城来人,迟朱棣一步,将灵州河口之变,报与了赵思礼。

赵思礼默默无言,他与王升,同乡出来的。建国之前,两家都互相帮扶。建国后,王升先一步封了伯。对赵思礼一家,更多有接洽。

“吴王不说话,我可不能动。”赵思礼看向大营门口站立着的李成桂。

“这个李成桂,看着他要比看着燕王,有用的多。到底是个异邦人,始终是信不得的。”

回头,李成桂也瞧见赵思礼,笑着迎过来,“见过高丽侯了。听说,京城有天使到了,下官特地上来,一同聆听圣训。”

赵思礼冷笑,还是假意将李成桂迎进来,“李大人,这京城有天使到了,您可是比我还先知道。看来,李大人您关切大明国事,比我还要厉害啊。”

这一句冷嘲热讽,李成桂只得装作没听懂,“高丽侯,天使何在。”

“回去了。”

李成桂一愣,有些不悦,“你我皆是大明臣子,既有天使降临。为何不报与下官,就先草草的做了决议。如今,高丽情势堪忧。当禀明圣上,以求圣喻。”

赵思礼摆手笑道,“李大人莫要如此,这份圣谕,就连燕王都未曾听说。”

这时,李成桂才后知后觉,朱棣不在营中。心中疑惑,“高丽侯,敢问燕王殿下,去哪了...”

赵思礼眯起眼睛,“燕王是大明藩王,他去什么地方。除了皇爷,可不必向别人说明。李大人您询问燕王去处,怕是管的有些宽了!”

李成桂自知理亏,也不敢再多问。

这个李成桂,从来都不是与大明一条心。总想借着大明之手,帮他复国。

开始时,赵思礼还客客气气。待明白了李成桂的心中所想后,赵思礼便也不再似当初那般礼遇。

“燕王带着谁一并去的?”

“回高丽侯的话,燕王带着张玉与丘福一块儿去的。”左右试着去说,“高丽侯,“咱们...”

“稍安勿躁。”赵思礼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写两道一模一样的折子,一道送与吴王。另一道,送去给皇爷。折子里就说,张玉、丘福屡立大功,可堪重用。”

“至于给吴王那道,就只是把这两人写上,送过去就是了。”

待左右领命去了,赵思礼舔了舔嘴唇,大喝一声,“儿郎们!燕王打仗去了,咱们也不能闲着。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咱们也该拿兀良哈练练兵了。”

营中皆是欢呼,赵思礼坐在马背上,“李大人,带着你的部下,一块儿去打兀良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