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可惜不知道寿王是搭错了哪根筋,居然跑来要主持科举。
这下好了,最终的决断权落到了寿王的手中,他这个主考官就真的只是主考官了。
“此事本王已经知晓。”
李云泽对贺知章的感官不咋地,此人一把年纪了还眷恋官位不肯离去,而且好清谈不务实,自然没什么好感可言。
他伸手将那些行卷都放在了一旁“这些东西都留下吧。”
“都,都留下?!”
这下轮到贺知章傻眼了“大王,这里可是足有数十份呐。”
唐时科举,通常都是三五人,撑死不过十余人。
李云泽这儿居然把所有的行卷都留下了,这这这贺知章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很想提醒李云泽一句‘大王别太贪心了,虽说请托都有送礼,可你一次性的收下这么多的礼物,当心噎着!’
李云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想知道。
端起了一旁的茶碗“本王知晓了,少宗伯好生主持科举之事。”
贺知章无奈,只能是起身告辞离开。
他这趟过来,算是给朝廷做白工,只干活却是拿不到好处。
真是无奈。
“几十份又如何,科举的时候不选个几百号人还能叫科举?”放下茶碗的李云泽笑了“你是没见过真正的考公呐,那都是以万为单位的招。”
大唐对正式官职的控制非常严格,现在差不多五千万的人口,正式的官职却是只有不到两万人,差不多是一比三千的样子,也就是三千人养活一个。
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力不高,太多的话无法负担。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科举出仕的人数也不多。
但是李云泽已然决定这次要多多录用,因为他上位之后要除掉太多花钱入仕的,需要提前培养好接替者。
正式的科举进行考试的时候,远远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严苛。
没有深入谷道的仔细检查,也没有糊名考试,更加没有不停来回巡逻的军士。
这里的考场宛如后世的自习教室,不但各种作弊手段都有,甚至还有专门来代考的。
代考的非常牛叉,一个人给好几个考生提供答案。
而这种代考的抢手,被称之为‘救数人’。
奉李云泽之命前去观看的李白,回来之后就是怒气冲冲的诉说考场不公“这种科举,有何意义!”
“太白。”
并没有因此动怒的李云泽,微笑着示意李白“先坐下说话。”
等到李白气呼呼的坐下,李云泽这才不紧不慢的询问“太白也觉得如此科举毫无意义?”
“这是自然。”
红了脸的李白当即说道“子美他们寒窗苦读多年,乃是满腹经纶之士,可却是要跟那些作弊之人同场竞技,何其不公也!”
“那太白觉得本王该如何去做?”
“自然是将那些作弊的,代考的全都赶出去!”
“好。”李云泽点点头“若是本王这么做的,或许这次的科举会清净许多,可下一次呢?”
“下一次?”李白楞神了。
“本王若是这么做了,那就不会有下一次了。”李云泽慢悠悠的说道“那么多指着科举出仕,指着科举发财的人,会将本王视为眼中钉,是绝对不会让本王再有监督科考的机会。等到
以后再行科举,依旧是会与现在一般无二。”
“太白,你告诉本王,要如何才能彻底杜绝此事?”
这可真的是触及到了李白的知识盲区了,他冥思苦想了许久,却是始终想不到彻底解决的办法。
无奈之下,只能是向着李云泽拱手“敢请大王赐教。”
“只有一个办法。”
李云泽的笑容逐渐变.逐渐冷漠起来“唯有本王登上大位,将这些蝇营狗苟之辈统统铲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PS:拜谢书友柳燧风的100点打赏支持,感激不尽,拜谢!
第485章 风暴初起
李云泽的雄心壮志,深深撼动了李白的心。
性格上本就近似于愤青的李白,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要为实现李云泽的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等科举结束,李白就主动找上了那些参加科举的朋友们,大力劝说朋友们为李云泽效力。
老实说,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亲王的话,真的很难吸引到太多的人才。
毕竟李三郎光是儿子就足有三十个之多!
可好在李云泽最近的行情不错,经常与权贵打交道的名仕们,隐约间也是知道李云泽有入住东宫之像,所以不少人还是同意选择投资这个潜力股的。
当然了,此时众多名仕们的主要精力,依旧是放在已然结束等待结果的科举上。
在多方期待之下,终于是到了放榜的这天。
身形略显消瘦的杜甫,在贡院外的街道上来回踱步,脸上的神情明显很是凝重。
今年不过二十四岁的杜甫,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
因为主考官是贺知章,原本打算写些清平淡雅的文章诗词,从而迎合考官的。
可在考场内见识到了诸多阴暗面的事儿,难以控制心中的愤怒,干脆就是奋笔疾书针砭时弊,洋洋洒洒写的很是畅快。
只不过等到交卷之后,头脑冷静下来却是后悔了。
他可不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并不符合现在的流行趋势,极有可能被直接刷掉。
那样的话,甚至连递到寿王面前的机会都没有。
正因为如此,他这才焦躁难忍,患得患失又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在这儿等待着。
与杜甫相似的,是他身边足足上百名之多的考生。
哪怕是那些门阀勋贵子弟们,也是面露紧张之色。
毕竟这次是由寿王来负责点选,虽然都给了行卷送了礼物,可这么多人争几个乃至最多十几个的位置,竞争实在是太大了。
竞争大,自然就会带来压力。
而那些并非门阀勋贵之家出身的考生们,那就更加紧张了。
按照惯例,往年都会给出一两个平民出身的名额,可上次科举的时候,就连这点名额都被抢走了。
相比起那些门阀勋贵子弟,他们自然是更加紧张与焦虑,害怕那位寿王延续传统,一个名额都不给他们。
哪怕是科考老资格的王之涣与孟浩然,此时也是紧张不已。
在众人焦虑的等待之中,贡院的门终于是被打开了。
手中捧着系着绸带的文书的书吏,昂首挺胸的走了出来。
见着这一幕,在外面焦急等候的众人齐刷刷的涌上前去,直接将那书吏给围了起来。
“别挤,别挤!挤我有什么用?诸位是否登科,早已经有定数。”
好说歹说之下,众人总算是稍稍冷静下来,簇拥着那书吏将手中的文书张贴在了木板上。
“哈哈哈哈哈~~~~”
“中了!中了!我真的
中了!”
“有我啊,真的有我啊~~~”
“这是我的名字,看到没有!这是我的名字!”
“呜呜呜~~~老夫终于登科了,呜呜~~~”
“浩然兄,恭喜啊。”
“季淩兄,同喜同喜。”
“.”
一时之间,木板告示四周全都是欢呼雀跃之声。
艰难挤过人群的杜甫,终于是来到了木板前,怀着忐忑的心情仔细打量着木板上的名字。
然后,看到了一行字‘巩县杜甫.’
后面的他就没看下去,脑海之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我中了?真的中了?写的那什么玩意居然也能中?!’
等到初始的激动与兴奋逐渐消散,回过神来的众人这才逐渐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诸位,诸位!”
有士子举臂高呼“诸位,有谁是没中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回应。
那人有高呼一声“诸位,谁高中登科了啊?”
上百号人几乎是齐刷刷的举起了手臂。
这下,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这这.这尼玛是只要来参加考试的,全都给选中登科了?!
此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九十八人,全部选中进士登科,这个消息就像是飓风般席卷了整个大唐。
以往提到科举,众人第一印象就是太难了,一科选取三五人是常事,甚至一二人的也有。
现在居然一口气选中了上百人之多,这可真是太夸张了。
对于这件事情,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寿王年轻不懂事,爱才心喜所以都给选了。
甚至就连得知消息的李三郎也是这么想的。
用高力士的话来说就是‘陛下得知此事好,只言了一句胡闹。’
不过太子李瑛却是身边缺少出色的谋士,竟然认为这是个好机会,直接在朝堂上言及此事,不但要让寿王立刻回来认错,还要将那些被他点选的进士们统统取消掉资格重考。
此言一出,李林甫当即低头,强忍着嘴角的笑意。
而张九龄却是瞠目结舌,手里的笏板都险些掉在了地上。
太子李瑛,知不知道自己在这儿说什么呢?!
李三郎面不改色,可眼底却是闪过了一抹厌恶。
‘如此愚不可及,岂能为一国储君?’
朝中众臣,自然也是纷纷为之侧目。
此事的原因很简单,只要看看那些被录取的进士们的出身就知道了。
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被选中的进士都是门阀勋贵出身!
甚至于,他们不少的亲族就站在这大殿之中!
李瑛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就要取消他们的入仕资格,那就是一句话得罪了半个朝堂,得罪了大唐一半的勋贵门阀之家。
太子李瑛没考虑到这些,只想着能够接着这次的机会打击李云泽的威信。
却是没有想到,自己扔出去的四十米长的大刀,直接误伤到了不能得罪的力量。
哪怕是李三郎,也不能一次性得罪这么多的勋贵
门阀。
“既是朝廷取士,岂有选中之后又取消的道理。”李三郎开口结束这场闹剧“不过十八郎选了这么多,也的确是不合规矩。选中的进士都入仕,十八郎叫他回来,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齐齐应声称是,算是把这件事情给揭过去了。
上一篇: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下一篇: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