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87章

作者:御炎

“之前几日见你忙碌,便没有带着公达过来叨扰,今日才来,不打扰吧?”

刘备扭头看了看低着头跟在他们后面的荀攸,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会打扰?荀公愿来,是备的荣幸。”

“哈哈哈哈。

两人坐下,与刘备面对面。

“公达的名声,我在雒阳也曾听过,而与你同样有名气的文若,已经通过了我的考验,目前在我的麾下办事,做得很好,既然你与他齐名,一定有着非常不错的能力,可是如此?”

刘备开门见山的询问荀攸。

荀攸微微欠身。

“吾辈之名声是如何得来的,没有人比君侯更清楚,比起君侯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得来的威名,吾辈的名声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否则会污了君侯的耳朵,那就是吾辈的过错了。”

倒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家子弟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

荀爽貌似有点小小的尴尬,不过很快就掩饰过去了。

刘备于是大笑。

“很好,我喜欢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喜欢坦诚的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就不会罔顾他人给予的恩遇,这样的人,也是值得提拔和任用的,文若就是这样的人。

在没有具体的看到你是如何办事之前,我不对你下任何评论,我认为,实践才是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才能的主要依据,你要办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办事,你认可吗?”

“一切听凭君侯做主。”

荀攸点头道:“攸自忖长于军事,不过君侯同样长于军事,攸也不识凉州地形,不晓凉州水文,不敢贸然在君侯面前胡言乱语,还请君侯允许攸抵达凉州之后,再为君侯对策。”

“你若长于军事,倒是好事。”

刘备笑道:“凉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要打的仗,虽然之前我消灭了两个鲜卑大部,不过鲜卑人的威胁没有解除,金城郡的烧当羌已经被我安抚,但是武都与陇西周边的白马羌、参狼羌还在虎视眈眈,这些都是我要扫平的祸患。”

荀攸再拜。

“愿为君侯参详。”

“好。”

刘备笑着看向了荀爽:“文若长于政务,公达长于军务,我身边从此不缺智谋之士了,荀公,这还要多谢你。”

“何须谢我呢?是我要谢你啊玄德。”

荀爽笑道:“凉州苦寒,少钱粮,此番荀氏家中还有些存粮积蓄,一并赠予玄德为凉州谋划,稍后会派人送去凉州,玄德不要嫌少才是。”

“荀公之恩德,备,不会忘怀。”

刘备向荀爽表示感谢,笑纳了荀爽再次赠予的不知数目的钱粮。

简短的交谈之后,刘备把荀爽和荀攸送出了府门口,并且嘱咐荀攸明日辰时四刻到自己府中准备出发,随身行李要带的都要带好。

回程路上,荀爽向荀攸交代了一些事情。

“刘玄德颇有雄才大略之气象,又是汉室宗亲,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你在他的麾下,要尽量崭露头角,立下功劳,尽量让他欣赏你,信任你,不可造次,你可明白?”

“攸知晓。”

荀攸点头道:“如范阳侯这般的英豪,攸非常仰慕,能在他的麾下办事,是攸的气运,之前与文若通信,文若言及范阳侯麾下人才济济,能干非常,短短一年余,凉州已然大变,攸对此也颇为向往。”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凉州便从叛乱四起,到能够主动出兵北伐,剿灭两个鲜卑大部。”

荀爽感叹道:“刘玄德对凉州,是真的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凉州也是真的发生了剧变,他才二十六岁,除了天纵之才气运加身,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人。

常人根本无法想象,为什么朝廷百余年都无法解决的凉州之乱,刘玄德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就稳定了局势,有些事情就算是我也想不通,你去看过之后,或许能够明白。”

荀攸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第二天,荀攸提前来到了刘备的府邸,跟着刘备麾下的大部队,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离开了雒阳。

而就在刘备离开雒阳之后没一个时辰,宫里突然传下了命令。

原后将军、并州刺史皇甫嵩因为战败,损兵折将,丢尽朝廷脸面,更使得朝廷和天子陷入危难之中,罪无可赦,遂下令处斩。

这个消息在朝野内外掀起渲染大波,古文学派为此感到高兴,而今文学派则为此震惊不已。

杨彪和杨氏势力下的官员跑断了腿,累弯了腰,各种奔走活动希望可以让皇帝收回成命,都无功而返。

所有他们能接触到的消息源都向他们传达了一个意思——皇帝的意志已经不可动摇,皇甫嵩必死无疑。

远在弘农老家为老爹杨赐守孝的杨彪很快得到了这个确切的消息,当场就在家中跌倒,内心战栗不已。

皇甫嵩不单单是自己丧了命,本身也被刘宏清算了。

他所得到的全部官职、爵位、朝廷赏赐,全部被朝廷收回,他这一支有官爵和皇恩的家人全部贬为庶人,永不叙用。

其家中产业被刘宏下令给凉州牧刘备进行查抄,所得全部归公。

这个消息对今文学派的打击还是很大的,至少这一次,今文学派是彻彻底底的输掉了,刚刚扶植起来的军事代理人也宣告失败,学派向军事方面转型的计划也就此破产。

毫无疑问的,今文学派的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而古文学派为此却也没有那么的开心。

第三百四十五章 刘备办学

不知为何,在古文学派的首脑们召开会议商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开心之余,也有那么一丢丢兔死狐悲的情绪萦绕在心头。

说到底,古文学派确实是赢了,但是学派除了声势大涨,实际的好处也没捞到几个。

袁氏和对袁氏有好感的一些家族在期待着袁氏子弟,想看看袁氏子弟能不能打出名望来,结果并没有。

袁绍虽然有功劳,可那仗的确没有打赢,袁隗努力了一阵子,也就放弃了。

现在正儿八经的好消息就在于皇帝刘宏打算采取卢植之前提出来的策略,对并州山匪和南匈奴再次进行招抚,准备招安他们,想要用政治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来对付他们。

对此,卢植上表支持,而黄琬不出意外的继续战斗,继续和卢植唱反调。

可是这一次刘宏没有理睬黄琬,坚持采用卢植的策略,和卢植商议具体的招抚策略。

在刘备和卢植的建议之中,刘宏本来倾向刘备的建议,但是他询问卢植的时候,卢植却认为不能那么简单的就让并州山匪好过。

一定要给他们埋下内部不稳的钉子,否则长此以往,并州山匪的气候就大成了。

要是张燕的地位稳固了,将来再想要作乱,朝廷可就进退两难了。

“可是万一贼匪恼羞成怒,不接受招安,继续作乱,怎么办?”

刘宏如此询问卢植。

卢植想了想。

“贼匪未必会恼羞成怒,就算贼匪恼羞成怒,朝廷在河东郡的布置短期内也不会撤销,贼匪看到朝廷守军,会知难而退的,如果当真有大的问题,臣请带兵北上,亲自为陛下平定祸患。”

刘宏思来想去,想起刘备的告诫,又看着面前卢植的言之凿凿,咬咬牙,还是同意了卢植的做法。

消息传出,黄琬为此忧心忡忡。

袁隗也为此越发的焦虑不安,十分担忧。

雒阳城内的氛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很多人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

雒阳城内的诡异氛围影响不了已经返回凉州的刘备。

返回凉州之后,刘备将带来的包括荀攸在内的三十多名雒阳士子安排下去,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安排到各个从事司进行“观政”。

也就是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跟随学习,然后对他们进行考核、安排。

荀攸没有任何怨言,直接投入到了观政的工作当中。

而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刘备此番归来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冀县设立凉州州学。

中平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刘备正式对外宣布,要在冀县设立凉州州学,并且自己亲自担任州学博士,面向凉州十郡二属国招募学子,进入凉州州学学习的学子,皆可为刘氏门生。

消息一出,凉州震动。

对于凉州人来说,刘备本身是具备致命诱惑力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就算在他之前尚未得到左氏春秋正式传承的时候,他也是具备如此诱惑力的,只是当时他还不能正儿八经的开馆授徒就是了,他只能给别人画大饼,用自己的未来兑换人家手上现在的资源。

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没有达成完全体的刘备了。

他已经是完全体了。

他拥有了左氏春秋的传承,哪怕他不再是官员,哪怕他一个官职都没有,是白身,凭借如此身份,他依然可以使他的得意门生弟子拥有做官的资格,他的下限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触碰不到的天花板。

此前,他要靠他的官职,但是现在,他只需要靠他自己,哪怕他没有官职了,他的学术身份无可动摇。

他就是他。

所以这个消息每传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有识之士”就开始骚动,纷纷推动家中年轻子弟赶快奔赴冀县,向刘备拜师求学,生怕晚了一步,刘备宣布名额满了,不招了。

那他们就要疯了。

多少年才能等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因为他们的速度慢了就失去了,他们真的会疯掉的。

甭管家中子弟年龄是否合适,冲龄幼童也好,少年也好,青年也好,全都往冀县跑。

甚至于某些年纪比刘备还要大的大龄男青年也殄着一张脸前来冀县拜师求学。

老师是谁不重要,我们主要是想来学习知识,绝对不是冲着刘备在州学担任博士的原因才来这里学习的。

我们绝不是冲着刘氏门生的名号来的,主要是想学习知识。

不过他们这样搞纯粹是想多了,这一波,刘备是准备应收尽收的。

他只会设置一场比较简单的入门级别的考试,通过这种具备读写技能就能通过的考试,然后就能进入州学,取得刘氏门生的身份。

这一阶段是广撒网,重点捕捞在后面。

因为这是刘备的州学,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设置一切规则,全都是刘备自己说了算,来的人越多,他未来能用的人就越多。

所以在进入州学之后,刘备首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级教育。

具体按照年龄来分的话太过繁琐,所以就先粗略的分为幼年级,少年级,青年级三个年级。

然后分别对三个年级进行分班考试,用一份比较有难度的试卷考察出这些来求学的学子里面哪些是正儿八经受过教育有学识的,而哪些只是读写型选手。

通过这场考试把精英班和普通班区分出来,采用分别授课的形式进行授课。

对精英班,刘备是打算进行正常教育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读过书,也有自家的儒学传承,思想领域不是一片空白,介入并且改变没那么容易。

不过相对的,他们也具备最好的文化底蕴,是凉州在文化方面的真正的精英,虽然不如中原地区,在凉州也算是高知,对他们进行政务相关的教化,予以一定的左氏春秋教育,他们就是很好的官僚预备队员。

能办事就行了,其他的并不重要。

对于精英班,刘备不会很重视,他真正重视的反而是普通班。

普通班先从通识教育开始,传授一些基础常识,给他们充电,然后主要对他们进行文化和思想的双重教育。

思想领域的介入是刘备打算对普通班进行的有别于精英班的行动。

这些普通班的读写型选手虽然没什么现成的学识,但是有一点好,因为没有受过正儿八经的教育,所以他们在思想领域基本上一片空白。

如果说精英班的人把刘备当高知,那么普通班的读写型选手就普遍认为刘备是先知。

他们觉得刘备是绝对的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接受程度极高,刘备就可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给他们灌输进入自己的思想。

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和传统儒家读书人区分开来。

一边稳抓思想,然后再循序渐进,给他们传授一些较为深入的知识,从文学、数学、天文、地理、农业等方面,给他们传授此类的知识。

如此,他们会比精英班的人更彻底地成为刘备的“自己人”。

第三百四十六章 刘备不想等那么久了

对于这部分读写型选手来说,儒家经典只是外壳点缀,用来糊弄世人模糊视线的。

培养他们的真正导向,就是朝着拥有不同思想的、认同刘备全新路线的实干派中坚种子选手来培养。

他们是刘备要在凉州推动的新体制的主要拥护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壮大将成为刘备未来推动进一步改革的重要依仗,是推动历史向前进的推手。

所以比起精英班,刘备其实更在意这些读写型选手组成的普通班。

但是除了精英班和普通班之外,刘备还打算设置一个州学的预备学校,作为基础文化知识补强的学校而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预备学校是用来对接集体农庄的。

在刘备的计划里,他打算每年从各大集体农庄里选一批适龄学童进入这个预备学校,数量倒也不必太多,但是应当给予全免费的教育。

包吃包住包学,等他们在这个预备学校补齐该掌握的学识、成为读写型选手之后,就可以进入州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

之前,刘备曾安排人员在集体农庄内推行扫盲行动,效果只能说还可以。

因为缺少教育用具和正规的教育场所,扫盲效率其实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