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88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这不是什么话语权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文明与野蛮的问题,最实际的问题就是,人家用拳头打出来的生存权,凭什么要和你分享?

你人多怎么了?

印度人更多,不还是让英国人殖民,华夏人多,不还是让满清奴役。

“所以,我们必须要全民皆兵,非如此不能生存,非如此不能自立!”

尽管主公的话说的铿锵有力,但是孙幕礼几乎本能的说道。

“主公,国虽大好战必亡……”

不等他说完,朱先海就冷笑道。

“可忘战的话,就不是危了!而是亡!不仅仅是亡国,甚至是要灭种的!”

被主公这么一训,孙幕礼的后背顿时冒出了一阵冷汗,要不是因为坐在椅子上,估计早就下跪请罪了。

环视着众人,朱先海冷哼道。

“往后,不要拿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之类的话圣人训来说事,所谓的圣人之说,实际上都被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对孔圣人精神作了篡改,使之名为孔实老庄,孔圣之说主动、主进取、主群、主刚、主争竞、主责任;而所谓老庄之道,主静、主保守、主分、主柔、主退让、主放弃,”

本质上孔孟之学是主竞争,甚至主战的。而从汉代董仲舒为迎合汉武,用黄老之学,尤其是老庄之道对儒家学说进行的曲解的那天起,所谓的儒家就是一层皮,什么“外儒内法”的说法,不过只是取了法家辱民、弱民、贫民等理念内核而已,但秦朝两世而亡的教训,又让汉代统治者不能不吸取。于是乎,主柔、主退让、主放弃、主顺从的老庄之道,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统治们不断以法家的“辱民、弱民、贫民”的治民内核对“儒学”加以“解释”,又以老庄之道对弱民思想加以掩饰,最终目的不过就是为了维持君主的统治。

“更有甚者,历代君王文臣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推行的是弱民之策,古往今来有几个帝王将相主张尚武,我华夏流传诗词,不是描写从军之苦,就是战争之惨,鲜有从军乐者,至于‘不斩楼兰终不还’之句,则如麟角凤毛之不可多得。这样的作品让人读之‘垂首丧气,黯然销魂’。而中国的小说呢?非佳人则才子,非狐则妖,非鬼则神,或离奇怪诞,那些小说里,又有多少描写大丈夫血洒疆场,护国卫民的丰功伟绩?而且民间更有‘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俗话,更有甚至父母长辈还经常以这句话来教导子孙,如此种种毫无尚武之风,国家又怎么可能不亡?民族又怎么可能不为异族所奴役……别忘了……”

盯着他们,朱先海的脸色沉静。

“你们都是汉人!”

这下,在坐的众人都微微发抖了,他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位爷绝对不是说说,人家是认真考虑过这些事的,而且已经下定了决心,甚至……汉人!

这位爷姓什么?

叫什么名字?

他们都是读书人,又焉能不知道那字辈里的意思。只不过他们都聪明的不去戳破那层窗户纸而已。

“这,这……既然主公已经决定了,那就应该以主公的意思来办。”

方展博倒也直接,他是典型的大清国的读书人,从来都是以君主的意志为意志,骨子都被驯服的那种。

“这,这不妥当吧!”

反观钱德山却还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

“这让所有官民百姓每周都要训练,势必会激起百姓不满的,这民心,民心……”

“什么是民心?”

朱先海反问道。

“甲申天变,满清弄剃发令的时候,天下皆反,留发不留头,当时我等的祖先可都是为了护发流过血的,可是现在呢?你们说说,太平军让你们留发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想法?剪辫子的时候,又是什么模样?”

这下钱德山立即说不出话了,毕竟,当初剪辫子的时候,他确实也是极其不舍的,但是钱家祖上……那确实也曾抗过清,死过人的!

尽管朱先海一直深信:暴力手段不是万能的。满清搞剃发令,的确是靠残酷无情的手段贯彻下去了,但是后果是持续几十年的反清暴动此起彼伏。但是军训嘛……又不是砍脑袋,需要用暴力手段强制。

况且也多亏了满清两百多年的奴役和驯化,他们既然能接受贪官污吏的盘剥与压榨,自然也能够接受军训了,只要形成传统就行!

一开始或许不习惯,那就用棍棒让他们习惯,他们一开始的时候不也不习惯辫子吗。

现在,等到剪辫子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哭爹喊娘的。那副孝子贤孙的模样要是让老祖宗看见了指不定要踢棺材板的。

骨头再硬硬不过刀。

朱先海还就不相信他们一个个能有骨气用脑袋去抵制军训。别说是脑袋了哪怕就是朝他们的脑袋上抽几棍子,一个个的估计就立即服软了。

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朱先海又微微一笑。

“况且,不过只是全民的军训,一个星期才一天,也就是练练正步,学习射击投弹之类的军训,咱们往另一边想想,老百姓在祖家的时候,有几人没服过劳役,没有受过官府的差派杂役?这每周军训一天,算起来,可是还没有官府差派的杂役多呢?你们说是不是!”

眼见主公给他们找了台阶,聪明如他们自然也就顺坡下来了,一个个纷纷称是,其实他们压根就不会坚持到最后。

什么是民心?

大清治下的读书人都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什么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知道皇帝老子是会杀人的。

或许眼前的这位爷没有杀过人,但……万一要是杀了呢?

顺从……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啊!

看着起身称是的众人,朱先海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心下不由的一叹。

这样的顺从是他想要的吗?

他的心里也没有答案!

第153章 压在身上的大山

一个人置身于书房之中,朱先海起身从架子上取下个清亮的瓶子,瓶上还贴张白纸印的标签,简简单单写了一行字:胜利牌白酒。

这种清香型的白酒,带着一股淡淡的曲味儿,味道很直叫人熟悉,这种酒是移民们带到南华的,因为没有大米,他们酿不出的黄酒,所以也就退居其次,用玉米和土豆酿起了白酒,于是南美总算有了中式的白酒。

这种酒因其廉价且酒烈,而深处人们的欢迎,尤其是马普切人更是将它视若珍宝。

尽管它廉价,但并不妨碍朱先海品尝他,倒了一杯后,朱先海品了一口,烈酒入嗓的感觉,让人有点儿沉迷。

推开门步入书房间,伊丽莎白看到正细细的品味白酒的朱先海,见他没有说话,就给自己倒了一点,浅尝一口后,她的脸腾地红起来,眼睛差点涌出了泪水。

她还是适应不了这种烈酒。

“亲爱的,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容他回答,伊丽莎白又说道:

“可以说出来听听吗?”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心事!”

朱先海笑了笑。

“怎么说呢?只能说很多事情,与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现在推行的不过是军事化的训练,充其量也就是劳卫体育而已——连‘全民皆兵’四个字的边都没碰到。可即便是如此,都能感受到很多人,对它的抵触,那怕是他们服从了,可是思想上……他们骨子里,还是不认同‘尚武’那一套。可如果不能重拾华夏先秦尚武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的,以后也是要后悔的。”

“重拾尚武精神?”

伊丽莎白不解道。

“华夏先秦时可谓是世间最尚武的族群,要不然,又怎能打下如此辽阔之国土,古代华夏的学校,可从来不曾忘了武事?射御之教,练其筋骨强其体力,为的是什么?所谓耕战一体,农时为农,战时为兵,闲时为训,举国皆兵本就是常态。可惜自一统以后,天下一家,外无强敌,内无凶寇,天下承平,唐宋之后,更是尽废汉人耕战之道,文弱之气日深一日。到了清朝为禁锢妇女大兴缠足之风,至今鸦片之毒祸害华夏,茫茫华夏,又有几人不为其所害?二者之外,还有八股文章耗散精神,销磨骨髓,靠这样的民众,南华又怎么可能在异域他乡立足于世?”

看着似乎有些不明所以的伊丽莎白,朱先海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必须要重拾汉人的尚武精神,非如此,不能自强,非如此不能生存。”

生存!

对于华夏来说,近代最大的课题是保种图存,对于南华而言,最大的课题同样也是生存,都是为了在这个虎狼环伺的世界生存下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南华的生存环境更恶劣,因为他一旦失败,就会被周围的虎狼吃的连渣都不剩。

南美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

那些白人早就习惯了统治和奴役印第安人,他们又怎么会容忍一个黄皮肤的政权与这里崛起,与他们分享这片被他们视为“应许之地”呢?

所以,无论如何,未来的那场种族之战都是无法避免的。

“亲爱的,你是在为战争作准备吗?”

看着朱先海,伊丽莎白叹息道。

“战争……或许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圣地亚哥,与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战争,都有可能在未来爆发,所以你才会做这些准备是吗?”

见他没有回答,伊丽莎白继续说道,

“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毕竟,对于那些政客而言,唯一能够阻止他们扩张野心的,就是武力,就是强有力的打击,只有在战争上击败他们,重创他们,狠狠的打击他们,才能阻挡他们的扩张,对于南华而言,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在南美,不去战斗的民族,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接受他人的统治!”

点点头,伊丽莎白的这番话触动了他,朱先海沉默了一会。

“是啊,所以我才要重拾汉人的尚武精神,野蛮其精神,强健其体魄,可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这一切,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他们不知道,你就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听,那你就用你的方式去让他们聆听,任何办法,一切方式!”

伊丽莎白看着朱先海,她的语气显得极其坚定。

迎着她的目光,朱先海认真的看着这个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女人,不可否认她总能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予他一些坚持。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一段话,我当初看得时候就印象很深。”

思索片刻,回忆着曾经看过的内容,然后朱先海背诵道:

“最重要的是人!人!把人们从年深月久的沼泽里拖出来,扳开他们的眼睛,搡搡他们的肋下……打他们,扭他们,教他们,使他们成才……千里迢迢的穿行雪地,跋涉泥泞……摧毁,兴建……回顾之下,他着实有点毛骨悚然:‘嘿,那是什么样的一座大山还没有被搬掉啊!’”

突然,朱先海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座大山。”

这就是一座大山啊!不是摆在眼前的,而是压在所有华夏人心头的大山!

或许,新移民们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教育营的教育被迅速的改变,他们会变得洁净,整洁,甚至就连走路也会变得格外的精神,但是根子里的意识和习惯却树大根深,要改变他们的意识是何等的艰难。

别的不说,想要改变被“老庄之道”的相忍思想是何等的艰难,那可是根深蒂固的,影响汉人千百年的习惯啊!

更不要说现在的汉人,还是经过满清用思想奴役、用刀子驯化了两百多年的顺民,想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以慷慨赴死为荣的尚武之人,是何等的艰难啊!

当然,即便是再艰难,也要做啊!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吧!

第154章 天字第一号铁甲舰

从思想上改造人重要,但总得有人可改吧!

其实无论是文弱也轩以,温顺也好,对于朱先海来说是必须要有足够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它,反倒是次要的。

只有有了人,才有机会是用鞭子,用棍子,用法律,用纪律去改造他们的思想,行为。

可如果没有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都是空中楼阁。

自从那次长期模拟之后,面对南华人力资源有限的现实,如何增加人口一直都是摆在朱先海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实现举国皆兵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国防实力,而真正的国防实力是什么?

还是人!

没有了人一切都是空谈!

如何增加移民,这是朱先海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努力想要解决的问题,增加移民船,买进大东方号是,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什么是本?

南华移民的“本”在中国,在清国,只有那边敞开国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移民,如何让他们敞开国门,不像模拟器中那样,禁止劳工到南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太平天国起义持续下去。

说白了,就是要加大对太平天国的援助力度!为了能让太平天国继续战斗下去,朱先海那可是一个煞费苦心,甚至都考虑在英国采购武器“援助”他们了,不过这不现实,还好南华的工业已经初有根基,能够实现他的一些构想。

“说起来,我倒要应该感谢一下太平军,要不是他们,估计你也来不了南华。”

站在船坞之中,听着“咚、咚”敲打铁钉的声音,朱先海对梁明伟笑道。

“东家所言甚是,要不是太平军,在下又怎么可能到了南华呢!”

梁明伟颇为无奈的笑了笑道。

“原本小人在长洲船坞公司干的好好的,可不曾想却莫名其妙被他们给掠到了这里。”

说着一口广东官话的梁明伟,甚至直到现在都有点儿懵圈,原本他正好好的吃着火锅唱着……不对,他当时没吃火锅,而是作为美国老板诺维的雇员,在宁波城外和地主谈判买地,诺维是长洲船坞的老板,打算在宁波开办船坞,所以派了他到宁波,这边刚买下地,那边还不等他招揽石匠在海边建坞,就碰到了太平军,逃之不及的他和几十名从香港来的船匠一同成了俘虏。

尽管长毛没像传说中的那样,直接把他们砍了头,可却把他们“卖”到了外洋。对于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梁明伟来说,这非但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件好事!

毕竟,到了南华后,因为会英语而且懂修船,他直接进了船坞,成了初级工程师。

“阴差阳错,若非如此,明仁又岂能一展所学,”

朱先海笑道。在1860年代的香港船厂,居然有华人工程师,或者说华人技师,这简直有点儿超出他的想象,不过,这个年代的香港船厂规模之大,远超过他的想象,十几家大小不等的船厂里,居然有数万船匠从事着修船以及造船工作,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那些远洋船只航行到中国后,同样需要船坞维修,而那些船坞基本上都建在香港,十几年下来,不仅培训了一批熟练的船匠,还培训了一批初级华裔技术人员。

这批人要想办法弄过来一批,不能就那么白白浪费在了香港。这完全是意外之喜嘛!

“在香港即便是你学了造船,可在洋人的船厂里,也就是给洋人工程师打个下手而已,从教会学校毕业,我在船厂当了六年学徒,如果换成洋人,早就推荐去英国的工程师学校,可是在那里是不行的,非但不行,洋人也不相信我们能造船……”

摇着头,梁明伟突然说道。

“好了,光一个劲的报怨了,差点忘了正式,东家,你看,现在‘太平号’炮舰的龙骨已经安装完成,它的船长为38.1米,船宽为9米,吃水2.41米,动力系统采用两台复合式蒸汽机,航速大约10节……”

指着船坞里正在建设的炮舰,梁明伟显得有些得意,尽管这艘船的构想来自于东家,可他却是直接设计者之一,嗯,总设计师是哈雷斯先生。

“……尽管它是铁肋木壳船,但是我们在船体木壳外,也就是水线上全部包裹一层一寸厚铁板,这样可以增加它的防护,也又可以节省工料节约经费,而且减轻船的吨重,使航行更为便捷,再加上十英寸的达尔格伦大炮,它绝对称得上是军国利器。”

这样的一艘小船,居然扛着一门十英寸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