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谢瑛连连点头,“微臣明白,已经在考虑了,微臣准备用模具浇铸熟铁炮,外面再用几道铜箍,原理和突火枪完全一致。
“好!朕期待你们的成果。”
……
火器监距离长安旧城很近,时间还早,陈庆索性转道前去视察长安旧城,也就是从前的汉长安城。
汉长城在宋朝时已经完全破败了,沦为一片废墟,宋朝的统治中心在东京汴梁,连长安城都不管了,怎么可能顾得了汉长安城?
从去年开始重建汉长安城,改为建章县,一年半过去了,新建章县已经完成了重建,三十万底层百姓和工匠都迁去建章县。
朝廷有了更多的城内优质土地,而底层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从前五百文只能租一间屋,现在同样五百文,可租两屋一院,可以连租二十年,这样一来,很多百姓就在院子里搭建房屋,等于又多了一间屋。
可以说皆大欢喜,唯一不方便就是稍微远了一点,为了方便百姓,朝廷便在沣河里开启了班船,专门有五十艘船每天往返于京兆和建章县之间,每次只收五文钱,朝廷再补贴五文钱,这样一来,每艘船每天能挣两百文钱,一家人摇一艘船,一个月就能挣六贯钱,这收入确实很不错了。
当然,百姓也可以自己骑着毛驴往返于新城和旧城之间。
陈庆减少了护卫,只有三百骑兵护卫他的马车前往建章县。
陈庆的巡访也没有之前那么多限制,只要他不下马车,基本上想去哪里都可以,主要是他的马车是特殊制作,就算床弩也射不穿车壁,车窗也装上玻璃,拉上纱帘,外面完全看不见车内的情形。
队伍缓缓进了城门,陈庆透过车窗注视着城内大街上的情况,他们走的这条主干道叫做未央街,左边是工匠们居住的街坊,而右边则是普通百姓的街坊。
其实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由密密麻麻的小院子组成,布局都差不多,不熟悉还容易迷路。
未央大街两边都是密集地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延绵五六里,城内还有两个大瓦子,瓦子内也都是密集地小店铺。
店铺大部分都是以小吃为主,以中低端居多,基本上没有大酒楼和大茶馆,只有几家中档的酒楼和茶馆,让本城人偶然请客吃饭什么的。
最多的还是密密麻麻的小酒馆和小茶馆,价格低廉,深受百姓的欢迎,基本上都坐满了。
当天下统一,战争结束后,百姓们开始享受和平时期的红利,首先是粮价下跌,带着了其他物价的下跌,商业繁荣,使市场上物资丰富。
最明显就是一日三餐成了所有人的生活共识,以前还有很多人家都遵循着一日两餐的传统,只是中产阶级才能享受一日三餐。
现在连养老院、孤儿院也是一日三餐了。
大米每斗四十文,小麦每斗三十文,玉米每斤五文钱,当然这是包括了玉米芯,去掉玉米芯,每斤十五文左右,这只是刚开始,再过几年,玉米的价格会比小麦还便宜,还会有土豆红薯上市,雍王朝的百姓将彻底告别饥饿。
虽然商铺的档次比较低,但很接地气,大街上格外热闹,人流如潮。
陈庆不需要去拜访百姓,从他们的气色穿衣上就能看出生活情况。
基本上细麻和棉布是一半对一半,基本上现在细麻已经不种了,之所以还穿细麻衣,主要是以前的旧衣。
能吃饱饭的原因,城内百姓的气色也不错,每个脸色红润,步履匆匆。
但陈庆也发现了问题,街上的孩子特别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耍,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也无所事事。
陈庆眉头皱了起来,这种情况今天才有,还是一直都这样?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教育和就业出问题了。
陈庆随即吩咐侍卫,“去带几个孩童过来,朕要问一问他们?”
片刻,侍卫带上来三名孩童,在车驾前排成一排,陈庆让侍卫给了他们小糖人,安抚住他们,这才问道:“你们几岁了?”
三个孩童一边吃糖一边道:“我八岁!”
“我七岁!”
“我也七岁!”
“那你们怎么不去上学?”陈庆又问道。
“爹爹说,等我们十岁的时候送我去读一年书。”
“我爹爹说,读书太花钱,家里没钱!”
“我也是!”
陈庆点点头,“你们父母是做什么?”
大一点的男孩一指,“我爹娘是开面馆的!”
其他两个孩子父亲都是去京兆城内做工。
陈庆知道了,这三个孩童的父母都只想让他们读一年书,认识几个字就行了,不想在读书上花太多钱。
陈庆让侍卫把三个孩童送回去,他也没有心思再巡视了,喝令道:“回宫!”
队伍缓缓掉头返回,就在这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抓住他们!”
“抓住这帮小贼!”
陈庆一怔,探头向后望去,只见一群少年从一家店铺里仓惶奔出来,每个人抱着一捆布,如鸟兽飞散,后面一个中年男子挥舞菜刀,大喊大叫。
“去帮帮他!”
百名骑兵一起出动,只片刻,便将十几名少年抓住,拎了过来,跪满一地,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侍卫禀报道:“陛下,这些少年盯了那家布店几天了,以为店铺里没人,便翻进去偷东西,没想到店铺东主昨晚已经回来,他们便被发现了。”
这时,中年男子货物失而复得,过来千恩万谢。
“小民姓王,前两天去咸阳进货,昨天半夜回来,小人在睡觉,听见外面有动静,便起来查看,发现这帮小贼在偷布。”
“他们经常偷东西吗?”
中年男子叹了口气道:“他们就是城内的癣疾,不光他们几个,城内还有好多,整天聚在在一起惹是生非,要么打架斗殴,要么偷东西卖钱,真的让人头大。”
陈庆让中年男子回去,这才对侍卫道:“每人杖打五十棍!”
马车缓缓离开了,后面只听见一群不良少年的哭喊声。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制法
回到皇宫,陈庆随即召来尚书左丞吕青山、刑部尚书张浚、左右相周宽和蒋彦先。
陈庆请他们三人坐下,缓缓道:“今天朕去了一趟建章县,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发现很多孩童都不上学,聚在一起玩耍,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也聚在一起,整天打架斗殴,偷窃财物,完全就是地痞无赖了,朕问那些孩童为什么不上学,他们说父母不让他们上学,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吕青山有点紧张,连忙问道:“陛下,人多吗?”
陈庆点点头,“相当多,感觉有上千人,这还是在街头玩的孩童,还有在家里的,估计有更多。”
周宽淡淡道:“陛下,其实不奇怪,一直就是这样,在西南区的时候,就是大群大群孩童不上学,我们办了学校,但他们父母都选择只读一年,因为只读一年不要钱,继续读书就要花钱了,父母就是这样过来的,没办法,你又不能强迫他们去读书。”
蒋彦先也道:“其实京城的地痞无赖很多,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整个京兆府两百万人口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陛下真的没有必要为一些地痞无赖担心。”
陈庆摇摇头,“人口资源本来就很宝贵,我们还有大量的事业需要人口,让大量孩童荒废学业,让大量少年变成无赖,这是巨大的浪费,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底层百姓,更需要大量能读书识字的百姓,孩子的父母没有眼光,但我们朝廷不能没有眼光。”
三人面面相觑,知道天子已经下定决心,周宽道:“如果必须要强令孩童入学,那就必须制定律法,如果父母违反律法,那就要承担责任,要重罚!”
陈庆点点头,“侍中说得对,必须要以制定律法的方式让这些孩子上学,但财政也要有所负担,把免费读书一年改成免费读书五年,所有的孩童都必须读书,不肯读书,就重罚他们的父母,不光是京城,天下一样。”
吕青山连忙道:“教育是微臣的职责,微臣会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尽快制定出一个详尽的方案。”
“那就辛苦吕相国了!”
陈庆又对蒋彦先道:“还有那些不良少年,警告他们父母,如果他们管不了,那朕来管,全部送他们去西域屯田。”
蒋彦先连忙劝道:“陛下息怒,毕竟他们只有十几岁,送去西域不现实,不过参加劳动是个办法,把他们集中起来,去凤翔或者汉中劳动三年,用劳作来改掉他们身上那种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习气。”
一直没有吭声的张浚摇了摇头道:“好好的少年把人家送走,他们家里肯定不愿意,咱们也不占理,最后只会闹得民怨沸腾,最好的办法还是制定律法,比如陛下刚才说那十几个少年偷东西,这就犯法了,性质不严重,那就可以轻判,判流放百里三年,把他们集中起来种南瓜,种玉米,他们父母去看望他们也方便。”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这里要有个界线,多少岁为少年,朕建以十八岁为界线,十四岁再为第二个界线,十四岁以下犯法,不用流放百里,就罚在坊内劳作,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犯法,流放百里。
十八岁以上犯法,那就是正常的成年人了,流放安西屯田,另外,少年犯法一旦流放期满,官府必须消除所有档案,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说到这,陈庆问张浚道:“刑部什么时候能提交律法草案?”
张浚想了想道:“微臣先派人去各地调查,搜集足够的材料,两个月后,微臣提交律法草案。”
陈庆点点头,又对吕青山道:“孩童强制入学的律法草案切不可闭门造车,朕也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去调查一下京兆和关中各地学校情况,百姓的意愿,还要算一下朝廷的负担,可以先在关中试行。”
“微臣明白!”
……
关中的天气有个特点,只要一场初雪后不久,另一场大雪很快就会到来,这几天乌云低垂,天气寒冷,大家都感觉会下大雪。
果不其然,两天后,一场暴雪不期而至,大雪从夜里开始,先是漫天飘雪,很快起风了,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寒风挟裹着暴雪,呼啸了整整一夜。
次日上午,陈庆被一声惊呼声惊醒,温暖被子里,余莲丰满柔软的娇躯搂着丈夫不肯松手,她媚眼如丝,期待着丈夫的恩泽。
又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驰骋,暖帐里又再次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陈庆问道:“刚才外面为何惊呼?”
余莲的贴身侍女在帐外禀报,“回禀陛下,外面的雪太厚,小青走错了路,掉进沟里去了。”
“人没事吧!”
“没事,被女侍卫们拖出来了,她整个人都被雪淹没了。”
余莲搂着丈夫脖子问道:“陛下要起身了吗?”
陈庆点点头,“起身吧!”
侍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替天子和昭容穿衣梳洗,陈庆穿上一件厚实的朱色缎面羊绒便服,头戴皮帽,身穿皮靴,他体质强壮,不用穿得太多,不像余莲,穿上绒衣后,还要裹一件狐皮大氅。
陈庆坐上马车,前往自己内书房,今天是休日,他难得可以放松一下。
暴雪下了一夜,天亮时雪已经停了,整个皇宫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屋顶、地面都积了厚厚的雪,积雪最深处已过了膝盖,几棵大树也被积雪压弯了腰,远处,数百名亲兵正在清扫地面的积雪。
主道上的积雪已经清理干净,马车直接驶入了宣汉楼,宣汉楼是陈庆内书房所在地,它其实是一座建筑群,占地约十亩,除了百间各种建筑外,还有几亩农田。
陈庆走进了房间,姚梅连忙上前给他脱去外氅,书房里温暖如春,碳火烧得正旺,陈庆搓搓手笑道:“先上热茶,有点口渴了。”
他在自己位子上坐下,姚梅连忙端上热茶,她关切问道:“这么大的雪,陛下的腿伤疼痛吗?”
一旦下雪,陈庆腿上的箭伤就会疼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算是他的宿疾了,贴膏药也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热敷。
陈庆笑着点点头,“泡温泉是个好办法,昨天泡了温泉到现在,腿没有疼过。”
“陛下今天还要再泡一泡吗?”
“吃过午饭吧!”
陈庆接过热茶喝了一口,翻了翻桌上的重要奏折,虽然是休日,但一些紧急重要的奏折他还是要看的。
他拾起一份紫红色信封,上面还有火漆封口,这是紧急鸽信或者鹰信的抄件,放在专门的信封里,紫红色表示最重要。
陈庆取出里面的抄件,一边喝茶,一边细看,这竟然是燕山路转运使张哲从临璜府发来的鹰信。
信中说,他和克烈部、塔塔部以及蔑尔乞部达成了协议,三家向雍军提供六百万只羊作为后勤支援,三家也完全接受大战后,雍朝占据可敦城及周边两百里的范围的决定。
陈庆一拍桌子,赞道:“办得好!”
“陛下又有什么高兴之事?”
皇后吕绣从外面走了进来,她脖子上围的白狐皮正是音巴鲁交给牛皋的那条。
“草原那边的消息!”
陈庆笑道:“这么冷,皇后怎么过来了?”
吕绣抿嘴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来问问陛下腿上旧伤怎么样?”
“腿没有疼,昨天泡温泉效果很好。”
吕绣又道:“那边正好有温泉,我们大人孩子都想泡一下,陛下要不要一起去?”
陈庆当然愿意和家人一起,他虽然已是帝王,但同样也看重家庭,陈庆起身欣然道:“那就去吧!早上泡一下温泉,一天都松快下来。”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蒸气
时间到十二月下旬,这天上午,陈庆带着七名相国来到了太学,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研制了整整三年,又用近一年时间来改良的蒸汽机终于出来了。
有了蒸气机,会在交通运输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蒸汽机火车可以晚了一点,但陈庆最急迫的是航运,有了蒸汽机船,不仅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运输量更大,而且通过蒸汽船,可以去探索更广袤的海洋和土地。
不过陈庆先来到了农院,他要了解红薯的培植情况。
杨度带领众人走进玻璃暖房,外面天气寒冷,但暖房内却十分温暖,阳光充足,使暖房内像春天一样。
其实这种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到,相国们的家里都安装了玻璃,阳光好的时候,房间里就格外温暖。
杨度带着陈庆和众相国来到最里面,这里生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陈庆一眼认出,正是红薯藤和叶子。
“这么冷的天气,它还能生长吗?”陈庆蹲下问道。
“当然可以生长会稍微慢一点。”
杨度有了培植土豆的经验,很有信心,他笑道:“请陛下放心,像土豆、红薯这样的农作物,很皮实,比较容易种活,微臣有把握,明年开春后,会有很大收获。”
“土豆播种如何?”陈庆又问道。
“现在很顺利,我们在汉中府试种,种植了一千亩,明天将扩大到五万亩,在汉中一年可以种植两次,亩产量数千斤,可把当地的农民高兴坏了。”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