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乌呼拉呼
李世民拿起纸张,眯着眼睛说到。
“加了这些,字句的意思清晰明了简洁利落,化繁为简。
真是妙啊!
这若是出在儒家,怎么也能称之为大儒。”
说着,李世民这张纸传给了李泰身后的重臣。
很快,李泰的这张纸被一一传递,众人纷纷称赞。
“此等方法,当称之为大儒。”
“只不过,这字是不是太小了,我怎么感觉有些老眼昏花,看不清字?”
“句读断句,以这种方法,当真是闻所未闻。”
“数字页码,免去了数页,也是有趣。”
所有人都在赞叹,唯独魏征在叹息,他感觉自己在学识上根本交不了李泰。
很快,众人重新照着李泰的方法,重新改写了一个字,顺带写上了自己的署名。
象征性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这个字典就要交给一群人去完善。
这需要一段时间,同时需要一个监工。
“编撰字典之事,便交给魏王的老师如何?”
李世民虽然是在提问,但是却带着肯定的语气。
目光扫过众人一眼,没人反对便确定了最终的结果说到:“此事,便交予爱卿了。”
“臣定会竭尽全力。”魏征连忙行礼到。
“嗯,若是无其他事,便散了吧!”
李世民说完,眼神示意这李泰留下来。
“臣等告退!”众人纷纷开始起身,朝着李世民行礼,完后朝着门口离去。
一个个心事重重,脚步飞速的朝着家中走去。
今天发生的一切,他们要好好揣摩揣摩李世民的意思。
李泰则刻意等到最后一个,跟着李世民一同走了出去。
李世民开门见山的问道:“教化蛮夷此事,皇儿怎么没和朕提起过?”
“儿臣···没想起来。”李泰也只想着拼音加报纸能够起到引导民心的作用。
还真没想到,拼音加上佛经用来洗脑。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又开口道。
“前些日,皇儿的弄得水泥干了,干了之后和那石头并无区别.
朕试过多次了,只要按照方法来,任何人都能够做到化泥为石。”
听着‘化泥为石’四个字,李泰十分无语的解释道。
“那是自然,不过这不是‘化泥为石’,而是科学之中的化学。”
“朕明白,上次皇儿说过,科学未免太神奇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问道。
“对了,皇儿懂不懂科学种田的办法??”
“略懂一些。”李泰想了想回答道。
“说说看。”李世民挑了挑眉头说到。
“目前大唐分为南北,皆是种一季粮食。
但其实,南方温暖,雨水充足,可以尝试种两季作物,做到一年两熟。”
李泰想了想回答道。
“哪两季作物?这田不会贫瘠么?”李世民瞪大了眼睛说到。
“水稻春种夏收,然后在种上晚稻,夏种秋收,或者种上冬小麦。
农牧结合,土地贫瘠可以用粪便沤制肥料。
此事,儿臣还是回去将东西给写出来吧!”
李泰想了想说到。
“嗯,也好,此事得尽快,春耕乃是大事。”
李世民只能点了点头,这种大事急不得。
气候相对湿润温暖的南方,曲辕犁加上筒车再加上肥料的沤制,以及农牧渔林结合。
良好的气候,丰富的水系,工具,以及肥料的使用,应该是可以满足一年两熟的条件。
另外历朝历代修的大运河。
可以直接从出发长安沿着广通渠能进入黄河到达洛阳。
从洛阳有通济渠,到达淮水,淮水有邗沟,能进入长江。
长江有江南河,可以直接通到余杭,进入钱塘江。
这个水系贯穿南北,从南方的江南地区到北方的追郡。
在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李泰想着借助大运河,能够到达长江。
这里是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这更是两个大粮仓!
控制这里,可以说基本不用担心缺粮的问题。
在这里实行一年两熟,推广农牧结合和沤制肥料,能够迅速拥有大批的粮食。
这个方案,可行!!
事实上随着气候逐渐变冷,春小麦的成熟时间变长。
再加上北方战乱,受到到很大的影响,而南方收到的影响却不大,这导致经济重心开始难移。
这也是为什么隋炀帝会接着修大运河的缘故。
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的出现,还有豆在肥料种的作用被确定。
唐末,南方就开始逐渐有了一年两熟,即种上水稻,水稻成熟收割后,在种上冬小麦。
能将土地的作用发挥的最大,这个时候肥料额外的重要。
古代是有肥料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用草木灰,骨头,粪便,和小豆可以混合作肥料。
这非常的科学,草木灰主要含钾肥,骨头含有磷钙肥,粪便含有有机肥和尿素,豆子中含有氮肥。
不过燃烧制作的草木灰很浪费,同时粪便中还有虫子和细菌。
还得进一步发酵沤制,这样可杀死了虫卵,细菌等等从而最大的发挥肥料的作用。
想到这,李泰觉得还是回去做监工高炉的时候多翻翻《齐民要术》和《农书》,以免出了乱子。
第50章 打印姬
“九上九···”
回到家中,李泰正十分惊奇的看着武媚娘和阎宛。
武媚娘拿着一个算盘,口中念着口诀教阎宛打算盘。
见到李泰回来,两人慌张着收起了算盘,藏在了身后行礼道。
“夫君,何时回来的。”
“刚回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李泰看着两人的小动作很是无语。
藏啥呀,这算珠的声音都‘哒哒’直响。
见李泰发现了,两人对视一眼。
武媚娘干脆拿出了一个木算盘说到。
“先来无事,媚娘正在教姐姐打算盘。”
阎宛连忙维护起了武媚娘说到:“这算盘是婉儿自己想学的。”
李泰接过算盘,随手弹了两下,算珠弹动感觉很不错。
唐朝繁荣,一致认为算盘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但没什么证据,只有宋朝出土过算盘。
“婉儿为什么要学算盘呢?”李泰看着这个算盘说到。
阎宛脸上露出些许的犹豫,声音有些低落到。
“妹妹家族强大,能帮上夫君不少忙。
妾身是正妻,却事事不如妹妹···。
宛儿也想帮一帮夫君。”
说着低下了头,双手用力的握着算盘。
“夫君不会生气吧?”
原来如此,感情是被武媚娘给刺激的。
李泰顿时明白了阎宛的想法,忍俊不禁到。
“不生气,这好事,不过宛儿学会了么?”
见李泰不生气,阎宛连忙抬头炫耀到。
“当然学会了,刚刚妹妹还夸我,说我能当那米店的掌柜的呢。”
“哦~是么?”
阎宛扬起小脸,自信慢慢的说到。
“当然,夫君如果不信,可以考考妾身。”
“好!”
李泰看着她自信满满的笑容,随口说到:
“一个老汉拿着钱去买肉,六文钱一斤的肉,全部买则余了一文钱。
老汉觉得贵便走了,又见一铺子,上面写着七文钱一斤,全部买则少了一文。
问老汉最少有多少钱?”
阎宛脸上自信的笑容僵住了,笑容逐渐消逝。
看向武媚娘,又想了一会,这才弱弱的说到:“十三文?”
“没错。”李泰看着她消逝的笑容,顿感有趣。
“妾身是不是算的太慢了?”感觉被打击到的阎宛弱弱的问道。
“宛儿已经学的很好了。
人各有长处,媚娘擅长心算,宛儿则擅长书画,莫要勉强。”
“可是,书画帮不了夫君呀!”阎宛一脸的苦笑说到。
“帮的了,待会夫君教你画图。”李泰笑眯眯的说到。
闲着没事干,想帮忙?
这不正好,我正缺一个会作图,会记录的小秘书。
“嗯!”阎宛点了点头。
“走,正好夫君不想动手。”李泰拉着阎宛走进书房,又转头对着武媚娘说到。
“媚娘也一起来听听!”
上一篇: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
下一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