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1170章

作者:水果抹茶

这么问,实在是有些不懂事。

李元礼的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他现在,开始考虑和魏秉臣合作了。

自古以来,最赚钱的行当永远只有三个。

粮食、盐、铁。

种粮食,开铁矿,建盐场,总来都没有多少困难。

只是规模大小的区别而已。

真正永恒不变的困难,在于运输。

江南一带,是永远都不会缺盐的,顶多卖得贵一些。

因为这里靠海,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

内陆,尤其是关中至陇右一带,缺盐缺得厉害!

运输成本的问题,注定了很少有人会把沿海的盐,运送到那里。

盐矿倒是不少。

可由于提纯技术不过关,费老鼻子劲炼出来的,也只能是卤盐。

那玩意,人吃了之后,能活活拉死

至今为止,一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乃至西域的异族,还在靠着‘醋布’调味。

的确是够咸,还吃不死人。

可其中,却掺杂着一股子臭咯吱窝味,想想都觉得恶心。

对于李元礼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将他未来的产业,发扬光大的机会!

沿海地区和关中至陇右一带的盐价,一个在天上,一个简直在泥里头!

若是魏秉臣能委托李元礼,将那三十船精盐运输到中原腹地发卖,那利润简直不敢想象!

只有源源不断的业务往来,才是长久之计!

如此,运输商行也能脱离朝廷和酒坊的掌控。

否则的话,夹在两个庞然大物中间的运输商行,被吞并是迟早的事!

同样,窦孝慈也在动自己的小心思。

他脑瓜子转得飞快。

跟李元礼合作,等于干出钱,还得不着好处。

这银子投进去,只能是给他娘涨涨脸面而已。

若是跟魏秉臣合作,那三十船精盐带来的收益,可就不止脸面了

“舅舅,不如你去找我大唐黄金集团的总账房商议?他可以全权做主,外甥就不陪着了!”

窦孝慈这就要把李元礼轰出去。

“慢着、慢着”

李元礼拽着桌子角,死活不肯动弹。

“本王想明白了,与大唐黄金集团合作并非最佳之选,本王与魏兄一见如故,正要好好聊一聊!”

窦孝慈哪里肯给他机会?

玩了命的把他往外扯。

“撒手撒手!”

李元礼一手拽着桌子角,一手拉着裤子,左脚还一个劲的往后蹬窦孝慈。

“给我走!走!”

窦孝慈咬着牙,拼尽浑身解数,眼珠子都红了。

三十船精盐!

那可是三十船精盐啊!

魏秉臣若是说假话,以后无论是江南,还是河东,都别想混了。

“两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千万不要伤了和气!”

话虽如此,魏秉臣脸上没有一点着急的表情。

说完之后,反倒端起茶来,慢慢悠悠的砸吧了几口。

“你给本王撒手!”

李元礼按捺不住了,松开桌子角,一拳打向窦孝慈的面门。

窦孝慈也不是白给的。

闪身多过去,膝盖抬起,照着李元礼的屁股狠狠得顶了上去!

李元礼整个人扑在桌子上,旋即翻身下来,咬牙切齿的吼了一声。

“你竟敢以下犯上!”

说罢,一个左勾拳,硬生生打在窦孝慈的腮帮子上。

东洲岛!

柳白坐在帐篷里,身前放着一份,才送来没多久的文书。

看字迹,柳白批复了一半,就停笔了。

他看了看帐篷中间,鼻青脸肿的李元礼,又看了看同样鼻青脸肿的窦孝慈。

心中充满了无奈

倒不是因为他们打架,而是因为,这两个货实在是不开窍。

三十船的精盐,是能随便告诉别人的秘密?

魏秉臣那厮,分明就是找个理由上岛罢了!

这两个蠢货白白挨了顿揍,还不知,自己被人利用了。

“走吧走吧。”

柳白没心情训斥他们。

最近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没精力再去管小孩子打架了。

窦孝慈和李元礼臊眉耷眼的走出去,看样子,也想明白了。

两人临走之前,不约而同的狠狠瞪了魏秉臣一眼。

魏秉臣倒是没觉得怎样,腆着肚子,抬头看天,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

柳白揉了揉眉心,道:“你爹近来如何?”

魏秉臣眉头一挑,道:“回柳家主的话,魏某已经离开上虞魏氏。”

柳白摆了摆手,道:“少装蒜。”

分家?

分家就有了鬼了!

江南华族最缺的就是朝中势力。

魏秉臣丢了三根手指头,在西域创建功勋,在军方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毫不夸张的说,魏家老爷子就算把嫡子赶出家门,也舍不得跟魏秉臣分家!

无外乎,就是发扬血脉的要求罢了。

这种事情,在世家大族之中常见得很。

连曲阜孔家,都在南方有一支血脉。

魏秉臣嘿然一笑,拱了拱手,道:“果然瞒不过柳家主,家父尚安,多谢柳家主挂念,临行之前,家父交代,定要将这三十船精盐交由柳家主经营,还说,当年一别,令他老人家思虑至今,若是柳家主有闲时,不妨去上虞做客!”

柳白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当年在越州掀起‘斗地主’的时候,他曾在魏家的三泉堂,见过魏家老爷子一面。

这一家人,给柳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唐,已经是江南华族最后的辉煌了。

而这辉煌的最后一点余光,一是出自陆氏,另外一个,就是出自魏氏!

纵观大唐盛世,出身江南出身的宰相不少,可出自江南华族的,总共就两位。

一个,便是王弘直的儿子王綝,另外一个,就是魏秉臣的儿子,魏元忠!

第1529章 这天底下,还有他不敢赚的银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的科举制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对于官场的垄断。

底层百姓有了晋身的渠道,却没有优先选择的权力。

同样是进士,有根底的,去地方上历练几年,回来就是清贵!

没有根底的,怕是这辈子都别想再踏入长安一步。

很可惜的是,历史上,自武德年间重启科举一直到大唐灭亡,进士及第的前三甲,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没有一个平民百姓出身!

有人自称是寒门学子。

‘寒门’这二字,重要的不是‘寒’,而是‘门’。

世家大族眼中的寒门子弟,至少也是祖上风光过。

普通百姓,入不得他们的眼。

文章做得再好,策论写得再妙,没有根基,也是一事无成。

再放大一些看,大唐几百年国祚之中,真正登上进士榜的平民百姓,都没有几个

当然,大族和大族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统领天下的关陇贵族集团,可以容忍河东望族进入朝堂。

因为,他们需要河东望族,来维护天下的统治。

但绝计不会允许,江南华族进入朝堂!

或者说,关陇贵族集团,仅仅在这前后两三百年的时间内,统治着天下。

而再往前,或者再往后的天下,几乎都是江南人在把持!

关陇贵族集团对于江南华族的防备,远胜河东望族!

在这种背景下,几个出身于江南的宰相,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一如李家造反,需要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筹备。

江南华族若是不准备个几十年上百年,哪里能轻而易举的,把族中子弟送入朝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柳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自然会对以后出宰相的家族,多多关注一些。

所以,他和王家交好,不惜将未来成为宰相的王綝,收入门下。

当初在越州的时候,亲自去三泉堂拜访魏家老爷子,也是这个道理。

王家和魏家,永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对于王家,柳白已经不需要丝毫的防备。

柳家和王家的利益,早已趋于一致。

有了柳家的助力,王家不需要再耗费几十年的经营,将王綝推上去。

在李二的参与之下,王弘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三省预备人选!

只是,现在才三十多岁的王弘直,还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