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8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相当于自己家编帘子给自己家人用,朝廷还掏钱。

老头手指头动了动,他准备编帘子。

顺便提醒:“听说晏氏的人升官了,你们在县衙门不好行事,晏氏其他人在。”

“我家东主是能与宰辅们谈诗论赋的大官,岂会在乎你这小县?”李丰强硬了,给百姓一个信心。

“好,好。”老头高兴了,现在属于有靠山,情况改变。

他们拿出来自己带的食物,交给李丰等人,晚上可以对付一顿。

天黑,后来的百姓回去,准备明天开始制作帘子给自己的人家挡蚊子,顺便赚钱。

吃了饭的人继续干活,说是等干累了,一觉睡到天亮。

山民的孩子们倒是熬不住,吃完饭,早早睡去。

李丰等人带着一百个羽林飞骑赶往县里,要去收账簿。

他们相信账簿现在比较乱,很多账甚至没记录。

这个时候的账簿才最真实,晏氏的人估计升了官,根本不怕别人查账。

“会不会着火?一把火烧了,连着账簿和库房都烧。”一个庄户想到种可能。

怕人查账,干脆烧掉,无账可对,仓库里的东西也烧了。

这等事情任何时代都有,尤其是管粮的,包括新米换陈米等手段。

第1163章 空荡县衙重头来

“库房空的,所有的库房皆空。”李丰等人到了县衙门。

县衙门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空空荡荡,桌子、凳子、门,没了。

再看库房,库房的门倒是在,烂得不成样子,里面绢帛和粮食,见不到。

倒是对方账册和案册的房间没人碰,估计是嫌里面的东西不值钱。

看门锁的痕迹,以及门槛上落的灰,就知道这个屋子有一段时间无人进入了。

相当于整个驶远县不需要账,一切俱在晏氏掌握之中。

“估计没有什么案卷,晏氏欺负当地其他百姓,有没有案卷都不重要。”李丰难过,更气愤。

驶远县这样的情况,百姓日子怎么过的?

刺史黄岸的黄氏家族会不知道?天高皇帝远啊。

“驶远县未入册,广州只有十三个入册的县。”庄户明白原因。

没有入册,朝廷那里不会查,当地不记入案卷之宗。

该收租子的时候会在驶远县里收,收上来的租和庸,还有一年二十天的调,得到的利益大家分。

县里的百姓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还以为自己给朝廷交了东西呢。

包括本应该是县里出钱买,却叫他们想办法弄的土贡,他们认为是送给了陛下。

“大唐应该还有许多一样的地方吧,若赶上天下动荡,百姓知道了,有人领着一喊,还能不反?”

李丰攥了下拳头,又慢慢松开。

他露出笑容:“诸位,咱们当官了,叫天下见识下李家庄子庄户和奴隶的本事,哪怕是在这里只呆上几个月,也要叫驶远县发展起来。”

说着他伸出手,其他人围成圈,把手递过来放在一起。

互相看看,大声喊:“天下无艰,沧海微澜。揽星摘月,灞水军团!”

“好,不管以前的事情,从现在开始,重振驶远县。加油!查账!”

李丰说着向旁让出两步,后面的羽林飞骑上来,一脚直踹。

咣当声中,没有钥匙开锁的门开了,锁头没开,孤零零地挂在一扇门的门别上。

众人进去,把以前不知道多久的账簿拿出来,点上灯,开始整理。

只要有账,哪怕是几年前的,他们相信也能从中找到问题。

晏氏存在又不是一天两天,找到一处错的,可以抓人了。

抓到人,再审,定然能够审出来新的东西,再重新记录。

羽林飞骑帮忙,帮着画表格,录入数据。

天又亮了,李丰等人不休息,继续整理,一个个处在亢奋状态下。

早上起来干活的人发现情况,衙门里有人了?昨天的李家庄子的人?新的县令?

“大父大父,县衙有人了,门口站着人,拿根棍子,腰上挎刀。”陈老头的大孙子跑进屋子喊。

陈老头昨天晚上睡得倒是不错,家中的四儿子要有媳妇儿了。

那个姑娘大一岁,没事儿,风言风语更不是问题,他了解内情。

那个丫头的父亲以前生病,丫头上山找东西卖钱。

有一天衣衫破碎回来,当时正好有人说山中有匪人,就认为丫头被欺负了。

实际上丫头衣衫不整回来,马上又带着家人进山,抬出来一头大野猪。

丫头自己一个人猎了头大野猪,野猪追她,她爬到树上,野猪撞树,把自己的獠牙给插树上了。

丫头跳下树,用叉子那个扎呀,野猪就那么窝囊地死了。

别人不知道,喜欢把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

实际上就算遇到了匪人,被欺负了,又能如何?

丫头是为了救父亲进山,别人闲言碎语的伤人。

老陈头认可这丫头,长得漂亮,以后生了孩子,不管男娃儿还是女娃儿都好看。

他大孙子一喊,他醒了,看一眼坐在窗前的老伴儿。

老伴儿手上拿着一个小衣,正笑着瞅呢。

“还没睡呢?”老头心疼老伴儿。

“那丫头不错,今天给送去,咱家的媳妇儿,不能叫别人看多了占便宜。”老太太高兴。

一晚上的工夫,她把四儿子的一件有些破的衣服给毁了,改成了小衣。

她以前惦记过那个丫头,别人不要,她瞅着好。

但丫头漂亮,怕拿不出彩礼钱,更担心人家看不上自己家的孩子。

既然对上眼儿了,就赶紧给做个衣服,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最好是两个人在窝棚里晚上干点什么。

“你呀,就是对儿媳妇儿太好,一个个都不孝顺。”老头大声喊。

“爹,饭做好了。”大儿媳妇的声音立即传过来。

“爹,岗子去干活,我煮了三个鹅蛋,给你和娘留一个,给孩子一个,另一个我想给岗子送去。”二儿媳妇跟着说。

“爹,我怀着孩子呢,干不得重活儿,你别挑理。”三儿媳妇有理。

“别听这老家伙的,惯的毛病,老三家的把胎养好了。”老太太开口。

“知道了娘。”三个女人声音一同传来,然后笑着就消散了。

“我得去看看,他们过来,晏氏的人说不准要捣乱。”

陈老头享受了一下长辈的待遇,又感受一下老伴的恶劣,不放心衙门,穿上鞋,套一件衣服就匆匆奔向衙门。

他到的时候,不少县里的百姓过来了。

有的挎着篮子,里面是蒸好的饭团子,还有的是煮的鸭蛋和鹅蛋。

这边水多,适合养鸭鹅,吃的时候就是煮,确实比鸡蛋腥,但不能都腌了。

陈老头四下里瞅瞅,没有晏氏的人,不,有,有几个人躲在远处探头探脑。

监牢的门打开了,一群人茫然地走出来。

“陛下大赦天下,你们既然没有被绞或斩,那就是在赦之列,走吧,回家吧,以后……等着看。”

李丰查过案宗,只要大部分人属于被害,关了起来。

另外几个罪不大,陛下大赦过,这边没赦。

整个牢被清空,李丰亲自到外面的告示墙上贴告示,他自己写的劝民书。

别看李隆基考核县令有人写不了,李丰身为李家庄子的奴隶,他能写。

当然,他写出来的不是文绉绉的,换成李易此时来写,同样不会文。

写个赋,百姓别说看懂,听都听不明白。

百姓有的找到自己被放出来的亲人一起哭,有的站在告示前等待,等会识字的人给念。

大唐就这样,官府一贴告示,保证一群百姓围观,不认识字,等。

第1164章 所谓大义应如是

“从现在起,只要家中有人生病,带病人到衙门,衙门找郎中给看病,不要钱。”

“今天衙门换人了,新的官员有钱,不会管大家要钱。”

“家里种地种不好,干活没有好工具,到衙门来说,县令帮忙。”

“找不到事情做,不知道要干什么活的人找县令。”

“以前受了委屈的、被前面的县令害了的人,新的县衙门在过几天到家看的时候,偷偷和官员说。”

“我是新县令,我背后的靠山大,宰辅都跟我一起喝过酒。”

“我们带着羽林飞骑过来,羽林飞骑杀人别人管不了,只能陛下管。”

“我们李家庄子的官员见过陛下几面,陛下还拍过我们的肩膀呢。”

有人念劝民书,劝百姓放心,叫百姓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除了拍肩膀的情况之外,其他的他们没说错,比如跟宰辅一起吃饭,还有见过李隆基。

见的已经不是几面了,想见基本上天天能见。

李丰说得大部分都是实话,哪怕说让陛下拍肩膀,他要是提这个要求,李隆基真能拍一拍他的肩膀,摸摸脑袋也行。

他比较实际,不像一些宗教吹牛逼。

比如某某高僧,跟你们说,他那天走在路上,就突然遇到了龙卷风,当时……他跌坐在地,默念什么经,风不可近身。

就这么吹,没有视频,你就听着,不能说不对。

你要说这不可能,这个教宣传的就告诉你了。

如果错了,那也是高僧来承担,你不可以说,你说就是你的不对,你要承担这个业。

这种情况就出现在法制的李易的那个时候的国家,很有意思。

现在的大唐,百姓更容易被忽悠。

李丰不忽悠,来实际的,你们有什么问题,找我,我给你们处理。

“我家的好几只鸡被黄皮子给吃了,好几年,年年吃,我报官没有用,你们管不管?”

有人听人念完,大声嚷嚷。

“管!”李丰就站在旁边,拿个本夹子,他不走官僚程序。

比如说先找谁,然后回去等消息,立案,在由你提供证据,之后如何如何。

所有的过程都绕过,这里就是一个小县,扯那么多程序是真的为了维护法制?

教条化的程序正义,本身就是问题,因为执行的是人。

程序化的初衷是为了不使人受到伤害,是不叫执法的人针对人的时候出现问题。

但很多时候,却被拿来当成针对所有事情,包括与人犯罪无关的情况。

执法的人不知道吗?当然知道。

为什么不去主动呢?呵呵!有额外的好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