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3章

作者:富春山居

如果说,此前几位大将之间还有着一些隔阂的话,进入北京之后刘宗敏的跋扈,同样让其他大将感到了不满。此刻在李自成这一番问话下,大家倒是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此前蓄积下来的一些不满,这一刻倒是消除了不少。

李自成听完了几位大家的回答,不由就长叹了一声说道:“我当初是为什么造反的,你们应该也都清楚,家乡豪强和我妻子勾搭成奸,我一怒下杀了奸夫淫妇,这才投了闯军造反的。

当初我造反只有一个念头,杀干净了天下的贪官污吏和鱼肉乡里的恶霸豪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所以,宗敏当日和我说,我当皇帝就该让弟兄们抢钱抢女人,我是极愤怒的。老子提着脑袋造反,让这么多好兄弟死在官军的刀枪下,难道就是为了当这个狗屁皇帝的吗?

宗敏,你就是这么看待我的吗?一个自私自利,把兄弟们当成炮灰的孤家寡人?”

刘宗敏轰的一下,感觉自己的脑袋要炸了,他觉得自己委屈极了,他从来没想过…好吧,自从李自成接纳了牛金星这些读书人之后,他就觉得这位大哥似乎有些变了,自己确实是觉得大哥开始变得自私了,连曹操这样的好朋友都下得了手。

不过他很快就醒悟了过来,翻身向李自成跪下请罪道:“臣惶恐,臣知罪。臣当日确实是妄言了,请陛下责罚。”

李自成扫了在座的众人,看到李过和谷可成目光紧紧的盯着跪在自己脚前的刘宗敏,刘希尧低头不语,宋献策目光闪烁,却并无一人出来为刘宗敏求情。可见这位跋扈的大将军,在军中的人缘确实不怎么样。

他也不叫刘宗敏起身,而是对着宋献策说道:“宋军师,你替朕记下来,朕入北京,而烈皇自缢,天下都以为烈皇死于吾手,但非也。

自神宗皇帝诛张居正张公,废张公各项改革政策之后,大明就已经亡了。神宗皇帝因一己之私,把家事和国事混为一谈,放纵内宦骚扰民间,又去了贪官污吏头上的紧箍咒,这才导致大明上下贪腐成风,军备不整,百姓号哭万里。

后虽有熹宗、烈皇试图力挽危局,然天灾人祸不断,终无能为也。故,大明实亡于神宗皇帝之手,而非亡于烈皇之手。

朕昔日于民间时,官员小吏把敲骨吸髓之重赋推诿于上命。然朕进京入宫,才知宫内并无积蓄,烈皇平日节衣缩食,甚至连皇后都要以纺织贴补宫中所需。

朕才知,各地官府敲骨吸髓之税赋,并不是运入了宫内供烈皇享用,而是被那些贪官污吏所瓜分。此辈,上欺天子,下虐百姓,而自诩为国之忠臣,朕为百姓不忿,为烈皇不忿,故命权将军宗敏拷掠京城百官,骤得金银数百万两。

这些金银本为百姓之汗水,朕自当用于百姓身上。为恐天下人误会烈皇之生平,权将军宗敏之声誉,朕命军师宋献策书文以告天下。”

听到最后一句,宋献策顿时愣住了,一旁心里还有些委屈的刘宗敏,此时也嚎啕大哭了起来,向李自成连连叩首请罪道:“这是微臣之罪,怎么能够让陛下来顶,微臣甘愿领罪受死,也不能让陛下受这等委屈…”

李过、谷可成、刘希尧也纷纷起身跪下,请求李自成收回这一篇文字,这实在是太过动摇读书人对于李自成的好感了。

然而李自成却不接几位大将的话,接着又看向刘宗敏说道:“宗敏,咱们一码归一码,拷掠京城官员,我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因此这事我可以给你扛,我可以向天下人认错。但是你府内、军中抢掠民女的罪,你认不认?”

刘宗敏连连点头回道:“臣认罪,认罪。”

李自成便说道:“你把那些女子都放了回家,给银子赔罪。如果人家确实无家可归,又愿意和军中将士过日子的,那也得明媒正娶,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藏在军营里。你在京城干的那些破事,我罚你三个月的月俸,降你为副权将军,你认不认?”

刘宗敏毫不迟疑的回道:“全听陛下的,陛下便是把我废为一老兵,我也愿意为陛下冲锋陷阵。”

李自成于是拍了拍手说道:“那就都起来吧。今后京城之事就不必再提,宋军师,你到时关注一下,若有苦主,都代朕赔钱道歉了吧。”

宋献策点头道:“臣遵旨。”

看着众将回到座位,李自成这才接着说道:“接下来我就说说这一仗的方略。朕起兵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出一口恶气,不是为了和吴三桂斗气。朕此番东征,原本也是想要劝说三桂投降,但是没有料到此人居然勾结建奴,这一仗的性质就变了。

我李自成,本是飞将军李广之后,虽然历史变迁,族谱难寻,但是先祖的志向,我从未忘却。那就是抗击外夷,以卫中华。

我身为大明子民,最为佩服的就是我大明太祖,以一介不衣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自古得国之正,未有及也。烈皇虽然治国无方,但是唯有一样,朕是钦佩的,其未敢忘记太祖开国之德,不放胡马南下,便是烈皇之德。

朕得烈皇托付天下苍生,不敢有违祖宗之志,也不愿为太祖、烈皇所笑。故,朕欲说服三桂,两家罢手,共同抵挡建奴…”

第七章 认贼作父?

过去,李自成说完必然要让刘宗敏说,他们两人讲完之后,才是大家发言的时候。不过今天么,刘宗敏刚刚被李自成敲打了一顿,虽然只是很轻微的惩罚,但是刘宗敏过去和李自成平等谈话的基础就没了,因为李自成刚刚给他抗下了拷掠京城百官的罪名。

能够跟着李自成造反,还能做到李自成之下第一人的位置,刘宗敏自然不是一条莽汉。虽然权将军有两人,一个是刘宗敏,一个是留在西安的田见秀,但是田见秀在军中以厚道人著称,论战绩实在难以和刘宗敏相比较。

这十几年的造反生涯,早就让刘宗敏从一个淳朴憨厚的锻工,变成了心狠手黑的权将军。他自然是知道自己拷掠百官导致京城民心涣散,连原本已经打算投降了的吴三桂,也出尔反尔退回山海关拒绝投降了,各地原本已经准备迎接新朝的气象,现在也听不到消息了。

看到这个后果,刘宗敏心里其实是七上八下的,这也是他拒绝独自带兵前来山海关平叛的根源。他担心自己离开京城之后,那些本就对他怨气满腹的读书人会趁机在李自成面前说他的坏话,那么不管山海关之战是胜是败,他之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毕竟当年官军中那么多大帅名将,多数都是死在了皇帝手里,而不是被他们这些农民军打败的。就连张献忠都知道,利用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的人头,逼迫杨嗣昌自杀,并使朝廷免去了跟在农民军身后的官军将领职务。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刘宗敏就不能不担心,自己会落得那些被崇祯逼死的明军将帅的下场。因此他宁可得罪李自成,也要迫使对方和自己一起出兵,这样至少就不用担心牛金星这些文官陷害自己了。

不过今天,李自成先是和他谈起了过去一起造反的回忆,又让宋献策记录自己作文,把拷掠百官的罪名承担了下来。这样一来,刘宗敏就等于是豁免了这桩大罪,今后文官们也难以用这个罪名攻击他了,他自然是极为感激李自成的。

这样一来,虽然他并不待见吴三桂,也不想和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起对抗建奴,但是刚刚受了李自成恩惠的他,却也不能立刻就跳出来反对李自成。这不仅被在座的大将小瞧,传了出去,军中恐怕都会认为他过于跋扈了。

能够在军议中反对自己的刘宗敏保持了沉默,亲侄子李过和老部下谷可成向来是维护自己的,剩下的刘希尧出自革左五营,在这种场合一向都以谨慎著称,宋献策有点见识,但并没有什么决断力,因此李自成提出的联合吴三桂对抗建奴的提议,最终全票通过了。

不过很快刘宗敏就向李自成问道:“吴三桂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大明皇帝对他可谓是恩宠有加,但是我军围攻北京时,他对于大明皇帝的求救却置若罔闻。之前说是要投我大顺,但是走在路上又反悔了,现在更是勾结了建奴来对付我们,陛下打算如何同他联合?臣很担心,三桂会再出卖我们一次。”

宋献策也点头认同的说道:“权将军的顾虑并不是无中生有,吴三桂这个人真的不可信。烈皇称其为孝子忠臣,我看他是逆子叛臣才对。”

李自成也点头道:“宗敏、献策说的也不无道理,所以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吴三桂真的愿意和我军联合对抗建奴,那么我们就打;如果吴三桂只是对我们虚情假意,实际上是铁了心要投靠建奴,那么我们当然不能上这个当,且先避一避建奴和关宁军的锋芒,等他们分开之后再各个击破之。”

刘宗敏立刻拍手称好,“陛下这主意不错,我们义军向来都是避强击弱,确实没必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和他们决战。赢了不能追击,输了必然是大败,实在是不划算的很。”

宋献策心里也是松了口气,果然李自成确实不想打了,不过对方能够绕那么大个圈子,把全军撤退的打算光明正大的说出来,真是几日不见,学问又长进了不少。

心中虽然对李自成有所腹诽,但是宋献策口中却很是恭敬的建议道:“若是想要让吴三桂再次叛变建奴投向大顺,我看这侯爵的爵位是吸引不了他的,至少也得是公…”

李自成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说道:“给王爵,许他辽王,要是打败了建奴,辽东归他所有,只要他承认自己是大顺臣民就行。若是建奴见机的早,退回沈阳去了,朕就把河北借给他,等他打下辽东再还给我好了。”

宋献策有些愕然的看着李自成,在牛金星这些人的劝说下,李自成在对功臣封爵的时候可是相当的小气的,最高的爵位也就到侯,连个公爵都没有,如今怎么突然就大方起来了。

果然,宋献策这边还在寻思,刘宗敏这边就不干了,他对着李自成瞪大了眼睛嚷嚷道:“三桂小儿为大顺寸功未立,凭什么封王,就他这首鼠两端的德性,像王吗?我不服…”

李自成扫了其他三位大将一眼,发觉他们虽然没出声,但是也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他只能庆幸自己幸好没有一开始抛出这个问题,否则刘宗敏恐怕不是口头上喊两句了。

他摆了摆手让刘宗敏安静下来,这才开口说道:“如果一个王爵能够让跟着我们的这些老兄弟多活几个回去和家人团聚,我有什么不舍得的?我们打了十五年的仗,多少老兄弟都死在外乡,连家门都没能再看到。宗敏你要有什么不服,就冲我来,我今天都接了。”

刘宗敏瞧了瞧其他三员大将,都躲开了他的视线,他感觉自己是孤掌难鸣,也只好嘟囔着坐了回去。看到没人再站出来反对,李自成才叹息了一声说道:“眼下重要的不是给不给王爵的问题,而是吴三桂到底想要什么,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八万大军就进退两难了。

军师,你一会去见吴襄,把这层意思告诉他,让他去转告吴三桂。为了表示诚意,我军将会把一片石、九门口的军队收回来,他可派人去接收两处营地。

补之你带三千骑兵去接应白广恩、唐通部回本阵。宗敏你带人在本营后方三里处重立一营,这处大营就让给白广恩、唐通两部。希尧你督促左右两营在新中军两翼立营,这样四营环绕相守,可应对建奴骑兵偷袭。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其他人都纷纷领了李自成的命令,只有刘宗敏老大不满意的说道:“为何要把我们建好的营地让给白广恩、唐通,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后方立营才对,他们也配老爷伺候?”

李自成终于色变的看着刘宗敏说道:“我看,我这个大顺皇帝做的很不称职,不如让宗敏你来做?我去给你立营好不好?”

刘宗敏一张黑脸都要变紫色了,最终只能讪讪说道:“哥哥说笑了,哥哥说笑了。臣这就去后方立营,天黑之前,一定能让陛下入住…”

这边陈名夏在兵士带领下找到李士淳和朱慈烺后,等带路的士兵走远,他就把李士淳拉到了一边,要和他说点悄悄话。李士淳其实蛮看不起这位探花郎的,毕竟他是为了保护太子才不得不入贼营,但是这位探花却是被人推荐了一下,就立刻响应了贼人的召书。

当然,两人的家世也是天差地别,陈名夏虽然是复社名士,但是家境一般,不当官是真没有出路。而李士淳是福建大族子弟,不当官也能回家当地主,自然对于官位没那么看重。

现在人在屋檐下,为了保护太子,李士淳也不得不同陈名夏周旋一二。但是听到陈名夏跟他说的事情,他也终于忍不住愤怒了起来,他双手握拳瞪着陈名夏道:“你是不是疯了,让太子拜反贼为父,这让太子日后有什么脸去见大行皇帝。”

陈名夏脸色不变的看着李士淳说道:“不是拜陛下为父,而是拜为叔父。李前辈,逗留于太子身边不去,难道真以为陛下看不出你有保护太子的想法吗?只是李前辈你也是快要六十的人了,你还能护住太子几日?

眼下不过是让太子拜陛下为叔父,陛下就可名正言顺的为大行皇帝发丧,并让太子去南都复国。这种机会一但失去了,就不可能再有。但是李前辈想要做光时亨?一边拦阻先帝南下,一边却又恭迎新朝?

不过是喊一句叔父,太子可保其身,大行皇帝可以得到礼遇,我大明也可复国,天下百姓也将因此而安定下来。这有何不可?”

李士淳的脑子里都糊涂了,他对于李自成是愤恨的,因此极不愿太子和此人有任何联系。李自成今日废太子宋王之爵,再他看来就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洗脱太子从贼的恶名。日后复国时,就不会有人以此攻击太子。

但是他真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一出。此事答应下来,他觉得自己的道德观都要崩溃了,不答应,正如陈名夏所言,他就成为了大明和大行皇帝一脉的罪人,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地下见大行皇帝。

就在李士淳进退两难时,太子突然从帐篷后面跳将了出来,对着两人说道:“老师,我答应。只要陛下好好安葬皇父、皇母,让我大明宗庙能延续下去…”

第八章 三桂兄弟,结拜不?

望着泪流满面的太子,李士淳也无话可说了。对于现在的朱慈烺来说,其他什么的其实都不重要,让父母的遗躯入土为安最为重要。天知道迟迟不下葬的话,大行皇帝和皇后的躯体还会遭到什么样的劫难,真要是遗躯被羞辱的话,身为人子的朱慈烺就真的撑不住了。

李士淳咬了咬牙后向陈名夏说道:“我替太子答应了,但是李自成要发誓守约,尽快把大行皇帝和皇后的后事办好。”

陈名夏瞧了一眼李士淳,向着朱慈烺深深弯腰作揖道:“太子当珍重自己的身体,大明还有没有未来,宗庙还能不能获得祭祀,今后就要全仰仗你一人之身了。陛下虽然出自草莽,但是心怀天下,太子不可心怀怨恨,否则必被人知,到时便是一切成空。”

朱慈烺用袖子抹了抹眼泪,对着陈名夏回了一礼道:“多谢陈先生指点,慈烺必不敢忘记。”

陈名夏看着太子叹息了一声,这才转身向着百步外的李自成大帐走去。他走到大帐附近时被李自成的亲兵拦了下来,在亲兵的示意下,他看到宋献策正带着吴襄向着大帐门口走去,只好停留在原地等待了起来。

吴襄不过50出头,虽然是个武将,但是长得倒像是个白面书生,能够看的出来,之前保养的还不错,外貌看起来就像是个40出头的中年人。只是北京城破之后的这段日子,看起来给他带来的打击不小,不仅背有些驼了,连鬓边都有了几缕灰白发丝,这就老像了不少。

进入大帐后,吴襄迅速的向李自成跪下请安,口中三呼万岁,看他行礼这么熟练,显然这是个极惜命的人。李自成等吴襄行礼完毕,这才上前扶起对方说道:“吴将军,这些日子可受苦了?我进京之后一直忙于公务,都没来得及多关心关心你,将军不会怪朕吧?”

吴襄赶紧猛摇着头回道:“不怪,不敢,不敢。有赖陛下的宽厚,罪臣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只怪逆子无状,冒犯天颜,罪臣真是罪该万死。”

李自成微微颔首,笑容满面的说道:“其他的话也就不用多说了。宋军师和你交代过了吧,朕打算请你给三桂兄弟带个话。只要他愿意和我联手打建奴,关外之地归他,关内则归我。如果事有不谐,朕还可以把河北暂借给他。吴将军记住了吗?”

吴襄的脚又有些软了,很想跪下向李自成告罪求饶,因为他实在不清楚,对方是在说真的,还是在试探自己。他现在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一点想法都没有,明知道老爹还在京城,居然还能出尔反尔撕毁投降大顺的协议,真真是逆子。

不过李自成的双手紧紧的抓住了他的胳臂,使得他难以跪下。因此过了好一会,他才反应了过来向李自成结结巴巴的回道:“臣不敢,不敢…三桂这畜生,当不得陛下如此厚待。臣愿意前去说服三桂,让他过来向陛下负荆请罪…”

李自成摇着头,打断了吴襄的话说道:“吴将军只要记得我给三桂兄弟的条件就好。另外,不管三桂兄弟愿不愿意接受,吴将军此去山海关,也还请三桂兄弟把王则尧放回来吧。就算买卖谈不成,总还是要留几分体面的,否则大家还怎么互相信任呢?”

吴襄忙不迭的赌咒发誓,自己一到山海关就让儿子把大顺的使者王则尧放回来。李自成这才放开他,对着一旁的宋献策说道:“宋军师,你找一队人送吴将军去山海关吧。为了避免山海关守军误会,你一定要让人大声呼喊:大顺愿意和关宁军联手对付建奴,现在特送吴襄老将军回去,两家讲和,还望他们不要放炮矢。为表诚意,我军将后撤扎营,等待吴将军的回音。”

宋献策顿时明白了李自成的用意,这是要懈怠山海关的驻军,这样一来吴三桂想要迫使城内驻军出击,必然会遭到一些不想和大顺军作战的明军将士的反对。而自己这方的士兵,也能了解抵达了山海关为何不开打的原因。

只要能够解释的通,军队还是愿意服从上面的命令的。军队所反感是没有目标,朝三暮四的命令。能够让本军有个暂时不打的借口,那么接下来再改成撤军的命令,那军中的怨言就会少的多。

于是宋献策很快就令一队马兵敲锣打鼓的护送着吴襄向着东罗城而去了,东罗城是山海关关城的前卫城,万历十二年曾经维修过一次,因此虽然城的周长只有4里,不及关城雄壮,但是也可算是一座小而坚固的要塞了。

事实上,对于吴三桂的出尔反尔,山海关居民和关宁军上下也是极为震惊的。当吴三桂半路折返山海关时,当地官员就开始跑路,士人也带着女眷远离了山海关,关城附近的农人和关城中的商人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毕竟,山海关虽然险要,但是山海关附近的田地根本养活不了关宁军近五万人马,而夹在建奴和大顺之间的关宁军几乎没有地方可以拓展势力。可以说,当吴三桂返回山海关的那一刻起,大家都认为大顺军打过来的话,吴三桂必败。

愿意支持吴三桂的,只有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和卫城一小撮缙绅地主。他们也是被北京大顺军拷掠的消息吓到了,认为大顺军还是一股盗贼,根本没有安抚士绅,重建社会秩序的打算。相比之下,他们宁可投降沈阳,也不愿意投降北京了。

毕竟老奴死后,皇太极对于汉人颇有优待,不再如同老奴那么滥杀无辜了。更何况,老奴杀的都是辽东的无谷汉,倒是不会对他们这些缙绅地主胡乱下手,相比之下,大顺军把缙绅地主当成肥羊宰杀,才更令他们痛恨。

只是这些缙绅地主虽然痛恨大顺军,可也没想过让关宁军主动出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关宁军守城是有经验的,野战则未必行。倒不是说关宁军真不能打,而是粮饷不能给足。真正能够野战的,也就是各将领身边的几千家丁而已。但是在这样的乱世,想要让吴三桂带着家丁出去给他们拼命,这种就是想多了。

大顺军气势汹汹而来,正让关城中的军民心慌意乱的时候,对面却突然送来了吴老将军,说是要同小吴将军联手抗击建奴。不管小吴将军怎么想,大多数人倒是都松了口气。虽然他们并不想和建奴打,但是能够接着这个机会,把交战的时间拖上两天也是好的。

因此,东罗城的守将是欢天喜地的把吴襄接进了城,然后又赶紧的把人送去了关城,让吴三桂和自己的父亲见面了。在这一过程中,关城内的军民也很快知道了,大顺军想要和关宁军联手对抗建奴的消息,还特意把吴老将军放归以表示诚意,这下关城内的军民也安心了下来。

在吴三桂暂驻的官邸内,看着被大顺军送回来的父亲,吴三桂也是一头雾水,把手下人打发出去后,他对着吴襄狐疑的问道:“李自成这贼首,把爹这时候送回来,到底想做什么?”

好不容易逃离了大顺军,吴襄对于李自成还是颇为感激的,至少比自己这个逆子强。不过他也不敢在吴三桂面前表现出埋怨的意思,毕竟在他远离关宁军的这段日子里,他在关宁军内的那点嫡系,早就被这个儿子给收服了。

他娶了祖家的小姐,在某种程度上和入赘差不多,而吴三桂能够这么快爬升到关宁军的首脑位置,同样也是得到了祖家的支持。祖大寿不愿意完全的投靠满洲,但也不能丢掉对关宁军的控制权,这才扶植起吴三桂这个外甥。

因此吴襄不动声色的对着儿子说道:“永昌皇帝还是颇有胸怀的。他的意思是,关宁军也好,大顺军也好,都不过汉人自己争夺天下,输赢各凭天命就是了。但是满人不一样,他们是胡虏,是蛮夷,不能让他们进入中原,否则就是中国之大劫难。因此,永昌皇帝说,只要你能够和他联手对抗满人,那么就把关外封给你,册封你为辽王。”

吴三桂听后只是一晒,道,“李自成这是慷他人之慨,这关外是他的吗?那是满人的。把关外给我,还不是让我去和满人打生打死,他好在后方渔翁得利,这是把我当成傻子了吗?”

吴襄随即补充了一句,“李自成还说,在辽东没有打下来之前,他可以把河北借给你。他愿意和你结拜,以证誓言。”

这下吴三桂倒是楞住了,过来好一会才对着父亲问道:“他,李自成要和我结拜?父亲,你没听错吧。”

吴襄神情不变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所说并没有虚假,并说道:“永昌皇帝还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把王则尧放回去,他已经让人去北京取我们家家人,送来山海关和我们团聚了。这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永昌皇帝如此恳求了,我看,不能把事情做绝了啊。”

吴三桂紧紧皱起了眉头,不知道李自成这个贼头到底想干什么,现在他是处于下风,哪怕有着天下第一关在手,他也并无把握和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对战。虽然李自成号称带着20万大军,但是他查探后觉得,至多也就10万人。

第九章 父慈子孝

吴三桂虽然在部下面前讥讽大顺军的名不符实,但就算是10万大顺军,比起他麾下这4万辽军加1万关军、民团也强的太多了。

因为他手下这五万人,真正和自己的一条心,共进退的也就是吴家和继承祖家的3000家丁,其他人不是混饭的,就是害怕大顺军才支持自己的。也就是说,如果大顺军不来攻城,那么愿意出城去主动打大顺军的不会超过万人,还得是他带着全部家丁出城拼命,才能鼓动的起来。

即便是如此,吴三桂对于自己手下这些部将也是不放心的,他很担心自己出城和大顺军决战,若是处于下风,这山海关内的部将还肯不肯放自己回城。毕竟“友军占上风跑来抢功,友军遇难不动如山”也是关宁军的传统了。

吴三桂设想过,要是他和这些部将移位而处,看到城外友军居于下风的话,肯定也是不会跟着友军一起完蛋,而是要向获胜的一方请降的。除非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支强大的武力压阵,迫使他们不得不出城救援友军。

应该来说,一开始吴三桂是真心想要投靠大顺,并不想为崇祯帝陪葬的,毕竟当日大顺军围住北京,崇祯帝派人请他救助北京时他都没动,怎么可能在大顺占据了北京之后,又要为崇祯帝报仇而不肯投降呢?就算他自己信,耐不住底下的士兵也不会信啊。

可谁让这些蚁贼这么没远见,刚进入北京不想着安定四方,就先拷掠起了百官来了。京城百官是什么?是四方士绅在京城的代表,拷掠他们就是得罪了各地士绅,今后还怎么下一纸诏书让这些士绅忘记仇恨支持你当皇帝。

因此吴三桂听到京城传来的消息之后,就意识到大顺是不可能得到各地士绅的支持了,特别是南方士绅,特别忌讳这种抄人家产的行为,因为他们确实有钱。

没有了南方士绅的支持,大顺根本发不起边军的粮饷,一个残破的陕西不可能年年拿出上千万两养活九边近60万大军。毕竟光是他麾下的4万军队,年军饷就达到百万两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吴三桂就立刻反悔带兵回到山海关了。他很清楚九边同僚的德性,有银子是永昌帝,没银子就是闯贼了。所以,只要李自成把京城拷掠来的这点银子花完,就要面对南方士绅的反抗和九边军队的反叛了,那么他又何苦去陪李自成下葬呢。

看着儿子皱着眉头不说话,吴襄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答应了归降,走到半路又反悔?你是真想把我们都害死吗?”

吴三桂抬头看了看老爹,心里想着,我娘不是还在山海关么,怎么能叫把你们都害死了,你的小妾和小妾养的兄弟关我屁事。

不过他脸上还是露出了诚惶诚恐的神情道:“父亲息怒,孩儿并不是想要害死您,孩儿只是在半路上听说了京城拷掠之事,觉得李自成望之不似人君,我们吴家怎可与他陪葬,这才反悔回山海关的。

孩儿想着,以李自成这些蚁贼急功近利的性子来看,李自成此时应当忙着登基就位,而不是来找孩儿算账。等他登基犒赏了诸功臣,一切都忙完之后,军中那里还有什么战意,必然是要回返陕西老巢的,到时不过在北京留下一支偏师,以防备孩儿。

只要李自成离开北京,以孩儿的本事,大顺军中还有什么人是孩儿的对手?到时孩儿再南联忠明之士,北邀大清军南下助我,则北京可复,大明可兴,我吴家不就是大明中兴的第一功臣了吗?和列祖列宗的荣耀相比,爹爹一时之荣辱,不该挂在心上的。舅父就说过,富贵直需沙场博么。”

吴襄看着这个儿子,觉得自己真是白养了,传闻李自成连福王都做成了福禄汤,这等凶狠的贼头会只是羞辱自己?他这儿子是想做刘邦啊,哪来的什么中兴大明的伟业,我呸,好个心黑的逆子。

虽然心里转过了这许多念头,不过面上吴襄却放松了下来,他摸着自己的胡子吐出了一口气说道:“三桂我儿有如此志气,诚是我吴家之福。为父也不干涉你的大业,就求你两件事,把王则尧放回去,等永昌帝把人送回来再说其他,成不成?”

吴三桂沉吟了片刻后方才缓缓说道:“父亲说的是,孩儿这就请王则尧过来,让他给孩儿带几句话给李自成。眼下是贼强我弱,李自成不来攻城,孩儿又怎么会主动去挑衅他呢?”

吴襄也不多活,起身就问道:“我先去见见你娘,接下来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

看着吴襄离开大厅,吴三桂赶紧行礼高喊道:“孩儿恭送父亲。”